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水资源区域一体化研究

作者:凌霄 徐志标
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贯彻落实“空间均衡”治水理念,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剖析多年用水变化趋势,统筹解决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区域不均衡、供水不安全等问题。珠三角应以水资源区域一体化为出发点,按照供排分流的原则,西、北江片区逐步建立“靠西取水、靠东退水”的供排水格局,东江片区通过各类水闸及控制枢纽,逐步实现供排水分离。同时,统筹珠三角城市群水源布局,将零散分布于流域内的水源地进行优化整合,逐步推进“广佛肇水源一体化、深莞惠(港)水源一体化和“珠中江(澳)水源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水资源 空间均衡 一体化
作者简介: 凌霄,510290 广州市珠海区南洲路483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徐志标,510290 广州市珠海区南洲路483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重大项目: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

 

    

1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锐意改革、先行先试、开拓进取,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特别是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方面尤为显著。表现为:一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2014年,GDP达到5.8万亿元,约占全国9.1%,如图1所示。当作一个单独的经济体来看将位列全球第17位,超过瑞士、瑞典等欧洲强国。二是我国三大创新中心之一。聚集了1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创新集群,企业创新能力一直居于全国首位。三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制造基地。拥有全球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最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全球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四是我国联系世界的重要门户。拥有国内第三大国际性航空枢纽群、集装箱吞吐量占全国1/4的港口群,以及“广交会”、“高交会”两个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展会。五是我国城镇化最成熟的地区之一。2014年,珠三角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4.12%,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逐渐从“数量-规模扩张”过渡到“质量-内涵增长”的新阶段。城乡建设面貌较好,土地利用效率较高,高速公路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群首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在全国三大重点地区中率先达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控制在10%以内,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修复,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率先达到国家小康目标要求。

图1 珠三角GDP及占全国比重变化(2000~2014年)

   图1 珠三角GDP及占全国比重变化(2000~2014年)

    

2 区域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珠三角主要水系包括西江、北江、东江和珠三角诸河水系,区域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568亿m3,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约2 864亿m3,是广东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是,珠三角水资源脆弱性整体呈波动式发展特点[1] ,东江流域未来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汛期径流量以及枯水期径流量有减少趋势[2] 。此外,珠三角还受咸潮上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等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其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4]

   (1)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珠三角经济和人口重心在东部,而水资源重心在西部,造成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低(仅1.3%左右),而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26.5%左右),正在实施且已经满负荷的分水方案,难以支撑该流域各地社会经济继续增长的用水需求。

   (2)区域供排水通道上下游交错污染突出。由于区域供排水格局缺乏统筹,各市之间供、排水矛盾不断加剧,各城市往往向河道上游取水、向下游排污,导致下游城市的饮水受到污染,使得跨区污染问题异常突出,长期存在的缺水及水环境问题无法得到彻底解决,严重阻碍了珠三角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珠三角水质劣于Ⅲ类的河段占总评价河长的42.7%,其中城市河段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建设及生态恢复能力不足,部分水库水质呈现富营养化状态。

   (3)咸潮入侵、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严重威胁珠三角的供水安全。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和极端气候的频发,咸潮发生的频率和上溯的距离将不同程度加剧,对珠三角沿海地区供水安全构成不可忽视的威胁。另外,珠江流域经济活动的加剧,也导致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屡屡发生,给社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已成为珠三角供水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3 区域水资源需求分析

3.1 用水变化趋势分析

3.1.1 用水总量

   从表1可知,珠三角用水总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其中农业用水量一直在下降,工业用水量则是先增加后下降,而生活用水量的变化不明显。

   表1 珠三角多年用水情况   

表1 珠三角多年用水情况

3.1.2 用水指标

   从表2可知,珠三角人均总用水量由684 m3/(人·年)下降到418m3/(人·年),其中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用水、牲畜用水等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居民用水指标基本保持不变。

3.2 水资源需求量预测

   2020年珠三角预计需水量约为274.48亿m3(见表3),在现状供水方案情况下供水量约为279.12亿m3,珠三角水资源总体上可实现供需平衡,但依然存在区域供需不平衡、东岸城市过分依赖东江、咸潮上溯、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问题。为此,珠三角应以水资源区域一体化为出发点,统筹供排水通道建设和优化水资源区域布局。

   表2 珠三角多年用水指标   

表2 珠三角多年用水指标

   注:1亩≈667m2

   表3 2020年珠三角各地需水量预测   

表3 2020年珠三角各地需水量预测

4 区域供排水通道划分

   按照供、排分流的原则,合理安排供水通道和排水通道,避免不同城市取水、排水相互交叉混合,建设和保护清水走廊供水通道,实现供排水的协调统一、互通可控。西、北江片区逐步建立“靠西取水、靠东退水”的供排水格局,东江片区通过各类水闸及控制枢纽,逐步实现供排水分离。同时,根据现状水资源分布、水功能区划、主要河道水质现状、取排水口分布情况,并考虑感潮河流污水回荡的影响,划定珠三角5条主要供水通道和9条主要排水通道,详见图2和表4、表5。供水通道的水质目标按不低于Ⅱ类控制,严禁新增排污口,依法关闭或迁移对水体污染大的排污口,在河涌适当位置建设水闸并进行科学调度,防止河涌污水进入供水通道;排水通道必须坚持执行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所有排水均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确保满足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

5 供水水源区域一体化配置

   从流域层面,合理配置西江、北江、东江水资源,以供排水通道划分为基础,确立珠三角水资源开发利用一体化总体格局,优化调整供水水源布局,以西江、北江、东江为核心水源,重点拓展西江水源,提高北江水源开发利用率,稳定东江水源,保护利用潭江、流溪河、增江等独立河流,逐步推进“广佛肇水源一体化”、“深莞惠(港)水源一体化”和“珠中江(澳)水源一体化”建设。

5.1 广佛肇水源一体化布局

   广州新增北江清远梯级水源,调整流溪河水库功能以防洪、供水为主,形成东江、北江、西江、流溪河等四大水源“分片供水、互为补充”的供水格局;优化整合佛山水源,实施“西江、北江双水源战略”;肇庆拓展西江干流水源和北江水源。加强广州西江引水工程的高效运行管理,重点建设广佛江库联调工程;适时实施广州北江引水工程,满足广州北部地区远期发展用水需求,为广佛地区提供应急备用水源;适时推进佛山西部与肇庆东南部水源一体化建设。

5.2 深莞惠(港)水源一体化布局

   深圳以东江水源为主,主要依托东深供水工程、东部供水工程以及境内公明、清林径等主要调蓄水库,实行江库联网;东莞在东江三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东江下游及三角洲河段供水水源保证工程、境内蓄水水库挖潜及九库联网供水工程、与惠州合作建设观洞水库水源工程;惠州主要水源为东江干流和西枝江,重点建设惠州市稔平半岛供水工程,解决稔平半岛缺水问题。

5.3 珠中江(澳)水源一体化布局

   珠海主要水源系统可划分为磨刀门水道、黄杨河水道、虎跳门水道三大系统,形成“江水为主、库水为辅、江库联动、江水补库、库水调咸”的供水模式;中山集中式饮用水源河道主要有磨刀门水道、东海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西海水道;江门在保持原有水源基础上,逐步调整大中型水库由农业供水向城市供水转变,实现河、库多水源供水。在充分利用珠海当地水资源和水库调蓄库容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竹银水源工程,适时把取水口上移到中山、江门市境内,并与中山、江门水源进行统筹规划,解除咸潮及水质污染对珠中江(澳)供水安全的威胁;中山市水源地进一步向东海水道、西江干流布局;推进江门市水库联网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分片区联网供水。

6 结论

   珠三角经济和人口重心在东部,而水资源重心在西部,造成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1.3%左右),而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26.5%左右),呈现珠三角水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态势,影响流域水生态整体安全。深圳等东岸城市水源过份依赖东江,珠海等西岸城市水源易受咸潮入侵,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珠三角区域供水安全性,建立互联互通的多水源供水格局,推动水资源的空间均衡开发利用,减少咸潮入侵、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等对珠三角城乡供水的影响,珠三角应以供排水通道划分为基础,全面统筹珠三角水源布局,将零散分布于流域内的水源地进行优化整合,逐步推进“广佛肇水源一体化”、“深莞惠(港)水源一体化”和“珠中江(澳)水源一体化”建设。

图2 珠三角主要供排水通道分布

   图2 珠三角主要供排水通道分布

    

   表4 珠三角主要供水通道规划   

表4 珠三角主要供水通道规划

   表5 珠三角主要排水通道规划   

表5 珠三角主要排水通道规划

  

 

  
 

    

参考文献[1]陈文静,雷洪成.基于PSR模型的珠三角地区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广东水利水电,2013,(5):20~22

[2]余增鑫.气候变化对东江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学位论文].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3]郭学强.上游调水对珠三角咸潮影响力分析.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2):9~11

[4]钱树芹,高秋霖,张心凤,等.珠江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对措施探讨.人民珠江,2014,(5):43~45
Study on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 in Pearl River Delta
Ling Xiao Xu Zhibiao
(Guangdong Urban &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idea of“Spatial equilibrium”for water management and figure out comprehensive solution for the imbalance and insecurity problem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in Pearl River Delta created,this paper analyzed regional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water resources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and the change trend of water for many years.It was concluded that Pearl River Delta should implement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integration strategy.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that water resource area and discharge area should be in separated area,the west area should be for water resource area and the east area should be for the discharge area.The East area will gradually realize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eparation by building all kinds of sluice and control hub.At the same time,the water resource layout in Pearl River Delta will be rescheduled and the separated water resources will be integrated and optimized;furthermore,many water resource integrations will be built up gradually,including Guangzhou-Foshan-Zhaoqing water integration,Shenzhen-Dongguang-Huizhou(Hongkong)water integration and Zhuhai-ZhongshanJiangmen(Macao)water integration.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Water resources; Spatial equilibrium; Integration;
656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