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循环利用的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作者:李捷 罗凡 隋军 徐浩
单位: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首汇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从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和污水自身能源的开发利用两方面入手,开发了一套能源自给型自养脱氮污水处理新工艺,即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并对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碳的回收利用和氮的去除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在回收利用污水中碳源、自养脱氮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优势。试验过程中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原水,可实现COD和TN的去除率达89.9%和90.1%,甲烷产率达0.122 L/g COD,系统出水COD和TN低至31.4mg/L和2.5mg/L。原污水中85.1%的COD在厌氧消化段被甲烷化,89.6%的氮被自养去除。研究过程中跟踪监测了系统中碳素和氮素的全程变化及转化,并对各处理单元的影响及关键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甲烷能源回收自养脱氮
作者简介:李捷,女,1972年出生,安徽淮北人,博士,教授级高工,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电话:(020)85466999E-mail:oksuijun@163.net;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134);广州市越秀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专项课题(2019-GX-002);
 

0 引言

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即全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在硝化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氧而在反硝化时需消耗大量的有机碳源,存在能耗大、时间长、有机负荷低等缺点。因此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是以能耗低、时间短、能源回收为目标的可持续脱氮技术[1,2,3]

本课题组针对城市污水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3,4,5]工艺的启动、稳定运行及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城市污水尤其是低C/N比的污水,控制一定边界条件,可以稳定实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该自养脱氮技术为碳源日益匮乏的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鉴于本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TN,但缺乏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有效利用,课题组将厌氧消化技术引入,实现了污水中有机物的甲烷化和自养脱氮双丰收。本文通过连续稳定运行的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的跟踪监测,对水处理系统中碳、氮的全程变化进行了解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及方法

本套处理流程是从污水自身能源开发利用和污水处理技术的革新两方面入手,以期实现污水处理的高效节能,从而高效利用污水中蕴含的大量清洁能源,降低城市污水处理能耗。试验装置及流程示意见图1所示。原污水先进入厌氧消化单元,在此将污水中的碳转化为甲烷并回收;而后出水进入中间水池,在此50%的出水进入下一处理单元—短程硝化;短程硝化出水与另外50%的厌氧消化出水同步进入厌氧氨氧化单元,实现自养脱氮。

图1 试验装置示意

图1 试验装置示意

Fig.1 Process flows of test units

1.1.1 厌氧消化反应器

本次试验所用的厌氧消化反应器(UASB)总高度2.5 m,其中反应区高度1.8 m,反应区体积200L。接种污泥采用成熟的厌氧消化污泥,接种污泥浓度为20g/L,分2次投加。进水为城市生活污水,并逐渐降低HRT直至驯化成功。运行中同步监测pH、COD、VFA、碱度以及产气的收集、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反应器内污泥情况分布分析等。

1.1.2 短程硝化反应器

本次试验所用的SBR短程硝化反应器高100cm、直径80cm,有效容积500L。试验所用污泥为前期已富集AOB菌种的活性污泥,AOB与NOB菌种数量比例为38∶1,SBR反应器运行周期为5.5h,污泥浓度为3 000mg/L。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30℃左右、进水pH为7.8~8。

1.1.3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本次试验所用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采用上向流滤池,内径100mm,高2m,有效容积为15.7L,填料为粒径2~5.5mm的火山岩滤料。反应器采用上向流生物滤池,试验所用菌种为已培养驯化成功的ANAMMOX菌种,ANAMMOX生物滤池反应器初始流速控制在2m/h,有效装填容积为15.7L。控制反应器内温度在30℃左右、进水pH 8左右。

1.2 试验用水水质

试验用水采用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浓度如下:COD 150~200 mg/L、NH3-N 20~25mg/L、NO-3-N 0.03~0.30mg/L、pH 7.1~7.2。

1.3 分析项目及测量方法

水样分析项目的测定过程中:COD采用5B-3(C)型COD快速测定仪测量;NH3-N质量浓度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NO2--N质量浓度采用N-(1-奈基)-乙二胺光度法;NO3--N质量浓度采用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碱度采用VFA-碱度联合滴定法测定;气体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溶解氧DO采用WTW oxi330i多功能溶解氧在线测定仪测定;pH、温度采用在线pH和温度仪测定;MLSS采用TSS Portable便携式污泥浓度计测量;ORP采用HQ-40d测定仪。

2 结果与讨论

2.1 沿程水质情况分析

图2为该组合工艺稳定运行30d后的进出水水质情况。由图2可见,在厌氧消化单元,COD去除率达到88.4%,出水VFAs含量较低,仅为1.5mg/L,未出现VFAs的积累,甲烷产率为0.122L/g,在正常范围内[6]

图2 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稳定运行效果

图2 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稳定运行效果

Fig.2 stable operation of anaerobic digestion-shortcut nitrification-anammox process

在短程硝化单元,NH3-N去除率和NO2-N累积率分别达到了94.4%和90.7%,是一个NH3-N氧化率和NO2--N累积率实现“双高”的稳定短程硝化反应器;但同时出现了COD出水高于进水的现象,有别于传统硝化段被氧化为CO2排出系统。这可能是由于短程硝化段控制了较低DO水平(<1mg/L),系统中可被利用的氧分子有限,而该反应器接种的是富含AOB菌种的活性污泥,从而出现氨氮对氧气的亲和力大于对有机物的;亦可能是由于DO和有机物的利用率较低,导致异养菌解体,出现了出水COD增高的现象。

在厌氧氨氧化单元,TN去除率达到89.6%,出水TN低至2.5 mg/L,NH3-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97.4%和94.8%。此段生化反应中,NH3-N和NO2--N消耗量的比值为1∶0.98,低于厌氧氨氧化的理论值(1∶1.32)。这是由于反应器是个混培体系,存在多种反硝化菌种,有可能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另一方面,本流程处理的是城市生活污水,本单元进水中的NH3-N和NO2--N浓度均为11.5mg/L,经厌氧氨氧化单元处理后,出水中的NH3-N和NO2--N均已处于较低水平(出水NH3-N和NO2--N分别为0.3mg/L、0.6mg/L)。

2.2 碳素的转化

碳的平衡一般用COD的平衡来描述,对碳平衡的准确计算分析有助于评价系统碳排放水平、所需供氧量和自养脱氮消耗等水平,COD的平衡可用图3表示。

图3 碳素的沿程转化

图3 碳素的沿程转化

Fig.3 Path conversion of carbon

整个处理流程中,进水中的COD主要以3种形式离开系统:(1)出水;(2)转化为气体(CO2/CH4)排除;(3)生物氧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由图3中碳的物料平衡可以看出,COD主要是在厌氧消化段被去除,进水中88.4%的COD转化成CH4排出系统。而短程硝化段由于其低溶解氧环境,微生物自溶等多种因素作用,出现液相中COD的增高(上升了16.9%)。厌氧氨氧化段液相中的COD仍有18.2%进一步被去除,这一阶段的主要是作用是厌氧氨氧化菌的自养脱氮反应需消耗碳源。

2.3 氮素的转化

氮的平衡一般用TN的平衡来描述,脱氮的效率是该系统考察的重点,对氮平衡的准确计算分析有助于评价系统的反应效率,TN的平衡可用图4表示。由图4中氮的物料平衡可以看出,原污水中的TN主要在厌氧氨氧化段去除,该单元进水中89.6%的TN转化为N2排出。而短程硝化段由于控制DO低于1.0mg/L、pH为偏碱性(7.99)的边界条件,致使部分NH3-N(9.8%)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和氨气吹脱等多种综合作用得以去除。此外,厌氧消化段由于其厌氧环境,进水中的TN不会被生物氧化转化为N2逸出,但是污泥中的有机氮会被还原为NH3-N,致使出水TN升高了5.1%。

图4 氮素的沿程转化

图4 氮素的沿程转化

Fig.4 Path conversion of nitrogen

2.4 氮素的迁移转化

本文采用分段式自养脱氮工艺,短程硝化段旨在控制边界条件实现最大化的亚氮积累,再通过调节厌氧氨氧化段的进水比例来控制进入反应器的NH3-N与NO2--N比值,达到TN的高效去除。在该系统中TN经历了从NH3-N氧化为NO2--N,再作为电子最终受体与剩余的NH3-N进行反硝化产生N2排出的反应路径。因此本文考察了每一个反应单元进出水中三氮(氨氮、亚氮和硝酸盐氮)的迁移转化规律,见图5。

图5 氮素的迁移转化

图5 氮素的迁移转化

Fig.5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由图5可以看出,进水经过厌氧消化段后,TN总量上升,但其氮素形态不变,仍以NH3-N存在。在经过短程硝化段后,TN总量由于同步硝化反硝化和氨氮吹脱反应,有一定的损失。在经历短程硝化过程后,85%的NH3-N被氧化为NO2--N、8.7%的NH3-N被氧化为NO3--N,实现高效短程硝化。T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厌氧氨氧化段,此反应单元进水中的NH3-N与NO2--N在厌氧氨氧化菌的作用下得以同步去除,同时产生少量的NO3--N,从而出现了89.6%的TN转化为N2排出,出水中残余的TN浓度为2.5mg/L,且主要以NO3--N的形式存在。

2.5 pH的全程变化及其控制

由于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和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存在生理特性的差异,使得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运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各反应参数,才能实现高效稳定的脱氮[7,8]。现有的研究表明[9]pH是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亚硝化过程是一个产生酸度的过程,厌氧氨氧化过程是一个产生碱度的过程,因此,需要控制各单元进水的pH浓度。

本文将短程硝化和厌氧氨氧化段的进水pH调至8左右,pH变化过程列于表1。由表1可见,pH在整个工艺过程中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了保证反应速率,需对短程硝化段和厌氧氨氧化段进行了pH的调控,控制进水pH 8左右。

表1 各处理单元进出水pH
Tab.1 The pH value of influent effluent during the process   

表1 各处理单元进出水pH

3 结论

本文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用厌氧消化-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稳态运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为基础,对组合工艺中的碳和氮素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原污水中的碳主要是在厌氧消化段(88.4%)被去除,且实现了高效甲烷化(甲烷化率达85.1%),部分COD在厌氧氨氧化段被自养消耗去除;氮主要是在厌氧氨氧化段被去除,原污水中89.6%的TN在此处被转化为N2;在整个过程中,为了确保工艺的反应速率,对短程硝化段和厌氧氨氧化段进行了pH的调控,控制进水pH 8左右。

本套工艺采用厌氧消化实现了污水中碳源的能源化,同时为后段的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解除了COD的不利影响;通过只将部分厌氧消化的出水进行短程硝化,实现厌氧氨氧化单元进水中NH3-N和NO2-N浓度的合理配比,为自养脱氮提供更为适宜的反应基质,从而实现了整套工艺的高效自养脱氮。为城市污水中的能源再利用及污水的高效处理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1]殷茵,张文燕,万金保,等.UASB反应器内同步厌氧氨氧化与甲烷化反硝化的研究[J].江西科学,2012,30(5):584-589.

[2]曲久辉,王凯军,王洪臣,等.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概念厂[N].中国环境报,2014-01-07.

[3]耿亮,朱勇,何岩,等.耦合式污水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J].上海化工,2010,35(1):2-7.

[4]张康,李浩,李捷,等.UASB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8,(10):41-44.

[5]李捷,张杰.TOC与IC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J].给水排水,2008,34(11):157-160.

[6] 董欣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5.

[7]陈宗姮,黄勇,李祥.pH对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及联合工艺氮素转化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6,34(1):55-60.

[8]曾薇,张悦,李磊,等.生活污水常温处理系统中下AOB与NOB竞争优势的调控[J].环境科学,2009,30(5):1430-1436.

[9]李亚峰,马晨曦,张驰.pH值和有机碳源对匹配厌氧氨氧化的SBR亚硝化的影响[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128-1135.

Research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with self-energy recycling
Li Jie Luo Fan Sui Jun Xu Hao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Guangdong Shouhui Lant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Abstract: From the study on innovation of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elf-energy utilization,a set of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technology with energy self-sufficiency(anaerobic digestion-shortcut nitrification-anammox)was developed.Then the carbon recycling and nitrogen removal in the proces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a series of research.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had advantages on carbon recycling and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With urban wastewater as raw water,the COD and TN removal rate can reached 89.9% and 90.1%(with 0.122 L/g COD of methane production rate).Meanwhile,the content of COD and TN in effluent was as low as 31.4 mg/L and 2.5 mg/L.In general,85.1% of COD was contributed to the methanation in anaerobic digestion,and 89.6% of TN was removal by autotrophic nitrogen.The transformation monitoring of carbon and nitrogen was carried out in the whole process.The controlling factors in each processing unit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Keywords: Municipal wastewater; Anammox;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Methane; Energy recovery;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1831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