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核电站SC结构组合模块吊装设计及施工

作者:马富巧 王建国 赵宇 蒋其孟
单位: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某核电站屏蔽厂房双层钢板混凝土模板结构 (简称SC结构) 采用分层构造,模块安装就位因构造差异采用不同的吊装工艺,对2~7层非闭合区域模块吊装采用二级平衡梁整体吊装工艺中吊装体系及平衡梁构造进行设计和分析,实现了SC结构组合模块的顺利吊装。
关键词:混凝土SC结构组合模块平衡梁吊装
作者简介:马富巧,工程师,E-mail:798271450@qq.com。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CAP1400核电站SC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2017ZX06002008)。 -页码-:85-88

0 引言

   SC结构是核电站核岛抵抗外部事故重要的外层保护结构,具有飞射物防护、非能动冷却、抵抗龙卷风和地震等主要功能,同时SC结构是屏蔽厂房非能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可进一步提高反应堆厂房抵抗内外部事故的能力。SC结构是一种大直径环形双层壳结构,吊装过程中易变形且SC结构设计对现场组对精度要求高:连接区域尺寸偏差为±3mm,非闭合区尺寸偏差为6mm内。施工时尺寸控制难度大,因此需采用合适的吊装工艺完成安装就位。

   通过对SC结构吊装工况进行结构分析,确定SC结构在吊装工况下的强度、稳定性及变形,根据结构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吊装系统。在正式施工前对SC结构模块吊装进行模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吊装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保证吊装施工时SC结构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1 工程概况

   SC结构是双层钢面板筒体结构,±0.000~17.950m为部分圆环体,17.950~57.246m为圆环体;内、外层筒壁钢板厚度不同,内、外板间通过间隔450mm (局部150mm) 、钢筋焊接成整体,筒壁间还焊有锚固钉、加固型钢等附件。SC结构展开如图1所示。

图1 SC结构展开

   图1 SC结构展开  

   Fig.1 SC structure unfolding

   SC结构非闭合区域标准子模块弧度为30°,弧长×高度×宽度=12.6m×1.5m×1.1m,由内、外双层钢面板组成,钢面板背部焊接加劲板、拉结钢筋、支撑板,外半径为23.985m,钢面板厚度25mm,每个标准子模块重约22t,结构示意如图2所示,其中2~7层非闭合区域模块24块。

图2 非闭合区域单元模块结构

   图2 非闭合区域单元模块结构  

   Fig.2 Non-closed unit module structure

2 吊装分析

   2~7层非闭合区SC结构尺寸大、质量大,采用单元及模块不同吊装工艺均可实现SC结构就位,选择时需进行工艺对比。单元吊装作业相对简单,但工效较低,特别是SC结构安装处于关键路径上,对整体施工产生一定制约;组合模块整体吊装可减少原位拼装及安装作业量,与土建施工形成平行作业,组合模块吊装质量大,需设计和规划吊装系统,选择安全、可靠的吊装方法,有效减少SC结构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变形。综合上述分析,非闭合区域SC结构采用地面拼装后形成组合模块进行整体吊装实现2~7层SC结构安装就位。

3 SC结构组合模块吊装设计技术

3.1 吊装方式

   根据SC结构组合模块尺寸和现场安装需求,确定吊装采用二级平衡梁吊装系统,如图3所示。

图3 SC结构组合模块吊装示意

   图3 SC结构组合模块吊装示意  

   Fig.3 Lifting of SC structure assembly module

   2~7层非闭合区域组合模块采用二级平衡梁进行吊装,在模块上设置4个吊点,钢丝绳垂直角度进行起吊。

3.2 吊点设计

3.2.1 吊点分析

   组合模块采用4点式吊装,为保证吊装平衡,起重机吊钩应在组合模块重心上方垂直位置 (即一级平衡梁中心位置) ,重心根据Tekla软件进行查询得出,如图4所示。

3.2.2 吊耳位置

   吊耳焊接在SC结构模块钢梁上 (见图5) 。

图4 组合模块重心

   图4 组合模块重心  

   Fig.4 Gravity of assembly module

图5 组合模块吊耳位置

   图5 组合模块吊耳位置 

   Fig.5 Lifting lug location of assembly module

3.2.3 吊耳设计

   组合模块吊装设置4个吊点,设计合适长度的平衡梁,吊耳上吊索具垂直分布,综合组合模块自重和吊装特点对吊耳进行设计,确定采用板式吊耳,构造如图6所示。

图6 吊耳示意

   图6 吊耳示意  

   Fig.6 The lifting lug

3.2.4 吊耳安装

   按照试验方案中吊耳布置位置进行组对及焊接,焊缝等级二级,安装完成后对连接焊缝进行100%目视和液体渗透检验,检测结果应满足GB 50661—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要求。

3.3 平衡梁设计

   平衡梁共分为一级、二级2种,一级为主吊梁,二级平衡梁采用与一级平衡梁相同的截面和吊耳,二级平衡梁上的荷载小于一级平衡梁,以一级平衡梁为例进行安全分析。

3.3.1 整体稳定性

   一级平衡梁采用组装式结构,通过连接端板调整吊耳间距,主结构采用圆管,材质Q235C,端板材质为Q345C,该平衡梁采用无弯矩设计,端部弯矩仅考虑安装偏差20mm与管柱轴向压力N的乘积,最大弯矩为端弯矩与平衡梁自重产生的弯矩之和,即Mx=43kN·m,其结构形式如图7所示。

   支撑梁的许用应力[σ]=235/1.5=157MPa,端板的许用应力[σ]=345/1.5=230MPa。

图7 平衡梁构造

   图7 平衡梁构造  

   Fig.7 Structure of balanced beam

   采用整体吊装时,平衡梁受力简图如图8所示。

图8 平衡梁受力简图

   图8 平衡梁受力简图  

   Fig.8 Force-bearing of balanced beam

   该平衡梁所吊SC模块及索具质量为101t,动力系数取1.1,平衡梁的荷载条件如表1所示,其中M3为平衡梁自重产生的弯矩。构件几何参数如表2所示。

   表1 平衡梁荷载
Table 1 The loads of balanced beam   

表1 平衡梁荷载

   表2 平衡梁构件的几何参数
Table 2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balanced beam members  

表2 平衡梁构件的几何参数

   1) 平面内稳定性

   根据式 (1) 弯矩作用计算如下:

    

   满足要求。

   2) 弯矩作用平面外稳定性

   因圆管截面为双轴对称截面,故平面外稳定性可不用验算。

   3) 构件挠度计算

   采用式 (2) 进行计算。

    

   挠度跨度比为w/L=62/16 500=1/266<1/250, 满足要求。

3.3.2 局部应力

   平衡梁端板及吊耳部分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对端部局部模型进行建模,采用实体模型,模型及荷载条件如图9所示。

图9 平衡梁端部模型

   图9 平衡梁端部模型  

   Fig.9 The end model of balanced beam

   端部受力采用直接加载的方式,计算结果中吊耳部位应力分布并不准确,在考虑构件整体受力时将吊耳部位进行过滤,吊耳局部应力使用局部模型另外验算。

   由计算结果可知,构件端部最大应力出现在第2排吊耳孔边缘,为153.8MPa<295MPa (材料强度设计值) ,构件最大变形0.6mm,满足要求。

3.4 法兰连接接头设计

   平衡梁因构造需要长度较长,为方便调整长度、运输和连接,分段制造后设置法兰进行对接,如图10所示。

   法兰连接采用M20/10.9S高强螺栓,摩擦面采用第4类摩擦面 (钢丝刷清除浮锈或未经处理的干净轧制表面) ,抗滑移系数为0.3。

图1 0 法兰连接

   图1 0 法兰连接  

   Fig.10 Flange connection

   1) 抗剪承载力验算

   当法兰距端部a=4.25m,螺栓组承受的弯矩,最大剪力,每个高强螺栓剪力τ=V/8=1.11 kN,其中q=1.08kN/m,为钢管的单位长度自重。

   2) 弯矩承载力验算

    

   3) 单个高强螺栓抗剪力承载力验算

    

   4) 受拉剪共同作用下承载力验算

   T/Nvb+N/Ntb=0.197<1 (满足要求)

   式中:Ntb为每个高强螺栓抗拉承载力;Nvb为每个高强螺栓抗剪承载力;P为高强螺栓预拉力,P=155kN。

   平衡梁在使用前进行1.25倍荷载试验,平衡梁额定荷载为1 010kN,则试验时平衡梁试验荷载P=1.25×1 010=1 262.5kN。

4 结语

   通过对SC结构组合模块吊装平衡梁等结构针对性地选型、设计,为现场整体吊装施工提供了保证,采用相关软件及力学计算对平衡梁的强度、稳定性及变形进行了系统分析,表明平衡梁设计较合理,同时从制造工艺及现场施工等角度优化了平衡梁拼装连接构造。现场吊装模拟试验很好地证明了吊装平衡梁设计的合理性、经济性和安全性,为后继SC结构组合模块的正式吊装提供了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钢结构设计标准:CB 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生所.起重机设计规范:GB/T 3811—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郑建祥.核电AP1000大型钢制安全壳模块吊装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5]邹蒙.AP1000核电站结构模块专用吊具的优化设计[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6]黄跃,郑和晖,陈建荣.85m组合梁整跨吊装吊具设计[J].中外公路,2013, 33 (5) :133-136.
[7]刘秉文,詹翼,黄文修,等.核电厂先进建造技术经济性评估方法研究[J].建筑经济,2018 (11) :87-91.
Installati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C Structure Combination Module of a Power Station
MA Fuqiao WANG Jianguo ZHAO Yu JIANG Qimeng
(China Nuclear Industry Huaxing Construction Co., Ltd.)
Abstract: The double-layer steel plate concrete formwork structure (SC structure) of a shielding plant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adopts layered structure, the bottom area is non-closed structure, and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is closed structure. Different hoisting technologies are adopted for the installation and placement of SC structure module due to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The two-level balanced beam integral hoisting technology is adopted for the hoisting construction of the module in the non-closed area of floor2 ~ 7.Through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two-level balanced beam hoisting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alanced beam, the SC structure module is successfully hoisted.
Keywords: concrete; SC structure; module; balanced beam; installation
857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