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费效视角分析的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选取研究

作者:谢胜 张辰 吕永鹏 吴晨浩 韩松磊
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雨水管理激励方式的基础上, 结合控制容积激励法的构想, 从成本、效果等费效视角, 以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 构建雨水排放管理政策评估体系, 对现行的固定金额激励法等4种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及构想的控制容积激励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控制容积激励法的激励效果较好, 可操作性较强, 可为国内城市雨水排放管理激励制度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雨水排放管理 激励方法 控制容积法 费效视角 政策评估
作者简介:吕永鹏, E-mail:yongpenglv@foxmail.com;
基金:上海市科技人才项目 (18XD1422900);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7ZX07403001); 上海市科委项目 (16DZ1202100);

 

0前言

   由于传统城市开发模式造成的城市不透水面率急速上升, 城市水文、水环境变化过大, 导致水环境恶化, 内涝频发等多种城市“水病”[1]。在此背景下, 加强对雨水排放的管理成为近年来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热点。从国外雨水排放管理政策的实施历程可以看出, 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措施是落实雨水管理的重要举措。自2010年以后国家逐步加大了海绵城市的关注力度, 各地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雨水管理激励政策,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目前国内的雨水管理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费效视角, 从财务费用、操作管理、政策效果等方面, 评估及分析国内外常见的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 以为国内雨水管理激励制度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

1.1 现有激励方法及分析

   20世纪80年代起, 国外发达国家逐步加强对雨水排放的管理。通过梳理, 国外雨水排放管理的主要策略为将“达标”奖励和“超排”收费相结合, 对雨水排放收取相关费用或给予费用免除;国内虽雨水排放管理起步较晚, 但各地因城施策, 也逐步探索实施雨水排放管理制度[2]

   总体来看, 可将国内外常见的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分为4类:即海绵设施分类激励法、固定金额激励法、海绵工程总造价激励法、工程面积激励法。具体如下:

   (1) 海绵设施分类激励法。该激励方法是以海绵建设工程的设施建设量为基准, 分类计算激励金额的方法。

   (2) 固定金额激励法。该激励方法以项目建设海绵设施并达到相关标准为基准, 给予定额奖励。

   (3) 海绵工程总造价激励法。该激励方法以海绵建设工程造价为基准, 按一定比例进行激励。

   (4) 工程面积激励法。此激励方法通过核算项目建设面积, 按照固定面积单价给予奖励。

   分析国内外实行的4种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发现, 4种激励方法的激励成本和管理效率均存在一定差异, 使得在实际激励过程中激励效果存在差异, 并影响激励管理的可操作性。但上述4种激励方法均未能在“达标激励”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明确“更优情景”的激励标准。

1.2 侧重效果的激励方法构想———控制容积激励法

   本文在综合考虑各种激励方法实施效果的基础上, 将激励标准与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的径流控制效果进行有机结合, 设计了一种侧重激励效果的激励方法, 即控制容积激励法。此种方法以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为基准, 确定不同用地类型、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单位控制容积的奖励标准。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激励金额T的计算公式见式 (1) :

    

   式中T———某达标的海绵建设项目需奖励建设单位的总金额, 元;

   M———激励标准, 即不同类型项目的单位控制容积需奖励建设单位的金额, 元/m3;

   V———达标项目的径流控制总容积, m3

   相较于之前的4种激励方法, 本激励方法可通过对项目海绵效果进行激励费用核算, 对“更优情景”实施激励。如式 (1) 所示, 一般而言, 径流控制容积越大, 海绵效果越佳, 有效地调动建设单位建设具有更好效果的海绵城市项目的积极性。

2 费效视角的政策评估模型构建

2.1 评估模型选取及评估假设

   费用-效益分析 (Cost-Benefit Analysis, CBA) 主要是从生产成本与可达效益方面对经济活动方案进行评价, 提供合理决策经济学分析方法, 该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政策评价及方案选取中[3]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 基于费效视角设计雨水奖励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准则, 结合专家打分法, 对5种激励方法进行费效分析, 从而得出激励效果最优、操作便捷的激励方案。

   考虑到本次评估激励方法多样, 为降低评估难度, 本研究对5种激励方法的评估均基于同一海绵城市效果, 即假设建设项目达到现行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标准, 并由第三方出具评估技术报告, 为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提供技术支撑。

2.2 评估指标体系

   基于费效视角从政策效果、财务费用、操作管理等3个层面准则,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激励政策的应用特点, 设计以下6个指标。其中:

   (1) 政策效果准则B1:主要设计径流总量控制效果C1、激励有效性C2两个指标。其中径流总量控制效果C1即通过激励达到提高年径流总量控制及污染控制的效果;激励有效性C2即通过激励达到提升海绵城市建设单位积极性的效果。

   (2) 财务费用准则B2:主要设计补贴成本C3、行政成本C4两个指标。其中补贴成本C3为激励措施产生的财务费用;行政成本C4为激励措施实施过程中人力成本、行政成本等。

   (3) 管理效率准则B3:主要设计审核难度C5、补贴流程C6两个指标。其中C5指激励措施审核时的难易程度;C6指激励措施实施时需各方参与的流程复杂程度。

   具体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海绵城市建设补贴方案评价体系

   图1 海绵城市建设补贴方案评价体系

    

2.3 指标权重确定

   根据研究需要, 本研究邀请2位行业设计人员、1位行政机关代表、2位行业咨询专家等5位专家, 并以5~1分 (非常重要, 重要, 一般, 不重要, 非常不重要) 对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的6项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重确定。打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6项指标专家打分结果   

表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6项指标专家打分结果

   本研究对专家打分结果构造成对比较矩阵及层次单排序, 并采用MATLAB 7.1计算数据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以对各指标权重进行数据计算。比较矩阵建立如下:

    

   在MATLAB 7.1中将数据输入, 计算得出A的最大特征值λ=6.005 3, 其相应特征向量为:

    

   经归一变换后为:

    

   一致性指标CI=0.001 06, 随机一致性指标RI=1.26;一致性比率CR=0.001 06/1.26=0.000 84<0.1, 通过一致性检验。

   即6项指标权重为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

    

2.4 5种奖励方法评估

   经梳理与构想, 本研究评估的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包括海绵设施分类激励法 (1#) 、固定金额激励法 (2#) 、海绵工程总造价激励法 (3#) 、工程面积激励法 (4#) 和控制容积激励法 (5#) 。同样邀请2位行业设计人员、1位行政机关代表、2位行业咨询专家等5位行业专家对上述5种激励方法的政策效果、财务费用、操作管理等3个层面、6个指标的优劣 (很好、好、一般、较差、差) 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海绵城市建设奖励方案专家打分汇总统计   

表2 海绵城市建设奖励方案专家打分汇总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总体而言, 工程面积激励法 (4#) 和控制容积激励法 (5#) 的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种补贴方法, 分别为21.14分和21.26分, 表明该两种激励方法的财务成本相对合理、可操作性强且激励效果较好。相较而言, 控制容积激励法的评分更优, 主要原因在于该方法的激励有效性更强———在保障“达标激励”的基础上, 可根据径流控制容积的大小, 对建设单位的“更优情景”给予补贴。同时该方法的可操作性较强, 需第三方评估单位出具技术评估意见, 提供对建设项目是否达标以及控制容积进行评估确定激励金额。而工程面积激励法按照统一激励标准对项目建设面积进行“无差别”的补贴, 无法激励“更优情景”, 对项目建设单位实施海绵建设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相对而言, 该方法的操作更为简便, 仅需确定项目达标后, 结合项目面积即可核算激励金额。

   海绵设施分类激励法、固定金额激励法、海绵工程总造价激励法, 其经济学委托代理关系类型为“成本加成合约”, 激励花费与海绵工程总价相关, 激励效果一般, 而影响整体评分。其中海绵工程总造价激励法的评分最低, 为14.36分, 主要原因就在于海绵建设项目中因“海绵”而增量的投资难以界定, 激励操作流程复杂, 可操作性较差;另一方面, 按照工程总造价进行补贴激励, 未考虑工程量和工程总价对应的海绵城市实施效果, 不能引导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选择更节约成本的海绵建设方案。

4 结论

   (1) 基于费效视角, 对5种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控制容积激励法的径流控制激励效果最佳, 且具备较强的激励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可作为城市雨水排放管理的激励方法。

   (2) 需进一步结合已建工程项目的海绵“成本”, 合理确定控制容积激励法的激励标准, 在保障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政策的激励效果的前提下, 节约政府的财务成本。

   (3) 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措施的实施, 需基于第三方评估单位对海绵建设项目的海绵效果进行评估。因此, 完善的雨水排放管理的管控机制, 是雨水排放管理激励措施有效应用的前提。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徐光来, 许有鹏, 徐宏亮.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进展.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12) :2171~2178 [2]廖朝轩, 高爱国, 黄恩浩.国外雨水管理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水资源保护, 2016, 32 (1) :42~45, 50 [3] Lv Y P, Yang K, Che Y, et al.Cost-effectiveness-based multicriteria optimization for sustainable rainwater utilization:A case study in Shanghai, Urban Water Journal, 2013, 10 (2) :127~143
Study on the incentive modes of stormwater management based on cost-benefit analysis
Xie Sheng Zhang Chen Lü Yongpeng
590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