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体育本源——崇明国家训练基地综合游泳馆创作思考

作者:徐烨 汤朔宁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专业训练型体育馆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体育建筑,它为专业运动员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因此在设计中除了需要关注运动场地的专业功能和技术需求外,还需要关心专业运动场所与运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崇明国家训练基地综合游泳馆设计为例,阐述设计者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从建筑秩序、建筑形式、建筑场所、建筑技术方面,反映了体育运动场所回归体育本源的设计构想。
关键词:专业训练场馆体育运动运动场所
作者简介:徐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任建筑师。;*汤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tangshn@163.com)。;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效率最优的场地层叠式体育综合体协同设计研究”(5207834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课题“双奥场馆智能化可持续运营模式与应用研究”(2020YFF0301305)资助;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0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参考文献[1] 钱锋,余中奇,汤朔宁.钢木混合张弦壳体结构游泳馆实践--上海崇明体育训练基地游泳馆设计[J].建筑学报,2017(11):40-43.

[2] 张月强,丁洁民,张峥.大跨度钢木组合结构的应用特点与实践[J].建筑技艺,2018(11):14-20.
1126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