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筑:学习原型适应

作者:徐卫国
关键词:数字建筑 学习 原型 适应

   亚太数字建筑设计研究会议 (CAADRIA) 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字建筑会议之一, 每年在包括北京、香港、东京、首尔、悉尼等亚太各大城市之间轮办,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字建筑专家与学者的参与。第23届CAADRIA2018会议于2018年5月17~19日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学习-原型-适应 (Learning, Prototyping, Adapting) 。

   数字技术在改变传统建筑设计的同时, 正逐步建立起数字建筑理论及方法体系;但随着建筑相关行业及相关学科如智能制造、材料科学、环境技术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动技术、虚拟及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开发, 数字建筑设计又无时不在寻求与这些新兴对象相结合, 并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数字建筑行业向着新的方向拓展。在迅速变化的现实中, 通过学习来提出原型, 进而适应复杂的需求已成为建筑学科的核心挑战。

   本届会议共收到会议论文投稿254篇, 经过由128名国际学者组成的遴选委员会的两轮审议后, 最终收录113篇;会议同时收录短论文46篇。本次会议还征集了45份与数字建筑密切相关的研究或建成作品, 并于会议期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展出, 呈现了数字建筑领域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 来自中国、韩国、美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全球3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7名建筑师及研究学者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和讨论。5月12~16日举办了工作营, 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9名建筑师及学者参与了10个不同主题的工作营。学生研讨会 (PGSC) 是CAADRIA的一个特殊环节, 6名研究生在研讨会上介绍了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 并与本领域的知名学者展开了深入讨论。

   本期特刊分四部分介绍了上述会议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黄蔚欣的文章以会议论文的关键词为媒介, 借用网络分析 (Network Analysis) 的研究方法, 将CAADRIA2018的研究抽象为概念之间的网络图谱, 直观地分析和概括了数字建筑领域的最新动态;于雷的文章生动地介绍了工作营情况, 并针对“建造属不属于设计的范畴”、“如何交织和覆盖数字设计领域的内容”、“如何挖掘新势力新内容”、“工作营是否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二部分是对10个工作营成果的系统性介绍, 包括“计算机等离子切割技术与数控机器人建造”、“大数据挤压生成的城市”、“非线性细胞生长研究与建造”、“基于全息技术的金属编织结构”、“耦合系统——可持续锁链骨架与张拉表皮结构”、“机械臂3D打印混凝土建造”、“结合物理风洞的环境性能化城市与建筑“自生形”设计”、“交互工艺VS数字雕塑——机器臂实时陶土3D打印”、“编织结构——自由形态网壳建造”、“Arduino单片机与KUKA的对话—互锁结构的生成与机器臂系统设计”。第三部分从45个研究及实际项目中选择了6个颇具特点的作品进行了介绍, 第四部分刊登了5篇会议短文。希望这些研究及创作成果能够引起对深入发展数字建筑的进一步讨论, 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CAADRIA2018系列活动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 编号:51538006) 。

    

参考文献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 编号:51538006;
1132 10 1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