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MW工法结合圆环内支撑基坑支护设计

引用文献:

赵升峰 陈祉阳 蔡云 赵千云 章新. HCMW工法结合圆环内支撑基坑支护设计[J]. 建筑结构,2019,49(3):120-124.

Zhao Shengfeng Chen Zhiyang Cai Yun Zhao Qianyun Zhang Xin. Excavation support design of HCMW method combined with ring inner bracing[J]. Building Structure,2019,49(3):120-124.

作者:赵升峰 陈祉阳 蔡云 赵千云 章新
单位: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与运输工程学院
摘要:HCMW工法是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形式, 其结合混凝土圆环内支撑可有效地保护基坑周边环境。以采用HCMW工法进行基坑支护的泰兴国际大酒店二期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为背景, 对该支护形式应用于基坑工程中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对预制工字形桩与混凝土冠梁、围檩的连接, 以及混凝土圆环内支撑的设计等作了详细的介绍,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情况分析了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HCMW工法 圆环内支撑 基坑 预制工字形桩
作者简介:赵升峰, 硕士, 工程师, 注册土木工程师 (岩土) , Email:442877591@qq.com。
基金: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立项课题(2016RD05)。

0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 地下工程相继涌现, 基坑工程日益增多, 相应的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逐渐成为热点问题, 但基坑支护结构属于临时性结构, 建设方对缩短支护工期与降低支护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钻孔灌注桩结合搅拌桩的支护结构不仅施工过程污染环境, 而且成桩养护时间较长。

   针对支护桩养护时间长的问题, 工程中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内插H型钢形成复合支护结构[1] (简称SMW工法) , 缩短养护时间, 但SMW工法应用于规模较大的基坑时存在H型钢用量大、租赁、运输费用高的缺点[2], 且在基坑施工结束后, 需拔除H型钢, 常导致H型钢弯曲、拉裂等损坏, 当H型钢无法拔出时, 又会额外增加支护造价[3]。为了解决拔除问题, 工程中使用预制桩代替H型钢, 即在水泥土搅拌桩中插入预制桩形成挡土与止水复合支护结构 (简称PCMW工法) , 预制桩采用预制管桩[4]、U型预应力混凝土板桩[5]、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桩[6]等形式, 这类传统的预制桩在工厂经离心后高压蒸养生产, 属于高强度脆性桩, 其水平抗力与抗裂性能较差。

   鉴于此, 在SMW工法与PCMW工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改进预制桩截面形式, 使用通过钢绞线张拉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工字形桩替代传统预制桩, 其桩身强度在C50~C60之间, 桩身抗弯能力更好。用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工字形桩代替原有的H型钢或高强度预制桩, 形成复合止水与挡土支护结构[7] (简称HCMW工法) 。该工法基本克服了SMW工法与PCMW工法的不足。

   本文通过采用HCMW工法结合混凝土圆环内支撑基坑支护形式的工程实例, 介绍了HCMW工法支护设计方案、预制工字形桩与混凝土冠梁、围檩的连接方式, 以及预制方桩用于内支撑立柱的技术, 同时结合监测情况分析了工程实施的效果。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泰兴国际大酒店二期项目, 主楼地上21层, 裙楼地上4层, 整体设2层地下室, 基坑面积约6700m2, 周长约330m, 基坑开挖深度约11.2m。该场地北侧为泰兴国际大酒店一期工程, 其中地上4层, 地下1层, 管桩基础。场地西侧为府前街, 道路宽约22m;南侧为国庆路, 道路宽约23m。西、南两侧道路下埋设有大量市政管线, 是本次基坑施工的重点保护对象, 现场具体环境情况见图1。

图1 基坑环境和监测点布置图

   图1 基坑环境和监测点布置图

    

1.2 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场地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地貌单元, 地势较为平坦, 地面高程在-0.90~-0.10m之间, 场地岩土层从上至下为: (1) 层杂填土, 松散; (2) 层粉细砂, 饱和, 中密~密实; (3) 层粉质黏土, 软塑, 局部流塑; (4) 层粉细砂, 饱和, 密实为主; (5) 层粉质黏土, 软塑; (6) 层中细砂, 饱和, 密实为主, 该层未穿透。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见表1 (地勘报告中未给出 (6) 层中细砂的力学参数) 。

   表1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表1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1.3 水文地质概况

   地下水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主要赋存于 (1) 层杂填土与 (2) 层粉细砂孔隙中, 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约为1.50~2.30m, 稳定地下水位埋深约为1.50~2.20m, 最高地下水位埋深为自然地面下0.50m, 最低水位埋深为自然地面下2.50m, 年变幅一般在2.0m左右。承压水赋存于 (4) 层粉细砂、 (6) 层中细砂中。地下水迳流滞缓, 以侧向补排为主, 承压水头埋深约为5.0m。

2 支护结构体系的总体设计

   本工程基坑距离道路较近, 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开挖深度较大, 且开挖范围内土体渗透性强, 因此, 采用850@1 2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 其内插YBZ400×700B预制工字形桩挡土, 竖向设置两道混凝土圆环内支撑作为支护结构, 支护结构见图2。根据工程经济性的要求, 内插预制工字形桩采用“插一隔一”与“插二隔一”的形式 (图3 (b) ) , 基坑北侧为“插一隔一”, 其余侧为“插二隔一”。

2.1 支护桩与止水桩设计

   YBZ400×700B预制工字形桩 (图3)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 桩身纵向受力筋为HRB400级钢筋和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桩端进入 (3) 层粉质黏土不透水层, 形成落底式止水帷幕。

2.2 混凝土圆环内支撑设计

   混凝土构件具有受压强度高、刚度较大、整体性好的特点, 因此混凝土内支撑在开挖深度较大、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8]

图2 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2 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3 预制工字形桩详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 预制工字形桩详图及平面布置示意图

    

   本基坑南北向边长约76.0m, 东西向边长约86.0m, 形状接近方形, 适合采用混凝土圆环内支撑结构抵抗水平土压力。故本次设计内支撑采用混凝土圆环形式, 全部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 内支撑杆件、冠梁及围檩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35mm, 其截面尺寸见表2。

   表2 圆环内支撑截面尺寸/mm

表2 圆环内支撑截面尺寸/mm

   注:b为构件宽度, h为构件高度。

2.3 立柱与立柱桩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空心方桩, 用作混凝土内支撑立柱相比于灌注桩较经济[9], 故本次设计立柱采用此种方桩, 立柱桩采用三轴搅拌桩内插方桩的形式。内支撑立柱上段为方桩外包角钢格构形式, 内支撑立柱下段为纯方桩 (图2) , 其中方桩的型号为KFZ-A500 (280) -14, 方桩外包角钢格构与内支撑牢固连接。施工方桩时, 采取措施保证方桩各边与主支撑梁边严格垂直或平行, 方桩竖向挺直。方桩在底板范围内设置止水钢板, 见图4。

图4 方桩在底板范围止水方式

   图4 方桩在底板范围止水方式

    

2.4 预制工字形桩与冠梁连接

   图5为预制工字形桩与冠梁连接示意图。桩顶部锚入冠梁400mm, 桩顶端板焊接U形钢筋锚入冠梁, 锚入长度不小于15d (d为钢筋直径) 。冠梁高度不小于700mm, 冠梁宽度不小于预制工字形桩长边边长加400mm。冠梁在两相邻预制工字形桩之间的区域设置四肢箍, 腰筋采用封闭矩形拉结筋拉结;预制工字形桩与冠梁连接区域, 箍筋皆设置成开口箍。

图5 预制工字形桩与冠梁连接示意图

   图5 预制工字形桩与冠梁连接示意图

    

2.5 预制工字形桩与围檩连接

   传统支护桩通过破除桩身表层混凝土露出桩内主筋, 并将主筋与设置在支护桩与围檩之间的斜向吊筋焊接的方式, 使混凝土围檩与支护桩可靠地连接在一起[10]。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支护桩而言, 传统的吊筋连接方法不再适用, 一方面破除桩身表层混凝土会影响预应力混凝土支护桩的桩身质量, 另外预应力混凝土支护桩桩身较平滑, 与混凝土围檩没有较好的粘结作用, 易出现滑落现象。因此, 需要设置成吊挂式混凝土围檩。

   图6为预制工字形桩与混凝土围檩的连接示意图。预制工字形桩与围檩连接, 不仅需设置斜向吊筋, 且需增设水平植筋。斜向吊筋布置为隔一根桩吊一根, 斜向吊筋一端锚入冠梁至对边并垂直弯锚大于15d, 另一端锚入混凝土围檩底部, 至距离预制工字形桩桩边100mm处。植筋为直径不小于20mm的HRB400钢筋, 一根桩植入一根。植筋钻孔由专业人员进行, 需选用与埋筋相匹配的钻头, 钻孔孔径大于埋筋直径2~3mm。先在孔内灌入结构胶后及时插入已处理好的钢筋, 钢筋插入时用手转动插到孔底, 上下活动防止气泡发生, 使结构胶与钢筋全面粘合。在常温下自然固定养护, 养护期间初始2~3d内保证钢筋不受扰动。

图6 预制工字形桩与围檩连接示意图

   图6 预制工字形桩与围檩连接示意图

    

3 实施结果分析

3.1 主要工况和稳定性计算分析

   本工程施工单位于2013年12月底进场开始支护桩施工, 后续的主要施工工况为:1) step0, 开挖至第一道内支撑底标高;2) step1, 开挖至第二道内支撑底标高;3) step2, 开挖至基坑底标高 (标高-11.700m, 开挖深度11.2m) ;4) step3, 地下主体结构向上施工, 拆除第二道内支撑;5) step4, 地下主体结构向上施工, 拆除第一道内支撑。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基坑面积、开挖深度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确定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其重要性系数取1.1。支护结构的单元计算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 即m法。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采用固结快剪峰值指标。计算时, 普遍区域地面荷载取20kPa, 道路侧地面荷载取30kPa, 建筑物荷载按15kPa/层计。内支撑体系的计算中, 将内支撑、冠梁与围檩作为整体, 按平面杆系进行内力与位移分析。基坑稳定性验算结果和支护结构内力计算结果见表3。整个基坑各区段稳定性与抗隆起均满足规范要求。

3.2 水平位移计算分析

   图7为基坑水平位移曲线, 可以看出, 各区段水平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水平位移增大主要发生在基坑开挖工况, 且位移增加最快发生在开挖至基坑底标高工况 (step2) , 最大位移的位置随着开挖不断地向下发展, 当开挖至基坑底面 (开挖深度11.2m) 时, 最大位移基本发生于基坑底面以上2.0m处。

   表3 基坑稳定性验算和支护结构内力计算结果

表3 基坑稳定性验算和支护结构内力计算结果

   注:分段示意见图1, A~D段为由A点沿逆时针至D点区域, 余同。

   计算的最大位移发生在拆除第二道内支撑工况 (step3) , 且最大位移约位于第一道内支撑与基础底板中间;实测的最大位移发生在拆除第一道内支撑工况 (step4) , 但拆除第一道内支撑后, 水平位移增量较小, 因为拆除第一道内支撑时, 支护结构基础底板换撑及地下一层楼板换撑已完成, 基础底板与地下一层楼板刚度较大, 对基坑水平位移约束较好。

   通过比较基坑不同区段之间的位移发现, 最大计算位移发生在A~D段, 达到23.25mm, 约为0.207%h (h为基坑开挖深度) ;最大实测位移亦发生在A~D段, 达到31.6mm, 约为0.282%h。计算与实测位移值均小于文献[11]统计的采用SMW工法基坑支护形式的水平位移平均值0.405%h。D~F段计算与实测位移值均小于A~D段, 这是因为D~F段基坑外为公园, 计算时地面荷载取值较小, 且实际施工过程该侧不受施工机械及道路荷载等的影响。

图7 基坑水平位移

   图7 基坑水平位移

    

3.3 冠梁沉降分析

   图8为冠梁最大沉降曲线, 冠梁沉降计算值较小, 整体小于实测值。但从基坑开挖至拆除第一道内支撑, 实测的冠梁沉降量均小于设计报警值20mm, 平均沉降量约为13.78mm, 其中最大沉降发生在GL1测点 (图1) , 沉降量达到16.83mm;最小沉降发生在GL22测点, 沉降量为10.85mm。这是因为基坑北侧为一期地下室, 该侧土压力小, 且一期基坑回填沟槽土体松散, 而基坑西侧及南侧土压力较大, 整个支护结构受力不均, 具有向北侧倾斜的趋势, 故北侧冠梁沉降偏大。

图8 冠梁沉降曲线

   图8 冠梁沉降曲线

    

3.4 道路沉降分析

   图9为周边道路沉降曲线, 因西侧、南侧道路沉降测点与基坑边线的距离分别约为12.1, 14.8m, 均大于1.0h, 故整个基坑施工期间, 两侧道路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均小于设计报警值20mm, 其中实测道路最大沉降发生在DL2测点, 沉降量为7.6mm;最小沉降发生在DL15测点, 沉降量为5.66mm。这与王卫东等[12]统计的上海地区深基坑最大地表沉降一般发生于距离围护墙0.3h~1.0h之间的位置, 而在1.0h~4.0h的范围内沉降逐渐衰减至可以忽略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

   所有测点实测的道路沉降量均比较接近, 其中西侧沉降略大于南侧, 这是因西侧沉降测点距离基坑开挖面略近的原因。

图9 周边道路沉降曲线

   图9 周边道路沉降曲线

    

4 结语

   HCMW工法是在SMW工法与PCMW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支护结构, 该工法基本弥补了SMW工法与PCMW工法两种工法的不足, 已在部分基坑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本工程通过计算分析与实测结果表明, 支护设计过程针对具体问题所提出的相应技术措施, 在实践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从中总结出的各项技术措施可借鉴到类似工程中。

    

参考文献[1]李灿峰, 李鹏. SMW工法在富水非软土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12, 41 (7) :41-43.
[2]赵升峰, 黄广龙, 马世强, 等. PCMW工法与SMW工法深基坑支护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 2015, 45 (S1) :847-851.
[3]丁振明, 王秀丽, 刘军, 等. SMW工法在富水非软土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 2010, 41 (5) :462-464.
[4]赵升峰, 黄广龙, 马世强, 等.预制混凝土支护管桩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 2014, 36 (S1) :91-96.
[5]上官京灵, 黄广龙, 耿山河. U型预应力混凝土支护板桩承载力计算方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35 (5) :100-104.
[6]杨波, 黄广龙, 赵升峰, 等.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支护桩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 (S1) :371-376.
[7]徐汉东, 滕坤, 符新军, 等. HCMW工法在常州地区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14, 43 (19) :78-80.
[8]赵升峰, 范钦建.超大混凝土圆环内支撑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 2013, 27 (1) :17-20.
[9]赵升峰, 黄广龙, 章新, 等.预制方桩用作深基坑混凝土内支撑立柱的设计[J].南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14 (4) :64-69.
[10]潘骏, 黄广龙, 赵升峰. PCMW工法深基坑支护若干问题分析[J].建筑结构, 2014, 44 (22) :95-98.
[11]王卫东, 徐中华.预估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简化分析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2 (S1) :32-38.
[12]王卫东, 徐中华, 王建华.上海地区深基坑周边地表变形性状实测统计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 2010, 33 (11) :1659-1666.
Excavation support design of HCMW method combined with ring inner bracing
Zhao Shengfeng Chen Zhiyang Cai Yun Zhao Qianyun Zhang Xin
(Nanji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Mapping &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Co., Ltd.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Abstract: High strength concrete mixed wall (HCMW) method is a new type of supporting form of excavation.The combination of concrete ring inner bracing and HCMW method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round excavation.Based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xcav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Taixing International Hotel second-phase project with HCMW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application of HCMW method in excavation was preliminary analyzed;the connection of prefabricated I-shaped pile and concrete top beam or purlin, and the design of concrete ring inner bracing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alculation and field measurement, the effect of implementation was analyzed.
Keywords: HCMW method; ring inner bracing; excavation; prefabricated I-shaped pile
1137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