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对山地城市的介入——重庆中维汇泰大厦概念方案解析
我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 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随着城市化的推进,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山地城市建筑日益增多。与其他城市建筑相比, 由于山地城市地形和环境的复杂多变, 其建筑的内外联系呈现多维化、立体化、层叠化的特征, 同时作为联系城市的节点, 山地城市的建筑需要更多考虑场地周边的地形与环境, 与城市交通顺畅结合, 从而融入、渗透到城市整体环境之中。
重庆中维汇泰大厦是一栋综合性办公建筑, 重庆和长江边的山地地形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 追溯项目设计创作的过程, 解析方案因与地形、地景相宜而衍生, 是一种从偶然性到必然性的选择。
1城市及场地概况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其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 长江横贯境内, 主导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年平均有雾日为104天。历代文人墨客对重庆有这样的描述:“巫山七百里, 巴山三回曲” (简文帝·梁)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唐) 。
中维汇泰大厦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寸滩镇, 北临海尔路, 南临长江, 毗邻寸滩港。用地现状为山坡地, 地势北高南低。用地面积22 445m2, 呈梯形, 东西方向约220m, 南北方向平均105m, 北侧海尔路海拔220~222m, 西南侧寸滩老路海拔207~210m, 用地最大高差40m, 东侧为现状山地。
2设计概念生成
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孕育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巴渝文化。山城重庆多元复合, 城内建筑与山体延绵起伏, 设计概念思考之初即试图去发现参照视域中与项目相关的要素。项目坐落于长江边, 又处于巴渝文化的腹地, 设计的首要任务应将建筑作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考虑, 建筑空间形态与建筑语汇的构成和选择也应因地而异。
设计概念受传统山水画中元初、抽象的启发, 萌生出“雾中山水、浑然天成”的空间意象, 进而思考地形、景观与建筑形态的关系以及坡地几何尺度与建筑的关联, 运用“等高线”的隐形作用, 让建筑沿江边舒缓展开, 主体由下至上逐层自然生长, 同时利用建筑重塑地形, 使之依存延续于土地, 随地形起伏而收缩、延展、层叠、围合。建筑与山体构成了城市的轮廓, 同时融入山城肌理, 成为长江边一景。巴山夜雨, 雾都重庆, 营造了一种含蓄、素雅、浑然天成的山水意境氛围。
3设计发展
建设用地北临城市干道和轻轨线路, 南临长江, 西侧是城市主要人流方向, 建筑的主立面构成了城市的主要建筑形象。设计结合地形及周边环境, 以稀缺的都市江景资源为核心, 同时考虑海尔路及未来轻轨线的影响, 将建筑沿南侧临江边一带布置, 最大限度地利用江景资源, 以达成建设该区域高端办公建筑的设计目标。
北侧海尔路是城市主干道, 以海尔路222m标高为基准, 将用地内25m高的陡崖部分削平, 使用地与城市干道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 并设置主要人流、车流出入口, 为建筑入口广场创造条件, 同时回应业主的需求。南侧寸滩老路地势, 低于周边城市10m左右, 地下车库设置直接对外的车流出入口, 分流北侧车辆, 缓解其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建筑上层地面 (标高±0.0m处) , 即建筑北侧和东、西两侧作为消防扑救面和扑救场地, 建筑下部则以建筑南侧寸滩老路作为消防扑救面和扑救场地。
建筑办公塔楼主体21层, 位于基地南北向最宽的西南侧, 主入口北向布置, 与海尔路之间形成南北进深70m的主入口广场空间, 作为建筑与城市连接的节点。建筑中部设置东西向大跨度通廊, 使广场空间与江景融为一体;东侧保持现有的山坡地形, 布置运动场地。人行主入口通过南北向70m的步行广场与办公主入口连接, 裙房辅助功能空间入口与办公入口分开设置, 物流均通过地下车库进行组织, 流线各自独立。
建筑主要功能分为自用办公部分、公共配套设施以及地下室三部分。自用办公部分作为主要的使用空间, 与入口大堂等公共空间相结合, 集中布置在用地西南侧的办公塔楼内。公共配套设施如餐饮、健身、多功能厅等辅助空间布置在东侧的建筑裙房内。主体塔楼南侧与长江相向, 为办公空间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和景观视野, 塔楼北侧与城市道路方向一致, 使建筑以正面形象面对城市。在自然围合形成的梯形平面布局基础上, 办公塔楼体量从下至上逐层收分, 强化了建筑的体积感和立面的复合性;中庭空间从地面直通至二十一层, 通透明亮, 易于自然通风;首层与企业展示空间相结合, 沿江玻璃景墙提供了极佳的景观视野和视觉引导。裙房主体4层, 沿用地南侧展开, 分别布置员工餐厅、健身用房、会议室及多功能厅;地下室共4层, 布置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
结合重庆的气候特点和地域特色, 建筑立面设计将建筑语言、建筑材料与日照条件统筹考虑, 并在塔楼主体外侧设置水平及竖向遮阳系统, 降低建筑外表皮所受辐射热量。沿江一侧结合地形设计了逐层跌落的景观平台, 削减了建筑体量对寸滩老路造成的压迫感, 同时也提供了多层次的绿植休闲空间。
4结语
存在必然是关联性存在, 是现代哲学对建筑学的重要启示。对建筑设计而言, 则是倡导将建筑物界定为广义环境中的组成, 去思考建筑与它的物质性和空间性介入。重新审视重庆中维汇泰大厦的创作过程, 在山地城市这样的语境中, 建筑对山地城市的介入亦可以回归到建筑的根本, 正如戴维·莱瑟巴罗在《地形学故事:景观与建筑研究》中所表述的那样:“建筑学作为‘地形性艺术’的任务, 就是要用持久的维度与美好的表达, 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平凡的模式。”
业主:中维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重庆市江北区
建筑设计: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董霄龙
设计团队:董霄龙、周厚陶、黄宇治、潘蓉江、仇博
总建筑面积:81 410m2
设计时间: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