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决策层总控管理视角

作者:张振生 叶少帅 王保光
单位: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
摘要:基于决策层总控管理视角, 从工程实体和参建单位两方面, 构建由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评价体系构成的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并就权重分配、判定标准、评价等级设定系统阐述评价方法。在上述基础上, 通过某大型机场三期扩建项目案例, 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为研究和探索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总控提供思路。
关键词:机场建设 工程质量 评价体系 第三方评价
作者简介:张振生, 男, 生于1983年, 安徽阜阳人, 工程师, 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近年来, 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迅速, 大型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 迫切需要从组织和管理角度分析和创新质量管理模式, 提高大型机场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当前我国大型机场建设项目主要由建设单位成立建设指挥部, 根据项目数量设置若干工程部, 另外委托工程监理单位协助管理, 形成工程部、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施工单位等多级质量管控体系。这种多级质量管控体系对每个项目管控力量强大, 但对项目群的管控力量却十分薄弱, 且易形成以各工程部为中心的局部利益团体, 不利于指挥部总体质量目标实现。因此, 有必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对工程质量和参建单位进行客观评价, 为建设指挥部提供总体质量管控咨询服务, 宏观引导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基于此, 本文研究国内外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理论, 结合机场建设项目类型多、阶段不同的特点, 构建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并通过案例实证该体系评价的可行性及合理性。

2 工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大型机场建设项目一般为项目群, 包含若干子项目, 如航站楼、场道、围场河、市政道路、桥梁、捷运盾构等子项目, 项目类型多、阶段不同、专业性强、参建单位多, 完全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性较困难。因此, 本文在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的基础上, 主要从建设指挥部需求的角度, 应用“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空间”模型理论建立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2.1 评价体系

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评价时, 必须保证在不介入、不干涉参建单位正常活动的基础上, 对质量行为、实体质量等评价, 并向决策层提供工程质量相关数据和信息。因而其评价必须根据决策层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评价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在授权范围内组织和实施评价活动, 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张巧玲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CQAS) ,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空间”模型各个维度的内容, 设置了各级分类指数。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及区站在CQAS基础上建立了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SCQAS) , 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和分类评价指数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结合的、相对完整的指数系统, 从而全面系统地描述全市的建设工程质量状况。新加坡的建筑质量评价体系 (Construction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简称CONQUAS) , 主要针对公共工程, 根据不同建筑类型、不同进度阶段而考虑相应的权重, 另外对工程抽取部分材料和设备进行试验 (现场试验或试验室试验) , 由此判定所检查的项目是否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香港的工作表现评分制 (Performance Assessing Score System, 简称PASS) , 主要对公共工程, 采取打分形式 (1997版) , 工程或承建商在某个指标上的得分共分六档, 分别为A+、A、B、C、D和E。在New PASS (2002版) 中, 取消了这种分档打分制, 并向CONQUAS靠拢, 通过统计检查中符合评价标准的检查项目数量与实际检查项目总数相比得出该部分评价的百分制得分。综上, CQAS、SCQAS、CONQUAS及PASS分别从不同方面或侧重点解决了部分问题, 但存在或体系复杂、或缺乏时效性、或可操作性差及评价投入成本高等问题。

2.1.1 工程项目质量评价

对于大型机场建设项目群, 决策层 (指挥部) 更希望及时了解某一时点或一段时期内 (3个月、半年或者1年) 的每个项目质量情况和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情况, 并利用评价结果进行总控管理, 比如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正常、总体各项目质量是否受控等。在此目标下, 由于大型机场建设项目群主要包括房建工程、民航工程、市政工程及水利工程等四类, 而且还涉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监测单位 (包括平行监测单位) 等主要参建单位, 因此, 本文采用先分解再综合的方式, 通过工程实体质量和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联合, 实现项目质量评价的目标 (图1) 。

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融合了项目工程质量评价和参建单位评价, 对应于纵向维度;以工程实体质量和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综合实现项目质量评价, 对应于横向维度。依据项目实际和管理的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重, 从这两个维度形成项目质量评价结果和参建单位评价结果。该体系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可扩充等优点。

图1 机场项目质量评价框架及流程

图1 机场项目质量评价框架及流程

 

2.1.2 工程实体质量评价

实体质量根据具体项目施工形象进度和决策层关注重点确定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表, 机场项目工程类型主要包括房建工程、民航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 (见表1) 。其中:

(1) 房建工程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包括:防水工程、基坑工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桩基工程、幕墙工程、装修工程及安装工程等12项;

(2) 民航工程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包括:地基处理工程、道面工程、排水工程及目视助航工程等4项;

(3) 市政工程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盾构隧道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及综合管廊等5小类13项;

(4) 水利工程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包括:地基与基础工程、闸泵站工程及护岸工程等3小类11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项目适用的法律法规、设计标准及验收规范不同, 需要区别考虑, 例如, 房建工程的桩基工程实体质量评价表与水利工程的桩基工程实体质量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就有所不同。

2.1.3 各参建单位评价

项目质量评价由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构成。质量行为评价包括设计单位质量行为评价、施工单位质量行为评价、监理单位质量行为评价、检测单位质量行为评价。对于单独一个项目均有五方责任主体 (简称“参建单位”) , 是否都纳入评价对象, 取决于决策层。本文仅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检测单位 (包括平行检测单位) 进行评价。

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决定实体质量好坏, 实体质量好坏反映质量行为是否正常。设计单位评价由设计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构成。施工单位评价由施工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构成。监理单位负有监理施工单位的责任, 因此, 监理单位评价由监理单位质量行为、施工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构成。检测单位 (包括平行检测单位) 评价由检测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构成。如表2所示。各参建单位对应的质量行为如表3所示。

2.2 权重值分配

项目质量评价及参建单位评价的权重值分配采用专家调查法, 主要依据项目特征、专业工程特点、施工形象进度及决策层管理需求等, 具体的项目权重值可能有所差别, 缺项按比例调整。

表1 机场项目工程类型及其权重   

表1 机场项目工程类型及其权重

表2 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体系   

表2 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体系

表3 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参建单位质量行为细分指标及其权重   

表3 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参建单位质量行为细分指标及其权重

2.2.1 纵向维度的项目质量评价权重值分配

在纵向项目质量评价生成时, 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专业工程实体质量权重值的确定主要考虑各方主体责任、专业工程的重要性及决策层管理需要, 经充分调研加以权衡, 两者权重的合理性对项目质量评价具有关键性影响, 甚至产生逆序现象 (如图2所示) 。

由图2可知, 当参加单位质量行为和专业工程实体质量的权重比例超过60∶40时, 会产生评价值逆序, 评价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 与实际不符。而且, 当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权重比例接近时评价值会聚集, 不能拉开档次。但当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权重比例过小时, 会产生很多项目预警假现象。考虑到专业工程实体质量才是目标, 参建单位质量行为仅是保证实体质量的基础, 因此两者权重比例超过50∶50并不可取。综合分析, 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权重比例在20∶80到40∶60之间比较符合客观情况, 具体的比例根据决策层管理需要综合权衡设定。

图2 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权重比例对项目质量评价值的影响

图2 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权重比例对项目质量评价值的影响

 

本文根据各方主体责任、专业工程的重要性及管理需要, 对决策层的多轮征询意见, 最终确认项目质量由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专业工程实体质量权重比例为40∶60的构成。

2.2.2 横向维度的各类工程实体质量评价权重值分配

就不同的工程而言, 对于大型机场建设项目, 房建工程、民航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都很重要, 故将其权重比例设置为100∶100∶100∶100, 实际中具体的评价项目只可能属于以上四种项目类型之一。房建工程、民航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中各专业工程权重值见表1。

其中, 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表包括4大类40张评价表, 采用统一标准化设计, 每张评价表包括5个权重值不同的一级指标:施工现场质量保证条件、关键指标、质量记录、尺寸偏差及限值实测及观感质量, 二级指标根据专业工程及评价侧重点不同而不同。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表一级指标及权重值分配见表4。

2.2.3 横向维度的参建单位评价权重值分配

就参建单位而言, 根据重要程度及管理需要, 设定设计单位质量行为、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监理单位质量行为、检测单位质量行为比例为10∶50∶30∶10。

以下讨论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与工程实体质量权重值的分配, 以及参建单位质量行为构成指标的权重分配:

(1) 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与工程实体质量权重值分配

1) 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检测单位

表4 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权重值分配   

表4 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权重值分配

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及检测单位评价权重组成, 与项目质量评价的权重组成权衡方法类似, 如图3~图5所示。特别说明的是质量行为评价值较低的单位在生成该单位评价值时会被“美化”, 即拉高评价值, 如图5中跑道工程平行检测单位评价值比该单位质量行为评价值高。解决的一种方式是按单位评价值和单位质量行为评价值中最小值作为最终评价值。

2) 监理单位

监理单位评价相对复杂, 除包含自身质量行为外, 还负有监理实体质量和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责任。由图6可见, 随着施工单位质量行为权重值增加, 监理单位评价值趋向于施工单位质量行为评价值, 监理单位易产生消极思想, 不利于拉开层次, 故施工单位质量行为权重值在20~30之间比较合理;随着实体质量权重值增加, 监理单位评价值趋向于实体质量评价值, 也不利于激励监理单位, 故实体质量权重值在20~30之间比较合适。同时,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权重值和实体质量权重值的和不宜超过50。综合分析, 如果监理单位质量行为占比高, 监理单位最优选择是将自身做好;如果施工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占比高, 监理单位则最终容易选择消极应对。比较合理的是, 在保证一定的管理压力下, 激励监理单位主动监理实体质量和施工单位质量行为。因此, 对于监理单位, 其质量行为:施工单位质量行为:实体质量可设置为50∶20∶30。

图3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比例对施工单位评价值的影响

图3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比例对施工单位评价值的影响

 

图4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比例对设计单位评价值的影响

图4 设计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比例对设计单位评价值的影响

 

图5 检测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比例对检测单位评价值的影响

图5 检测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比例对检测单位评价值的影响

 

综上所述, 各参建单位权重值分配的合理性既要客观反映真实情况, 又要在保持适当管理压力的前提下, 以激发引导为主、强制为辅。本文综合权衡各方主体责任、专业工程的重要性及决策层管理需要确定参建单位权重值分配如表5所示。

(2) 参建单位质量行为构成指标的权重分配

各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评价表包括:设计单位质量行为、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监理单位质量行为及检测单位质量行为等4张评价表。设计单位质量行为评价表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 施工单位质量行为评价表包括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 监理单位质量行为评价表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 检测单位质量行为评价表包括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各评价表一级指标及权重值分配见表3。

图6 施工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比例对监理单位评价值的影响

图6 施工和监理单位质量行为和实体质量的比例对监理单位评价值的影响

 

表5 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权重值分配   

表5 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权重值分配

2.3 判定标准

考虑到评价的时效性、可操作性及充分依靠专家的经验, 每张评价表的评价指标采用专家定性判定, 并由专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意见。定性判定分优、良、中、差四个档, 每档分值与定性判定对应关系如下:

优:为100%的标准分值, 做的均好;

良:为85%的标准分值, 做的绝大部分好, 只有个别不好;

中:为70%的标准分值, 做的大部分好, 有部分不好;

差:为50%的标准分值, 做的大部分不好。

每张评价表整理完成后, 按上述评价体系规则生成项目质量和参建单位质量管理情况数值化评价值。每张评价表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f (x) ——表示每张评价表的分值;xi——表示每张评价表每个评价项的判定值;Xi——表示每张评价表每个评价项的最优标准分值;ai——表示每张评价表每个评价项的权重值。

项目质量评价值及参建单位评价值公式如下:

 

式中:F——表示项目质量评价值及参建单位评价值;fi——表示每张评价表的分值;bi——表示每张评价表的权重值。

2.4 评价等级设定

依据项目质量评价值及参建单位评价值, 设定了评价等级, 供建设指挥部决策参考。总体优良:得分不低于90分以上;总体受控:得分在90分到85分之间;预警提示:得分低于85分;整改通报:得分低于75分;停工整改:涉及重大质量安全隐患或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评价项目得分低于75分。

3 实证研究

将本文构建的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应用于某大型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该三期扩建工程在建18个子项目共34个合同标段, 包括新建航站楼工程、已有航站楼的改造、交通中心、跑道工程、停机坪、二级排水工程、市政配套、盾构捷运等子项目。本文选取评价计划中某月在建新建航站楼、交通中心、跑道工程等三个典型项目进行评价体系实证。新建航站楼属于房建工程, 处于基坑施工阶段, 涉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及平行检测单位等5家参建单位和基坑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及桩基工程等4个在施工专业工程。交通中心属于市政工程, 处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涉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及平行检测单位等5家参建单位和基坑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水工程及钢结构工程等4个在施工专业工程。跑道工程属于民航工程, 处于道面施工阶段, 涉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及平行检测单位等5家参建单位和道面工程及排水工程等4个在施工专业工程。

表7 三个典型项目参建单位评价情况   

表7 三个典型项目参建单位评价情况

具体应用步骤为:

(1) 收集项目信息制定评价计划 (周期3个月、6个月或一年) 包括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流程、评价专家组织等;

(2) 组织评价包括被评价项目参建单位告知、组织专家、评价表准备、现场专家反馈等;

(3) 评价结果反馈及整改跟踪包括向决策层汇报评价情况、通报评价结果、问题整改跟踪等。

组织专家对每个项目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评价表和专业工程实体质量评价表按2.3节判断标准逐项进行“打分”并详细写明评价情况, 计算得到每张评价表的评价值。按评价体系, 纵向计算出项目评价值、横向计算出参建单位评价值。三个项目质量评价情况见表6, 参建单位评价情况见表7。该评价体系及结果通过公开发布征询意见, 得到各方 (决策层及参建单位) 认可, 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项目质量及参建单位情况。

表6 三个典型项目项目质量评价情况   

表6 三个典型项目项目质量评价情况

本文构建的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模块化且可扩充, 每张评价表均相互独立, 并且评价一次即可从纵横两个维度生成项目质量评价和参建单位评价。每张评价表在遵循突出重点、全面性、科学性、可比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下, 采用百分制 (100) 和“给分法”, 结构化设计, 标准化格式。同时, 评价指标随工程进度替换更新。

4 结语

《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 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 巨大的建设体量和工程质量的高标准, 督促机场建设单位 (决策层) 转变质量管理思路, 创新管理方法。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价不是增加管理层级或管理复杂化, 而是梳理现有质量管理关系, 在不干预项目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协助机场建设单位 (决策层) 总体把控工程建设动向和正面引导参建单位, 重点解决区域性、全局性等共性问题, 鼓励质量管理、工艺、技术等方面创新, 形成引导、协同、项目群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目标顺利实现。因此, 本文构建的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可为研究和探索大型机场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总控提供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1]朱宏亮, 张伟.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7 (4) :128-131.
[2]张巧玲.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与机制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004.
[3]贾广社, 王广斌.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总控模式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 2003 (3) :8-10.
[4]宋光兴, 杨德礼.基于决策者偏好及赋权法一致性的组合赋权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4 (9) :1226-1230.
[5]陈伟, 夏建华.综合主-客观权重信息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7 (1) :17-21.
[6]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的逆序问题研究[J].浙江统计, 2000 (2) :9-11.
[7]王新华.复杂大系统评价理论与技术[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
[8]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9] 陈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003.
[10]白冰.论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现代管理科学, 2003 (12) :106-108.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of Large Air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ecision-making Controlling Management
ZHANG Zhensheng YE Shaoshuai WANG Baoguang
(Shanghai Jiank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Shanghai Airport Construction Headquarters)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cision-making controlling management perspectiv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ngineering entities and participating unit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for large-scale air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sisting of the quality behavior of the participating units and th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engineering entities, and systematically explaines the assessment method including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judgment criteria, the evaluation level. On the basis, through the case of a large-scale airport three-phase expansion project, verifi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mpirical assessment system, provides ideas for researching and exploring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ling of large-scale airport 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words: airpor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third party assessment
933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