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史承新的钢木速造——上海船厂旧址1、2号船坞临时性改造

作者:莫羚卉子 秦曙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作者简介:莫羚卉子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建筑师。; 秦曙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副主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704902);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77080689)资助;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参考文献[1]杨浦区文管会.杨浦百年史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

[2] 王志毅.中国近代造船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43-45.

[3]辛元欧.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71-75.

[4]章明,张姿,秦曙.锚固与游离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一期[J].时代建筑,2017(1):108-115.

[5]章明.城市滨水工业文化遗产廊道转型研究[J].城市建筑,2017(22):3.

[6]苏婷,章明.基于快速建造的临时建筑实践--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场主入口安检设施设计札记[J].建筑技艺,2020(6):58-63.

[7]秦曙,章明,张姿.从工业遗地走向艺术水岸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5.5km滨水岸线的更新实践中公共空间公共性的塑造和触发[J].时代建筑,2020(1):80-87.

[8]章明,张姿,秦曙,等.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上海,中国[J].世界建筑,2019(1):130-133.

[9]吴春花,章明,秦曙,等.杨浦南段滨江的更新贯通之路[J].建筑技艺,2017(11):34-47.

[10]克劳斯·森姆斯罗特,许凯.经济与社会政治影响下的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变迁[J].国际城市规划,2016,31(5):52-60.

[11]郭屹民.作为结构的建筑表层:结构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策略[J].建筑学报,2019(6):90-98.
Industrial Relic Renewal Through Rapid Construction of Steel-Wood Composite Structures:Temporary Renovation of Dock 1 and Dock 2 on Shanghai Shipyard Original Site
MO Linghuizi QIN Shu
1488 12 12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