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纵坡柔性高墩墩柱偏位原因分析及处治方案

作者:刘强 张廷慧
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主要对大纵坡柔性高墩出现偏位病害原因进行分析,将偏位墩柱纠偏至最佳状态,更换支座后使支座恢复至理想工作状态,以消除病害危险因素;纠偏前需先将原有支座拆除,更换为临时滑动支座后实施纠偏;主要采用PLC多点同步控制液压系统对多台千斤顶进行油压控制进而对反力架实施顶推,反力架受力后通过精轧螺纹钢拉动反力底座,反力底座受拉力作用于盖梁侧壁,形成一个循环受力系统,最终将发生偏位的墩柱拉至最终复位状态(经计算及现场监测情况确定);纠偏完成后,针对纠偏最终状态制订墩柱加固方案,墩柱加固采用墩柱底部增大混凝土截面法。纠偏加固完成后,经长期观测,桥梁支座已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关键词:桥梁工程刚构桥纠偏柔性高墩截面法方案
作者简介:刘强,助理工程师,E-mail:313813503@qq.com。
基金: -页码-:44-5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各地区的高速公路得到空前发展。山区高速公路桥梁受地形影响,多以曲线、大纵坡、高墩的形式呈现。

   大纵坡柔性高墩(结构连续的墩梁刚接体系)刚构桥的交界墩偏位病害已在多条高速公路桥梁上发生,目前,国内外对这种偏位病害产生的原因观点不一,病害发生后的处治措施也是千秋百态,本文主要以出现类似病害的某桥墩4号墩为背景,对交界墩出现的病害处治措施进行较全面的解析。

1 工程概况

   以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墩梁刚接体系的刚构桥为例,该桥设计纵坡-2.5%,曲线半径1 000m,跨径组合(4×30+5×30)m。2,3,5,6,7号墩位采用墩梁刚接,4号为交界墩,0,9号为桥台。4号墩位支座采用GPZ(Ⅱ)1.5SXF,GPZ(Ⅱ)1.5DXF盆式支座。0,9号桥台采用80型伸缩缝,4号墩采用160型伸缩缝。

   右幅4号墩:墩高26.5/26.7m、墩柱直径1.6m,桩基直径1.8m、设计桩长13m,桩进入中风化花岗岩基岩3m。

2 桥梁病害

   1)右幅4号桥墩墩身顺桥向发生偏位,内、外侧立柱顶分别偏移254,319mm,方向为下坡侧往上坡侧偏移(见图1)。

图1 4号墩身纵向位移(单位:cm)

   图1 4号墩身纵向位移(单位:cm)  

   Fig.1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No.4 pier(unit:cm)

   2)右幅4号桥墩内、外侧立柱下坡侧分别有8,9条较宽环状裂缝,宽度为0.2~0.5mm,深度为7.6~10.9cm,长度为L/2~3L/4(L为柱圆周长),仅施工接缝砂浆抹面处裂缝通长;裂缝主要集中在柱底到第1道墩身系梁底范围内(见图2)。

图2 4号墩墩身裂纹分布展开

   图2 4号墩墩身裂纹分布展开  

   Fig.2 Expansion of crack distribution on pier body of No.4 pier

   3)T梁10个支座均产生滑移现象,支座滑移后支座顶板卡搭在支座盆沿上,支座顶板与梁底钢板没有发生相对位移(见图3)。从滑移痕迹可看出约发生7次滑移,每次滑移量基本相同。

   4)右幅4号墩顶伸缩缝上、下坡侧有高差,跳车明显:下坡侧伸缩缝平整,上坡侧伸缩缝下沉,中间低、两边高,下沉值为1~2.5cm。

   右幅4号墩顶伸缩缝处防撞墙位移明显:外侧防撞墙下坡侧高出上坡侧3cm,内侧防撞墙下坡侧高出上坡侧2cm。

图3 盆式支座构造

   图3 盆式支座构造  

   Fig.3 Pot bearing structure

3 施工方法与工艺

3.1 总体处治原则

   本项目4号桥墩出现了向上坡方向较大滑移,引起桥梁支座错位,需对桥墩进行纠偏,恢复桥墩及支座的正常使用功能。根据病害情况,确定如下主要施工内容:墩柱纠偏复位、支座垫石修复、支座更换、桩基及墩身加固。

   桥墩偏位处治包括:施工准备阶段、顶升复位阶段、加固验收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内容:操作平台搭设、顶升纠偏限位装置安装、墩身临时加固、千斤顶安装试顶。

   顶升复位阶段主要内容:T梁顶升安装临时支撑、拆除原有支座更换临时支座、墩柱纠偏复位、T梁顶升拆除临时支座、垫石修复安装新支座、限位装置安装。

   加固验收阶段主要内容:桩基及墩身加固、验收及后期监测。

3.2 总体施工流程

   (见图4)

3.3 准备阶段

3.3.1 搭设操作平台

   为便于施工操作,在桥墩位置搭设施工平台,操作平台采用钢管支架搭设。

3.3.2 设置顶升、纠偏装置

3.3.2. 1 竖向顶升反力装置

   竖向顶升千斤顶设置于T梁横隔梁与梁肋间。根据现场情况,上坡侧千斤顶可放置于横隔梁与梁肋对应的盖梁顶面;下坡侧因墩身偏移横隔梁与梁肋对应的盖梁平面位置不足,无法安放千斤顶,需在下坡侧盖梁边设反力牛腿,设置11个牛腿。

   在顶升及纠偏设备安装前,对反力牛腿及反力底座的预埋螺栓进行拉拔检测,以确保其工作可靠性(见图5)。

   牛腿顶面尺寸为25cm×40cm,牛腿采用3排竖向钢板肋,4排竖向螺栓,每排4个,钢板厚度2cm,螺栓为S8.8级M20高强度螺栓,长度为300mm,钻孔直径为22mm、钻孔深度为210mm、锚固长度为200mm;牛腿结构及螺栓锚固均验算合格。

图4 总体施工流程

   图4 总体施工流程  

   Fig.4 Overall construction process

图5 反力牛腿构造(单位:cm)

   图5 反力牛腿构造(单位:cm)  

   Fig.5 The reaction corbel structure(unit:cm)

3.3.2. 2 水平纠偏反力装置

   纠偏反力架设置于上坡侧T梁横隔板上,在T梁横隔板上靠近梁肋位置钻50孔,孔内穿入32精轧螺纹钢,在横隔梁侧面铺设20mm厚钢垫板(见图6)。

图6 纠偏反力装置立面

   图6 纠偏反力装置立面 

   Fig.6 Elevation of rectifying reaction device

   反力底座设置于盖梁上坡侧,反力底座采用双拼I28a,反力底座设置3排螺栓,每排3个,精轧螺纹钢与反力底座栓接牢固。纠偏反力底座螺栓为S8.8级M20高强度螺栓,反力底座螺栓长度为600mm、钻孔直径为22mm、钻孔深度为210mm、锚固长度为200mm;反力装置设置4套于上坡侧横隔梁上。反力底座结构及螺栓锚固均验算合格。反力底座上钢板设置10cm长螺栓孔,满足梁体顶升及纠偏过程中调整精轧螺纹钢水平需求(见图7)。

图7 反力底座构造

   图7 反力底座构造   

   Fig.7 Structure of reaction base

   表1 千斤顶配置
Table 1 Jacks configuration    

表1 千斤顶配置

3.3.2. 3 顶升力分配及千斤顶配置(见表1)

   竖向顶升:按计算支撑反力最大值3 244kN,采用每侧10台千斤顶对梁体进行顶升,每台千斤顶顶升力约330kN,现场采用100t千斤顶。

   水平纠偏:水平荷载按照≤0.05倍恒载计算,纠偏水平力为300kN,用4台对拉千斤顶对墩柱进行纠偏,每台对拉千斤顶水平力为75kN,现场均采用100t千斤顶进行施工。

3.3.3 墩身临时限位措施

   竖向顶升前对墩身进行临时加固及限位,加固装置采用精轧螺纹钢反拉;限位装置采用钢管及钢板顶撑。其中,精轧螺纹钢直径32mm;采用外径76mm、壁厚4mm的钢管,钢管端部设置5块20mm厚U形钢板。限位装置反力底座上钢板设置10cm长螺栓孔,满足梁体顶升及纠偏过程中调整精轧螺纹钢水平需求(见图8)。

3.3.4 监控装置安装

   为确保桥梁结构及施工过程安全,使顶升纠偏施工切实可行地达到设计要求,设置一整套监测流程,并安装相应的监控装置(见表2)。

图8 临时限位装置

   图8 临时限位装置 

   Fig.8 Temporary limit device

   表2 施工监测点位及监测内容
Table 2 Monitoring points and monitoring contents   

表2 施工监测点位及监测内容

3.3.5 试顶

3.3.5. 1 准备

   在本次顶升施工中,全部采用PLC多点同步控制液压系统,顶升系统使用2台电动泵站,每个桥墩分配1台泵站,多个分配器及调速截止阀和特殊的薄型油缸可实现同步顶升功能,此外,千斤顶均配有液压锁,可防止任何形式的系统及管路失压,从而保证负载的有效支撑。

   安装超薄千斤顶前,将安装千斤顶范围内的混凝土面打磨平整。为了保证顶升时主梁安全,千斤顶布置在横隔板靠近梁肋附近。顶升过程中千斤顶的具体布置如图9所示。

图9 顶升千斤顶布置(上坡侧)

   图9 顶升千斤顶布置(上坡侧)  

   Fig.9 Layout of lifting jacks

3.3.5. 2 试顶过程

   试顶主要目的为消除全套顶升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气压、油路接头漏油、油泵压力不够等,同时消除顶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非弹性变形。

   在纠偏过程中进行“三位一体”(油压系统、位移系统、第三方监控系统)的监测,若其中某一体系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纠偏;小行程多周期纠偏;根据监测数据及其分析,随时调整纠偏力大小(见图10)。

图1 0 顶升纠偏控制界面

   图1 0 顶升纠偏控制界面 

   Fig.10 Jacking control interface

   1)试顶前检查(1)千斤顶安装是否垂直牢固;(2)影响顶升及纠偏的设施是否已全部拆除;(3)顶升及纠偏部分结构与其他结构连接是否已全部去除;(4)纠偏反力装置系统是否出现局部变形,螺栓连接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检查无异常后,开始试顶,现场技术员注意密切观察桥梁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设备、仪表是否正常工作,显示读数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3)在T梁整体顶起后,持荷10min,观察梁体及设备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回油、落梁,问题解决后再进行试顶,直至梁体受力及设备运行正常。

   4)在盖梁纠偏位移达到5mm后,持荷10min,观察梁体及设备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回油、落梁,问题解决后再进行试顶,直至梁体受力及设备运行正常。

   5)试顶正常后,平稳落梁。

3.4 顶升与复位阶段

3.4.1 竖向顶升T梁

   本桥采取第4跨和第5跨共10片T梁整体同步顶升的方式进行施工。

   竖向顶升前采用钢管及钢板顶撑限位,具体设置如图8所示。

3.4.1. 1 竖向顶升

   竖向顶升T梁,分3次进行顶升,第1次顶升使梁体脱离支座,T梁整体同步顶升一定高度;第2次顶升首先调整伸缩缝两侧高差使梁底恢复至初始位置;第3次顶升主要调整顶升高度,满足支座拆除及临时支座安装,顶升过程中通过拉线位移传感器控制最大顶升高度,顶升最大高度应≤1.5cm。

   梁体初始位置通过检测梁底和测量整桥桥面标高进行控制,以保证桥面纵坡平顺。

3.4.1. 2 安装临时支撑

   顶升到位后将千斤顶油压锁死,并在T梁横隔梁底紧挨千斤顶处设置临时支撑(见图11)。

图1 1 临时支撑设置断面

   图1 1 临时支撑设置断面  

   Fig.11 Section of temporary support

3.4.1. 3 顶升过程控制

   1)顶升过程中以每顶升3mm为一级,分级顶升,各项高差严格控制在0.5mm范围内。实时监测各千斤顶顶升高度差,若高差超过控制值,必须进行适时调整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顶升周期,达到同步顶升的目的。

   2)同一横断面上的梁应同步顶升,顶升前将各千斤顶调零,在顶升过程中注意每台千斤顶受力状况及油缸活塞伸出情况。

   3)同步顶升高度为可拆除既有支座和安装新支座所需的工作空间,高度不大于初始位置15mm。

   4)正式顶升,须按下列程序进行,并做好记录,若各千斤顶油压相同、活塞伸出量不同,则必须检查原因,进行调整,直到可同步顶升后,才允许进行下一步的顶升工作:(1)操作按预设荷载进行加载和顶升;(2)观察各观察点应及时反映观察情况;(3)测量各测量点应认真做好测量工作,及时反映测量数据。

   5)结构顶升空间内不得有障碍物。

3.4.2 拆除原支座、安装临时支座

   临时支撑将梁体支撑固定后,取出原有支座,采用聚四氟乙烯滑板、临时橡胶支座等组成临时滑动支座,恢复梁体纵向自由变形需要。

   在支座垫石上放置聚四氟乙烯滑板,聚四氟乙烯滑板顶面安装临时橡胶支座,临时支座与梁底采用环氧树脂调平。临时支座安装应考虑墩柱偏移顶升过程中盖梁偏压情况,应将临时支座向下坡侧整体偏移,尽量与梁底预埋钢板位置对应设置(见图12)。

图1 2 临时支座设置示意

   图1 2 临时支座设置示意  

   Fig.12 Temporary bearing

3.4.3 第1次落梁

   落梁前,拆除临时支撑,清理聚四氟乙烯滑板顶面,涂抹硅脂油。千斤顶落梁,争取一个行程能将梁落在临时支座上。落梁过程中应缓慢进行,速度控制在2mm/min,任意2台千斤顶之间的下落值≤2mm。

3.4.4 墩柱纠偏复位

   落梁完成后,拆除临时限位装置,对墩柱进行监测,稳定后正式纠偏。限位装置拆除过程中为防止一次拆除后回弹过大,应逐块取出支撑钢管端部的U形钢板,取出1块并进行观测,稳定后持续取出,直至取出5块U形钢板后将支撑钢管拆除。

   墩身复位过程是墩身积聚内力的释放过程,随着墩身偏位的逐渐减小,墩身最大弯矩将减小,墩身轴力不变,因此墩身的承载力逐渐增加。

3.4.4. 1 墩柱纠偏

   试顶无问题后,正式纠偏,墩柱纠偏前将桥梁伸缩缝进行填塞。

   千斤顶最大行程为5cm,纠偏过程以2cm为一级,分级纠偏,每纠偏一级,持荷10min,各系统无问题后再进行下一级纠偏直至纠偏到最终位置,水平纠偏位移量以实际测量为准,使原墩柱恢复到最终状态。

   纠偏前观测阶段:顶升过程中对梁体与盖梁进行了临时锚固,顶升完成并落梁后逐渐取消临时锚固,使得墩柱进行自由回弹,观察恢复情况,待稳定后进行纠偏施工。

   正常纠偏阶段:随着纠偏力的不断施加,墩柱会缓慢匀速滑移。单次纠偏滑移量控制在20mm以内,达到后立即停止,然后仔细检查各受力部位及桥梁构件,无异常后再继续纠偏。

   纠偏过程控制:纠偏过程中以监测墩柱裂缝变化情况及墩柱应力、应变变化情况为控制手段,每次纠偏完成后,随即测量裂缝及应力、应变变化值,与上次纠偏数据对比计算分析后,再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次纠偏。

   复位监测阶段:当纠偏接近复位状态应停止,然后确认监控测量值符合规范要求后,再缓慢纠偏复位,严禁纠偏超量。

3.4.4. 2 纠偏原则

   根据墩柱应力、应变控制墩身最大恢复值。

   纠偏过程中对墩身进行应力检测,墩身两侧布设应变片,纠偏过程中对墩柱应力及位移值进行监测。

   对最终纠偏后的位移值进行计算分析,明确纠偏后墩柱状态并对加固方案进行验证。

3.4.4. 3 纠偏注意事项

   1)纠偏前将各千斤顶调零,在纠偏过程中注意每台千斤顶受力状况及油缸活塞伸出情况,并以千斤顶活塞伸出3mm作为1个控制步长,停留1~2min,检查每台千斤顶受力及活塞伸出情况,并做好记录。若各千斤顶油压相同、活塞伸出量不同,则必须检查原因进行调整,直到可同步纠偏后才允许进行下一步纠偏工作。

   2)整体纠偏位移量控制在设计值内。

   3)结构纠偏空间内不得有障碍物,控制墩柱纵向一个纠偏行程量为2cm,以控制总体纠偏进程。

   4)每一轮纠偏完成后,对各油缸的位移和千斤顶的压力情况随时整理分析,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墩柱纠偏1个行程结束后,测量墩柱的纵向位移值,计算同步误差。

   5)纠偏过程中应加强跟踪监控。监控的内容包括:墩柱及相邻墩柱混凝土开裂情况,墩柱位移量及变形情况,反力架支撑处混凝土破损开裂情况,梁底裂纹及跨中挠度情况。

3.5 支座垫石修复与支座更换

3.5.1 竖向顶升T梁拆除临时支座

   在拆除临时支座前,通过微顶升设置临时支撑将梁支垫牢固,顶升至初始位置时,根据墩柱复位情况量测垫石水平度、梁底预埋钢板坡度、垫石顶面至梁底预埋钢板高度,调整垫石及支座安装高度。

3.5.2 支座垫石处理

   根据某高速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现场检测数据,以梁端与支座顶钢板现状图支座顶钢板最不利情况计算,支座顶板中心为成桥时的支座中心,目前该支座顶板中心距离盖梁边缘35mm,与设计位置相比,支座顶板中心向盖梁外侧偏移40mm,此时设计支座顶板中心距离盖梁边缘75mm。支座顶板纵向尺寸为520mm,为保证支座按设计安装,且支座顶板边缘距离盖梁边缘>60mm,需纠偏值为245mm。

   根据墩身最大恢复值对支座垫石进行修复,当纠偏位移值≥245mm时,支座可满足使用要求;当纠偏位移值<245mm时,为满足支撑垫石的使用要求,需处理支座垫石及梁底预埋钢板,保证支座安装以梁体伸缩缝中心线对称布置。

   按照支座系统组合高度及量测的梁底预埋钢板位置对支座进行处理,需扩大尺寸的垫石采用C50重力式砂浆进行浇筑。

3.5.3 支座更换

3.5.3. 1 支座选择

   墩柱纠偏复位后将4号墩10个支座全部更换为双向活动支座。

   支座采用大转角球形钢支座,该支座是一种能主动适应一定梁底坡度的新型支座,支座采用上、下支座板倒置的球形支座,滑动面位于支座垫石顶面,安装前将支座垫石顶面调平即可。支座顶板尺寸为350mm×350mm,支座底板尺寸为500mm×390mm,支座按坡度4%、转角0.4rad设计,支座高度95mm,底板上设置水平液位计。

3.5.3. 2 更换支座

   在梁体顶起至有足够施工操作空间,以刚好能取出临时支座为宜,球形支座高度为95mm,顶升后施工操作空间为105mm,量取梁底预埋钢板坡度加工楔形钢板保证落梁后支座水平不偏压。拆除临时支座后,将球形支座平移至支撑垫石上进行调平。

3.5.3. 3 落梁、检测调整伸缩缝

   落梁前检查伸缩缝相对高差,落至支座承载以前应注意各墩减速是否一致,位移变化是否一致,相差过大时应找出原因处理后重新落梁。

   落梁前应确认所有临时支撑已拆除,新支座已安装好。落梁完成后将支座上钢板与梁底钢板焊接牢固,采用对称断续方式焊接,焊接后应在焊接部位做防锈处理。

   纠偏处治完成后,即刻对该处梁体与墩身相互位移情况进行连续升、降温观测,取得10d内温差与位移相对关系。

3.6 限位装置设置

   为限制桥梁在后续阶段再次产生较大位移,在墩顶盖梁顶增设限位装置(见图13)。限位装置采用在盖梁顶增设I28a焊制成型的限位底座,分别在第4,5孔梁横隔板靠近梁肋位置设置4个限位装置。同时,对横隔板底端加厚并外包8mm钢板,以使横隔板与限位装置完全平行,受力均匀。为保证伸缩缝的工作位移及梁体横向活动量,限位装置与横隔板及梁肋之间设置8cm间隙。

3.7 桩基加固

   墩柱复位后,桩基在无其他不利荷载工况下处于安全状态,考虑基础为单排桩,结构刚度较弱,为确保运营安全、提高安全储备,墩身复位施工完成后对桩基进行加固处理。

   在原桩基上、下坡侧各施工4根桩基,间距60cm,采用地质钻钻孔,安装直径146mm、壁厚10mm钢花管桩并灌注混凝土。桩长设计为3.6m,嵌入中风化岩层0.5m,采用扩大承台进行加固,承台与桩基植筋浇筑混凝土形成整体基础(见图14)。

3.8 墩柱加固

   墩身由于发生偏位,墩底截面承载力退化,验算结果个别钢筋发生屈服,因此,待主梁回落、支座更换、墩顶复位等施工完成后,采用混凝土增大截面法对墩底进行永久加固,以保证复位后结构使用安全,加固范围为墩底至第1道系梁底部。

图1 3 限位装置(单位:cm)

   图1 3 限位装置(单位:cm) 

   Fig.13 Limit device(unit:cm)

图1 4 桩基加固布置(单位:cm)

   图1 4 桩基加固布置(单位:cm)  

   Fig.14 Layout of pile foundation reinforced(unit:cm)

   加固方案按照墩身外包20cm厚混凝土,即墩身直径增大40cm来处理,采用HRB400级25纵筋,钢筋间距按原设计图进行布置(见图15)。

图1 5 墩柱增大截面平面(单位:cm)

   图1 5 墩柱增大截面平面(单位:cm)  

   Fig.15 Increased section plan of pier column(unit:cm)

   墩身混凝土加固施工工艺为:(1)墩身表面凿毛;(2)植筋并采用25钢筋,按照原设计钢筋间距进行布置;(3)模板制作安装;(4)混凝土浇筑采用与墩身同强度等级混凝土;(5)混凝土养护。

3.9 处治效果

   纠偏加固完成后,应力、应变达到平衡状态,无法继续进行纠偏,此时,桥梁处于较小偏位状态,外侧立柱偏位34mm,内侧立柱偏位12.6mm(见表3)。

   表3 纠偏完成后应力、应变值
Table 3 Stress and strain values after deviation correction   

表3 纠偏完成后应力、应变值

   墩柱加固完毕后,对支座进行连续观测,升、降温时梁体处于平衡偏位状态,支座每天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墩柱纠偏加固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步骤需进行把控,纠偏最终状态应根据现场各项检测数据进行确定,墩柱加固方案需根据纠偏最终状态进行设计。施工完成后现场测量人员及时跟踪监测,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桥梁支座已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上述处治方案只是针对桥墩出现类似病害的一种处理方式,为防止大纵坡柔性高墩继续发生类似病害,应从设计规范上解决问题:(1)梁底预埋钢板安装问题(即如何保证梁底预埋钢板水平度问题);(2)高墩墩身刚度问题(即墩柱长细比取值问题)。

    

参考文献[1] 谢浩.大纵坡柔性高墩连续梁桥交界墩偏位控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5.
[2]高文军,许长城.某连续梁桥桥墩偏位处治和加固[J].公路交通技术,2012(6):80-83.
[3]刘辉,张策.浅析大纵坡梁桥墩顶偏位影响因素[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6(4):77-78.
[4]李德郁.重庆高速公路简支连续梁桥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2.
[5]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
[6]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公路桥梁盆式支座:JT/T391—2009[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7]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8]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Reason Analysis of the Deflection of Flexible High Pier Column with Large Longitudinal Slope and Its Treatment Scheme
LIU Qiang ZHANG Tinghui
(No.1 Engineering Co.,Ltd.of FHEC of CCCC)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deflection disease of flexible high pier with large longitudinal slope. During the treatment process,the deviation pier column is rectified to the best state,and the support is restored to the ideal working state after the support is replaced,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dangerous factors of the disease. Before rectification,the original support should be removed firstly,and then the temporary sliding support should be replaced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 In rectifying deviation process,the hydraulic system of PLC multi-point synchronous control is mainly used to control the hydraulic pressure of multiple jacks,and then push the counter-force frame. After the reaction frame is stressed,it pulls the reaction base by finishing rolling thread steel,and the reaction base is affected by the pull force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cover beam. Forming an integral cyclic force system,it will eventually be issued when the deviation correction is completed,the reinforcement scheme of pier column is made according to the final rectification state,and the concrete section method is used to strengthen the pier column at the bottom of pier colum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rectification and reinforcement,after long-term observation,the bridge support returned to normal working state.
Keywords: bridges; rigid frame bridges; deviation correction; flexible high piers; section method; scheme
79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