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能减震结构连接构件的刚度设计

引用文献:

张小勇 刘骥 李朋. 消能减震结构连接构件的刚度设计[J]. 建筑结构,2019,49(24):77-81.

Zhang Xiaoyong Liu Ji Li Peng. Stiffness design of connecting components of energy-dissipated structure[J]. Building Structure,2019,49(24):77-81.

作者:张小勇 刘骥 李朋
单位:上海弘构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消能减震结构由主体结构、消能器和支撑组成的消能部件及基础等组成。其中,合适的连接构件的刚度对消能器减震效果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当消能部件的连接形式比较复杂,连接构件和消能器不在同一方向时,例如各种放大装置型的连接形式,如何确定连接构件和消能器的刚度是消能减震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虚功原理推导出消能器和连接构件沿水平方向的变形、刚度和消能器轴向变形与层间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对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消能减震结构 消能部件 消能器变形 连接构件刚度 位移放大系数
作者简介:张小勇,硕士,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Email:zxyjlx1983@126.com。
基金:

0 引言

   消能减震结构是指在建筑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联结缝或连接件、楼层空间、相邻建筑间、主附结构间等)设置了消能(阻尼)器(或元件)的建筑结构。消能减震结构由主体结构、消能器和支撑组成的消能部件及基础等组成。消能子结构指与消能部件直接连接的主体结构单元(图1)[1]

   在地震作用下,消能减震结构通过设置的消能器产生摩擦,弯曲(或剪切、扭转)弹塑(或黏弹)性滞回变形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与相应的非消能减震结构相比,消能减震结构可减少20%~40%左右的地震反应,从而提高结构抗震性能,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1]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 297—2013)[1](简称JGJ 297—2013)第7.3.3条规定:与速度线性相关型消能器连接的支撑、支墩、剪力墙的刚度应满足本规程第6.3.1条的要求,与其他类型消能器连接的支撑、支墩、剪力墙的刚度不宜小于消能器有效刚度的2倍。

图1 消能减震结构示意

   图1 消能减震结构示意

    

   JGJ 297—2013第6.3.1条规定:速度线性相关型消能器与斜撑、墙体(支墩)或梁等支承构件组成消能部件时,支承构件沿消能器消能方向的刚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Kb为支撑构件沿消能器消能方向的刚度,kN/m;Cd为消能器的线性阻尼系数,kN/(m·s);T1为消能减震结构的基本周期,s。

   本文首先阐述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模型,其次指出消能器变形与连接构件刚度的关系,再根据虚功原理推导出消能器和连接构件沿水平方向的变形、刚度和消能器轴向变形与层间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最后以一栋10层的混凝土框架为例,说明公式在消能减震设计中的应用,并验证公式的准确性。

1 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模型

   消能部件(减震构件)的连接形式有直接连接型、间接连接型和其他类型,如图2所示。直接连接型[2]是指将减震构件直接与上部及下部楼层的主结构相连接,可直接将层间变形传递给减震构件。具体的形式有支撑型、墙型、剪切连接型。间接连接型[2]是指将层间变形通过梁或短柱等的弯曲变形间接传递给减震构件,由梁或短柱变形引起的减震构件的变形将小于层间变形。具体的形式有中间柱型、角撑型、节点型。其他类型[2]是指利用主结构的总体变形或设置放大装置将层间变形放大的类型。具体的形式有柱型、悬臂型、放大装置型等。

图2 消能部件的连接形式

   图2 消能部件的连接形式

    

   为表述直接连接型与间接连接型的共同机理,统一利用图3所示的单质点体系模型。该模型将消能器与支撑连接构件的串联组合体(消能部件)与主结构框架并联,简明地表示了模型内力和变形的传递关系[2]

图3 消能减震结构的单质点体系模型[2]

   图3 消能减震结构的单质点体系模型[2]

    

2 消能器变形与连接构件刚度的关系

   消能器和连接构件的变形和刚度投影到水平方向的分析模型如图4所示[2]

图4 消能部件的分析模型

   图4 消能部件的分析模型

    

   对于图4(a)金属阻尼器与支撑串联的消能部件,消能器变形ud与消能部件变形ua或层间变形u的比值可以用支撑的刚度Kb和消能器的储存刚度(有效刚度)Kd'的比值表示为式(2)[2]

    

   对于图4(b)黏滞阻尼器与支撑串联的消能部件,消能器变形ud与消能部件变形ua或层间变形u的比值可以用等效支撑的刚度Kb*和消能器的损失刚度Kd″的比值表示为式(3)[2]

    

   对于黏滞消能部件,以ud/ua(u)为纵坐标,以Kb*/Kd″为横坐标,将其关系绘制成图5。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相同的Kb*/Kd″,随着黏滞阻尼器的阻尼指数α不断增加,ud/ua(u)也越来越大。对于任何阻尼指数α,当Kb*/Kd″≥3时,ud/ua(u)≥0.75。

   式(1)等价于式(4):

    

   式中:,Cd为阻尼系数。将Kb*/Kd″=3和α=1代入式(3)可得ud/ua=0.9487;将Kb/Kd'=2代入式(2)可得ud/ua=0.666 7。在相同层间变形条件下,依据JGJ 297—2013设计的连接构件的刚度,可使金属阻尼器和黏滞消能器的变形相差达42%,因此笔者建议以消能器变形ud与消能部件变形ua或层间变形u的比值ud/ua(u)作为连接构件刚度的设计条件,例如,控制ud/ua≥0.75,从而使消能器能够发挥比较好的减震效果。

图5 消能器变形与连接构件刚度的关系

   图5 消能器变形与连接构件刚度的关系

    

3 消能器轴向变形与层间变形的关系

   文献[3,4]提出了各种消能部件连接形式(斜撑式、人字式、剪刀式和肘节式)的消能器轴向变形ud,A与层间变形u的位移放大系数f(ud,A=fu)的计算公式,如图6所示。上述计算位移放大系数f的公式均基于连接构件的轴向刚度Kb,A=∞的假定。由于消能器和连接构件是一串联组合体,连接构件变形对消能器变形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本文根据虚功原理推导出考虑连接构件变形影响的位移放大系数f*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如下。

   对于图6的单层框架,设层间变形为u,外力为F,连接构件的轴向内力为Fd,A,轴向变形为ub,A,轴向刚度为Kb,A=Fb,A/ub,A;消能器的轴向内力为Fb,A,轴向变形为ud,A,轴向有效刚度为Kd,A'=Fd,A/ud,A。根据虚功原理,层间变形可以表示为:

    

   连接构件和消能器沿水平方向的变形可以分别表示为:

图6 各种连接形式的位移放大系数

   图6 各种连接形式的位移放大系数

    

    

   连接构件和消能器沿水平方向的刚度可以分别表示为:

    

   消能器轴向变形ud,A与层间变形u的比值f*可以表示为:

    

   式中f=F/Fd,A;ud/u可通过式(2)或式(3)求得。

4 减震分析算例

   以一栋10层的混凝土框架为例,说明第3节推导的公式在消能减震设计中的应用,并验证公式的准确性。

   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3g),多遇地震的峰值加速度为110cm/s2,场地特征周期为0.55s,结构采用增设黏滞阻尼器的减震方案,目标附加阻尼比为10%。

   框架X向的黏滞阻尼器采用斜撑式连接,Y向的黏滞阻尼器采用反向肘节式连接。消能部件的平面和立面布置见图7和图8,其设计参数依据附加10%阻尼比的减震目标,使用笔者自行编制的消能减震软件消能大师进行设计,设计参数详见表1,其中斜撑式连接:Fb,A/F=1.3,f=cosθ=0.769 2,f*=0.64(参数:Kb*/Kd″=3,ud/u=0.833);反向肘节式连接:Fb,A/F=1.49,α=0.3,f=cosθ1/(cosθ1+cosθ2)-cosθ2=3,f*=2.50(参数:Kb*/Kd″=3,ud/u=0.833)反向肘节式连接支撑的刚度是斜撑式连接支撑的刚度的(1.49/1.3)2=1.313 7。

图7 消能部件的平面布置图

   图7 消能部件的平面布置图

    

图8 消能部件沿楼层立面布置图

   图8 消能部件沿楼层立面布置图

    

   选取一条人工地震波沿结构的X向和Y向分别进行动力弹性时程分析,地震波阻尼比为5%和15%的反应谱曲线如图9所示。图10给出地震波沿结构X向和Y向输入的能量平衡图。图10和表2能量分布结果表明,两个方向黏滞阻尼器耗散的地震能量基本相同。图11和图12给出X向和Y向的层间位移角和楼层剪力曲线,并同时给出等效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消能部件连接形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均与等效线性模型的计算结果略有差别。

   表1 消能部件的设计参数   

表1 消能部件的设计参数

   注:D表示斜撑式;RT表示反向肘节式。

   图13(a),(b)分别为X,Y向首层消能器的滞回曲线。因为X向的消能部件采用MaxWell模型进行模拟,消能器和支撑用同一个单元建模,而Y向的消能器和支撑分别用不同的单元建模,消能器用黏滞单元进行模拟,支撑用杆单元进行模拟。图13(a)的滞回曲线反映的是整个消能部件的力学特性,而图13(b)的滞回曲线反映的是消能器的力学特性。图13表明,Y向消能器的变形远大于X向消能器的变形,而Y向消能器的出力远远小于X向消能器的出力,这与设计要求是相符的,使两个方向的消能器具有相同的减震效果。

   表3列出Y向消能部件反向肘节式连接的层间变形u和根据式(12)计算的消能器轴向变形ud,A,并同时列出软件计算的黏滞单元变形udS。表中数据表明,ud,A与udS的最大误差小于2%,表3的计算结果充分验证了式(12)的准确性。

图9 地震波反应谱曲线

   图9 地震波反应谱曲线

    

   表2 两个方向消能器能量分布对比/(k N·m)   

表2 两个方向消能器能量分布对比/(k N·m)

   注:误差=(Y向反向肘节式-X向斜撑式)/X向斜撑式×100%。

图1 0 能量平衡图

   图1 0 能量平衡图

    

图1 1 层间位移角曲线

   图1 1 层间位移角曲线

    

图1 2 楼层剪力曲线

   图1 2 楼层剪力曲线

    

   表3 层间变形和消能器的变形   

表3 层间变形和消能器的变形

   注:误差=(ud,A-uSd)/uSd×100%。

 

图1 3 消能部件或消能器的滞回曲线

   图1 3 消能部件或消能器的滞回曲线

    

5 结论

   (1)连接构件的刚度过小,则层间变形会主要集中在连接构件上,消能器的变形会很小,从而发挥不了良好的减震作用;连接构件的刚度过大,则连接构件的材料用量也会很大,从而导致连接构件设计不经济。因此合理设计连接构件的刚度至关重要。

   (2)在消能减震设计中,必须考虑连接构件的变形对消能器变形的影响,把连接构件的刚度假定为无穷大是不合理,也是不安全的。

   (3)当使用肘节式连接等放大装置时,在合适的连接构件刚度的条件下,可以放大黏滞阻尼器的变形,黏滞阻尼器可以采用更小的阻尼系数,从而降低黏滞阻尼器的出力,减少消能器的成本,但同时也提高了连接构件的刚度要求(刚度要求与连接构件内力的平方成正比),增加了连接构件的材料用量和成本。

   (4)本文根据虚功原理推导出消能器和连接构件沿水平方向的变形、刚度和考虑连接构件变形的位移放大系数的公式,对消能减震结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1]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 297-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日本隔震结构协会.被动减震结构设计-施工手册[M].2版.蒋通,译,冯德民,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CONSTANTINOU M C.Toggle-brace-damper seismic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1,127(2):105-112.
[4]SIGAHER A N,CONSTANTINOU M C.Scissor-jackdamper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J].Earthquake Spectra,2003,19(2):133-158.
Stiffness design of connecting components of energy-dissipated structure
Zhang Xiaoyong Liu Ji Li Peng
(GREAT-STRUC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 Central South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bstract: The energy-dissipated structure is composed of the main body structure,the energy-dissipated component composed of the damper and support,and the foundation. Among them,the stiffness of a suitable connecting component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amping effect of the damper. When the connection form of the energy-dissipated component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and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and the damper are not in the same direction,it is the focus and difficulty of the energy-dissipated design to determine the rigidity of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 and the damper,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nection forms of various amplifying devices. According to the virtual work principle,the calculation formulas of the deformation,stiffness and ax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mper and the connecting components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were derived,playing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the design of the energy-dissipated structure.
Keywords: energy-dissipated structure; energy-dissipated component; deformation of damper; stiffness of connecting component;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factor;
727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