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的践行与探索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高层建筑的与日俱增,高层住宅二次供水体系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供水管理、水质安全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供水行业热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1 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革前调查与分析
1.1 改革前二次供水基本情况
1.1.1 供水设施
改革前,桐乡市高层住宅小区普遍采用水池或水箱断流的衔接方式进行二次加压或采用无负压加压供水的方式,主要存在2种情况: 一是采用“总表制”,供水采用高低位水箱(水池)的供水方式;二是已经实现“一户一表制”,采用无负压供水方式。
“总表制”小区高低位水箱(水池)的供水方式主要分为3类:①采用低位水箱(水池)+高位水箱加压方式;②采用低位水箱(水池)+水泵和压力罐加压方式;③采用无负压总表方式。
根据水务集团调查统计,桐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共72个小区,共计14 921户,涉及饮水人口52 224。其中:14个经水箱加压的“总表制”小区,共计分表用户1 765户,涉及饮水人口6 178人;48个经无负压加压的“一户一表制”小区,共计用户13 156户,涉及饮水人口46 046人。
1.1.2 供水水质
供水设施改造前,水务集团委托有关部门对“总表制”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前、设施后水质分别进行了采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余氯、色度、浊度等共33项指标。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T 5750-2006),水质标准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现选取某小区具有代表性的10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显示,10项指标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经二次供水设施后余氯浓度大幅降低,浊度、菌落总数显著升高,这些指标存在超标风险。此外,色度、铁、锰浓度有一定程度上升,肉眼可见物、臭和味、锌、总大肠菌群基本无变化。
表1 二次供水改造前某小区水质检测结果
Tab.1 Test results of water quality in a residential area before the secondary water supply reconstruction
检测项目 |
标准限值 |
设施前检 测结果 |
单项 判定 |
设施后 检测结果 |
单项 判定 |
余氯/mg/L | ≥0.05 | 0.20 | 符合 | 0.05 | 符合 |
色度/倍 |
≤15 | <5 | 符合 | 6 | 符合 |
浊度/NTU |
≤1.0 | 0.12 | 符合 | 0.57 | 符合 |
肉眼可见物 |
无 | 无 | 符合 | 无 | 符合 |
臭和味 |
无异臭、异味 | 无 | 符合 | 无 | 符合 |
铁(Fe)/mg/L |
≤0.3 | <0.05 | 符合 | 0.12 | 符合 |
锰(Mn)/mg/L |
≤0.1 | <0.05 | 符合 | 0.08 | 符合 |
锌(Zn)/mg/L |
≤1.0 | <0.05 | 符合 | <0.05 | 符合 |
菌落总数/CFU/mL |
≤100 | 未检出 | 符合 | 92 | 符合 |
总大肠菌群/ MPN/100 mL |
不得检出 | 未检出 | 符合 | 未检出 | 符合 |
1.1.3 运行管理
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包括泵站、储水设施、加压设备、电气和自控系统等,在改革前均由开发商出资购买、建设,水务集团只负责市政管网接入,物业公司负责日常巡检、小修、大修等运行和维护管理。二次供水设施运行费用多为居民缴纳的物业管理费。
“总表制”小区居民水费按总表结算,由物业代收,水务集团只管理到小区总表,不能实现向最终用户收取费用。“一户一表制”小区居民水费由水务集团向最终用户直接收取。
1.2 改造前问题分析
由于水务集团无法实现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二次供水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
1.2.1 老旧供水设施可靠性差,易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传统的水箱加压模式,如图1a所示,设备规模庞大,占地面积大,压力不稳定,在用水高峰期时有间歇性供水情况发生。同时,设备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极易被破坏,内部经常被杂物、脏物等污染,余氯衰减快,造成细菌滋生,浊度升高。由于设备材质选择不当,清洗消毒不及时、不规范,也会使传统水箱内水质发生二次污染,很难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部分小区无负压设备与消防设备共用一个泵房,厂家维护不及时,存在设备配件故障、锈蚀等情况,使得浊度、铁、锰等浓度升高,如图1b所示。
“总表制”小区给水管材普遍采用无内衬镀锌管,如图2a所示。此管材使用寿命短,延展性差,管道易腐蚀、结垢。根据调查,少数小区给水管为塑料管材,如图2b所示,达不到标准要求。已经实现“一户一表制”的小区泵房内进出水管普遍采用焊接无缝钢管,如图2c所示。此管材对焊接要求较高,部分焊口已腐蚀,渗水严重。以上情况使得水质金属浓度升高,浊度、色度提高,造成水质二次污染。
1.2.2 设施故障率高,维护费用大,能源浪费严重
调查显示,二次供水设施品牌杂、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运维管理,故障率高,能耗大,管理困难,运行成本高。很多设备故障是从轴承、阀门、保护电器等小故障引起,由于没有及时发现、解决,导致变成大故障,小区维修维护费用巨大。各小区安装的计量水表口径不统一、安装不规范,造成一定的计量误差,损耗严重。
1.2.3 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混乱
二次供水设施由开发商购买,由物业单位负责后期维护保养,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体制混乱,使得水务集团无法实现全面监管,发生故障时用户往往无法找到关键人解决问题,容易造成推诿、拖延的情况。部分小区由于物业变动频繁,对二次供水设施不了解,管理不到位。此外,“总表制”小区水费由物业公司收取,水费电费分摊到户,容易导致水价虚高,居民意见大,拒缴水费,水务集团无法管理。
2 桐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
2.1 政策制定
为切实理顺桐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规范建设、改造、维护和管理行为,有效改善高层住宅居民二次供水水质,桐乡市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下发实施意见。桐乡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出台管理办法,明确了设施建设技术、设施移交管理等规定和办法。水务集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管理实施细则及流程和技术规定实施细则。按照有关规定,水务集团根据“改旧控新、以新养老”的原则,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监管,全面开展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体制改革
2.2 具体改革措施
水务集团按小区验收时间节点,将高层住宅小区分为已经通过竣工验收的 “已建工程”、还未通过竣工验收的 “在建工程”和新立项的“新建工程”3种类型。以“新旧兼顾”新模式,分类指导,明确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标准、管理主体、交接流程。
水务集团在改造接管过程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统一管理,并对泵房土建、安防、装饰、照明、排水、通风、用电接入、通讯接入、远程监控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将房产开发单位缴纳的在建、新建小区高层住宅供水设施维护管理费用,用于已建小区的改造。
针对设备类型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水务集团采取按照制造厂家资质和技术条款的方式进行设备年度入围招标。通过预估设备的采购数量决定入围制造厂家,控制厂家数量和质量,并充分考虑入围后的竞争性。同时规定入围企业的硬件结构、电器元器件、电气接口、仪表、阀门、水泵等品牌及配置,以求品牌型号通用以及电气控制图纸尽可能统一。
2.2.1 已建工程
对于“已建工程”,水务集团按照“成熟一批,改造一批,接管一批”的原则,逐步实现管理,改造资金在住户支付 “一户一表”(500元/户)费用后,其余由市财政承担。
“已建工程”中的“总表制”小区统一改用无负压设备,管材统一更新,并向每户收取“一户一表”费用。对于“已建工程”中的“一户一表制”小区,水务集团按新的技术标准对泵房进行统一标准化改造更新,对设备零部件进行维护更新。
2.2.2 在建工程
对于“在建工程”,水务集团验收合格并收取配套费用后接管。“在建工程”在政策文件规定的时间节点已经完成二次供水设施采购安装工作的,开发单位在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完成后,向水务集团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后双方签订接管协议,并由开发单位支付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更新费用,不另行支付建设费用。对验收不合格的“在建工程”,由开发单位按照新的相关技术规定进行整改后再验收执行。
对于虽然在时间节点上归类于“在建小区”,但实际二次供水设施还没有开始建设的小区,参照“新建工程”执行。
2.2.3 新建工程
对于“新建工程”,开发单位委托水务集团建设的,水务集团在“新建工程”项目审批审图阶段提前介入。水务集团与开发单位在项目审批审图阶段签订委托建设协议,对于泵房选址、面积、设备数量、竖向分区、装饰、照明、排水、通风、用电接入、通讯接入等由水务集团进行二次设计。在开发单位支付二次供水设施建设费用和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更新费用后,水务集团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但泵房土建、装饰、照明、消防、排水、通风、用电接入、通讯接入等仍由开发单位负责建设。
开发单位自行建设的,根据技术规定和水务集团的相关要求进行。在项目审批审图阶段,水务集团审核开发单位的二次供水方案,包括设计图纸,供水加压方式和二次供水设备的品牌、型号等。水务集团审核后开发单位进行建设。同时,水务集团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开发单位按照有关要求移交水务集团管理,并向水务集团缴纳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更新费用。
2.3 改革成果
桐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于2014年7月进入正式实施阶段,2016年底全面完成改造,实现无负压设备“一户一表制”供水方式,并打造 “改旧控新,以新养老”的二次供水管理模式。
目前,全市共有162个高层住宅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由水务集团统一接管,真正实现“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惠及46 153户,其中改造了14 921户,接管在建的18 687户,新建的12 545户,涉及人口约161 500人。
2.3.1 供水设施安全可靠
改造后,生活用水泵房均单独设置,泵房内环境整洁,通风、照明、噪声控制、排水设施等均符合国家标准。泵房内供水设备、给水管道管材均符合相关饮用水卫生安全要求,加压水泵稳定、可靠、效率高、能耗低,充分体现卫生安全、经济节能的原则。已建的72个小区改造前供水设施总装机容量约2 000 kW,改造后72个小区总装机容量只需600 kW,能耗降低达70%,实现了二次供水设施优质、环保、节能、高效目标。改造后泵房及供水设施如图3所示,给水管道采用S30408薄壁不锈钢。

图3 改造后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泵房
Fig.3 Secondary water supply pumping house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after reconstruction
2.3.2 供水水质大幅提升
改造后,水务集团委托有关部门对改造后水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某小区改造后用户水质检测结果见表2。检测结果表明,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后,所有检测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二次供水设施后水质各项指标与二次供水设施前水质无显著差异,所以指标均控制较好,与供水设施前水质差别不大,较改造前有显著改善。取消水箱(池)后,余氯衰减变缓,污染物不易进入,且不存在设备腐蚀等情况,不易造成细菌滋生和铁、锰浓度升高,浊度、色度变化较小,水质二次污染风险大幅降低。
表2 改造后某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后水质检测结果
Tab.2 Water quality of secondary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in a residential area after reconstruction
检测项目 |
标准限值 | 检测结果 | 单项判定 |
余氯/mg/L | ≥0.05 | 0.09 | 符合 |
色度/倍 |
≤15 | <5 | 符合 |
浊度/NTU |
≤1.0 | 0.15 | 符合 |
肉眼可见物 |
无 | 无 | 符合 |
臭和味 |
无异臭、异味 | 无 | 符合 |
铁(Fe)/mg/L |
≤0.3 | <0.05 | 符合 |
锰(Mn)/mg/L |
≤0.1 | <0.05 | 符合 |
锌(Zn)/mg/L |
≤1.0 | <0.05 | 符合 |
菌落总数/CFU/mL |
≤100 | 未检出 | 符合 |
总大肠菌群/MPN/100 mL |
不得检出 | 未检出 | 符合 |
2.3.3 运行管理专业到位
改造完成后,水务集团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大修、设备更新及日常维修养护,人员、设备更专业,问题发现更及时,运维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水务集团负责监管和指导业主方(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或开发单位)向用户收取设备运行所发生的电费及日常巡检、管理费用,使收费更加合理,显著减少用户费用支付纠纷。
水务集团对二次供水居民用户水表实现抄表到户,并承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服务质量问题投诉的处理工作,更加科学、准确地计量居民用水量,确保“同网、同价、同质、同服务”。
2.3.4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截止目前,改革实施后政策性收入达1.5亿元,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总投入约4 500万元,其中已建小区改造投资1 500万元,主要为泵房泵站改造和管线改建;在建及新建小区投入3 000万元,主要为泵房建设。扣除工程投入部分,剩余政策性收入将用于二次供水设施的大修、设备更新及日常维护。通过水务集团专业化的运行管理,将有效降低运维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长效机制
此次改革不仅通过“改旧控新”模式在供水设施、设备上进行改造、更新,杜绝水质二次污染,并统一移交水务集团,实现供水企业管水到户,还建立了“以新养老”的新机制。水务集团将房产开发单位缴纳的在建、新建小区高层住宅供水设施维护管理费用,用于已建小区的改造,从而建立类似于社会养老保险“以新养老”的长效机制,实现良性循环、有序发展。
在智慧水务建设的大背景下,实现二次供水智能化管理,是有效提升安全供水和优质服务的保障
在改造的过程中,立足未来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建立具有集中监控、管理、自动报警、智能预警、统计分析等功能全面的高层住宅供水设施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各类通讯设备、传感器、智能仪表、视频设备、门禁设备等进行数据、图像采集,通过结合供水GIS系统进行二次供水设施定位,通过具有实时数据监控、历史数据查看、统计分析、报警查询、系统管理等功能的系统软件平台,实现对二次泵房的数据监控、安防监控、门禁管理、远程控制等全方位的监控管理。
改造后,水务集团对高层二次供水实现全面监管,通过水质、水压等核心数据分析,及时反映二次供水情况,提高预警和风险掌控能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水务集团日常管理只需3人,设备维修采用外包方式,管理人员大大减少,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水务集团将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智慧化管理系统与现有的各类供排水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时监控。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提升二次供水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供水企业管理优势。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用水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供水安全关系关乎民生,是维持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让高层住宅居民告别二次污染,喝上放心水、干净水,再无后顾之忧,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一标准,严控供水设施准入门槛,把好供水设施质量关。二是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力度,做好供水设施改造、建设、运维全过程监管。三是推动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形成供水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源头到龙头保障居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嘉恩.高层住宅二次供水泵房现状分析及接收管理建议[J].给水排水,2017,43(11):80-83.
[2] 桐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桐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实施意见[S].2014-06-27.
[3] 桐乡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桐乡市高层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S].2015-8-10.
[4] 桐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桐乡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技术规定实施细则(试行)[S].201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