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径曲线混凝土连续梁步履式顶推施工技术

作者:高荣峰
单位: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以朔山铁路联络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顶推施工为背景, 通过对拖拉顶推法和步履式顶推法的优缺点对比, 确定了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案。详细介绍了步履式顶推装置、前后钢导梁及预埋件安装、落梁、纠偏控制、同步性控制等相关内容, 叙述了小半径曲线混凝土连续梁步履式顶推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桥梁工程 小半径曲线 连续梁 步履式顶推 水平纠偏 同步性 施工技术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高荣峰, 高级工程师, E-mail:gjm0711@126.com;

1 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北同蒲韩家岭至应县增建四线工程朔州—山阴联络线连续梁位于山西省朔州市, 为单线铁路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 梁长113.2m, 孔跨布置形式为 (32+48+32) m, 梁体净重2 300t, 加装前后钢导梁及桥面系后, 顶推力为27 000k N, 采用步履式顶推法施工。

连续梁对应北同蒲线里程为K98+380, 斜交角度33°29'00″, 梁体纵坡-9.3‰, 曲线半径为500m。连续梁现浇位置为32m跨标准简支梁结构, 个别为24m跨。9~17号段桥墩高度为7~12.5m, 采用混凝土实体墩结构。桥位关系如图1所示。

连续梁为等高截面, 梁高2.9m, 截面为单箱单室直腹板形式, 箱梁顶宽7.2m、底宽4.4m。顶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和中支点附近外均为0.32m, 腹板为直腹板, 厚0.4~0.7m, 按折线变化;底板厚度除梁端附近和中支点附近外均为0.4m。全桥在端支点和中支点处共设置5个横隔板。隔板厚度:端支点处1.0m, 中支点处1.5m, 跨中处0.5m。

图1 桥位关系Fig.1 Bridge location relationship

图1 桥位关系Fig.1 Bridge location relationship

 

2 施工方法选择

原设计方案采用传统的拖拉法, 即在其中2个墩顶设置穿线式千斤顶, 后端设置拉锚器, 梁底设置滑板, 每个墩顶设置强制限位装置。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结构进行分析, 此方法存在以下诸多不利因素: (1) 要求梁底的平整度为1mm, 施工难度极大; (2) 拖拉的受力点位于其中的2个墩身, 应力较集中, 混凝土梁底平整度较难控制, 容易造成滑板受力不均, 与梁底接触程度不同, 四氟乙烯板填塞不畅, 造成应力集中, 梁体受力不均, 出现细微裂缝; (3) 拖拉法启动容易引起梁体“蛙跳”现象, 对混凝土结构不利, 如拉锚器损坏, 梁体将无法拖拉, 且无法修复; (4) 纠偏采用在墩顶两侧设置强制装置, 容易出现墩身、梁体及装置损坏情况, 较难控制; (5) 本梁体要跨越48m既有铁路, 拖拉钢绞线位于梁体下方, 既有铁路接触网上方出现断线现象, 安全隐患大。

针对传统拖拉的诸多不利因素, 根据本工程特点, 特进行了技术革新, 采用步履式多点顶推施工方法。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为在梁体经过的每个墩顶设置顶堆装置, 即竖向和横向千斤顶, 本桥在6个墩顶共设置6套顶推装置, 整个顶推设备采用智能化控制, 同步起落前进, 在每套千斤顶设置压力传感器, 自动调整与梁体的接触应力, 确保每套千斤顶与梁体均能接触, 按照MIDAS/Civil程序进行建模和检算, 梁体受力均按照检算结果进行控制, 较传统拖拉法有以下优点: (1) 对预制梁底的平整度要求不高, 高差2cm内均能满足施工要求; (2) 顶推受力点位于6个墩顶, 受力点较多, 墩身应力影响较小, 且每个顶推设备均按照应力传感器, 可对顶推过程实施监控, 千斤顶自动调节与梁体的接触, 消除局部梁体应力集中, 避免梁体出现裂缝; (3) 梁体顶推千斤顶同步起落、前进, 梁体运行平稳, 如其中1套设备出现故障, 整个系统将自动停止运行, 待检修完成后方可继续顶推; (4) 不需要在墩身两处安装强制纠偏装置, 降低施工成本; (5) 跨越既有线路仅有梁体与导梁结构, 无其他安全隐患。

虽然步履式顶推施工有顶推速度较慢的不利因素, 但综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工程曲线半径较小、跨越既有线等诸多不利因素, 故采用步履式多点顶推施工方法。步履式顶推装置如图2所示。

图2 步履式顶推装置Fig.2 Walking type jacking device

图2 步履式顶推装置Fig.2 Walking type jacking device

 

3 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及关键技术

3.1 施工方法简介

在小里程侧9~13号墩现浇预制, 达到设计强度后, 进行顶、底板和临时束的张拉, 张拉完成后, 安装前、后钢导梁, 其中前导梁长35m、后导梁长20m。钢导梁完成后, 安装顶推设备, 进行钢筋-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体系转换, 并进行试顶推。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 采用多点式步履顶推法将连续梁上跨既有线顶推就位, 顶程约113.2m, 顶推就位后, 梁体位于14~16号墩, 张拉剩余永久钢束并拆除临时束, 凿除临时混凝土垫块, 安装临时钢支墩、防震落梁, 用竖向千斤顶落梁就位。

3.2 步履式顶推具体施工方法

连续梁由小里程侧向大里程侧按-9.3‰的坡度进行下坡顶推。由于连续梁与相邻简支梁梁高不同, 连续梁比简支梁高, 故顶推过程中梁体的顶推标高比设计标高要高, 综合考虑顶推设备尺寸、接长墩等, 确定顶推轨迹线比设计线高53cm。因此需调整相邻桥墩支撑高度, 结合本桥设计情况, 采用在既有桥墩顶部临时接高钢筋混凝土调整块进行调整。步履式多点顶推法, 每个循环走行0.75m, 分4步完成。

1) 第1步梁体同步起升, 竖向千斤顶同步起升, 将梁体顶起2cm, 梁体超过支撑块。

2) 第2步梁体前进, 水平千斤顶提供水平力, 克服摩擦力使梁体前行一个行程, 行程75cm。

3) 第3步梁体下降, 竖向千斤顶同步下降, 将梁体同步落在支撑块上, 与梁体分离。

4) 第4步水平千斤顶缩回, 带动竖向千斤顶回到初始位置。

此梁体已经前行0.75m, 完成1个单循环作业, 进行下个循环直至梁体就位, 顶推速度平均3m/h, 顶程共计113.2m。

每行进0.75m均进行仿真分析, 通过控制油压控制支反力, 使各墩上支反力接近仿真分析调整后的支反力。顶推过程中需对梁体受力状态进行控制, 对梁体应力状态进行监控, 防止梁体开裂。监控采用在梁体表面安装钢弦式应变计, 应变计在危险截面埋设, 控制仪读取应变计数值后, 与理论计算数值进行比较, 确定梁体应力状态是否安全。

3.3 步履式顶推装置

墩顶顶推装置由滑道、滑块、水平千斤顶、竖向千斤顶、纠偏装置、泵站及控制系统组成。顶推装置存在3种工作状态, 从动装置只有1种, 主动装置有2种工作状态, 一种是当主动装置处于端头时, 此时滑块带着导向板一起运行, 导向板与滑道两侧限位之间只有2mm的间隙, 因此千斤顶只能推到滑块沿滑道中心线向前移动;另一种是当滑块处于中间位置时, 此时将导向板卸下, 滑块与滑道侧向限位之间理论有2cm的间隙, 滑块可以自由摆动。

3.4 前、后钢导梁及预埋件安装

钢导梁采用工字型截面梁, 2根导梁之间设置连接系杆, 其中前导梁长35m、重59t, 后导梁长20m、重38t。导梁设计为变截面梁, 前端刚度小, 根部刚度大, 与导梁受力情况相适应, 考虑曲线半径小, 顶推过程中侧向力大, 故在2根导梁之间设置刚度较大的连接系杆, 以承受较大的水平力, 导梁节间采用焊接, 焊缝采用对焊, 考虑现场焊接条件较差, 对焊后采用连接板加强, 焊缝设计为二级焊缝, 不必进行探伤试验。

预埋件的翼板及腹板上焊接有剪力钉, 剪力钉的规格及数量依据导梁所承受的最大弯矩及剪力进行设计, 可保证钢-混凝土组合接头处的受力强度满足要求。

导梁及预埋件采用Q345B材料, 委托厂家加工, 制造工艺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导梁在地面按设计要求拼装完成后, 汽车式起重机配合, 与导梁预埋件进行焊接。

3.5 预应力监控装置及安装

前导梁跨越最大跨为48m, 后导梁跨越最大跨为32m, 后导梁设计极为保守, 因此不是危险断面, 故无须对其进行监测。前导梁抗剪能力储备较大, 最危险的情况是导梁抗弯最不利时, 此时危险截面出现在导梁的根部, 故需对其进行监测。

顶推过程中, 主梁最小压应力出现在前移15m时的支点截面上, 此时理论计算的梁顶面的压应力最小, 且梁体刚度较大, 支反力无法准确按理论值进行控制, 故此截面属于危险截面, 需对此截面进行应力监控。

传感器安装后连线、调试, 保证监控设备工作正常, 张拉过程中张拉作业人员紧密配合, 采用增量法测量。传感器连接的电线均布置于梁体内, 对既有设备无影响。

3.6 落梁

顶推至设计位置后, 拆除前、后导梁, 凿除临时混凝土垫块, 安装防震落梁和钢支座。张拉剩余顶板束, 拆除临时束, 张拉腹板束和剩余底板束, 真空压浆, 然后落梁。落梁采用竖向千斤顶和保险垛配合的方式, 整个梁体同步进行, 落梁过程中, 相邻桥墩各顶点高差应≤5mm, 千斤顶落梁作业时, 下降必须均匀缓慢。需要注意的是, 支座安装时需对其进行预偏, 预偏量一般设计院在设计图纸中有标识, 但需核实的是, 设计院给出的预偏量往往是全部预应力张拉所需的预偏量。

落梁时不能一次落梁高度过高, 保险墩与千斤顶高差≤2cm, 落梁过程中始终要监控各支点的支反力状态。

3.7 步履式顶推水平纠偏控制

3.7.1 曲线梁顶推走行原理

连续梁位于500m半径的曲线上, 顶推过程走行轨迹是一条全长113.2m、半径500m的螺旋线, 若按直线行走将偏离桥梁中心甚远, 施工过程中采用走割线的方式进行施工, 采用转向原理, 水平千斤顶布设时按曲线的割线方向布置, 6套千斤顶与梁体不产生相对滑动, 梁体的走行将沿螺旋线行走, 走行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曲线梁顶推梁体走行原理Fig.3 The moving principle for curve girder jacking girder body

图3 曲线梁顶推梁体走行原理Fig.3 The moving principle for curve girder jacking girder body

 

3.7.2 纠偏工作原理

由于水平千斤顶布置方向无法绝对精准, 千斤顶向前方向会有自由误差存在等一系列无法克服的条件, 致使梁体在走行过程中可能产生走偏, 需对梁体前进方向进行纠偏。

在顶推行进过程中采取主纠偏和辅助纠偏的办法克服梁体跑偏。主纠偏主要采取微调滑道的方法, 对滑道每个行程或每3个行程进行微调整, 使滑道尽量保持在走行轨迹的割线上, 让梁体自行转弯按曲线行走。梁体走偏后, 以计算为依据, 适当使滑道向反方向偏移, 在后面的几个行程中完成纠偏。辅助纠偏即顶推前在侧面垫石上用膨胀螺栓固定1根竖向槽钢作为立柱, 在立柱上焊接1个螺帽作为微调螺纹, 需要调整时, 正反拧动螺杆, 滑道将左、右移动方向, 千斤顶与梁体夹角变化, 从而进行纠偏。

3.8 步履式顶推同步性控制

3.8.1 液压及电控系统同步性控制

1) 液压系统同步性控制

考虑到顶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同步性, 在泵站系统中合理设计了换向阀、液压锁、63MPa和10MPa安全阀, 选择了额定流量2L/min等。通过换向与安全阀的配合实现了泵站双向操作;液压锁设计保证了千斤顶到液压锁的油压稳定, 提供稳定的压力, 增加安全可靠性;通过两种安全阀能控制千斤顶的油压, 防止千斤顶超载使用;截流阀和额定流量的设计主要是控制千斤顶的顶升速度, 保证同步性。

2) 电控系统同步性控制

为解决千斤顶同步性和安全性, 针对两大难点进行了电控系统设计。首先进行了总电路图设计, 根据总接线图进行了中央配电箱和中央控制箱设计, 实现了顶推系统的远程中控和同步控制。通过终端配电箱和终端控制箱的设计, 实现了单个泵站系统的分控制, 同时任何分控系统都可以急停, 控制系统共设计了6个分控系统;对中央控制系统和终端控制系统的操作台也进行了设计, 使操作非常简便, 顶推过程主要靠按钮实现。如图4所示。

图4 中央操作台和终端控制台设计Fig.4 Design of central operating platform and terminal console

图4 中央操作台和终端控制台设计Fig.4 Design of central operating platform and terminal console

 

3.8.2 顶推过程操作指令同步性控制

1) 顶推操作演练

在正式顶推前需要进行操作演练, 首先按设计要求在墩外将顶推系统拼装调试完成, 在墩外进行空载反复演练;空载试验完成后, 在顶推起始的2~3个循环再进行演练;演练过程设总指挥、各泵站负责人、操作人员、检查人员。模拟主要内容有:检查顶推系统设备正常性、竖向千斤顶顶起长度量取、水平千斤顶顶起长度量取及滑块重新布置等。

2) 顶推操作指令程序

各墩检查设备情况→各墩汇报检查结果→各墩1/5MPa接触 (中间5MPa, 两端导梁1MPa) →各墩汇报接触压力→正常后总控向中控发出起升指令→率先达到支反力限值的泵站按下急停, 整个控制系统停止→总控向各分控发出各自调整指令→各分控调整支反力至控制支反力值→顺序向总控报告反力控制情况→正常后各泵站将滑块移至起点位置→各墩将滑块与梁体竖向间距用薄钢板调整至5mm→完成后各墩位向总控报告墩顶情况→总控向中控发出下降指令→梁体下落到滑块上→各墩检查并报告总控→总控向中控发出前行指令, 前行75cm, 完成1个循环。

4 结语

采用步履式顶推施工方法, 朔山联络线上跨北同蒲铁路小半径曲线混凝土连续梁顺利顶推就位, 顶推平均速度达到2.5m/h, 每个循环均对梁体受力进行实时监控, 顶推过程中对梁体及桥墩没有任何损伤, 梁体就位方向和标高均满足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1]李恩列.顶推施工技术在连续钢箱梁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0) :97-71.

[2]刘建龙.哈尔滨尚志大桥连续钢箱梁顶推设计与施工技术[J].中南公路工程, 2005 (1) :110-112, 129.

[3]赵运输.钢桁梁整体式多点连续顶推施工监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10.

[4]钟启宾.我国连续顶推技术的最新发展概况[J].桥梁建设, 1994 (2) :46-48.

[5]张华平.顶推施工过程中的落梁控制[J].山西科技, 2007 (3) :148-149.

[6]隋渤海.上跨多股既有铁路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综合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 2016, 45 (11) :46-49.
Walking Type Jack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oncrete Continuous Girder with Small Radius Curve
GAO Rongfeng
(Taiyuan Railway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Railway Sixth Group Co., Ltd.)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girder of the railway line of the new mountain railway,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ragging method and jacking method are compar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walking type jacking device, before and after the steel guide girder and the installation of embedded parts, girder falling, deviation control and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and other related content, and describes the key walking type jacking technology of concrete continuous girder with small radius curve.
Keywords: bridges; small radius curve; continuous girders; walking type jacking; level correction; synchronicity; construction;
87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