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氧吧·体育公园——青白江区文化体育中心工程设计

作者:郑勇 肖迪佳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文化中心 体育中心 城市公园
作者简介:郑勇,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执行总建筑师, 郑勇建筑设计工作室主任, 四川省建筑设计大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代表作品:四川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及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都东客站、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技创新基地科研综合楼、援赤道几内亚马拉博国际会议中心、埃及国家会议中心等。; 肖迪佳,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郑勇建筑设计工作室主任建筑师。

 

业主:成都新开元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

建设单位:成都新开元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郑勇建筑设计工作室+设计九院

项目负责人:郑勇

设计团队:潘磊、汪宇、肖迪佳、杨洋、邓鹏、沈茂良、刘运娜 (建筑) ;石军、夏循、黄刚 (结构) ;周豪升、张慧东 (给排水) ;

侯余波、王继伟、杨珂 (暖通) ;侯剑、银瑞鸿、梁维坤、唐伟 (电气) ;董彪、殷兵利、张瑜 (幕墙) ;张国强、蒋伟 (内装) ;王鸿雁 (景观)

用地面积:9.15万m2

项目规模:10.5万m2

设计时间:2012

建成时间:2016

摄影:存在建筑

1创作背景及项目概况

近年来, 成都市青白江区体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将建设“文化发展特色区”设为奋斗目标, “生态青白江, 运动健康城”的城市新形象已深入人心。青白江区文化体育中心项目设计工作始于2012年底, 是青白江区为举办“成都市第十三届市运会”开展的工程, 同时将区文化项目进行集中建设, 作为体育和文化的综合体, 它的建成将满足未来城市人口发展至60万的需求, 并成为青白江区的标志性建筑。

该项目建设工作于2014年5月全面启动, 经过三年的施工建设, 于2016年4月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 先后作为2016年成都市第十三届运动会、第四届特奥会、第八届残运会及其他大小赛事、演出的承办地, 受到业主及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好的建筑一定是精致的”, 设计团队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项目从2012年底开始至2016年竣工, 历时近四年, 整个阶段设计团队高度重视、用心投入, 最终实现了项目的高完成度。

项目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北部, 凤凰大道以南, 是城市重要的中心节点, 用地面积约91 500m2,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万m2, 包括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公共安全协调平台以及会展中心四大部分。整个设计以“为城市增添一点绿”作为出发点, 力图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园”, 集文化体育中心和城市公园为一体, 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与绿色、生态的城市空间, 提升城市的整体空间品质。

2打造城市“双公园”

整个文体中心包含十多种功能, 总图设计通过集约化布局, 将建筑占地降至最少, 并将大量用地建设成为城市公园, 提供给市民活动。

项目建设用地东西长约416m、南北长约220m, 建筑沿场地中央的横向集中布置, 实现后退城市道路70m的规划布局。规划设计引入“双公园”的理念, 于场地南、北侧相应形成市民休闲公园和市民体育公园, 并通过建筑中间的通透式环廊将这二者联系起来。

2.1市民休闲公园

规划于南侧的市民休闲公园以景观树阵、草坡、游憩步道为主, 这里生机盎然、四季常绿, 是整个场地的景观“门面”, 亦是市民步行进入文体中心的主要入口, 非赛时步行人流经过南侧公园内的坡道进入中央环廊, 再分别到达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市民休闲公园紧邻城市主干道, 拥有公园的最大化景观展开面, 得以与市中心的公共空间脉络直接相连。

2 总平面图

2 总平面图

 

1 体育中心实景

1 体育中心实景

 

4 一层平面图

4 一层平面图

 

5 二层平面图

5 二层平面图

 

3 艺术中心鸟瞰实景

3 艺术中心鸟瞰实景

 

6 体育中心的功能集约布局

6 体育中心的功能集约布局

 

7 体育中心室内

7 体育中心室内

 

2.2市民体育公园

占据整个场地北侧的市民体育公园, 景观设计上延续了南侧公园的树阵、下沉庭院、绿植台阶等景观构成要素, 并集中布置了一个五人制足球场、7个网球场、7个篮球场以及1个门球场和地掷球场, 建筑中央的通透环廊有效实现了南北公园之间交通、视线上的通达与渗透, 形成了一个集文化、体育、艺术与绿色于一体的“城市体育公园”, 成为市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场所。

3化零为整的功能整合

为了最大程度节省用地、节省投资, 同时打造文体中心的整体标志性形象, 设计采取化零为整的功能整合模式, 主要体现在体育中心的功能集约、文化中心的功能集约以及明确动静分区三个方面。

3.1体育中心的功能集约

设计方案将体育场与游泳馆合并设置, 达到“场馆合一”的目的, 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体育馆、游泳馆规模定位为乙级小型场馆, 满足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的需求。体育馆固定座位2 999个, 活动座位900个;总建筑面积16 884m2, 其中体育馆面积13 485m2, 游泳馆面积3 399m2;体育馆最高处高度32.4m, 室内净高约26m。

体育馆内场地采用多功能组合形式和“多功能Ⅱ型”标准, 场地尺寸54m×34m, 除满足标准比赛场地外, 也可放置3个篮球场或8个羽毛球场, 在取消活动看台后可满足文艺、展览、演出等多种功能需要。训练馆场地大小为24m×34m, 与比赛馆并置, 赛时作为训练馆, 演出时可作为舞台, 平时也可以作为对外经营球场。体育馆看台采用三面布置形式, 西看台最多, 视线控制按照手球场Ⅱ级视线质量标准计算, 视线距离地面高度0.6m, 视线升高差C值为0.06m/排。

游泳馆包括一个20m×50m标准比赛泳池和一个10m×25m的训练泳池, 室内净高约18m, 固定看台300座。

8 体育公园

8 体育公园

 

9 东南角整体鸟瞰

9 东南角整体鸟瞰

 

3.2文化中心的功能集约

整个文化中心包含规划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传媒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公共安全协调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等十多种功能, 设计将文化中心的多重功能进行整合, 形成集中式布局、独立式分区, 有效实现社会资源共享, 避免资源浪费。

文化中心的多种功能虽然集中布置, 各自人行出入口、车行落客区、贵宾专用门厅等却分区明确, 流线组织顺畅、便捷, 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方便且紧密。高密度布局下, 多个阳光中庭、景观通高边庭等公共空间被设置于文化馆、图书馆内部, 充分利用室外公园、庭院等景观朝向, 形成宽敞明亮、丰富有趣的室内空间效果。

3.3动静分区明确

文化中心动静分区明确, 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相对吵闹的区域与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对安静的区域明确分开, 实现动静分区、互不干扰。

功能相对独立的艺术中心被布置在整个建筑的中心位置, 位于文化中心与体育中心之间, 漂浮于水面之上, 主入口位于南侧正对体育公园, 次入口兼做贵宾入口位于二层北侧与环形连廊相连通, 艺术中心共2层, 面积约2 412m2, 包括1个演出厅、4个排练厅 (1大3小) 及相关配套用房。艺术中心通过南侧的前厅组织交通, 一、二层之间通过两个大旋转楼梯连接。

1 0 文化中心的功能集约布局

1 0 文化中心的功能集约布局

 

4以馆养馆的经济策略

设计引入“体育综合体”的经济策略, 多功能运动场既能满足标准比赛需要, 又可满足训练、会议、演出及市民健身等多种活动需求, 兼顾平时和赛时需求, 充分增加体育馆的使用率。

同时, 设计将体育产业、会议、配套、商业等与体育公园、下沉式商业、全民健身等空间结合, 提供对外经营场所, 打造竞赛健身、会展演出产业、水疗休闲产业, 与商场、超市、餐饮、酒吧等形成互动, 与配套的会议、展览、商业、体育产业等功能互补、资源共享, 形成完整的体育休闲经济圈, 为场馆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达到“以体促商、以商养体、自我造血”的目的。

商业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文化中心地下一层和地上一、二层的集中商业, 内设中庭, 上下连通;另一部分为体育公园东侧室外下沉式商业庭院, 其与集中商业相连, 形成约13 000m2的整体商业空间, 空间形式包括集中式、庭院式、内街式等, 可满足多种业态的需要。

5曲线形体与山水立面

城区因流过的青白江而得名, 设计中曲线流动的灵感正源于此江河文化, 同时建筑的舒展形态又隐喻了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 与凤凰大道及东侧的凤凰湖所暗含的文化意蕴相得益彰, 动感的建筑形态与立体化的生态绿地紧密融合, 为城市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文化生态地标。

青白江区文化体育中心建筑大气、灵动, 水平向的曲线流畅舒展, 勾勒出建筑高低错落、起伏交错的轮廓。塔楼与裙房形体关系和谐统一, 顶部倾斜的线条与裙房曲线相互呼应, 借势而成, 使建筑无论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不一样的美感, 充分展现了文化体育中心所应具有的文化与艺术气息。

1 1 剖面图

1 1 剖面图

 

1 2 文化中心沿街透视实景

1 2 文化中心沿街透视实景

 

1 3 外立面木纹百叶局部

1 3 外立面木纹百叶局部

 

1 6 外立面灯光照明设计

1 6 外立面灯光照明设计

 

1 7 墙身节点

1 7 墙身节点

 

1 5 体育中心室内休息厅

1 5 体育中心室内休息厅

 

1 4 灯光照明局部效果

1 4 灯光照明局部效果

 

1 8 中央环廊木纹百叶细部

1 8 中央环廊木纹百叶细部

 

外立面表皮设计采用整体统一的构成手法, 引入参数化技术, 通过对外立面木色金属百叶转动角度进行控制, 形成整体秩序中的微妙变化, 将地域特有的水墨山水图案抽象地表达出来, 形成移步换景的立面效果。这种方式既保留了建筑长达360m形态的完整性, 又于近人视点营造出丰富、细腻的变化。塔楼立面呼应裙房引入同样的竖向线条肌理, 与裙房舒展的曲线形成既对比又和谐统一的整体。

建筑中央环廊为半室外开敞空间, 从造型上看既是西侧体育中心与东侧文化中心之间的过渡联系, 同时作为沟通南、北两个公园的交通节点, 更是整个建筑中的重要公共交往空间。整个环廊凌驾于水庭之上, 环抱会议中心, 内界面延续了外立面木色金属百叶的韵律感, 营造出水波与光影交汇的美妙氛围。

6室内外的表里如一

文体中心室内设计延续了建筑外立面的风格与气质, 摒弃传统室内对纯装饰性设计的追求, 无论是内部空间的虚实咬合、内外材质的统一, 还是色彩的搭配, 都强调着建筑室内外的整体感。

经过参数化设计, 具有不同扭转角度的外表皮百叶在外立面形成不同的通透率, 营造出若实若虚的渐变效果, 并且与其后的场馆界面重叠掩映, 构成丰富、有层次的外立面变化。尤其是体育中心, 开放式外立面表皮提供了大量公共灰空间, 不但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 更削弱了室内外空间的分隔感。

整个施工过程中, 各专业都非常重视建筑的高完成度, 团队多次到现场解决问题。例如, 在外立面幕墙施工时, 设计师对铝板与金属百叶的色彩、质感、穿孔率以及屋面阳光板和铝板的色彩搭配组合, 进行过多次挂样比选, 以确保无论外观效果还是室内空间氛围, 皆能达到设计期望的效果。在灯光照明设计时, 为了使灯具与建筑表皮百叶融为一体, 设计尝试了多种灯具方案, 最终采用定制弧形LED灯具进行外挂式安装, 建成后达到了预期效果。

7结语

“给城市增添一点绿”是整个项目的设计初衷, 最后的成果不仅仅是在规划上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绿色公园, 更是通过室内空间室外化, 尽可能将公园景致引入边庭、休息厅, 从而为每一位观看、走进、使用这座建筑的市民营造出与自然的无限亲近感。当密集的脚手架中逐渐浮现出建筑的轮廓, 精致的网架蜿蜒出屋面优美的曲线, 我们似乎看到心中梦想已久的那只凤凰正慢慢展开双翅, 等待翱翔。

 

URBAN OXYGEN BAR & SPORTS PARK:QINGBAIJIANG CULTURAL & SPORTS CENTER DESIGN
934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