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黑臭水体的成因与治理

作者:杨均英 蒋时兴 朱俊成 王喆 湛楠
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为减少长江流域的黑臭水体,改善长江周边城市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及黑臭水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控制源头、截断外源污染、清理底污,以人工干预的手段强化水体复氧,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加强监管及宣传,治理长江流域黑臭水体。目前,长江流域内的氨氮、总磷指标已明显下降,溶解氧、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已达到国家标准。
关键词:水治理黑臭水体污染施工技术
作者简介:杨均英,高级工程师,E-mail:523296356@qq.com。
基金:中建二局科技研发课题: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180001)。 -页码-:6-8

  1 长江流域水环境现状

  长江有49条支流的面积>10 000km2,其中4条支流面积达100 000km2,长江干流全长6 211km,从江源到湖口分3段,流域面积约为1 810 000km2,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约10 000亿m3

  如图1所示,根据2017年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长江流域510个水质监测断面中,第Ⅰ类水质断面仅占总体的2.2%,第Ⅱ类水质断面占总体的44.3%,第Ⅲ类水质断面占总体的38.0%,第Ⅳ类水质断面占总体的10.2%,第Ⅴ类水质断面占总体的3.1%,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总体的2.2%。相比2016年的水质监测数据,第Ⅰ,Ⅱ类水质监测数据均降低,第Ⅲ,Ⅳ类水质断面的数据上升,第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的监测数据降低。相比2016年数据可知,黑臭水体的治理有一定成效,但对于优质水体保护并不到位,第Ⅰ,Ⅱ类水质不升反降。

  图1 2017年长江流域水质类别比例

  图1 2017年长江流域水质类别比例  

   

  在长江干流的水质监测数据中,第Ⅰ类水质断面占7%,第Ⅱ类水质断面占41%,第Ⅲ类水质断面占52%,长江干流并没有第Ⅳ,Ⅴ类和劣Ⅴ类。相比2019年长江干流水质断面数据,第Ⅰ类水质断面比例没有变化,第Ⅱ类水质断面比例降低,第Ⅲ类水质断面上升,第Ⅳ类水质断面降低,没有第Ⅴ类和劣Ⅴ类。

  在长江支流的水质断面监测数据中,第Ⅰ类水质断面占2%,第Ⅱ类水质断面占45%,第Ⅲ类水质断面占36%,第Ⅳ类水质断面占11%,第Ⅴ类水质断面占4%,劣Ⅴ类水质断面占2%。与2019年相比,第Ⅰ,Ⅱ类水质均下降,第Ⅲ,Ⅳ类水质断面均上升,第Ⅴ类和劣Ⅴ类均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长江干流的水质较好,且治理效果有一定成效。长江支流的水质比干流有一定差距,水质总体效果比2016年有一定改善,但第Ⅰ,Ⅱ类均下降,所以长江支流的水质治理是长江流域水质治理的重点。

  2 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

  形成黑臭水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内部缺乏氧气、水体底部污泥沉积、水体富营养化。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水中的含氧量分3个阶段:(1)第1阶段水中氧气含量>6mg/L时,水体含氧量较充足,分解外来有机物的速度快,水体具有自净能力;(2)第2阶段水中氧气含量为3~5mg/L,处于这个阶段的水体基本已超过第Ⅴ类水质,能感觉到水体有一定的颜色和臭味,但水体内仍有部分生物;(3)第3阶段水中氧气含量<2mg/L,水体已完全处于缺氧状态,外来有机物无法降解,水体丧失自净能力,变黑变臭。水体缺氧黑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2.1 外源污染

  氨氮和外来污染物会耗尽水中储存的氧气。水体接收的外源污染物过多,如粪便、污水、化工废水等,水中存储的氧气很快被污染物损耗光。当水体中氧气的含量降至一定水平,会产生厌氧菌,再次分解外来污染物,产生极易挥发且带有刺鼻性气味的气体,从而使整个水体散发臭味。这些气体在水体上升的过程中,会携带水体底部的淤泥进入水体,这是水体变黑的原因。

  2.2 内源污染

  内源污染即水体底部淤泥散发的污染,一些污染物经过长期积聚,全部沉积在水体底部的淤泥中,当水体含氧量不足时,厌氧菌发酵产生氮和甲烷,导致沉积物发生漂浮,这是水体黑臭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指出,在一些黑臭水体中,底部淤泥释放的污染物与外源有机物产生的污染物基本等量。此外,由于长江流域中有大量营养物质,特别是城市周边的水域,导致水体中各种藻类无限制繁殖,这些藻类在死后分解形成耗氧物质,引起季节性黑臭,并产生强烈的气味。

  2.3 水体丧失流动性

  水体流动性低甚至完全没有流动性,即死水,导致水的复氧能力减弱,水体极度缺氧,藻类植物疯狂繁殖,暴发水华现象,恶化水体水质。此外,水体不流动,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水温升高,给水体微生物和藻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分解速度更快,氧气消耗的相对更快,加重水体黑臭。

  3 长江流域黑臭水体治理办法

  3.1 控制源头,截断外源污染

  我国在长江沿线分布11个省市,有近万家重化工企业,长江流域黑臭水体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外源污染,控制源头是治理长江流域黑臭水体的主要方法。截断外源污染即控制产生污染的源头,直接阻止污染物进入附近水中,一方面,继续做好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包括改造城市雨污分流系统、修复受损管道。另一方面,继续做好水域周边污水排放口的拦截处理,可结合海绵城市控制径流中所带的污染物,防止污染源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中,大大减轻治理黑臭水体的难度。

  3.2 清理底部污泥,减少内源污染

  水体污染物通常聚集在底部污泥中,向水体不断释放污染物。所以,治理黑臭水体时,在控制好外源的基础上还须对底部污泥进行环保处理。清理底部污泥可分为原位处理和非原位处理。非原位处理指清挖黑臭水体底部污泥,转移到其他地方进行处理。对河道相对较窄、水体相对较浅的区域,可在干旱季节将河道划分为几段,分别排干河水,然后通过开挖方式清理水体底部的淤泥。对河床相对较宽、水位较深的区域,可通过超声等技术进行水下开挖,清理较深水体底部的淤泥。原位处理方式指在受到污染的黑臭水体中,直接通过生物、化学、物理方法降解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含量,进一步减少散发到水体的污染。

  3.3 强化复氧,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改良水体生态系统,恢复水体内部生态环境,加强水体流动性,然后增加水体含氧量。种植沉水、挺水、漂浮及浮叶植物等,或投放经过试验培养筛选的微生物菌种,给受污染水体模拟天然环境,加强去除氮磷的能力,提高受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由于水体流动性差,经常处于缺氧或厌氧情况下,应增加人工输氧,提高水中氧气的浓度,避免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3.4 加强监管,严惩违法排污

  除上述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外,国家监管必不可少,严厉打击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行为,特别是私自排污的大型工厂或企业。加强对散排、乱排的监管,禁止周边商贩和居民把垃圾、污水等排入水中,对损害生态的责任者严格落实处罚制度。

  3.5 宣传教育,加强环保意识

  多开展水体环保类的讲座、活动,加大力度推进全民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深入推广水环保知识,引导国民树立水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水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4 长江支流黑臭水体治理实例

  花溪河发源于重庆巴南区,流入长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全长约63.62km,流域面积195.9km2。2015年7月,启动花溪河黑臭水体综合整治。

  1)截污控污维修、新建泵站及管网,全面排查花溪河周边污染源,排查出39家违规洗车场,取缔4户沿岸养殖户,查封5家废水违规排放企业,集中力量整治沿岸5 333 333m2土坡菜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绿化工程。

  2)清漂行动按照“日捞日清、随查随清”的原则常态化开展河面清漂行动,截至目前,清理160余t河岸暴露垃圾,230余t河流漂浮物。

  3)底部淤泥行动清运青年国际、土桥、马桑溪大桥处河段淤泥约600m3,清理江南水乡排污口污痕约2 000m2

  4)宣传教育开展4场文艺汇演,发放5 000余个宣传袋,宣传黑臭水体成因、危害及目前整治成效。

  5)改善水体2019年4月,已取得花溪河综合整治项目可研批复,待PPP实施方案获批后,招标确定PPP社会资本单位,之后启动施工,综合整治花溪河水体,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2018年开始,委托第三方独立监测机构对花溪河开展连续水质监测,2019年花溪河水质氨氮、总磷指标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38.2%,12.8%,溶解氧、氨氮、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表明已基本消除黑臭。

  5 结语

  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许多地区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已有成效,但治理方法和治理后水体维护,还须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1] 金庆锋,杨文革,李雷.石墨烯光催化网新技术在江阴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江苏水利,2018(4):58-60,64.
[2] 张强.城市黑臭河治理措施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8,30(9):40,42.
[3] 李钰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7(18):102-104.
[4] 柯友青,易聪,曹一多,等.顺德桂畔海水系河涌清淤与底泥处理技术[J].施工技术,2020,49(13):91-93,108.
[5] 汪峰.长江中游人居景观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6] 王俊长.江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研究[J].水资源研究,2018,7(1):1-9.
[7] 柯友青,纪广,钟骏华,等.真空负压截污系统在顺德老城区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20,49(13):94-97.
The Formation and Treatment of Black-odor Water in Yangtze River
YANG Junying JIANG Shixing ZHU Juncheng WANG Zhe ZHAN Nan
(China Construction Second Engineering Bureau Co.,Ltd.)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black-odor water in Yangtze River basin,improve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the cities around,and modif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whole Yangtze River basin,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black-odor water. By controlling the source,cutting off the external source of pollution and cleaning the polluted substances at the bottom,the reoxygenation of water is strengthened by artificial intervention,so that the water can restore its capacity for self-purification.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publicity to treat the black-odor water in the Yangtze River. At present,the indexes of ammonia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have decreased obviously,and the indexes of dissolved oxygen,transparency and REDOX potential have reach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Keywords: water treatment; black-odor water; pollution; construction
352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