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持续发展建设理论为目标的绿色住区标准体系的构建

引用文献:

伍止超 刘东卫 朱彩清 秦姗. 以可持续发展建设理论为目标的绿色住区标准体系的构建[J]. 建筑技艺,2019,49(10).

WU Zhichao LIU Dongwei ZHU Caiqing QIAN Shan. Construction of Green Residential Standard System Based on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Theory[J]. build,2019,49(10).

作者:伍止超 刘东卫 朱彩清 秦姗
单位: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低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因而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绿色住区的开发比重逐渐加大。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构的生活环境。本文通过对标日本环境共生(住宅)住区标准体系,分析其基本目标与理念,构建了新的绿色住区的标准体系。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 日本环境共生(住宅)住区 绿色住区 标准体系
作者简介:伍止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副总工程师。; 刘东卫,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朱彩清,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秘书长。; 秦姗,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

 

1 背景

1.1 绿色可持续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21世纪初,全球对“绿色生活”的呼吁越来越强烈,倡导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建立绿色的生活方式。全球发展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向生态社会、从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住宅产业迅速发展。随着全球对绿色生活的呼声越发强烈,对环境问题越发重视,我国对低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也越发重视,绿色建筑的建设和绿色住区的开发比重逐渐加大。

绿色住区作为绿色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构的生活环境。绿色住区涵盖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十八大“美丽中国”的理念标志着中国绿色建筑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研究绿色建筑节能生态住区的建设与管理,探索推行模式具有现实价值与深远的战略意义。十九大提出现代化建设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家绿色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重构城市格局,人居环境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

2014年10月1日起,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主持编制的《绿色住区标准》正式实施。《标准》中对绿色住区进行了定义:绿色住区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居住区,是用绿色人居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目标的体现,具有城市功能住区范畴的内容。相对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单以建筑为对象,较少涉及周边环境、资源和交通的相互协调状况,绿色住区标准则将理论和研究延伸到城镇住区。将更加有效地组织资源、能源、环境空间,更加容易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的绿色目标,也能更有效地组织市民生活、享受城市文明、创新生态宜居城市舒适环境。

1.2 绿色住区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新趋势

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论述,再次表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家战略下的重要性。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创建绿色城市、绿色社区、绿色机关、绿色校园。随着供给侧改革,开发模式由粗放转向精细;企业参与城市建设更加多元和广泛,由“卖房子”转向“造生活”。绿色生活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友好、健康的生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生态,有效利用和发挥自然资源,使得地球在宇宙间正常健康运行,是造福永久的战略思维方式。

随着居住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生态绿色成为住房消费升级的焦点。而在以往住区模式下,住区作为城市的基础细胞,未能很好地起到促进城市活力、提升区域价值的作用。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渴望人居与自然生态的健康和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孕育现代人类文明,创造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活与环境品质并重的绿色生态小区已经成为当今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亟待更新绿色住区的标准,提升评价标准,以指导房地产业在环境、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达到共赢的局面,以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营造和谐的居住环境与人文环境,同时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2 日本环境共生住宅(住区)相关标准体系的研究

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大规模建设公共住宅几大问题凸显出来:1)地球环境问题,气候变暖、酸雨和自然环境被破坏等;2)资源、能源问题,使用量增大,将来会枯竭、废弃物增多等;3)住宅性能问题,面对老龄化如何确保住宅能够使人生活健康、愉快、舒适和安全,以及应对城市化造成的自然环境与周边环境的恶化、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等问题。

日本从80年代末开始对环境共生住宅进行多方向的研究,在奈良成立了世界环境共生建筑展示厅,展示20多个国家的环境共生建筑模型,并由各种企业、团体、自治体共同构成“环境共生住宅推进协议会”,各个行业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基本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建筑师、设备师、环境设计师和居住者在实际建设中共同探讨摸索共生住宅的可行性和普及性。

1 日本环境共生住宅概念图

1 日本环境共生住宅概念图

 

2 日本环境共生住宅基本目标

2 日本环境共生住宅基本目标

 

基于20世纪末全球范围内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和日本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国土交通省1990年在实施“防止地球气候变暖计划”的同时,也在住宅领域推行节能政策措施。“环境共生型住宅”在官民的共同努力下应运而生。日本开办了“环境共生住宅研究会”,着手研究开发环境共生住宅。研究开发工作由有学识有经验的人员与住宅建设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企业会员共同进行,具体工作由政府的外围机关——财团法人建筑环境·节约能源机构(Institut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简称IBEC)主管。1994年“环境共生住宅研究会”改组为“环境共生住宅推进会议”,1997年开始改为“环境共生住宅推进协议会”,会员约90家。研究会、促进会通过持续的活动,在上述的住宅和城市规划课题中,渐渐积累了各种相关技术和计划的知识。在此期间制定了扶持计划,以自治体、国营公司及公团为中心的全国40多处单位已利用该扶持计划尝试商业化,通过已经实现的众多事例将“环境共生型住宅”的理念和实况传播给更多民众。

2.1 环境共生住宅的界定

环境共生住宅,从保护地球环境的观点出发,充分考虑能源、资源和废弃物等各方面;以居住者为主体,在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亲密融合、完美和谐,人们能够健康、舒适地生活方面下了功夫;能够实现与环境共生存的生活方式的住宅及其地域环境(图1)。具体而言,是针对前述面临的地球环境、资源能源、居住等问题,能够满足保护地球环境、与周边环境协调以及住宅内居住环境的健康舒适三个方面要求的住宅(图2)。由此可见,这三个方面构成环境共生住宅的基本理念,环境共生住宅更强调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

2.2 环境共生住宅的目的

环境共生住宅协议会在全员一致同意的前提下,制定了以下四个方面八个目标,并宣布会持续开展具体活动,实现下面的目标。

(1)为了保护地球环境:1)通过推进住宅/城市规划生命周期中的节能措施,促进自然资源和未使用资源的利用,抑制全球变暖;2)通过有效利用和回收利用住宅/城市规划生命周期中的资源,大幅度削减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

(2)为了与周边环境和谐:1)充分把握当地及周边环境的气候、风土人情、生态条件,推进生态和谐、融入当地的美好住宅/城市规划项目;2)考虑基于当地及周边环境的住宅、城市内外的关联性,努力使人们享受大自然的恩惠。

(3)为了让居住环境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1)在保证适合当地条件的住宅的基本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性的同时,推进考虑住户年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个性的居住空间规划;2)规划集中住宅区时,推进既可以满足个人居住的各种需要,又可以促进居民之间及与周边居民之间交流的共同生活型住宅/城市规划。

(4)为了在国内外广泛持续地普及和推进以上活动:1)面向国内的住宅建造商、供应商、设计师、技工及住户,积极推进环境共生型住宅的主旨、技法,以及居民之间的信息公开和交流;2)在积极推进与海外分享同样理念的尝试和活动进行交流的同时,积极展开与同样拥有环境/住宅问题的国家之间的信息和技术交流。

3 环境共生住宅的必要性

3 环境共生住宅的必要性

 

2.3 环境共生住宅的意义

大多数现在发生的环境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全球变暖、资源枯竭、风土消亡、城市与住区消失、室内空气污染等,不胜枚举。环境共生住宅不但关注住家问题,而且希望从住宅用地、周边、城市、国家、地球层面考虑程度不等的环境问题,进而通过探讨生活和住宅问题解决上述诸多问题(图3)。

(1)解决地球环境问题:建造低影响住宅(低影响)。住宅无论是在建造中发挥“住宅”的机能时,还是在最终废弃时,都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为了改善地球环境的质量,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正视建筑物自身的生命周期,努力建造不会为环境带来负担的建筑物,从而防止地球变暖,提高住宅/城市规划生命周期中的节能性,谋求自然的高效利用和资源开发,防止资源枯竭(如促进住宅/城市规划生命周期中的资源有效利用,建造耐久、可维护的建筑)。

(2)解决地域环境问题:与地域环境亲和性(高接触)。不论都市还是农村,都会有植物生长、生物存在、自然循环法则,还会有延续下来的历史和文化。理解当地的这种特性,使住宅“内部”与“外部”和谐共生,摒除脱离周边环境、建造封锁的人工环境的理念,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住宅”建造。将地区整体作为“住宅”,培养共享“住宅”的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也是高接触“住宅”的课题。包括风土的继承(在理解用地、周边环境的气候风土、生态、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形成融于当地的居住环境),以及与周边的融合(适应用地、周边环境的诸多条件,不但要考虑住宅内部,还要顾及与庭院、城市的关联性)。

(3)解决居住环境问题:室内环境健康舒适(健康&舒适)。确保住宅对住户来说是有魅力的空间,可以在其中悠然舒适地生活。根据生活方式和考虑方式的不同,“住宅”具备不同的条件,但是作为每日生活的基础休憩场所,必须要是一个健康舒适的场所。从婴儿到老人,以大家都可以健康舒适地生活为前提。还需要考虑对无法目测的环境产生的影响,比如对室内事故的安全对策、空气污染等。所以,不只是住家的建造方法,居住方法也要做出适合家庭全生命周期的改变。重视健康性和舒适性(从压力、犯罪率升高、化学物质使用频度增加的社会背景角度,考虑“安全、安心”方面的问题),以及供应更高质量的住宅(从老龄化,业余时间的增多等社会背景角度,考虑与自然、景观、周边环境的协调问题)。

3 绿色住区标准(2014版)的主要内容

2015年4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第一次提出“绿色化”,并且将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放在并列的位置。国家从“四化同步”上升到“五化协同”,表明在未来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绿色发展有着更重要的位置。从房地产行业来看,走以人为本,以质取胜的绿色住区发展道路,是企业应对当前市场变化和产业升级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住宅品质和优化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健康建筑都是更多侧重于建筑单体,而绿色住区标准则是对社区级乃至规模化居住单元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与绿色运营方面的综合评价,填补了我国在相关标准领域的空缺,将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我国城镇住区建设和房地产发展模式相结合。

绿色住区不单是为了绿色而绿色,也不是为了给住区贴上一个简单的绿色标签,而是涵盖了居住环境资源利用、开放街区、步行交通、商业布局、人文创新、住区多样性,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一系列内容。它使住区开发项目有机地融入到城市当中,与城市的其他设施、功能产生了相互联结的作用。绿色住区标准恰恰强调了将住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从传统的项目开发视野扩大到城市视野,倡导绿色住区建设直接参与城市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结合绿色住区可以发展养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社区增值服务业等房地产蓝海领域。

绿色住区将“绿色”概念上升到了住区层面,将绿色概念的外延进行了扩展,致力于打造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绿色住区标准》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研究路线逐步扩展和延伸到城镇住区领域,是为了适应我国住宅规模开发为特征的需要。因为大量绿色社会发展目标和文化服务内容是单体绿色建筑项目所不具备的。定位于城镇住区的绿色建筑实践研究,将更加有效地组织资源、能源、环境空间,更加容易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的绿色目标,也能更有效地组织市民生活、享受城市文明、创新生态宜居城市舒适环境。

《绿色住区标准》除在内容上涵盖绿色住宅建设的相关指标内容以外,还对城镇住区建设中的绿色规划要素做出规定,分类提出实施措施的技术指标,以提升城市住区的建设品质。其重点是把引领社区居民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作为绿色住区建设主导方向,把绿色生活方式、开放式街坊、绿色交通模式、资源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循环利用、健康舒适生活等内容作为重点。

4 绿色住区标准体系

4 绿色住区标准体系

 

5《绿色住区标准》修订前后章节对比

5《绿色住区标准》修订前后章节对比

 

标准涵盖了居住环境资源利用、开放街区、步行交通、商业布局、人文创新、住区多样性,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内容,旨在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开发建设和管理中,保证市民生活在一个设施齐全、出行便捷、环境美好、品味多样的绿色和谐社区中。

绿色住区主要包括如下七大体系:

(1)建设场地整合:强调场地选址的可持续性,突出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城市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和对土地资源防治的综合利用。

(2)城市区域价值:强调新建住区、城市更新项目与城市现有格局的融合以及对现有城市设施的利用,突出新项目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注重新建住区为城市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提升该区域价值。

(3)住区交通效能:注重住区绿色交通效能,以建设紧凑城市的理念营造舒适的步行环境,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促进低碳发展。

(4)人文和谐住区:注重住区的开放性和适宜的开发强度,强调使不同经济能力和不同年龄组的居民混合居住,并提供完整便捷的社区服务,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

(5)资源能源效用:强调资源能源效用最大化,突出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倡导节能、节水和材料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的循环;注重建设垃圾减量化和既有建筑改造和利用。

(6)健康舒适环境:注重健康舒适生活环境营造,优化住区环境及住宅室内环境性能,减少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的污染。

(7)可持续住区管理:注重全寿命住区建设与管理,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城市精明增长,最大化地使居住者从中得益。

4 新绿色住区标准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国际上相关绿色住区标准体系的研究,对绿色住区标准体系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理念,分别从地球层面、周边环境层面和居住环境层面建立绿色住区的标准体系,对应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以生态优先、健康舒适为原则,推进绿色住区的建设(图4)。

(1)保护地球环境:1)通过推进住宅/城市规划生命周期中的节能措施,促进自然资源和未使用资源的利用,抑制全球变暖;2)通过有效利用和回收利用住宅/城市规划生命周期中的资源,大幅度削减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

(2)与周边环境和谐:1)充分把握当地及周边环境的气候、风土人情、生态条件,推进生态和谐、融入当地的美好住宅/城市规划项目;2)考虑基于当地及周边环境的住宅、城市内外的关联性,努力使人们享受大自然的恩惠。

(3)让居住环境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1)在保证适合当地条件的住宅的基本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性的同时,推进考虑住户年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个性的居住空间规划;2)规划集中住宅区时,推进既可以满足个人居住的各种需要,又可以促进居民之间及与周边居民之间交流的共同生活型住宅/城市规划。

由图5可以看出,修订后的《标准》增加了“基本规定”与“绿色住区评价”两章。同时,各章节以“质量”为核心词,强调“质量优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原来的第三章调整到现在的第四章“场地与生态质量”,原有的第四、五、六章调整到现在的第六章“城市区域质量”、第七章“绿色交通质量”和第八章“宜居规划质量”,原有的第七章提前到现有的第五章“能源与资源质量”,原有的第八、九章调整到现有的第九章“建筑可持续质量”和第十章“质量与生活质量”。

修订后《绿色住区标准》的核心内容,更加强调“倡导城市与住区融合共享发展”“倡导资源能源利用的最大化”“倡导人文传承、社区和谐”以及“强调绿色技术的优化与整合”。

 

参考文献[1]开彦,彭春芳.开放式街区规划与绿色住区营造[J].城市住宅,2017,268(6):17-20.

[2]罗毅.以科技、人文、创新理念构建绿色节能生态住区[J].建筑节能,2017,312(2):92-99.

[3]开彦,朱彩清.“开放住区”是绿色住区的核心——《绿色住区标准》主旨解读[J].城市住宅,2016,256(6):6-12.

[4]开彦.《绿色住区标准》解读[J].城市住宅,2014,235(9):57-59.

[5]刘启波,周若祁.绿色住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新建筑,2003(1):27-29.

[6]张烨.中美绿色住区标准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7]张玉洁.深圳市绿色住区发展和评价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5.

[8]石文星.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9] 環境共生住宅[EB/OL]. http://www. ibec. or. jp/nintei/kyousei/index2. html.

[10] 環境共生住宅市街地モデル事業[EB/OL]. http://www.kkj.or. jp/contents/build_support/jichi_index. html.
Construction of Green Residential Standard System Based on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Theory
WU Zhichao LIU Dongwei ZHU Caiqing QIAN Shan
Abstract: China is currently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attaches more importance to low-carbon soci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s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residential areas have gradually increas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een building system, green settlements are based on the benign cycle of ecosystems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onstructed with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basic goals and concepts by benchmarking the Japanese environmental symbiosis(residential) settlement standard system, and builds a new standard system for green settlements.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Japanese environmental symbiosis (residential) settlement; green settlement; standard system;
975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