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跨越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引用文献:

姜早龙 李园 张志军 冯晓哲. BIM技术在跨越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施工技术,2018,48(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204);.

JIANG Zaolong LI Yuan ZHANG Zhijun FENG Xiaoz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ross Magnetic Suspension Track[J]. build,2018,48(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204);.

作者:姜早龙 李园 张志军 冯晓哲
单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长沙市黄花机场大道跨磁悬浮轨道桥段的实际应用分析, 搭建BIM可视化模型, 进行深化设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模拟顶推、落梁、吊装等施工过程, 展开质量安全与进度可视化管理。通过资料共享、劳务人员信息调控、二维码编制等环节完成BIM技术的协同管理, 同时结合无人机、AR等新技术, 不断完善BIM的应用。最后总结BIM应用存在单一性、局限性、表面性的问题, 需结合其他工具, 考虑多方因素, 不断加大研究与应用力度。
关键词:高架桥 建筑信息模型 磁悬浮 顶推 落梁 管理 技术
作者简介:姜早龙, 副教授, 博士研究生, E-mail:jiangzaolong70@163.com;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204);

 

跨越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涉及专业众多、安全要求高、施工组织复杂, 国内外的研究几乎为零, 将BIM技术应用在跨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中, 基于参数化建模和信息共享平台, 进行深化设计、精确统计工程量、模拟施工过程等, 不但可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 还能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培养一批技术卓越的人才, 为以后相关领域的项目开发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1 项目基本现状

1.1 工程概况

长沙市黄花国际机场大道枢纽工程主线高架桥pm48~pm51为等高等宽的连续钢箱梁, 孔跨布置为 (23.85+39.15+27) m, 全长89.9m, 梁高2m, 梁面宽17.8m。主跨39.15m (49~50号墩) 上跨磁悬浮轨道桥, 梁底距磁悬浮轨面约4.2m, 采用双导梁顶推法进行钢箱梁架设, 顶推长度50.4m, 边跨采用吊装法架设, 吊装长度分别为21.45, 18.05m, 全段钢梁均采用Q345qD钢, 总重约835t。

1.2 工程难点

在国内, 跨越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缺少先例, 可借鉴的资料匮乏, 经验不足;预制钢箱梁的工程量大, 施工作业场地狭小, 增加连续顶推的技术难度;既要按时完成项目建设, 又要保证既有线路运营, 使得工期更加紧张;由于磁悬浮轨道安全保障要求高, 需时刻注意施工对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等造成的影响, 使得干扰因素不断增加, 给施工带来不便。

2 BIM模型建立与深化设计

2.1 BIM模型建立

传统CAD图纸反映的是二维平面图形, 图层繁多, 抽象难懂, 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工作经验。应用BIM技术后, 可以发挥其可视化特征, 将各专业、各平立剖面图纸整合到一个公共的三维立体模型中, 跨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的BIM效果如图1所示, 施工前便在管理与施工人员脑海中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 便于技术交接。模型构建后, 可随时进行各视角的缩放查看, 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关于项目的所有数据都会附着到模型中, 如构造、材质、厂家等, 大大提高信息化水平与效率, 增强协调性。

图1 跨越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的BIM模型

图1 跨越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的BIM模型

Fig.1 BIM model of bridge engineering cross magnetic suspension track

2.2 核对图纸

将图纸上的二维平面转换为三维立体模型时, 图纸中隐藏的许多问题便会显露出来, 变得直观可视。在本项目中, 工程部提供并确认各专业的施工图纸, 由专业BIM顾问建立项目的三维模型, 并与图纸进行核对, 若发现问题, 及时向工程部发出图纸疑问报告, 待工程部与设计方确认后, 将反馈信息传达给BIM顾问, 由其对模型进行更新维护, 使得工程图纸得以完善, 从而达到深化设计。如图2所示, 通过BIM技术发现图纸中预埋钢板尺寸133cm×117cm大于垫石尺寸115cm×115cm, 因此决定上、下垫石尺寸暂按165cm×165cm处理。

图2 问题模型显示

图2 问题模型显示

Fig.2 The model with problem

2.3 工程量对比

对于图纸工程量的获取, 传统手算不仅工作量大, 还易出现多算、漏算、错算等问题。而BIM技术建立的模型能识别不同种类构件, 按照构件的不同性质、尺寸、体积等分别统计工程量, 提供精准详细的数据信息, 一旦更改某处设计, 其他地方内容也会立刻更改, 并在表中反映, 从而配合项目做好工程量管控工作。本项目中, BIM顾问通过建模输出工程量清单, 统计后整理成报告, 并对模型量和设计量差别大的构件重新审核, 确认哪个量有误, 将有量差部分构件反馈给项目部, 由项目部做出修改批复。本项目在工程量对比时发现的差别如表1所示, 可见桥墩的设计量与模型量相差较大, 均达到20%以上, 需引起重视。

表1 BIM模型量与图纸量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between BIM model quantity and drawing quantity

 


序号
部位 图纸量/
m3
BIM模型
量/m3
差别/
m3
百分
比/%
1 48号承台 11 920.00 11 920.94 -0.94 -0.01

2
48号桩基 427.06 426.84 0.22 0.05

3
48号墩 468.00 367.40 100.60 21.50

4
49号桩 226.19 226.19 0.00 0.00

5
49号承台 221.88 221.88 0.00 0.00

6
49号墩 449.20 354.14 95.06 21.16

7
50号桩 223.05 223.05 0.00 0.00

8
50号承台 221.88 221.88 0.00 0.00

9
50号墩 418.60 332.52 86.08 20.56

10
51号桩 207.35 207.35 0.00 0.00

11
51号承台 221.88 221.88 0.00 0.00

12
51号墩 423.60 336.01 87.59 20.68

 

2.4 碰撞检验

传统CAD设计会存在许多构件碰撞问题, 但由于平面图纸的局限性难以发现。应用Navisworks等软件, 设置一定的碰撞检查规则, 便可快速找出相应的碰撞点, 并生成碰撞报告, 其中每条碰撞信息都包括碰撞类型、碰撞深度、具体三维情况等内容。本项目针对需检测的部位分类型建模, 然后导入Navisworks中进行碰撞检测, 获取报告, 整理后向项目部反馈。项目部将信息传达给设计人员, 帮助他们及时合理地调整方案, 避免工期延误或返工。如图3所示, 检测到50号桥墩的预应力钢筋与箍筋碰撞。

图3 桥墩中预应力钢筋与箍筋的碰撞显示

图3 桥墩中预应力钢筋与箍筋的碰撞显示

Fig.3 Collision of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and stirrup in bridge pier

3 BIM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 施工模拟

本项目属于黄花国际机场大道枢纽工程主线高架桥pm48~pm51桥段, 其钢箱梁上跨磁悬浮轨道, 为尽量减小钢箱梁施工对磁悬浮轨道列车运营的影响, 钢箱梁中跨39.15m选择顶推施工, 两端边跨采用汽车式起重机吊装的方法进行梁体就位。由于钢箱梁是在浇筑好的混凝土箱梁上拼装并顶推, 因此, 顶推到位后需落梁, 落梁高差约3.3m, 具体施工工艺如图4所示。应用BIM技术后, 可形象地模拟施工过程, 打破文字和流程图的冗长杂乱, 使得整个过程具体、生动, 便于管理者、施工人员理解和记忆, 提前注意到施工中的关键节点, 待实际施工时可从容面对各种问题。

图4 跨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施工模拟

图4 跨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施工模拟

Fig.4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of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ross magnetic suspension track

3.1.1 顶推施工

BIM平台中, 可查看顶推系统中各组成示意图与标识, 如顶推器、导梁、纠偏装置、滑移胎架等, 为顶推过程的模拟奠定基础, 胎架布置如图5所示。为尽量减小顶推施工对磁悬浮运营的影响, 顶推施工需在磁悬浮天窗期进行, 天窗期为深夜至凌晨, 时间短而间断, 因此利用BIM技术提前模拟一遍起到重要作用。虚拟施工通过一系列连续的动画展示整个顶推过程, 如图6所示, 色彩鲜明易于区分构件, 顶推细节也可着重观察。同时, 在实际施工中, 可将真实顶推过程与模拟图像做对比, 发现存在出入的地方不断完善BIM技术。

图5 胎架布置示意

图5 胎架布置示意

Fig.5 Jig layout

图6 顶推施工的BIM模拟

图6 顶推施工的BIM模拟

Fig.6 BIM simulation of pushing construction

3.1.2 落梁就位

在本工程中, 由于中跨钢箱梁是在浇筑好的混凝土箱梁上拼装, 因此水平顶推到位后需落梁, 利用落梁系统将钢箱梁下放至设计标高, 落梁高差约3.3m。这一过程在实际施工中因速度慢而导致观察效果不明显, 应用BIM技术可超越现实中时间维度的局限性, 以视觉可捕获的速度展示落梁过程, 如图7所示, 清晰明了, 印象深刻, 有利于技术交接。

图7 BIM技术模拟落梁过程

图7 BIM技术模拟落梁过程

Fig.7 BIM simulation of falling beam

3.1.3 吊装边跨

BIM模型中, 将钢箱梁的每个节段分为6块, 如图8所示。根据场景模拟, 可直观看出两侧场地较为开阔, 故安排吊装节段7, 8时吊车始终在左侧, 吊装节段1, 2时始终在右侧。对于吊装顺序, 先横向吊装1个节块, 然后吊车后退一定距离, 吊装下一节块, 如吊装节段2时, 吊车横向吊装顺序为2-5, 2-4, 2-6, 2-3, 2-2及2-1;吊装节段7时, 吊车横向吊装顺序为7-2, 7-1, 7-3, 7-4, 7-5及7-6。待全部节块吊拼完成后, 整体进行焊接并涂装, 涂装完成后拆除支架, 全桥合龙。可见, 单凭文字和数字描述吊装过程显得十分复杂, 但有了BIM技术的动画模拟, 便显得逻辑清晰、简洁易懂, 如图9所示。施工单位可在吊装时用BIM视频做指导, 能够很好地把控吊装顺序与时间, 提高施工效率。

图8 钢箱梁节段的BIM模型

图8 钢箱梁节段的BIM模型

Fig.8 BIM model of the sections of steel box girder

图9 BIM技术模拟钢箱梁的吊装过程

图9 BIM技术模拟钢箱梁的吊装过程

Fig.9 BIM simulation for hoisting steel box girder

3.2 质量安全协同管理

质量安全是跨越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施工中重要的控制对象, 可利用BIM数字化模型在检索、判别、数据整理等方面的优势, 对施工项目进行质量跟踪, 将现场采集的信息通过手机端上传共享云端进行发布, 对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展开责任认领、及时整改, 并设置已读、未读标注。

本项目中, 现场检查人员将现场施工情况录入BIM模型, 用BV移动端拍摄照片上传至BE平台, 并通过专业APP、微信、QQ及短信等方式提醒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通过APP上传质量安全问题记录。相关人员收到整改信息后, 到现场将问题改正, 并拍照上传回复;检查人员查看整改后的照片, 确认无误后再结束本次协作。项目人员可在系统中查看整个问题的解决流程, 从而把控工程质量安全。

3.3 进度可视化管理

项目的施工进度直接决定工期长短, 与质量、成本息息相关。在BIM-3D模型中加入时间这一维度, 达到BIM-4D的效果, 即在确认好现场构件施工工序和沙盘的工序状态后, 运用移动端BV, 将现场施工情况录入BIM信息平台, 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 同步显示施工进度情况, 如图10所示, 方便项目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看现场施工情况。当某阶段的施工完成后, 可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若存在较大偏差, 则需立即查找原因, 调整后期计划, 以便控制整体施工进度。

图10 BIM模拟施工进度

图10 BIM模拟施工进度

Fig.10 BIM simulation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4 BIM技术在信息协同中的应用

4.1 资料共享管理

BIM技术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性, 能将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有资料通过数据形式汇集在同一个平台上,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效率。在跨磁悬浮轨道工程中, 工作人员通过BE平台制定资料分类标准后, 再分类上传现场及竣工验收资料, 并将项目过程资料与模型进行关联, 便于检索, 提高利用效率。同时, 为了确保部分资料的安全性, 在BE平台中设置权限, 只允许相关人员查看。

4.2 劳务人员信息管理

在项目建造过程中, 人员配备、调动等是关键环节, 尤其面对大型或高难度项目时, 合理的人员调控可提高施工管理效率。采用BIM技术对劳务人员展开信息化管理, 创建“一人一证”的管理模式。将工人的电子身份证信息通过计算机端与手机端进行录入及查询, 快速获取工人的基本信息、安全状态信息、进出场时间、工种等数据, 并将关于每名工人的全部电子文档有序归纳, 生成端口独有的二维码贴到安全帽上, 便可通过BV随时查看、更新人员信息, 加强对现场人员信息化管控。

4.3 二维码管理

在日常工程管理中, 项目人员需随时获取各类动态信息、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把控关键部件制作质量、维护现场设备等, 如果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管理, 不但费时费力, 还会出现信息难记录、难统计、难查询等一系列问题。二维码结合BIM技术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的管理理念, 将所有机械、设备均以唯一的“二维码电子身份证”进行全面覆盖, 如图11所示, 达到“一机一证”效果。在施工现场, 可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记录信息, 满足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流程管理及工程信息展示的需求。所有关于机械维修、文件传达、人员调动等信息都可在平台上查询, 还会自动提醒机械的定期保养时间。

图11 二维码结合BIM技术的应用

图11 二维码结合BIM技术的应用

Fig.11 Application of QR code and BIM

4.4 其他新技术结合

提前设定无人机的拍摄航线, 获取现场各时段内人、材、机的布置及进度情况, 并与BIM施工模拟进行对比, 便于掌控和调整施工进度及部署, 加强总平面管理, 保证进度目标。应用虚拟现实引擎技术, 将BIM模型及其数据快速融入VR平台, 无缝对接, 以VR方式浏览模型, 如同游戏一样可接入VR头盔。通过全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在不同阶段分别扫描施工现场的整个工作面, 得到的全景图形经软件处理后生成点云模型, 再同全站仪实测数据和BIM模型展开精度对比, 从而得到三者间的差距, 检测施工质量。基于虚拟现实, 应用AR人机交互技术, 将虚拟数据信息同真实环境叠加起来, 向用户输出一种极具感官效果、场景丰富的画面, 增强现实, 烘托现场施工效果。

5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 BIM应用的单一性

本项目在应用BIM技术模拟顶推、吊装施工过程时, 虽然动态性与真实性较强, 但流动的画面不易于吊装顺序的凸显, 容易混淆记忆、忽略细节。因此, 项目组参照模拟视频绘制CAD抽象图纸, 将各关键环节的逻辑关系梳理成静态图示, 专业指导性强, 重点突出, 再与BIM施工模拟结合应用, 效果更佳。

2) BIM应用的局限性

BIM虚拟施工只是单纯的模拟本段施工工艺, 未考虑其他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偏差。本项目因旧桥拆除、道路交叉、车流量大等因素, 使得施工会影响正常交通, 因此, BIM小组在调研基础上建立现场交通疏解模型, 如图12所示, 对车辆实行分流, 其中出机场车辆在磁悬浮底红绿灯处左转进入临空南路, 进入机场车辆由临空南路右转直接进入, 有效减缓项目施工对机场交通带来的影响, 提高施工进度模拟的精准性与可靠性。

图12 跨磁悬浮轨道工程交通疏解BIM模型

图12 跨磁悬浮轨道工程交通疏解BIM模型

Fig.12 Traffic BIM model crossing magnetic suspension track

3) BIM应用的表面性

目前, BIM技术主要应用于翻模、计量计价、施工模拟几个方面, 但都是较浅显操作, 应用深度不够, 且在前期方案策划、后期运维中尚未涉及, 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也很低, 难以做到全过程真正指导施工。若前期能合理应用BIM技术, 让各方参与进来, 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业主要求, 还能充分结合施工方的经验与建议, 不断优化设计方案;若施工阶段能全面应用BIM技术, 做到实时监督、动态管控, 能有效简化环节, 提高施工效率, 节约成本。

6 结语

本文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大道枢纽工程为例, 研究BIM技术在跨越磁悬浮轨道桥梁工程中的应用。在搭建BIM模型的基础上, 核对图纸、对比工程量、进行碰撞检验, 从而达到深化设计的效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可通过BIM技术模拟顶推、落梁、吊装等具体施工工艺, 形象生动, 加深关键节点的印象;发挥BIM技术具备的检索、判别、数据整理等优势, 对项目施工进行质量跟踪, 及时整改问题;运用移动端BV, 在BIM共享平台中录入现场施工情况, 进行仿真模拟, 同步显示施工进度。通过资料共享、劳务人员信息调控、二维码编制等过程完成BIM技术的协同管理, 同时结合无人机、AR、三维激光扫描、AR其他新技术, 不断完善BIM的应用。但是, BIM应用存在单一性、局限性、表面性问题, 需结合其他工具, 考虑多方因素, 不断加大研究与应用力度。

参考文献

[1] 逯启彪. 上跨公路桥梁改造工程施工技术[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 (16) :38.

[2] 李吉林, 孙宗磊, 刘洪占. 公路上跨高速铁路桥梁防护措施方案探讨[J]. 铁道工程学报, 2013, 30 (5) :52-56.

[3] CHI Hunglin, WANG Xiangyu, JIAO Yi. BIM-enabled structural design: impac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in structural modelling,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processes[J]. Archives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15, 22 (1) :135-151.

[4] 隋振国, 马锦明, 陈东, 等.BIM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进展[J].施工技术, 2013, 42 (S2) :161-165.

[5] 刘孟, 张文全, 黄国鑫, 等.BIM技术在黄河特大桥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 2016, 45 (S2) :596-599.

[6] 张建平, 曹铭, 张洋. 基于IFC标准和工程信息模型的建筑施工4D管理系统[J]. 工程力学, 2005, 22 (S1) : 220-227.

[7] 龙腾, 唐红, 吴念, 等. BIM技术在武汉某高架桥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施工技术, 2014, 43 (3) :80-83.

[8] 祝叶, 罗凡. 在非对称外倾拱桥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 公路工程, 2017, 42 (5) :233-238.

[9] PEDRO N Q B S M S. The effect of the aggregates characteristic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ortland cement concrete[D]. Austin: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2003.

[10] 华昕若. BIM技术在高速公路跨线桥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公路工程, 2017, 42 (1) :147-151.

[11] 甘国贞, 魏光亮, 于华, 等. BIM技术标准在跨高速公路大桥施工中的应用[J]. 中国标准化, 2016 (17) :111-113.

[12] 孙龙华, 傅重阳. BIM在跨越既有线路大跨度槽形梁施工中的应用[J]. 建筑机械化, 2016, 37 (12) :55-60.

[13] 元宇. 淮安市淮海路跨京杭运河大桥工程设计BIM应用[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7, 9 (1) :45-49.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IM Technology in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ross Magnetic Suspension Track
JIANG Zaolong LI Yuan ZHANG Zhijun FENG Xiaozhe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Xi' 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The Third Engineering Co., Ltd.of China Railway Seven Bureau Group)
Abstract: The BIM visualization model is built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ross-maglev bridge section of Huanghua Airport Avenue in Changsha, then detailed design is achieved.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process of pushing, falling beam and hoisting are simulated, besides, the quality safety and progress visualization management ar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data sharing, information regulation of labor force and two-dimensional code compilation, the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of BIM technology is completed. Meanwhile,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AR are combine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BIM. Finally, there are single, limited and superficial problems in BIM application, which need to be combined with other tools, considering many factors and increasing the strength of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viaduct;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 magnetic suspension; pushing; falling beam;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162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