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食物垃圾处理的城市空间规划思考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食物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人们在解决温饱后更加注重健康养生等食品战略的研究,但对于食物垃圾等废物的处理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深入探讨。为此,公众应树立垃圾分类观念,倡导废物回收利用,更好地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而政府则应完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框架,将食物垃圾规划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内,有助于城市整体实现自身闭环式的养分循环系统
1 食物浪费问题概述
各国家和组织对食物浪费的定义各不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是:任何改变食物的可用性、可食性、有益于健康的特性或质量而减少其价值的现象统称为食物损失;而消费阶段的食物损失就是食物浪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定义是:食物损失可分为食物损耗和食物浪费。食物损耗是指食物(或原料)在储运、加工、流通环节中,因为技术、设备等非主观行为因素造成的食物(或原料)的损失;食物浪费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消费目的和行为及因缺乏节约精神等主观意识,造成的在现有的条件下本可以避免的一类食物损失
尽管对于“食物浪费”(food waste)的定义不同,但食物浪费来自食物的产生、收获、加工、制造、消费到丢弃、再利用的过程的每个环节。在该食物链过程中,将食物垃圾的产生分为可避免、可能避免、不可避免3种类型,主要从环境、社会、经济3个角度进行分析。在环境方面,据2011年欧洲委员会统计,对于工业化国家,有70%~80%的环境影响与食品垃圾有关
面对如此严重的浪费,许多专家和学者一直在探讨和研究永续饮食概念,即生产的食物得到充分利用,尽量让食物在限期内消耗完全
2 废物管理体系概述
2.1 废物管理体系的概念
“废物管理体系”是废物管理概念,是基于政策、技术和行为的结合,探讨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在此体系中,基于废物类型进行划分,分为可避免废物、可能避免废物、不可避免废物3类。对于这3类废物类型的处理方式自然不同,对于可避免废物,需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避免,譬如家庭用餐时的食物,采取“光盘行动”
2.2 废物管理体系方法
基于当前社会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垃圾,固体废弃物占据较大比例,主要有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3种类型。本文主要探讨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按照一般堆存、围隔堆存、填埋、焚化及生物降解5种方式进行处理,其中厌氧消化和堆肥是分离源食品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通常具有时间性以及污染并发性,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废弃物之间或者与土壤发生某些化学反应,造成土壤富营养化或者贫瘠等“病”态特征,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废物管理体系也可采取废物最少化管理,从源头将废物进行分离,将有用的废物投入下一步环节继续使用,而无用的可做成装饰品,美化周边景观。随着废物管理体系的成熟,废物的消极影响逐渐转化为积极作用,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废物管理体系、食物系统、城市空间规划三者关系
对于食物垃圾来说,城市空间规划、食物系统及废物管理体系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方面阐述对其的处理措施和方法。在宏观上,因许多不同的原因,食物问题一直被规划者忽视,食品体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村问题,而是重要的城市问题。对于规划者来说,在城市尺度上,对食物系统的宏观规划。在中观上,社区食物系统是将食物的产生到回归自然形成闭环的系统,实现城市自身的养分循环和自给自足的设想,可由此解决粮食供应问题及高昂的运输成本
结合食物浪费现状的严重性,从食品系统规划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探讨专门针对食品系统废弃物部分的规划方法是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提出3者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食物问题的解决,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从“食品垃圾”问题逐渐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开始,各界专家和学者逐渐思考和研究处理的方法和措施,除当前较热门的垃圾处理措施外,可从社会、家庭、个人3个方面提出建议。在社会方面,首先国家和政府应该推行有关食物垃圾处理政策,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树立减少食物垃圾的全民意识。同时在城市结构的小范围内,促进城市农业为社区堆肥,使得社区本身尽量能够实现资源的自我循环利用
[2]European Commission.Preparatory study on food waste across EU 27[M/OL].[2020-10-03].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eussd/pdf/bio_foodwaste_report.pdf.
[3]GUSTAVSSON J,CEDERBERG C,SONESSON U,et al.Global food losses and food waste:extent,causes and prevention[EB/OL].[2016-01-20]http://www.fao.org/docrep/014/mb060e/mb060e00.pdf>[Accessed 20th Novem-ber 2012].
[4]VERGARA S,TCHOBANOGLOUS G.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the environ-ment:a global perspective[J].The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2012,37(11):277-309.
[5]PARFITT J,BARTHEL M,MACNAUGHTON S.Food waste within food supply chains:quantification and potential for change to 2050[J].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2010,365(1554):3065-3081.
[6]SCHNEIDER F.Wasting food-an insistent behaviour[M].Waste:the Social Context,2008(5):1-10.
[7]WRAP.Household food and drink waste in the UK[EB/OL].[2009-12-11].https://wrap.org.uk/sites/default/files/2020-12/Household-Food-and-Drink-Waste-inthe-UK-2009.pdf.
[8]EPA.Food recovery challenge.[EB/OL][2012-11-19].http://www.epa.gov/foodrecoverychallenge/.
[9]ELINA SIR'EN.Planning food waste[M].Wageningen:Wageningen university,2013.
[10]Hammer J.Community food systems and planning curicula[J].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04,23(4):424-434.
[11]陈志钢,毕洁颖,聂凤英,等.营养导向型的中国食物安全新愿景及政策建议[J].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8):3097-3107.
[12]WISKERKE J.On places lost and places regained:reflections on the alterna-tive food geography and sustainable regional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planning studies,2009,14(4):36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