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受力行为分析

引用文献:

吴德强. 叠合梁斜拉桥施工过程受力行为分析[J]. 施工技术,2018,48(4).

WU Deqiang. Analysis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Composite Girder in Construction Process[J]. build,2018,48(4).

作者:吴德强
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以赣江二桥工程为依托, 基于ANSYS分析软件, 建立了斜拉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对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施工步骤及顺序, 将钢梁划分为77个工段, 对其中3个典型工况进行了精细分析, 研究了各典型工况下主梁和桥塔等主要构件的应力、弯矩及位移情况。基于线性分析与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剖析了几何非线性因素对斜拉桥施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段满足材料的受力要求, 随着悬臂的增长, 垂度效应越来越明显, 其他非线性因素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桥梁工程 斜拉桥 施工过程 内力 位移 非线性分析
作者简介:吴德强, 高级工程师, E-mail:1158412023@qq.com

 

1 工程概况

赣江二桥用于连接赣州市城西和城北两区, 采用了双塔+钢混凝土叠合梁+双索面结构, 跨径为54m+114m+400m+114m+54m, 全长736m, 桥面宽29.2m, 如图1所示。

主桥采用半漂浮体系, 主塔为宝瓶形, 采用C50混凝土, 北塔高123.52m, 南塔高124.52m, 其中桥面以上高100m, 塔顶装饰高6m, 主塔有效高度与主跨跨径之比为0.25。

叠合梁由纵梁、横梁、小纵梁、压重小纵梁以及钢检修道组成, 选用分离工字形开口断面, 采用Q345q D钢。桥面板为C60混凝土预制板, 预制板厚260mm, 梁底横向水平放置, 桥面设置双向2%斜坡。

图1 主桥立面Fig.1 Schematic of main bridge elevation

图1 主桥立面Fig.1 Schematic of main bridge elevation

 

斜拉索呈空间扇形双索面布置, 全桥共84对, 顺桥向基本间距9m, 塔上索距为1.3~2.2m, 最大长度为215m。斜拉索采用扭绞型平行钢丝束, 共7种型号, 处于2537~1097, 钢丝标准强度为1 670MPa, Ⅱ级松弛, 安全系数≥2.5。

图2 有限元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

图2 有限元模型Fig.2 Finite element model

 

2 施工过程模型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是桥梁施工方法和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1,2,3]。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应力及稳定性分析, 确定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及薄弱工段, 从而选择最可靠的施工方法以及在薄弱工段采取适当措施, 提高桥梁施工及使用的安全性。

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以ANSYS为平台建立的赣州市赣江二桥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建模时采用单元生死技术, 实现一次建模就能实现所有施工过程的分析, 大大节省了建模时间[4]。桥塔、桥墩以及叠合梁均采用Beam188单元, 桥面板采用Shell181单元, 拉索采用Link180单元[5,6,7]

2.2 施工节段划分

全桥钢梁共划分为77个节段, 边跨的编号为LB1~LB16, 其中LB16节段为边墩横梁, LB10节段为边跨合龙段。中跨的编号为LZ1~LZ22, 其中, LZ1节段为塔梁相接处, LZ22节段为中跨合龙段;主梁施工节段以及斜拉索编号如图3所示。

图3 主梁节段示意Fig.3 Schematic of main girder section

图3 主梁节段示意Fig.3 Schematic of main girder section

 

2.3 荷载

有限元分析时考虑的荷载包括恒荷载、活荷载、施工阶段不平衡荷载、斜拉索预应力等。施工活荷载取0.48k N/m2, 不平衡吊机荷载, 不平衡竖向风荷载的不对称系数取0.5。斜拉索预应力的施加采用温度荷载的循环迭代法进行。荷载组合原则为应力分析时应考虑经常性发生的荷载, 而对于发生几率很小的荷载只需在承载力验算时加以考虑[8]

3 施工过程的线性分析

基于ANSYS软件对斜拉桥模型进行几何非线性模拟。选取3个最典型的施工工况进行精细分析, 分别为: (1) 最大双悬臂工况———施工LB10节段; (2) 最大单悬臂工况———施工LZ21节段; (3) 结构体系转换工况———施工LZ22节段。

由于赣江二桥南北基本上采取对称施工, 因此只需对1/4模型进行分析各施工节段主梁、主塔以及斜拉索的应力、弯矩及位移等控制因素。

3.1 施工过程中的主梁应力

在最大双悬臂工况下, 主梁的最大应力发生在L0, LB9及LZ9处, 且处于安全范围内, 如图4a所示。在最大单悬臂节段, 主梁最大应力发生在LB16, LB12及L0处, 且处于安全范围内, 如图4b所示。在结构体系转换节段, 主梁最大应力发生在LB16, LB12处, 且处于安全范围内, 如图4c所示。

3.2 施工过程中的主梁位移

在施工过程中, 主梁的自重以及斜拉索预应力的作用, 引起主梁线形随着施工进度而不断改变。3个施工节段主梁竖向位移如图5所示。

3.3 施工过程中的主塔应力

在施工过程中, 主塔截面应力随施工斜拉索的施加不断变化。将主塔划分为44个截面, 其中截面1为塔顶处;1~3为拉索在桥塔锚固点以上的各截面;4~24为斜拉索在桥塔从上到下的锚固点处的各截面:25~39为桥面板以上拉索锚固点以下的各截面;40~44为桥面板以下的各截面。

图4 各施工节段的主梁应力Fig.4 Stress of main beam of construction section

图4 各施工节段的主梁应力Fig.4 Stress of main beam of construction section

 

图5 主梁的竖向位移Fig.5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main beam

图5 主梁的竖向位移Fig.5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main beam

 

在3个施工节段中, 主塔的应力均呈现从塔顶往下增大的趋势, 最大应力发生在面板以下截面, 且处于安全范围内, 如图6所示。

3.4 施工过程中斜拉索应力

在我国, 斜拉索的控制应力参照日本规范取为σ≤[σ]=0.4Rb。则, 对于设计容许应力Rb=1 670MPa的钢绞线, 其Rb值取为668MPa。3个施工段的拉索应力如图7所示, 悬臂节段比合龙节段的应力大, 但拉索应力分布都较均匀。

图7 施工节段拉索应力Fig.7 Cable stress of construction section

图7 施工节段拉索应力Fig.7 Cable stress of construction section

 

4 几何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为分析几何非线性因素对赣江二桥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 对最大双悬臂节段LB10和最大单悬臂节段LZ21两个典型工段分别进行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对比分析。分析时, 考虑了4种因素组合[9,10]: (1) 工况Ⅰ:线性分析; (2) 工况Ⅱ:考虑斜拉索的垂度效应; (3) 工况Ⅲ:考虑梁-柱效应与结构大位移2种效应组合; (4) 工况Ⅳ:考虑以上各种几何非线性因素组合效应。

4.1 斜拉索垂度效应的影响

斜拉索在自重作用下发生下垂, 这种垂度效应在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时不可忽略。垂度效应通过用Ernst法修正斜拉索的弹性模量完成。典型施工节段主梁弯矩如图8所示。

图8 斜拉索垂度效应下主梁弯矩比较Fig.8 Contrast of main beam moment considering cable dropping effect

图8 斜拉索垂度效应下主梁弯矩比较Fig.8 Contrast of main beam moment considering cable dropping effect

 

由图8a可知, 施工到节段LB10时, 考虑斜拉索垂度效应后的主梁弯矩与线性分析结果差异很小, 其主要原因在于斜拉索的倾斜角较小、长度较短, 垂度效应的影响尚不明显。施工到节段LZ21时, 随着斜拉索长度的增加, 垂度效应愈发明显。同时, 垂度效应的存在使斜拉索对主塔和主梁的约束减弱, 主塔顺桥向位移及主梁竖向位移增加。由施工节段LZ21的结果可见, 考虑垂度效应后, 塔根部主梁的轴力增加了0.44%, 塔根部主梁的弯矩增加了0.92%, 塔顶的顺桥向位移减小了11.24%, 垂度效应对塔顶顺桥向的位移影响最为显著。由此可见, 当斜拉索较短时可不考虑垂度效应的影响以简化分析;随着斜拉索长度的增长以及主梁悬臂长度的增加, 垂度效应愈加明显, 分析时应予以考虑。

4.2 大位移及梁-柱效应组合作用的影响

考虑大位移意味着考虑结构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把一次循环迭代计算的结果作为下一次循环迭代的初始条件。由于斜拉索的预应力, 使主梁和桥塔都承受巨大的轴力;除此之外, 初始缺陷的存在使主梁和主塔又承受弯矩作用。轴力的增加会导致弯矩的增加;弯矩的增加又会影响轴力的变化。

图6 各施工节段的主塔应力Fig.6 Stress of main tower of construction section

图6 各施工节段的主塔应力Fig.6 Stress of main tower of construction section

 

考虑大位移效应和梁-柱效应的共同作用, 主梁弯矩计算结果对比如图9所示。

图9 大位移及梁-柱组合效应下主梁弯矩对比Fig.9 Comparison of the main beam bending moment under the large displacement and beam-column combined effect

图9 大位移及梁-柱组合效应下主梁弯矩对比Fig.9 Comparison of the main beam bending moment under the large displacement and beam-column combined effect

 

在施工节段LB10, 线性分析结果与考虑大位移与梁-柱组合效应的分析结果比较接近, 只对弯矩较大的局部结构有所影响;塔顶顺桥向位移增加了1.64%, 塔根部主梁弯矩增加0.51%, 其他典型局部的计算结果没有变化;在施工节段LZ21, 索力的预应力变大, 梁-柱效应突出, 导致主梁的刚度有所下降, 悬臂长度的增加导致大位移效应也有所增加;塔顶顺桥向位移增加了1.02%, 塔根部主梁弯矩增加了0.53%。由此可见, 考虑梁-柱效应和大位移效应的组合非线性因素时, 在塔顶顺桥向位移上, 悬臂较大的LZ21施工节段反而比悬臂较小的LB10施工节段受到的影响程度小。

4.3 多种几何非线性因素组合作用的影响

综合考虑以上几种几何非线性因素的组合作用, 将施工节段LB10和LZ21的主梁弯矩与线性分析结果对比, 如图10所示。

由图10可知, 在多种非线性因素的组合作用下, 施工到节段LB10时, 塔顶顺桥向位移增加1.28%, 塔根部主梁弯矩增加了0.45%;施工到节段LZ21时, 塔顶顺桥向位移反向增加10.33%, 塔根部主梁弯矩增加1.40%, 塔根部主梁轴力增加0.44%。可见, 非线性因素对中跨的影响明显大于边跨。当施工到边跨辅助墩时, 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明显较弱, 其原因主要是辅助墩的约束作用增大了结构的刚度, 大位移效应较弱。当施工到中跨合龙段时, 悬臂长度最大、斜拉索最长, 梁-柱效应以及垂度效应明显增强。

通过分析可知, 各种几何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的, 在不同施工节段, 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比重有所不同。

图1 0 多种几何非线性因素下主梁弯矩对比Fig.10 Comparison of the main beam bending moment under condition of various geometric nonlinear effects

图1 0 多种几何非线性因素下主梁弯矩对比Fig.10 Comparison of the main beam bending moment under condition of various geometric nonlinear effects

 

5 结语

1) 斜拉桥有限元模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建模时要对一部分构件选择合理的简化模型, 在保证结果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节省工作量。

2) 典型施工节段的分析表明, 斜拉桥的结构位移、内力、应力等指标均能够满足相关规范的安全性要求。

3) 非线性因素的影响随悬臂长度而变化。当悬臂较短时, 大位移和梁-柱组合效应的影响较大;当悬臂较长时,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起主要作用。

 

Analysis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Composite Girder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WU Deqiang
(The 5th Construction Company Ltd.of China 15th Corporation)
Abstract: Taking the Ganjiang Er Bridge project as engineering background, 3 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cable-stayed bridge was built based on software ANSYS, loading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was analyzed.According to actual construction steps and sequence, 77 pieces of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section are divided.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ree typical sections of the cable-stayed bridge, stress, bending moment and displacement of some main members of girder and bridge tower under typical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geometric nonlinear factors to construction of cable-stayed bridg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nstruction sectio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terial,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antilever, the sag effect wa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other nonlinear factors effect was more and more unobvious.
Keywords: bridges; cable-stayed bridge; construction process; internal forces; displacement; nonlinear analysis
166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