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体育场结构设计

引用文献:

冯远 陈文明 周全 姚丽 吴鹏程 邓宸 向新岸 邓开国 周定松. 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体育场结构设计[J]. 建筑结构,2020,50(19):22-29.

FENG Yuan CHEN Wenming ZHOU Quan YAO Li WU Pengcheng DENG Chen XIANG Xin′an DENG Kaiguo ZHOU Dingsong. Structural design of Chengdu Dong′an Lake Sports Park Stadium[J]. Building Structure,2020,50(19):22-29.

作者:冯远 陈文明 周全 姚丽 吴鹏程 邓宸 向新岸 邓开国 周定松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体育场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少墙框架结构,屋盖钢结构采用悬挑平面桁架+立面单层交叉网格。除西侧主席台看台区域外,均采用预制看台板;突破常规,在29m标高桁架高度内设置300m长的高区观景平台及在16m标高单层网格交叉处设置两个约165m长的低区观景平台,其平台的竖向支承均为立面弧形交叉网格。在建筑南侧布置了四个为29m标高观景平台提供竖向交通用途的钢筋混凝土筒体。通过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稳定性分析、地震弹性及弹塑性分析、节点分析、大跨楼板舒适度、结构抗连续倒塌等系列计算分析,保证了结构的安全、合理、经济。
关键词:大悬挑 平面桁架 单层交叉网格 观景平台 少墙框架
作者简介:冯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Email:xnyfy@vip.163.com;周全,硕士,高级工程师,Email:283018109@qq.com。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资助(2016YFC0701204);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基金资助(CSCEC-2015-Z-43)。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为4万座甲级体育场,是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闭幕式场馆。建筑方案以“飞碟”造型表达具有科技感和运动感的成都大运形象,同时太阳神鸟是中国巴蜀遗产文化标志,屋顶材料以玻璃作为太阳神鸟图案的载体,展现体育场传统与现代、科技与文化的双重属性。体育场建筑效果图见图1。

图1 体育场建筑效果图

   图1 体育场建筑效果图 

    

图2 看台层平面图

   图2 看台层平面图   

    

   体育场无地下室,地上局部5层,钢结构屋面最大高度49.85m,混凝土看台最高点高度22.4m,看台层平面图见图2,典型剖面见图3。为满足使用功能和建筑美观要求,体育场主体结构不设伸缩缝。为使结构更趋规则,并减小超长结构温度应力,在7m标高处将体育场主体与室外大楼梯设缝脱开,脱开后的平面尺寸为311.5m×318.7m,如图4所示。体育场主体呈近似圆形,7m标高以上主体结构平面尺寸为252.3m×245.9m。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三组,场地类别Ⅱ类,场地特征周期0.45s。体育场主体结构属于重点设防类,按7度地震作用,8度抗震措施进行设计。

2 基础设计

图3 体育场典型剖面图

   图3 体育场典型剖面图   

    

图4 结构分缝示意图

   图4 结构分缝示意图   

    

   本工程基础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 [1],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3.8MPa。通过单桩静载试验,ϕ1 000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7 000kN,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 520kN,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179kN; ϕ800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4 500kN,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为76kN。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配筋率0.48%~0.97%,有抗拔需求的桩按计算配置纵筋。

   本工程无地下室,结构在风荷载、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剪力由桩基承担。核心筒、X形支撑以及极短柱由于刚度大、层数少,竖向轴力小、水平剪力大,桩基由抗剪控制。因为弯矩较大,墙下桩基按抗拔桩和抗压桩两种情况设计; 北区立面单层网格因屋盖桁架悬挑45m产生较大拉力传至柱脚,故该区域桩基按抗拔桩设计。

3 混凝土主体结构

   框架结构抗震防线单一,且遭遇地震后大多数破坏的构件是柱,设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可为框架结构增加多道抗震防线,减少柱的损坏。因此,设计利用楼、电梯间和设备管井设置剪力墙形成少墙框架结构 [2]。墙体均与框架梁柱相连成为带边框剪力墙,地震作用下允许剪力墙破坏,起到第一道防线作用,但应保证边框柱有足够的竖向承载能力。由于圆形平面的结构抗扭刚度小,因此剪力墙沿建筑平面环向布置。结构三维计算模型见图5。

   结构设计通过对建筑功能、构造做法、结构受力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将建筑南侧通向29m标高观景平台的四个楼、电梯竖向交通体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筒体,并将桁架下弦杆与混凝土墙连为一体,较好地解决了筒体、楼盖及桁架三者间的连接构造(图6~8)。筒体承受屋盖钢桁架传来的水平力,该水平力导致墙体底部出现较大拉应力,在墙体端柱设置型钢以抵抗拉力并提高结构的延性,见图8。

   看台尾部混凝土结构之上设置的44根屋盖钢桁架支承柱是关键构件。各支承柱顶部长度约为6~21m。如图9所示,为改善各支承柱刚度差异,以猫洞为界,右侧较长柱直径采用1.3m,左侧较短柱直径采用1.2m。通过进行整体模型支承柱的屈曲分析,计算支承柱的临界荷载值,根据欧拉临界力公式Pcr2EI/(μL)2得到支承柱计算长度系数,详见表1。

   除西侧主席台以及看台尾部的异形看台区采用现浇以外,其余看台区均采用预制看台板 [3]。楼盖整体性是框剪结构水平力传递的基本保证,因此,预制看台板与主体结构梁的连接构造是设计重点,除了传递竖向力,还应保证水平力能有效传递,同时满足电气防雷接地技术要求。本工程预制看台板与看台梁连接构造(图10)采用销栓和钢连接件焊接形式,既满足了结构受力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电气防雷接地要求。合适的看台板缝尺寸设计能保证清水混凝土看台板施工、装饰和防水效果,板缝尺寸主要依据看台板极限温差变形量、制作安装施工偏差、板缝防水构造、防水材料变形性能等因素确定。本工程看台板之间缝宽度20mm,缝间用ϕ30聚乙烯圆棒和防水密封胶封堵,同时在看台梁中留设导水槽,可将因防水材料缺陷导致的局部漏水通过沟槽有组织排放,从而确保看台防水效果。

图5 混凝土结构三维计算模型

   图5 混凝土结构三维计算模型   

    

图6 南侧29m标高平台局部平面图

   图6 南侧29m标高平台局部平面图   

    

图7 南侧核心筒平面布置图

   图7 南侧核心筒平面布置图   

    

图8 桁架下弦穿越筒体剖面图

   图8 桁架下弦穿越筒体剖面图 

    

图9 钢屋盖支承柱立面展开图

   图9 钢屋盖支承柱立面展开图   

    

   屋盖支承柱计算长度系数 表1


杆件截面
杆件实际
长度/m
数量
/个
反算计算
长度/m
反算计算
长度系数

1 200×1 200

6.25
4 19.2 3.07

6.84
4 18.2 2.66

8.31
4 19.7 2.37

10.22
4 20.2 1.98

13.00
4 23.8 1.83

1 300×1 300

15.24
4 24.2 1.59

16.96
4 24.9 1.47

18.62
4 25.1 1.35

19.82
4 25.2 1.27

21.28
8 25.3 1.19

    

4 屋盖钢结构

   体育场屋盖平面为圆形,投影直径295m,屋面最大高度49.85m,罩棚的悬挑长度45m。屋盖结构形式为悬挑平面桁架+立面单层交叉网格 [4],上部钢结构组成示意及施工中的屋盖见图11,12。覆盖材料玻璃在内环区印有太阳图案、外环区印有神鸟图案,屋面桁架节间划分与建筑图案匹配。罩棚结构由44榀主桁架和44榀次桁架构成。主桁架由看台尾部的柱支承,次桁架由柱间设置的环向转换桁架支承。所有悬挑桁架悬挑端高度2.5m,支座处高度13.31m。罩棚共设置三道包括内环的环向桁架,为屋盖提供环向刚度以保证其整体性,并减小桁架杆件的面外计算长度。为满足建筑立面效果,采用88组交叉圆管构成立面弧形单层交叉网格,该立面网格不仅为屋盖及平台提供外环多点支承,还提供结构抗侧刚度,如图11(e),13所示。立面网格采用成品铸钢固定铰支座支承于7m平台的框架柱或框架梁上。立面单层交叉网格杆件的面外计算长度系数μ,根据整体模型屈曲分析计算的临界荷载通过欧拉公式反算得到,为1.18,计算时μ取1.2。所有屋盖结构构件均与建筑弧度吻合,最大程度减少了屋面覆盖材料的支托构件,并且桁架下弦均预留了用于吊顶和安装设备管道的连接件,避免结构出现在受力状态下施焊的情况。

图10 预制看台板与看台梁连接构造图

   图10 预制看台板与看台梁连接构造图   

    

   在建筑东、西侧的16m标高层各设置约165m长、20m宽的低区观景平台(图11(f)),平台跨度约20m,平台一端支承于立面弧形单层交叉网格上,另一端支承在混凝土主体结构上,平台由H型钢梁上铺钢筋桁架楼承板构成; 在建筑南区29m标高层利用桁架高度的空间设置约300m长、25m宽的高区观景平台,平台跨度约10m,支承于桁架下弦杆上,同样设置H型钢梁上铺钢筋桁架楼承板。见图14~16。

图11 上部钢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1 上部钢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2 施工中的屋盖
钢桁架

   图12 施工中的屋盖 钢桁架   

    

图13 立面交叉网格
施工中照片

   图13 立面交叉网格 施工中照片   

    

图14 立面交叉网格支承16m标
高观景平台施工中照片

   图14 立面交叉网格支承16m标 高观景平台施工中照片   

    

5 主要荷载取值 [5]5]

(1)混凝土结构。

   楼、屋面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取值。

(2)钢屋盖。

   1)附加恒载:罩棚悬挑桁架上弦(玻璃)1.0kN/m2、桁架下弦膜材及连接件0.2kN/m2、桁架下弦膜材水平张拉力1.0kN/m; 平衡段桁架上弦(金属屋面+装饰格栅)1.3kN/m2; 平衡段吊顶含设备管道0.8kN/m2; 立面幕墙体系及连接件1.0kN/m2; 马道、灯桥3.0kN/m。2)活荷载:钢屋盖0.5kN/m2; 天沟3.2kN/m; 马道3.5kN/m。3)演艺荷载(作为某种工况验算):威亚吊挂点竖向10kN,水平向65kN,隔2~3m设置一个吊点。4)风荷载:基本风压按100年重现期取值w0=0.35kN/m2,地面粗糙度B类,风振系数和体型系数根据风洞试验结果取值; 屋面较不利风向角出现在50°,140°,230°,320°附近。

图15 东、西侧16m标高观景平台局部平面图

   图15 东、西侧16m标高观景平台局部平面图   

    

图16 29m标高观景平台施工中照片

   图16 29m标高观景平台施工中照片   

    

(3)温度荷载。

   1)成都市基本气温为-1~34℃,极端气温-6.7~39.3℃。考虑室内使用环境温度10~30℃,29m标高观景平台室内区域使用环境温度5~35℃。混凝土结构合拢温度5~20℃,钢结构合拢温度10~20℃。2)结构设计温度:室内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升温25℃、降温-10℃; 29m标高观景平台区域钢结构升温25℃、降温-15℃; 室外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升温29℃、降温-21℃; 室外环境的钢结构升温30℃、降温-26.7℃。

6 计算分析

6.1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建立屋盖钢结构和主体混凝土结构总装计算模型,采用PMSAP,MIDAS Gen,SAP2000,SAUSAGE 2018等软件进行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结构首层框架承担倾覆力矩比例为63.9%(X向),61%(Y向),首层框架柱承担的地震剪力比例为52.5%(X向)和52.6%(Y向),符合少墙框架的受力特征 [6]。在多遇地震下,结构剪重比为6.76%(X向)和7.07%(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4 999(X向)和1/5 545(Y向),扭转最大位移比1.18(X向,对应的层间位移角为1/5 235)和1.19(Y向,对应的层间位移角1/5 625),柱最大轴压比为0.62,剪力墙最大轴压比为0.27,其余整体指标如楼层刚度比、楼层受剪承载力比等均满足规范要求。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大部分框架梁均发生塑性破坏,部分剪力墙发生中度损伤,部分看台短柱发生轻度损伤,其余柱均完好,支承屋盖的柱处于弹性状态,达到了预期性能目标。对于看台短柱采取设置芯柱、型钢等措施来提高延性。采用框架模型及少墙框架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结构包络设计,框架模型的层间位移角、框架抗震等级和轴压比均满足框架结构的要求。

   由于主体结构超长,进行了考虑行波效应和多维地震动的多点多维地震响应分析。分析表明,上部悬挑桁架超载系数大于1.0的杆件极少; 对于底层框架柱,其杆件轴力、弯矩行波效应超载系数均为1.0~1.3,弯矩行波系数大的构件主要位于结构单元端部,据此,设计对结构两端区域的框架柱配筋进行适当加强。

6.2 钢屋盖结构性能分析

   钢屋盖三维空间分析模型见图17。

图17 钢屋盖三维分析模型

   图17 钢屋盖三维分析模型  

    

6.2.1 静力性能分析

   根据建筑重要性及结构体系,确定构件重要性层次及性能目标。屋盖结构分为关键构件(支座附近杆件)、重要构件(桁架弦杆)、一般构件。静力计算结果表明,各部分关键构件应力比均小于0.75,重要构件应力比均小于0.85,一般构件应力比均小于0.9,满足性能目标要求。包络工况下,屋盖桁架结构竖向挠跨比为1/199,小于1/125,结构刚度满足要求,见表2。主要截面如下:悬挑桁架弦杆:ϕ273×12,ϕ325×18,ϕ402×18,ϕ450×22,ϕ500×25; 悬挑桁架腹杆:ϕ159×10,ϕ203×12,ϕ299×14; 环向转换桁架:ϕ450×16,ϕ560×25; 立面交叉网格杆件:ϕ800×45~ϕ600×35。

   屋盖结构静力作用下典型工况及包络工况竖向位移 表2


荷载工况
1.0恒载+
1.0活载
1.0恒载+
1.0风吸力
1.0恒载+
1.0升温
1.0恒载+
1.0降温
包络
工况

位移/mm
-118 -31 -54 -137 -226

挠跨比
1/380 1/1 451 1/826 1/327 1/199

    

6.2.2 屋盖稳定性能分析

   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1.0恒载+1.0活载、1.0恒载+1.0半活载(东侧半圆)、1.0恒载+1.0半活载(南侧半圆)三种荷载工况下,同时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取值L/300,L为悬挑长度)及材料非线性影响的极限承载力分析 [7],计算得到极限承载力系数为3.79,大于2(规范限值),满足要求,如图18所示。

图18 考虑双非线性的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

   图18 考虑双非线性的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结果   

    

图19 屋盖结构模型前4阶振型(总装模型分析)

   图19 屋盖结构模型前4阶振型(总装模型分析)   

    

6.2.3 屋盖抗震性能分析

   由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图19)可见,该屋盖结构的自振周期密集,低阶振型主要以屋盖水平向振动为主,非扭转。选用两组天然波及一组人工波进行竖向地震主控下的地震时程分析,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关键构件最大应力比0.853,小于1.00(弹性),发生于转换桁架上弦杆,其余杆件应力比均<1.0,满足设定的性能目标。

6.2.4 关键节点有限元分析

   设计对所有典型节点均做了实体有限元分析,其中关键节点如图20所示。节点1为立面交叉网格与29m标高观景平台的连接节点,该节点杆件相交多且杆件间夹角小,焊接制作困难,故采用铸钢节点;节点2为29m标高观景平台下弦矩形管与桁架腹杆相交节点; 节点3为29m标高观景平台区域的主桁架支座节点; 节点4为主桁架支座竖向腹杆与上弦杆相交节点; 节点5为次桁架与转换桁架下弦杆相交节点; 节点6为次桁架与转换桁架中弦杆相交节点; 节点7为次桁架与转换桁架上弦杆相交节点; 节点9为16m标高处立面弧形圆管交叉处节点。

图20 关键节点位置

   图20 关键节点位置  

    

   采用ABAQU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进行节点弹塑性分析,选取各杆件分别达到最大拉(压)力、最大弯矩、最大剪力所对应的荷载组合进行节点分析。几个关键节点的分析结果见图21~24。节点3在1倍荷载下最大应力不超过290MPa(不计局部应力集中),屈服承载力约为3.4倍设计荷载; 节点8在1倍荷载下最大应力不超过290MPa(不计局部应力集中),屈服承载力约为2.1倍设计荷载。

图21 节点3的分析结果(1倍荷载)

   图21 节点3的分析结果(1倍荷载)   

    

图22 节点3荷载-位移曲线

   图22 节点3荷载-位移曲线   

    

图23 节点8的分析结果(1倍荷载)

   图23 节点8的分析结果(1倍荷载)   

    

图24 节点8荷载-位移曲线

   图24 节点8荷载-位移曲线 

    

6.2.5 大跨度楼盖舒适度分析

   体育场16m和29m标高观景平台均为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大跨度楼盖。16m标高观景平台布置单向梁(跨度约20m),其竖向第一阶振型频率f=3.01Hz; 29m标高楼盖主梁为钢桁架下弦杆(跨度约22.0m),其竖向第一阶振型频率f=3.52Hz,均满足规范要求。根据IABSE提供的荷载进行人行激励时程分析,人群激励区域选择第一阶竖向振动振幅最大区域,楼板峰值加速度结果见表3,均小于规范限值0.15m/s2,楼盖舒适度满足要求。

   楼板峰值加速度/(m/s2) 表3


楼板位置
拥挤状态 基本自由 自由状态

16m标高观景平台
0.10 0.048 0.032

29m标高观景平台
0.007 0.018 0.021

    

6.2.6 结构抗连续倒塌分析

   体育场作为重要的人群聚集地,有必要对钢结构屋盖及其支承结构进行抗连续倒塌分析 [8]。应用MIDAS Gen对结构进行瞬态动力分析,采用拆除杆件法分别拆除屋盖不同位置处支承柱及桁架杆件,分析屋盖的破坏情况。拆除屋盖主桁架弦杆后的应力及位移情况如图25所示。振动停止后节点竖向位移为13.7mm,相邻上弦杆最大应力89MPa,小于钢材的屈服强度。当拆除1根支承柱后,屋盖通过附近斜腹杆和弦杆将力传递给周边支承柱,形成新的传力路径,靠近拆除支承柱的两根水平转换桁架腹杆应力为196MPa,其余屋盖构件应力小于160MPa,相邻框架柱承载力比为0.35,均处于弹性状态。分析其原因,转换桁架为13m高的三角形桁架,拆除支承柱后,转换桁架跨度由20m增大为40m,此时,跨高比也仅为3左右,仍具有良好的跨越能力。故钢屋盖及支承结构应力及位移变化较小,具有较强的抗连续倒塌能力。

图25 拆除屋盖主桁架弦杆后的应力及位移情况

   图25 拆除屋盖主桁架弦杆后的应力及位移情况   

    

6.3 混凝土楼板温度应力分析

   本工程平面尺寸较大,混凝土收缩徐变 [9]以及温度变化造成的结构应力较大,有必要进行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采用MIDAS Gen计算楼板温度应力,12.1m标高、16m标高(支承柱以内)、22.4m标高及29m标高层楼板95%以上的区域温度应力均小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2.20MPa; 16m标高观景平台(支承柱以外)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温度应力约2.81MPa,采用加强配筋的方式抵抗温度作用; 7m标高平台最大主应力约3.63MPa,超过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较多,沿环向布置预应力筋1Uϕs15.2@300,通过施加预压应力阻止其楼板开裂 [10]

7 结语

   (1)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少墙框架结构,为结构增加了抗震多道防线,减少了柱的损坏。剪力墙沿建筑平面外环布置,增加了结构的抗扭刚度。

   (2)屋盖罩棚采用平面桁架,立面采用单层交叉网格结构,实现了轻盈美观的建筑效果。利用桁架下弦作为支承梁,在29m标高层设置约300m长、25m宽的高区观景平台,同样在16m标高层设置约165m长、20m宽的低区观景平台,两个观景平台的竖向支承均为立面单层交叉网格。

   (3)对屋盖钢结构按不同部位的杆件受力重要性划分为关键构件、重要构件和一般构件,并分别确定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构件的性能目标和应力比限值,计算分析表明,构件均能满足预期目标。

   (4)除异形看台区外,看台板均采用预制构件。预制看台板与现浇梁之间采用销栓和钢连接件焊接等连接形式,保证了楼盖基本的整体性,有利于水平力的传递,同时满足了电气防雷接地要求。看台梁中留设导水槽,可保证看台的防水效果。

   (5)通过对各类钢结构节点的精细化分析,完善了节点构造,优化杆件截面,保证了结构安全且利于施工操作。

    

参考文献[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S].2016年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 孙海林,霍文营,高芳华,等.鄂托克旗体育中心体育场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4,44(S1):113-116.
[4]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刘宜丰,冯远,赵广坡,等.常州体育会展中心体育场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0,40(9):49-52.
[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 冯远,夏循,王立维,等.常州体育会展中心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2010,40(9):35-40.
[8] 建筑结构抗倒塌设计规范:CECS 392∶2014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9] 傅学怡,吴兵.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分析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07,40(10):50-59.
[10] 陈平友,刘宜丰.常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超长结构中预应力的应用[J].建筑结构,2009,39(9):72-74.
Structural design of Chengdu Dong′an Lake Sports Park Stadium
FENG Yuan CHEN Wenming ZHOU Quan YAO Li WU Pengcheng DENG Chen XIANG Xin′an DENG Kaiguo ZHOU Dingsong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bstract: Chengdu Dong′an Lake Sports Park Stadium adopts reinforced concrete less-wall frame structure for its main part, and its steel structure of roof adopts cantilever plane truss and single-layer cross grid on facade. In addition to the platform area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podium, prefabricated viewing platform slab is adopted. To break the conventional practice, a 300 m long high area viewing platform is set within the truss height of 29 m elevation, and two 165 m long low area viewing platforms are set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ingle-layer grid at the elevation of 16 m. The vertical support of the platform is vertical arc-shaped cross grid. Four reinforced concrete cylinders are arranged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building to provide vertical traffic for the 29.0 m viewing platform. Through the static analysis, stability analysis, seismic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analysis, joint analysis, large-span floor comfort, anti-progressive collapse and other series of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the structure is proven to be safe, reasonable and economic.
Keywords: large cantilever; plane truss; single-layer cross grid; viewing platform; less-wall frame
695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