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弹性分析

作者:张立尖 刘素芳 周旭捷 苏青青 黄鑫
单位:上海市供水管理处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用水量弹性系数的计算, 分析了上海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与水价、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 20052015年期间用水量价格弹性系数为-0.160±0.016, 收入弹性系数为0.015±0.011, 表明水价和收入与用水量关系并不紧密。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在110120L/ (人·d) , 低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 50331-2002) 下限值。由于存在刚性需求, 下降空间有限。而居民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较低 (<0.5%) , 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阶梯水价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水价 收入 生活用水量 弹性系数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张立尖, 通讯处:200081上海市大连西路261号上海市供水管理处, 电话: (021) 65226904E-mail:lijian.zhang@163.com;
基金:基金: 上海市水务局科研项目 (沪水科2016-03);

 

   城镇居民用水价格 (以下简称水价) 在现代社会是一种重要的调控需水量, 鼓励节约用水的经济手段。研究表明, 适宜的定价机制能够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对解决水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1~3]。上海市近十几年来多次调整水价, 并于2013年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三级累进式阶梯水价, 以期发挥价格机制调节作用, 提高居民节约意识, 引导节约用水,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通过梳理水价调整历程, 计算上海市居民用水量弹性系数, 探究水价的调整对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影响。

1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调整历程

   上海市水价调价机制的形成大致以200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52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统一全市自来水价, 为0.12元/m3, 此后38年未变动。1990年11月~1994年9月, 由于电费及净水原料价格上升, 水价多次上调, 从0.18元/m3上升至0.50元/m3, 此后维持多年没有改变。

   从2000年开始, 至2004年水价多次上调, 从1.51元/m3至1.66元/m3。这一阶段, 上海市虽未明确水价形成机制, 但居民水费支出用于供水企业的日常运行, 而供水设备的新增与更新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4]。全成本覆盖的定价机制初见雏形。

   2004年开始, 阶梯式水价首次在排水费中实施[5]。但阶梯水价制度只适用于居民独立用户表, 涉及到户表内用水人口数量、水表外移改造等因素, 当时推行阶梯水价制度条件并不成熟。因此, 上海市于2009年6月20日起将水价制度重新调整为单一制, 自来水供水价格调整为1.33元/m3, 排水价格调整为1.08元/m3, 综合水价将上调至2.30元/m3。2010年底, 上海市再次调整水价收费标准, 自来水供水价格调整为1.63元/m3, 排水价格调整为1.30元/m3, 综合水价上调至2.80元/m3。这一阶段, 水价形成机制日趋完善, 供水企业亏损局面得以有效缓解。然而,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 对水质要求逐渐提高, 供水企业技术改造成本上升, 供水企业成本的上升无法及时通过水价反映。

   2013年9月1日, 为保障供水安全, 促进节约用水, 深化水价改革, 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上海市再次实施阶梯水价并上调水价, 第一阶梯自来水供水价格调整为1.92元/m3, 排水价格调整为1.70元/m3, 综合水价上调至3.45元/m3 (见表1) 。

   表1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表1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

   考虑物价变化导致的不同年份水价之间的价格时间差异, 以2015年为基准, 根据不同年份的消费价格指数, 对水价重新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可比水价, 如图1所示。

图1 以2015年为基准的上海市2005~2015年水价及可比水价

   图1 以2015年为基准的上海市2005~2015年水价及可比水价

    

2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弹性系数

2.1 用水量弹性与弹性系数

   理论认为, 只要是商品, 则其需求和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美国学者James和Lee[6]通过对用水需求的大量研究, 认为水价是影响用水需求的关键因素之一, 并建立了用水需求与水价之间的幂函数关系式:

    

   式中W———价格为P时的用水量, m3;

   K———常数;

   P———水价, 元;

   E1———水价弹性系数。

   在式 (1) 基础上, 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 修正为式 (2) 。

    

   式中R———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E2———收入弹性系数。

   该函数关系式又称L.D模型, 国内不少学者利用该模型, 计算得到一些城市的用水量价格和收入弹性系数, 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 几个城市的水价弹性系数在-0.105~-0.59, 即水价上升1倍, 用水量下降为原来的66.4%~92.9%;收入弹性系数在0.388~0.760, 即收入上升1倍, 用水量上升为原来的30.9%~69.3%。

2.2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弹性系数

   鉴于2000年之前水价定价体系还不完善, 因此选择2005~2015年间, 上海市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可比水价、人均居民收入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 同一时间段内, 随着时间增长, 水价上升, 用水量基本呈缓慢下降趋势。将该数据采用L.D模型进行拟合, 即取对数后多元线性方程拟合, 得到价格弹性系数为-0.160±0.016, 收入弹性系数为0.015±0.011, 多元线性回归F统计量p值<0.001, 弹性系数和截距的T检验均在0.01显著性水平, R2=0.967, 说明拟合效果良好。结果采用三维坐标 (取对数数值) 进行展示 (图2所示) 。由图2可见, 拟合的L.D模型以截面形式展示, 可以看到与图中点值基本重叠, 再次说明拟合效果良好。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说明价格上升, 用水量需求下降。收入弹性系数为正, 说明收入上升, 用水量需求上升。表明计算结果符合用水需求弹性基本假设。

   表2 国内典型城市居民用水量弹性系数   

表2 国内典型城市居民用水量弹性系数

   表3 上海市2005~2015年居民生活用水量、可比水价和人均收入情况   

表3 上海市2005~2015年居民生活用水量、可比水价和人均收入情况

   对比表2数据, 可见无论是生活用水的价格弹性系数还是收入弹性系数, 均在国内已报道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与日本国土厅 (-0.122 5) 报道接近, 但低于世界银行1991年度发展报告中估算的发展中国家水需求价格弹性 (-0.25) [10]。说明近十年来, 上海市水价的提升和收入的提升对于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减少影响较小。笔者认为有3方面的原因。

   (1)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已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50331-2002) 中, 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为120~180L/ (人·d) 。而近十年来, 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基本维持在110~120L/ (人·d) 之间 (见表3) , 已经低于国家标准下限值。有研究表明, 节水型器具的推广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居民采取节水行为, 节水效果显著[15]。上海市社会发展程度较高, 节水型器具使用力度大, 居民节水意识较强。

图2 上海市2005~2015年居民生活用水量与水价、收入的关系

   图2 上海市2005~2015年居民生活用水量与水价、收入的关系

    

   (资料来源:上海市水务局, 上海水资源公报)

   (2) 生活用水具有刚性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中提出满足现代日常生活和卫生需求的用水量为100L/ (人·d) [16], 目前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已十分接近这一数值, 推测可压缩的空间并不大。

   (3) 水费支出占总收入的比值不高。近十年来, 上海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24 614元增加到2015年的49 867元, 提高了2倍多 (见表3) 。而随着居民收入增加, 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水量也相应增加, 从而削弱了价格对用水量的调控作用。这可以从水费支出占居民收入比值进行分析。文献资料表明, 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不同, 对居民心理的影响也不尽相同[17], 当水费支出占居民收入比值小于1%时, 对居民影响不大;当达到2.0%时, 居民开始关注用水量, 当达到2.5%时, 居民开始重视并注意节水;当达到5.0%时, 居民开始认真节水;当达到收入的10%时, 对居民生活影响非常大, 居民认真节水, 对水重复利用。而从图3可以看出, 近十年来, 上海市人均水费支出占人均收入比值全部在0.5%以下, 且呈下降趋势, 说明居民水费支出较少, 尽管水价不断上调, 但对居民影响较小, 水费支出的增长远不及收入的增长, 价格调控作用不明显。

图3 上海市2005~2015年人均水费支出占人均收入比值

   图3 上海市2005~2015年人均水费支出占人均收入比值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 上海统计年鉴)

3 结语

   通过梳理上海市城市居民用水价格的调整历程, 依据用水需求与水价、收入的函数关系理论, 计算了2005~2015年间上海市居民用水价格弹性系数为-0.160±0.016, 收入弹性系数为0.015±0.011, 在国内已报道城市中居于偏低水平。究其原因, 上海市居民用水量水平总体较低, 徘徊在110~120L/ (人·d) , 考虑用水刚性需求而下降空间有限。居民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较低 (<0.5%) 且呈下降趋势, 价格调控作用未能有效体现, 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值得一提的是, 本文结论基于宏观数据中的平均值, 未考虑不同居民群体的差异, 水价体系的制定除了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外, 如何对高用水群体实行有效的抑制, 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1] Moncur J E T.Drought episodes management:the role of price.JAWR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1989, 25 (3) :499~505

[2]沈大军, 杨小柳, 王浩, 等.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需水函数的推求及分析.水利学报, 1999, (12) :6~10

[3] Gaudin S, Griffin R C, Sickles R C.Demand specification for municipal water management:evaluation of the Stone-Geary form.Land Economics, 2001, 77 (3) :399~422

[4]张嵘.上海居民用水定价方法探讨:[学位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 董婷婷.上海市节约用水及阶梯式水价研究:[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 2009

[6]詹姆斯李.水资源规划经济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4

[7]尹建丽, 袁汝华.南京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弹性分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5, 3 (1) :46~48

[8]李翠梅, 陶涛, 刘遂庆.苏州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弹性研究.给水排水, 2010, 36 (5) :171~174

[9]董凤丽, 韩洪云.沈阳市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给水排水, 2006, 24 (3) :23~27

[10]王英.北京市居民收入和水价对城市用水需求影响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3, (1) :49~50

[11]李云鹤, 汪党献.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水函数分析和水价节水效果评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 6 (2) :156~160

[12]魏丽丽, 付强, 陈丽燕.哈尔滨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弹性分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9 (7) :34~37

[13]刘高理.兰州市城镇居民用水阶梯定价及其有效性研究:[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 2015

[14] 胡峰.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量影响因素研究:[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 2006

[15]穆泉, 张世秋, 马训舟.北京市居民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50 (3) :587~594

[16] Howard G, Bartram J.Domestic water quantity, service level and health.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17]崔慧珊, 邓逸群.居民用水量的影响因素研究评述.水资源保护, 2009, 25 (1) :83~85
800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