中国动漫博物馆两向斜交网状筒壳钢结构施工监测技术

作者:王再胜 柴坤 王海山
单位:浙江中南建设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动漫博物馆采用一种新型菱形网格组成的两向斜交筒体结构, 该结构在国内外应用尚不广泛, 工程实际经验欠缺。探讨了此结构体系的拼装测量技术, 以及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应变监测技术, 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验证了测量和监测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钢结构 两向斜交网状筒壳 变形 监测 施工技术
作者简介:王再胜,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 E-mail:815707205@qq.com;

 

1 工程概况

中国动漫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0 382m2, 建筑高度约为44.5m, 建筑最大平面尺寸为165m×55m, 形如一朵飘在空中的白云, 造型圆润、饱满。该馆集展陈、收藏、教育、学术等功能于一体, 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内容最权威、国内首创、国际一流的动漫专业博物馆, 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动漫博物馆效果Fig.1 Effect of China Animation Museum

图1 中国动漫博物馆效果Fig.1 Effect of China Animation Museum

 

中国动漫博物馆1层为两向斜交网状筒壳-钢框架柱-支撑+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2~5层为钢框架柱-支撑+跨层桁架+钢筋桁架楼承板结构, 如图2所示。本工程1层结构采用了三大三小共6个筒体作为竖向支撑体系, 如图3所示, 其中Y2, Y3, Y4和Y6网格筒通过双向“编织”形成两向斜交网状筒壳结构[1,2]。以Y2和Y4网格筒为对象 (见图4) , 对相关监测技术进行探讨与分析[3,4], 其中Y2网格筒最大直径37m, 最小直径31m, 高10.7m, 杆件截面为无缝钢管377×50, 377×30, 377×22等;Y4网格筒最大直径11m, 最小直径6.9m, 高10.2m, 杆件截面为无缝钢管351×50, 351×40, 299×32等。

2 两向斜交网格筒壳位移监测

2.1 网格筒空间坐标测量方案

分析Y2和Y4网格筒节点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变化, 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节点进行全过程跟踪。位移测点布置如图5所示, 选取网格筒的2个截面, 上部位移测点位于筒顶环梁下1m左右的构件交点部位, 每隔1个柱选择1个测点;下部位移测点位于筒高的中间构件交点位置, 每隔1个柱选择1个测点。测试内容为径向以及竖向位移。网格筒拼装时, 在Y2和Y4网格筒的位移测点部位布置反射贴片, 应用全站仪完整记录反射贴片从开始到主体结构完成阶段的坐标值, 其中Y2网格筒监测点共计17个, Y4网格筒监测点共计14个。

图2 结构示意Fig.2 The structure

图2 结构示意Fig.2 The structure

 

图3 网格筒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the network tubular steel shell

图3 网格筒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the network tubular steel shell

 

图4 网格筒轴测图Fig.4 Axonometric projection of the network tubular steel shell

图4 网格筒轴测图Fig.4 Axonometric projection of the network tubular steel shell

 

图5 位移测点布置Fig.5 Displacement measuring points arrangement

图5 位移测点布置Fig.5 Displacement measuring points arrangement

 

为了保证监测数据准确, 应尽量减小因风雨、气温等不利因素对监测数据造成的偏差, 在施工过程中, 严格按照下述工况对网格筒监测节点进行现场监测: (1) 网格筒安装一半时; (2) 网格筒安装完成、且后续平台梁没有安装就位时; (3) 网格筒环梁安装完成时; (4) 整体平台钢梁完成时; (5) 平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6) 平台以上各层柱梁安装完成后以及楼面板安装完成后, 各监测1次; (7) 钢结构屋面安装完成后; (8) 幕墙结构安装完成后。

监测工作选择在上午或下午早晚温度变化较平缓的时间段进行, 同时上部结构须处于稳定状态, 不得在吊装大构件时记录数据。

同时, 根据上述监测工况对网格筒进行加载分析, 得出不同阶段的监测点位移变化数据, 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检验测量方案的可行性。

2.2 网格筒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当整体结构施工完成后, 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 并与有限元分析数据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分析, Y2, Y4网格筒径向位移误差约11%, 竖向位移误差约5%, 节点位移基本吻合, 网格筒全部一次验收全合格, 测量方案可行性高。

3 两向斜交网状筒壳应力应变监测

3.1 监测方案

根据两向斜交网格筒Y2和Y4的受力分析特点, 选取在施工过程中应力较大位置进行应力监测[5,6]。选取的Y2和Y4网格筒应变测点如图6所示。Y2网格筒选择了6个测点, 主斜柱测点3个, 次斜柱测点3个;Y4网格筒选择了4个测点, 均布设在主斜柱上。所有测点均在接近斜柱底部位置 (易于保护) 截面 (与轴线垂直) , 沿该截面四周布置4个应变片, 如图7所示。完整记录这些应变片从施工开始到主体结构完成的应变变化。

图6 应变测点布置Fig.6 Strain monitoring points arrangement

图6 应变测点布置Fig.6 Strain monitoring points arrangement

 

监测应变数据时, 按照监测网格筒节点位移的工况进行。监测设备为振弦式表面应变计, 应变计焊接在监测节点表面, 监测数据为频率, 频率换算应变公式为:

图7 应变片布置位置Fig.7 Arrangement of strain gauges

图7 应变片布置位置Fig.7 Arrangement of strain gauges

 

 

式中:K为仪器标准系数, 取4.06με/Hz2;F1为当前读数 (Hz) ;F0为初始读数 (Hz) 。

3.2 监测数据分析

根据振弦式表面应变计换算公式, 得到不同施工阶段各位点应变变化, 如图8a所示。由图8a可知, 网格筒底部应变随着施工的不断推进而增大, 且变化幅度有增大的趋势。图8b为不同施工阶段应变变化的模拟曲线, 对比实测值与模拟值发现, 二者应变变化趋势吻合, 说明现场监测具有可行性与精确性。模拟曲线相对均匀平缓, 这是由于模拟施工条件相对理想化, 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

图8 不同施工阶段应变变化Fig.8 Strain changes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tage

图8 不同施工阶段应变变化Fig.8 Strain changes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stage

 

4 结语

为达到异形结构的建筑效果, 对现场安装时的测量方案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日益精细化的施工需求使结构全过程应力应变监测显得更加重要。本工程中两向斜交网格筒造型不规则, 构件为双曲构件, 运用空间坐标测量技术以及施工全过程的应力应变监测技术对两向斜交网状筒壳结构进行现场监测, 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网格筒安装过程监测数据与理论分析数据基本吻合, 且工程验收全部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进一步验证了测量和监测技术的可行性与精确性, 为日后类似工程监测控制提供借鉴。

 

Abstract: China Animation Museum applies a new type of two-way oblique intersection tubular structure composed of rhombic network. The structure is not widely applie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engineering experience is lacking. The assembly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of the structure system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stress and strain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which is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is verified.
1438 12 12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