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 引 言
卫生基本建设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坚实基础,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基本途径,卫生工程建设项目因其功能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和技术的专业性,在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里属于管理难度较高的一类项目。随着医疗卫生改革逐步走进深水区,卫生项目建设定位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卫生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与需求不相匹配,政府投资项目往往只有竣工以后的“绩效后评价”,很难实现事中甚至事前控制;更重要的是,卫生项目主管部门对于项目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进度缓慢、投资失控等问题,因为缺少标准化及可量化的评判依据,往往难以定性、定责,而现有的一般性项目管理评价指标则无法适应卫生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因此,亟需针对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开展研究。
本文基于项目管理成熟度理论,针对项目过程绩效的“事中评价”及其动态控制开展评价指标的研究,构建适合卫生工程项目的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成熟度模型设计对应的评价方法,这不仅可以对已建、在建的卫生项目管理水平提供科学评价的系统工具,也为未来其他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管理模式的完善提供建议和参考。
2 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理论及模型构建思路
2.1 项目管理成熟度理论及成熟度评价维度
项目管理成熟度(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这一概念来源于早期的项目管理过程成熟度(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Maturity)概念。自1987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SEI)首先提出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CMM)以来,对成熟度的研究逐渐成为项目管理领域的热点,现已形成各类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30余种,并在不同领域得到应用。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模型包括: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SEI)提出的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英国商业部办公室(OGC)提出的P3M3(Project,Program,Portfolio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美国哈罗德.科兹纳(Harold Kerzner)开发的K-PMMM(K-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提出的OPM3(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提出的IPMA-PM3(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Cobweb Model)等。其异同如表1所示。
通过成熟度模型,组织可衡量自身按预定目标和现有约束条件成功实施项目的能力,帮助组织通过对项目管理过程及能力的清晰定义、测量,找出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并予以改进。
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从“结果”绩效评价慢慢转变为“过程”绩效评价,如在成本、工期、质量之外增加了其他维度的评价要素如:技术创新、项目执行效率等。项目绩效评价也逐渐关注公共投资类项目,评价指标集中于相关成功标准及项目关键成功因素方面。
2.2 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思路
卫生工程项目管理具备技术复杂、管理复杂等特点,尽管项目管理成熟度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兴趣,但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对卫生工程项目绩效的评价,仍需要解决大量因行业管理体制、卫生项目特征、医疗专业技能等差异所引起的问题,模型需要进行改进或二次开发以适应卫生工程项目。成熟度评价要需要结合医疗管理和传统工程管理两方面评价,例如在组织方面对项目管理团队进行评价,应将既精通工程管理又熟知医疗工程特点纳入能力评价指标。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仍有较多空白。
基于对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管理过程、管理基本要素、成熟度评定等级的分析,克服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结果后评价”传统思维,本文构建了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三维结构,如图1,并进一步构建成熟度多层评价指标体系(拟包括三层指标:第一层为项目管理成熟度,第二层为各管理过程的相关管理要素指标,第三层为各管理要素的具体过程能力指标),结合该模型确定科学评价方法。
3 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要适用卫生工程项目,遵循三个原则:
(1)指标定义完备且可获取;(2)指标数量要适当。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调研保留核心指标,去除与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关联性弱的指标;(3)指标突出卫生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本次研究的设计思路为:通过内部讨论、定性访谈、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卫生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筛选评价指标、分配指标权重、讨论评价方法。首先,确定以模型中的哪一个维度为基准展开能力指标研究和讨论,并初步确定指标数量和范围;其次,通过广泛的、开放性的访谈和问卷调研,征集不同专家人员对卫生工程项目能力指标的意见,并进一步删减、整合,形成本轮研究确定的指标子项;再次,通过德尔菲法逐次确定各类指标的权重分配;最后,讨论确定评价方法建立可以应用于具体项目评价的指标体系。
3.2 管理要素收集和评价指标确定
首先,邀请多位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思路性指导,经过多轮分析讨论,认为从管理要素维度来设置能力指标相较从管理过程维度设置,更加适用于不同阶段项目的过程评价的需要。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卫生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确定七个基本管理要素指标:组织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采购合约管理、信息管理和现场管理。通过访谈、函电以及问卷调研等方式,开放性征集各方专家的能力指标意见和建议,再经过反复删减、修正、凝练和归并,形成了24项指标。
结合上述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把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卫生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属于第一层次,即目标层。卫生工程项目管理要素属于第二层次,为准则层,根据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确定7个二级指标,这些指标基本和广义项目管理内容相一致,保证了管理要素覆盖的全面性,具体包括:组织管理、投资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采购合约管理、信息管理和现场管理。对卫生工程项目管理要素的能力描述为第三层次,即指标层,该层级指标选取一方面参考现有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另一方面结合了卫生工程项目特点,共包含24个三级指标,这也是该评价模型的核心内容。综上,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层级如图2所示。
3.3 基于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选取熟悉卫生工程项目管理的专家对上述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本文共选取了12位该领域专家,分为三组:主管部门人员(4人)、研究人员(4人)和行业资深人员(4人)。根据专家组内人员的管理角色、理论知识和项目经验等差异,赋予专家在进行重要性排序时所占的权重,如表2所示。
对专家给出的指标重要性排序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权重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式中,n为需要评价的指标项数,ai为计算出的第i项指标的权重,ηk为第k位专家对第i项指标重要性排序对应的分数(此处认为所属类别内有几项指标需要评价,重要性排序第一位的分值对应为几分),为第k位专家对应的权重。根据该公式对数据进行三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见表3。
4 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基于该指标体系,从排序和权重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二级指标重要性依次是组织管理(0.227)、投资管理(0.177)、质量管理(0.165)、进度管理(0.143)、采购合约管理(0.124)、现场管理(0.093)、信息管理(0.071),在七个二级指标中,超过80%的专家认为组织管理最为重要;近60%的专家认为信息管理最不重要。从三级指标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一些较为明显的结论。七类项目管理要素中最为重要的能力分别是:项目经理对医疗卫生项目的项目管理经验、项目投资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项目进度计划及里程碑节点设置合理性、参建单位资质和卫生工程相关业绩及专业能力、卫生工程项目招投标策划能力、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备性、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规范化程度。在最为重要的组织管理能力里,项目经理对医疗卫生项目的管理经验应该得到充分重视;投资更偏重于建立起完善的投资管理系统;进度管理方面,项目进度计划及里程碑节点设置的合理性最为重要,权重达0.4;而选择的参建单位资质和卫生工程相关业绩及专业能力对于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权重高达0.435。上述这些权重较高的能力指标对卫生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高低起到关键作用,也指明了改进路径。
将该指标评价体系应用于具体卫生工程项目,对各个能力指标子项进行打分,再经过各级指标加权计算,将会得到该项目各项管理要素和整体管理能力的量化分值,根据成熟度模型对其进行等级评价的同时,可以看出哪项管理能力较为出色,哪项能力有待改善以及改进方向。通过该评价,项目主管部门一方面从得分和评级结果考核具体项目管理情况,同时也能为不同项目之间进行管理能力量化对比提供方法和依据。
5 结 语
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卫生项目管理的特征和现状,构建了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项目过程绩效评价量化指标体系,为卫生项目建设管理过程绩效优化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框架,为如何提高项目管理能力提供了改进路径,同时为相关监管部门对项目考核提供了系统工具。
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卫生工程项目管理的成熟度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了针对政府投资项目“结果后评价”的传统思维,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可以进行定期评价以及时改善管理,为其他政府投资项目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但目前尚缺少具体项目的应用,还无法对模型进行适用性反馈修正。接下来进行研究要更加注重实证方法,定性定量结合,将模型应用于实践项目,实现对卫生工程项目的事中评价、动态控制、有效监管和绩效提升,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部门监管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的绩效水平。指导项目改进的结果利用评价反馈不断优化、改进模型从而良性循环。同时,在不同卫生项目的横向对比中,识别出各项管理要素的最佳实践模式以改进本项目的管理水平,更要注重对最佳实践的积累,这对未来改进卫生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的贡献不可小觑。
[2]Beverly Pasian.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A critical analysis of existing and emergent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ing Projects in Business,2010(1):146-157.
[3]Christopher Foster,RichardHeeks.Analyzing policy for inclusive innovation:the mobile sector and base-of-the-pyramid markets in Kenya[J].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2013,31.
[4]章磊,张艳飞,李贵宁.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框架及其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08(8):50-54.
[5]张平.卫生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探析[J].重庆与世界,2010(13):16-17+25.
[6]吕洁.“项目全程管理”方法在公共卫生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