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现场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引用文献:

吴迈 赵欣 邱峰 耿珺.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现场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结构,2019,49(3):108-112.

Wu Mai Zhao Xin Qiu Feng Geng Jun. Study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approach of enlarged base pile rammed by column-hammer[J]. Building Structure,2019,49(3):108-112.

作者:吴迈 赵欣 邱峰 耿珺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河北省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摘要:利用柱锤冲扩干硬性混凝土形成桩端夯扩体是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的特色, 桩端夯扩体的性状对单桩承载力有显著影响。通过现场开挖试验研究了夯扩体的形状和构造特点;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和现场静载荷试验研究了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单桩承载特性。开挖试验表明, 采用平底柱锤施工形成的夯扩体为竖向高度略大于水平投影直径的椭球体, 试桩A, B的夯扩体的水平投影面积分别为理论投影面积的0.81倍和0.83倍;在地下水位以下, 先行夯填碎砖可形成包围夯扩体的干燥不透水层;夯扩体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凹形夯坑可以保证上部桩身和夯扩体的可靠连接;根据开挖试验结果, 对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了改进。针对某工程地基填土层厚、填垫时间短的特点, 采用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结合柱锤冲扩素土桩对深厚的软土层进行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同时验证了承载力设计方法的适用性, 为深厚、大面积软弱地基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夯扩体 单桩承载力 开挖试验 设计方法
作者简介:吴迈, 博士, 副教授, Email:wumaitj@126.com。
基金:

0 引言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是采用柱锤冲扩工艺施工的一种扩底桩[1]。具体施工方法是用桩机将长2~6m、直径300~500mm、质量1~8t的柱状锤提升3~10m高, 利用柱锤下落的夯击能反复冲击成孔;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分批向桩孔内填入一定量干硬性混凝土, 利用柱锤反复冲扩形成夯扩体;夯扩体施工完成后放入钢筋笼, 并浇筑桩身混凝土成桩。在土质较软时可在夯扩体施工前夯填一定数量的碎砖等粗骨料, 以达到挤密土体、提高桩端承载力的效果。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构造如图1所示。

   与其他形式扩底桩如挖孔、钻孔扩底桩及内夯沉管灌注桩相比, 对孔底填料进行冲扩是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的特点之一。通过对孔底填料的冲扩过程, 不仅可以扩大桩端承载面积, 而且由于柱锤夯击能量大, 在孔底填料夯实过程中还可充分挤密桩端持力层, 从而提高桩端阻力, 使单桩承载力大幅提高。对于扩底桩, 桩端面积一般取桩底扩大端水平投影面积[2,3], 而桩端承载力与桩端承载面积成正比, 因此为确定扩底桩的桩端承载力, 应首先研究其桩端扩底部分的形状特征以确定其水平投影面积。对于挖孔或采用机械扩底的扩底桩, 其扩底部分的形状及桩端承载面积可按实际扩底尺寸确定[2]。对于采用内夯沉管工艺的扩底灌注桩, 其夯扩体形状为类圆柱体[3], 其直径及投影面积可根据填料量合理确定。

图1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构造

   图1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构造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采用柱锤冲扩工艺形成夯扩体, 夯扩成型机理复杂[4], 影响因素多, 除了夯扩体形状外, 夯扩体与桩身能否可靠连接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因此, 为研究夯扩体的性状, 进行了现场夯扩体开挖试验, 依据试验结果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 并通过某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该工程实例成功采用了柱锤冲扩成套技术, 为处理填垫厚度大、填垫年限短的软弱地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1 现场夯扩体开挖试验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某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试桩深度范围内主要土层为粉质黏土及黏土, 夯扩体坐落于可塑状黏土层, 土层含水量w=31.1%, 液性指数IL=0.40, 地下水位埋深3.0m。夯扩体顶面位于地面以下2.8m。考虑夯扩体绝大部分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柱锤冲扩成孔至地面以下2.8m后, 需要首先夯填一定量的干燥烧结砖块, 以达到吸水和挤密加固桩端土的效果。

   现场试验含2根试桩, 为便于研究, 仅施工夯扩体, 未浇筑桩身混凝土。试验参数如下:试桩A夯填碎砖1 250块, 夯填干硬性混凝土0.3m3;试桩B夯填碎砖1 000块, 夯填干硬性混凝土0.5m3。2根试桩均采用工程常用的平底柱锤施工, 柱锤直径350mm, 锤重35kN, 夯填试验碎砖及干硬性混凝土时柱锤落距均为4.0m。施工程序与工程桩相同, 夯填碎砖达到设计要求后, 分次等量填入干硬性混凝土, 每次填量约0.05m3, 然后利用柱锤反复冲扩直至锤底达到设计停锤位置 (地面以下2.8m) , 如此反复填料、冲扩, 直至干硬性混凝土填量达到设计要求。

1.2 现场开挖

   夯扩体施工完成30d后进行了开挖试验。利用挖掘机械开挖至地面以下2.0m深度后, 进行人工开挖。夯扩体被整体开挖出来后, 利用吊车将夯扩体吊运至地面。开挖过程中, 观察、量测碎砖的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夯扩体开挖及起吊过程见图2。

图2 夯扩体开挖、起吊过程

   图2 夯扩体开挖、起吊过程

    

1.3 桩底填料分析

   由于夯扩体处于地下水位以下, 开挖前预估开挖难度较大, 夯扩体会被地下水包围。而实际开挖过程并未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干硬性混凝土夯扩体外侧被约400mm厚的不透水层包围。经过现场观察鉴别, 该不透水层由大小不等的碎砖块与土混合而成, 该砖土混合层干燥而密实, 分析其原因是在柱锤大夯击能的反复冲击之下, 砖块被反复研磨、移位并嵌入土层而形成。由于碎砖的嵌入、挤密和吸水作用, 原地基土孔隙比减小, 密实度提高, 渗透性降低, 因此历经30d时间而不透水。文献[4]的研究结果表明, 夯实混凝土因水灰比小而具有快硬、早强、高强的特点, 不透水层的存在可以避免地下水对夯扩体的侵蚀, 提高桩基础的耐久性。

   根据工程经验[4], 桩底填料层除采用砖块外, 还可采用级配砂石、矿渣、石屑等硬质骨料;也可掺加生石灰、水泥等, 起到吸水和固化桩底土层的作用;同时, 填入的骨料还起到弹性褥垫的作用, 在基桩承载时, 可将夯扩体传递下来的荷载有效扩散至桩底土层。

   夯填粗骨料对提高桩的承载力有利, 但是在土质较硬的情况下, 夯填碎砖难度较大, 而且造成后续的干硬性混凝土夯填困难而无法形成夯扩体, 所以一般仅在夯扩体所在土层土质较软时选择夯填碎砖等粗骨料。

1.4 混凝土夯扩体分析

   通过对开挖过程的观察发现, 混凝土与砖土混合层之间界限清晰, 未出现明显的混杂或嵌入。在柱锤冲击作用下, 被水泥包裹的粗细骨料均匀、分层向外扩散, 形成密闭的混凝土硬壳层, 保证砖土混合层物料不会混入夯扩体, 确保了夯扩体的施工质量和强度。

   夯扩体吊运至地面后, 对表面进行了清理, 对其几何尺寸进行了测量, 测量结果如图3所示。两个夯扩体均为竖向高度大于水平投影直径的近似椭球体, 表面石子微凸, 较粗糙, 与砖土混合层咬合紧密。试桩A, B水平投影直径分别为750mm和900mm, 分别相当于柱锤直径的2.14倍和2.57倍, 水平投影面积分别为理论投影面积 (根据混凝土体积, 按理想球体计算的夯扩体投影面积) 的0.81倍和0.83倍。试桩A, B的干硬性混凝土填量不同, 试桩A填料量为0.3m3, 试桩B填料量为0.5m3。试桩B填料量比试桩A多0.2m3, 其夯扩体高度及最大直径均比试桩A大150mm, 说明随着干硬性混凝土填量的增加, 夯扩体尺寸沿径向及竖向均匀增大。

图3 现场试验夯扩体形状示意图/mm

   图3 现场试验夯扩体形状示意图/mm

    

1.5 夯坑的形成与作用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由夯扩体和等直径桩身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之间能否可靠连接并有效传递荷载, 是工程技术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本次开挖试验, 证实在柱锤冲扩过程中, 由于每次填料高度高于夯击面, 柱锤夯击时部分混凝土被挤入侧向土中, 反复夯击形成了以停锤面为底的凹形夯坑, 如图3中虚线所示。夯坑直径等于柱锤直径, 深度约为300~400mm。目前在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的设计、施工中, 并未考虑夯坑的存在及其工程意义, 实际上夯坑的存在对于保证桩身完整性及施工质量都是有利的。夯坑相当于一个承插“支座”, 使桩身稳定坐落于夯扩体顶部, 可有效保证桩身的完整性和承载性能的发挥。在夯扩体施工完毕后, 在夯坑底部填入适量与混凝土等配合比的砂浆或半石混凝土 (施工常用术语, 是指石子用量为标准配合比一半的混凝土) , 再正常浇筑桩身塑性混凝土, 可以很好地保证桩身与夯扩体的混凝土接缝质量。

2 承载力设计方法

   实际工程中, 参照文献[1], 按下式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式中:up为桩身周长;qs ia为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lp i为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αp为桩端阻力特征值修正系数, 考虑施工过程对桩端土的挤密作用, αp可取1.1~1.5, 桩端夯填碎砖等粗骨料时, αp宜取1.3~1.5;qpa为填料夯实挤密前桩端阻力特征值;AD为混凝土夯扩体水平投影面积。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主要源于其桩端阻力, 因此要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必须首先确定式 (1) 中混凝土夯扩体水平投影面积AD。根据开挖试验结果, 建议式 (1) 中AD按下式计算:

    

   式中:D为按混凝土填量计算的夯扩体理论直径;VH为夯扩体干硬性混凝土填料总体积;αD为夯扩体水平投影面积修正系数, 当桩端夯填碎砖时, αD宜取0.80~0.85, 碎砖填量大时宜取小值, 对于不填碎砖, 直接夯填干硬性混凝土的情况, 尚需通过试验确定αD取值范围。

3 工程应用研究

3.1 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某医院门诊楼为3层框架结构。建设场地原为砖厂的取土坑, 坑深约9m, 经填垫至现地坪标高, 填土年限不超过3年。工程场地主要分布土层如下:

   (1) -1素填土:厚度0.50~2.00m, 黄色, 以粉土为主, 含少量红砖块和碎砖渣, 土质不均。

   (1) -2素填土:厚度6.40~7.90m, 灰色, 以粉土和黏性土为主, 含少量红砖块和碎砖渣, 土质不均。

   (2) 粉质黏土:厚度1.00~1.20m, 灰、灰黑色, 软塑, 局部可塑, 中等~高压缩性, 含螺壳, 夹粉土薄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95kPa。

   (3) 粉土:厚度3.40~3.90m, 灰色, 中密~密实, 湿, 夹粉质黏土薄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 桩端阻力特征值qpa=700kPa。

   (4) 粉质黏土:厚度2.20~2.30m, 灰色, 软塑, 中等~高压缩性, 夹粉土薄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

   (5) 粉质黏土:揭露最大厚度4.50m, 灰色, 可塑, 中等~高压缩性, 夹粉土薄层。该层未钻穿。

   工程场地地下水位埋深3.60~3.70m。

3.2 方案比选

   该场地内填土年限较短, 厚度较大, 填垫厚度8.40~8.60m, 填垫成分为粉土和黏性土, 含有少量砖块和碎砖渣, 由于未经充分压实, 工程性质差。根据地质条件及当地施工经验, 可采用换填垫层、强夯法或桩基础方案。换填垫层法存在工程量大、造价高的问题;由于场地限制且工期较紧, 无法采取强夯方案, 最后确定采用桩基础方案。根据当地工程经验, 可采用灌注桩。但由于地表以下深厚填土未完成固结沉降, 需要考虑负摩阻的不利影响。经过计算, 若采用500mm灌注桩, 桩长达到18m才能满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50kN的设计要求。同时, 若采用桩基础, 需要设置零层板, 以消除房心回填土发生自重沉降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因此, 采用灌注桩基础+零层板方案, 亦存在工程造价高、工期长的问题。

   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特点, 经过反复对比论证, 决定采用以下方案对该工程进行处理:1) 首先采用柱锤冲扩素土桩对基底范围进行满堂处理, 以挤密地基土, 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 同时可减小或消除后续施工桩基础的负摩阻, 提高单桩承载力;2) 框架柱下采用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基础。

   采用上述处理方案的原因:1) 土层 (3) 粉土层顶位于自然地坪下9.4~9.8m深度, 中密~密实状态,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20kPa, 桩端阻力特征值qpa=700kPa, 可作为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的持力层;2)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施工采用柱锤冲孔工艺, 在柱锤冲扩素土桩挤密夯实的基础上再次挤密地基土, 进一步消除负摩阻的不利影响;3) 利用同一套柱锤冲扩设备先后完成柱锤冲扩素土桩和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的施工, 可提高机械利用率, 降低工程造价。

3.3 设计与施工

   (1)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设计

   有效桩长9.0m, 夯扩体完全进入 (3) 粉土层;桩径d=410mm。桩端夯扩体干硬性混凝土填量不小于0.4m3, 施工夯扩体前, 孔底夯填干燥碎砖, 填量按三击贯入度不大于25mm控制。

   考虑桩侧填土的侧阻力较低, 仅考虑夯扩体的桩端承载力, 按式 (1) ~ (3) 确定Ra:1) 将VH=0.4m3代入式 (3) , 得到夯扩体理论直径D=0.91m;2) 将D=0.91m代入式 (2) , 并取αD=0.82, 得到AD=0.538m2;3) 取αp=1.3, 将qpa=700kPa, AD=0.538m2代入式 (1) , 不考虑桩侧阻力, 则Ra≈1.3×700×0.538=489.6kN。实际设计取Ra=450kN。

   (2) 柱锤冲扩素土桩设计

   柱锤冲扩素土桩桩长8.5m, 成孔直径400mm, 成桩直径500mm, 桩距1 500~2 000mm, 承台以外范围满堂布桩。

   (3) 桩位布置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及柱锤冲扩素土桩桩位布置见图4。

图4 桩位平面布置图

   图4 桩位平面布置图

    

   (4) 施工

   本工程施工采用多功能冲扩桩机, 锤重35kN。柱锤冲扩素土桩与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施工均采用柱锤冲孔、静压护筒工艺成孔。

3.4 承载力检测

   (1) 试验结果

   正式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荷试验。3根试桩 (23, 32, 60号桩) 的桩顶荷载-沉降曲线见图5,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 在桩顶荷载为900kN时, 3根桩均未达到极限状态, 即单桩极限承载力均不小于2Ra (900kN) , 满足设计要求。

图5 单桩桩顶荷载-沉降曲线

   图5 单桩桩顶荷载-沉降曲线

    

   (2) 试验结果分析

   3根桩的施工参数见表1。3根桩干硬性混凝土填量均为0.4m3。为便于统计分析, 夯填碎砖、夯实干硬性混凝土过程中, 柱锤落距均控制为4.0m, 即每次夯击的夯击能为140kN·m。碎砖填量按三击贯入度不大于25mm控制。

   表1 试桩施工参数及试验结果

表1 试桩施工参数及试验结果

   从表1可看出, 3根桩碎砖填量、夯填碎砖击次、夯填混凝土击次存在明显差别。从施工参数分析, 60号桩碎砖填量最大, 夯填碎砖击次、夯填混凝土击次、总击次均明显大于其他2根桩, 从理论上分析, 60号桩单桩承载力应大于其他2根桩。但从图5中桩顶荷载-沉降曲线曲线判断, 60号桩试验曲线始终处于另两条曲线的下方, 即在相同的桩顶荷载下, 60号桩沉降值最大, 表明其承载力是最小的。

   一般来说, 对于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 理论承载力与实测结果不符可能有2个原因:一是土质条件的差异;二与施工顺序有关。由于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采用夯扩挤土工艺, 在桩距较小的情况下, 先施工桩的施工过程挤密了桩间土, 相邻的后续施工桩的碎砖填量、总夯击能均有所减小。虽然先施工桩和后续施工桩的碎砖填量、总夯击能有所差异, 但从总体上看, 夯扩体所坐落的土层得到了均匀挤密, 因此先施工桩、后施工桩的承载性能最终应差异不大。

   本工程3根试桩是在大面积施工前抽取的3个相距较远的点进行施工的, 因此, 产生差异的原因应该是土质条件的不同, 即60号桩桩端处可能土质较差。

   综合上述分析, 考虑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的承载力以桩端承载力为主, 以及施工过程中存在邻桩影响等因素, 在实际工程中, 一方面要保证勘察资料准确翔实, 确保夯扩体坐落在比较均匀、稳定的持力层, 另一方面要根据布桩特点, 确定合理的施工顺序, 考虑邻桩的相互影响, 确保工程质量。

4 结论

   (1) 试验表明:在提前夯填碎砖的情况下, 夯扩体的形状为竖向高度大于水平投影直径的近似椭球体;试桩A, B的夯扩体水平投影面积与理论投影面积之比分别为0.81和0.83, 试验结果可供工程参考。

   (2) 夯扩体所在土层较软时, 在夯扩体施工前夯填一定量的碎砖, 在挤密地基土、提高桩基承载力的同时, 还可将桩顶荷载有效扩散至桩底土层;夯扩体施工过程中形成凹形夯坑, 凹形夯坑作用相当于桩身混凝土的承插“支座”, 可以保证桩身的完整性和荷载的有效传递。

   (3)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适用于深厚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 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其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1] 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DB13 (J) /T 141—2012[S].石家庄: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
[2]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 225—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 夯扩桩:2004浙G21[S].杭州:浙江省建设厅, 2005.
[4]王恩远, 吴迈, 杨彬.柱锤夯实扩底灌注桩承载机理及单桩承载力研究[J].工业建筑, 2012, 42 (9) :103-106.
Study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approach of enlarged base pile rammed by column-hammer
Wu Mai Zhao Xin Qiu Feng Geng Jun
(School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 Capital Engineering &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Jilin University)
Abstract: Forming the pile base with dry concrete by column-hammer is the character of enlarged base pile rammed by column-hammer.The property and shape of the enlarged base is of great effect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pile.Site excavation tes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shape and construction character of the pile;project case analysis and field static load test data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bearing behaviors of the pile.The excavation test indicates that the enlarged base is approximate an ellipsoid with the vertical axis of the ellipsoid be slightly longer than horizontal axis.The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the enlarged base of test pile A and test pile B is 0.81 times and 0.83 times of the theoretical projection area, respectively.Below the ground water level, the bricks rammed in advance can form a dry and impermeable layer which surrounds the enlarged base.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dynamic compaction, the concave hole was formed which can ensure the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upper pile body and the enlarged pile end.According to the excavation test results, the bearing capacity design method was improved.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ick soil filling and short filling time of foundation in a project, the combination of enlarged base pile and compacted soil pile were applied to treat the thick soft soil layer.Ideal treatment results were achieved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m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The method to estimate the bearing capacity was verified to be applicable,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deep and large area soft and weak foundation treatment.
Keywords: enlarged base;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excavation test; design approach
138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