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研发

作者:陈栋 张朝升 荣宏伟
单位:广州大学
摘要: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因为建造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均很高 (如占用有巨额价值的地下车库空间) , 不是因为政府强制要求设置, 开发方一般都不设置, 因运行成本高、管理复杂, 大部分实际并不正常使用。开发了一套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 (1) 完全不占用地下车库空间; (2) 建造成本是普通中水设备的15%; (3) 因可减少马桶水箱及空间, 实际综合造价为零; (4) 运行成本是普通中水设备的30%; (5) 设备构造简单, 运行维护简单, 零能耗; (6) 使用该设备对已建成建筑进行中水回用改造工程简单。
关键词:高层公共建筑 错层 中水回用 运行维护 改造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张朝升, E-mail:gdzcs@126.com;
基金:基金: 2018年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客专题项目;

 

   2015年4月16日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自2018年起, 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m2的新建公共建筑, 应安装建筑中水设备。中水回用设施的市场需求将出现井喷。但我国的建筑中水现状是, 开发商不愿建, 使用方不愿用。特别是在中国楼面地价越来越高, 地下车位价格越来越贵的新隐性成本条件下, 高层公共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需要革命性的新技术, 解决成本问题, 从而解决建筑中水回用推广面临的难题。

1 技术研发背景

1.1 现有建筑中水系统的主要问题

   我国北方大部分大中城市要求, 单体建筑超过一定面积的公共建筑 (主要指办公、学校、宾馆) , 必须安装中水设施。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与不设中水系统的的建筑对比, 增加了1套原水收集系统、1套中水处理系统、1套中水供水系统。以1栋10万m2的办公建筑计算, 原水收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中水供水系统, 合计显性的总投资约为300万元, 显性的总投资中, 主要成本不是中水处理系统, 而是中水供水系统, 占了65%~70%[1,2]。隐性的总投资, 主要是占用了宝贵的建筑空间, 特别是中水处理站及中水泵房。一栋10万m2的办公建筑地下室的中水处理站及中水泵房, 将占用大约18个机动车停车位的空间。如果按北京中心城区一个停车位可以卖45万元以上计算, 占用空间带来的隐性成本超过810万元。

   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在中水处理环节、中水供水环节需要采用泵来曝气、提升、输送, 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产生的日常维护运行成本平均为3.28元/m[3,4], 比我国城市的平均自来水价高。1栋10万m2办公建筑年中水量约为3.9万m3[5], 也就是说中水回用系统的年运行成本为12.8万元。

   按2010年3月22日《新京报》报道, 因为运行成本高、出水水质不保障、管理复杂的原因, 北京受调查的100个小区数据, 发现已开通中水系统并正常运行的不到20%[6]。有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已建成的建筑中水设施截至2010年约1 000套, 除酒店宾馆的中水设施运行情况较好外, 其他大部分 (约70%) 运行状况极不乐观[7]。我国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因为建造显性和隐性成本高的原因, 不是因为政府强制要求设置的, 开发方一般都不设置;因为政府强制要求设置的, 因运行成本高、管理复杂, 大部分实际并不使用。非但没有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还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本文所介绍的技术是专门针对建筑面积2万m2以上的高层公共建筑, 所研发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1.2 问题解决思路

   我国建筑中水的问题, 实际上是成本问题。战略成本管理理论认为: (1) 运输是最主要的无效[8]; (2) 占用更有价值空间是最主要的隐性成本; (3) 增加收益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 它能砍掉绝大部分的运输成本、不占用有价值建筑空间、反而能增加实际使用空间、运行成本低、管理简单。让开发方愿意建, 让使用方愿意用, 才能使中水回用在建筑中广泛推广。

2 技术工艺特点

2.1 产品构造

   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 是战略成本管理理论与给排水技术的结合, 是加强型竖流沉淀池与SBR生物处理器的结合, 是生物法与化学絮凝法的结合。

   废水收集和处理设备主要由PVC塑料或PE塑料制成, 类似一种特殊的排水管件, 放置于洗手台下。中水储存设备为PVC塑料或PE塑料储水箱, 放置于卫生间天花吊顶内。系统竖向布置见图1[1]

   上层洗手盆的原水→花洒龙头充氧→毛发拦截罩→絮凝投药器→絮凝反应软管→加强型竖流沉淀池+SBR生物反应器→细网过滤→活性碳吸附→消毒→中水储存箱, 处理后的中水储存在下一层卫生间天花内的储水箱内, 供大便器、小便器冲洗用。

   竖流沉淀池底部产生的沉淀污泥, 由保洁人员在打扫卫生间时, 每2~3天踩踏一下脚踏式排水阀排放到污水管网。

图1 系统竖向布置[9]

   图1 系统竖向布置[9]

    

   储水箱内中水不足时, 通过自来水进行补水;储水箱内中水富余时, 通过溢流主管流到下一层的水箱, 再依次流到最下层的水箱;最下层水箱富余的中水, 可供给地下车库洗车用, 或流出室外供绿化用水。优质杂排水全部被处理回用, 对于办公、教学、商场的洗水盆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4%~40%[10]

   本设备原水中超过99%杂质, 被特殊的竖流沉淀池去除, 可溶性有机物被SBR生物反应器去除, 大大延长活性碳吸附装置的更换周期, 每4~6个月进行更换1次即可。运行成本很低, 维护管理简单。

2.2 核心处理构件加强型竖流沉淀池+SBR生物反应器介绍

   中水处理构件正剖面见图2[9], 试验安装见图3。

图2 中水处理构件正剖面

   图2 中水处理构件正剖面

    

   注:除特殊标注外, 构件均采用3mm厚硬质PVC材料

图3 中水处理构件试验安装示意

   图3 中水处理构件试验安装示意

    

   (1) 絮凝投药器 (2) 絮凝反应软管 (3) 加强型竖流沉淀池+SBR生物反应器 (4) 活性碳吸附器 (5) 消毒投药器 (6) 脚踏式排水阀

2.2.1 絮凝沉淀池

   采用加强型竖流沉淀池, 下部设储泥漏斗, 底部设脚踏式清空阀。

   加强型竖流沉淀池是在上流通道的上部设置聚氨脂海绵生物填料, 下部装有松针状尼龙丝生物填料 (见图2) 。海绵填料和尼龙丝填料加快和促进了在水位中部产生杂质悬浮层, 利用杂质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在沉淀池出口设置了一道竖向的不锈钢细滤网, 对细小的颗粒进行拦截, 同时在沉淀池水位上部区, 形成顶部杂质悬浮层, 对进入细滤网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夜间停止进水时, 悬浮杂质将沉淀到底部漏斗状沉淀区, 定期排出到污水管网。

   试验发现, 约85%的杂质会被中部杂质悬浮层和生物填料拦截, 约12%的杂质会被顶部杂质悬浮层拦截;约2%的杂质会被顶部细滤网拦截;另外1%的杂质, 将由后面的活性炭吸附。

   利用杂质悬浮层拦截杂质的方式, 大大延长了顶部细滤网的清洗周期和活性炭桶的更换周期。正常使用, 顶部细滤网的清洗周期超过3个月, 活性炭桶更换周期超过4个月。

   通过踩脚踏式清空阀, 排空沉淀池时, 上部存水同时对尼龙丝填料表面杂质进行了冲洗, 延长了尼龙丝填料清洗周期, 清洗周期超过6个月。

2.2.2 SBR生物反应器

   公共建筑的洗手盆, 具有间歇使用的特点, 而且每次进水量不大, 并且在夜间长时间不进水。同时公共建筑的洗手盆, 也存在偶尔性短暂高冲击负荷的情况。公共建筑洗手盆的使用特点, 恰好符合SBR生物反应器间歇进水、次序排列反应、静止沉淀的特点, 所以采用SBR工艺作为生物反应方式。

   竖流沉淀池内分2层, 上层放入30PP的聚氨脂海绵填料, 下层放入松针状尼龙丝生物填料供微生物挂膜附着 (见图2) , 保证在沉淀池的日常排空后, 反应器内仍有足够量的微生物。生物填料及形成的微生物体同时起拦截水中杂质的作用, 使竖流式沉淀池截污能力加强。

   松针状尼龙丝生物填料在设备运行3天后即可见兼性微生物挂膜附着, 运行7天后尼龙丝生物填料微生物挂膜情况见图4。

图4 尼龙丝生物填料运行7天后微生物挂膜情况

   图4 尼龙丝生物填料运行7天后微生物挂膜情况

    

   松针状尼龙丝生物填料在设备运行4个月后, 其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 并截留大量污物。运行4个月后将尼龙丝生物填料取出, 微生物挂膜情况见图5。一般运行6个月, 尼龙丝生物填料和聚氨脂海绵填料需要进行清洗或者更换。

图5 尼龙丝生物填料运行4个月后微生物挂膜情况

   图5 尼龙丝生物填料运行4个月后微生物挂膜情况

    

2.2.3 生物-化学絮凝法

   公共建筑洗手盆排水, 属于低有机浓度污水, 按《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 50336-2002) BOD5为90~110mg/L[10], 试验实际测量只有55~70mg/L。采用生物活性淤泥法能够有效去除溶解性的有机物、TN、NH3-N。而采用化学沉淀作为补充, 能有效去悬浮性有机物、SS、P[11]

   同时絮凝剂铁铝盐中的铁、铝能提供给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特别是对生物的酶活性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 产品性能测试结果

   产品在广州大学工程试验楼南楼3楼公共卫生间, 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实际运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出水水质完全能达到《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中水用作建筑冲厕时的水质标准。

3.1 原水水质

   经1个月内6次取样, 统计平均值, 广州大学工程试验楼南楼3楼公共卫生间的洗手盆排水污染物浓度值比《建筑中水设计规范》低, 见表1。

   表1 原水污染物浓度规范值与实测值   

表1 原水污染物浓度规范值与实测值

3.2 处理后的水质

   COD、氨氮、pH、色度、浊度、溶解氧, 因测量比较简单, 采用每周抽样测试。其中COD的长期平均值为15mg/L, 出现过的最高值为22mg/L。每周测量项, 各值均并未出现超标情况, 各项长期实测平均值见表2。

   表2 各污染物处理效果实测平均值 (每周1次)   

表2 各污染物处理效果实测平均值 (每周1次)

   溶解性总固体、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铁、锰、总余氯、总大肠菌群, 采用每月取样试验的方式。其中BOD5的长期平均值为6mg/L, 出现过的最高值为10 mg/L。每月测量项, 各项的最大值均并未出现超标情况, 各项长期实测平均值见表3。

   表3 各污染物处理效果实测平均值 (每月1次)   

表3 各污染物处理效果实测平均值 (每月1次)

4 产品成本与效益分析

4.1 建造成本不到常规的15%, 运行成本不到常规的25%

   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 是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在水处理领域成功运用的典型。特别是砍掉了中水输送泵组及管网这一最主要的无效成本 (占常规高层中水系统造价的65%以上) 。按一栋10万m2的办公建筑计算, 建造成本投入约34万元, 仅为现有建筑中水回用系统投资成本的15%不到。运行成本不超过0.8元/m3 (现有中水回用设备运行成本为3.28元/m[3,4]) 。

4.2 系统运行年利润率高达900%

   按统计数据, 办公建筑平均年用水1.3m3/m2[5], 10万m2的办公建筑年总用水量为13万m2。对于办公教学建筑 (盥洗用水占总用水量的34%~40%) [10], 本设备节水率不小于30%, 即每年可节约超过3.9万m3水。按北京商业用水价8.15元/m3计算 (水费+排污费) , 一年可节约31.8万元水费。本设备运行成本约0.8元/m3, 年运行成本为3.12万元。该系统的运行年利润为31.8-3.12=28.7 (万元) , 年利润率919%。

4.3 不占用有价值建筑空间

   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 使用建筑中的无用空间:洗手盆下、卫生间天花。现有的建筑中水处理站及中水泵站, 需要占用地下室空间。按北京一栋高32层的商场+办公建筑计算, 如果改用本系统可增加27个停车位, 北京城区车位平均45万元/个, 将给开发商增加1 215万元收益。

4.4 可取消坐便器的水箱, 同时增加有价值空间, 设备综合成本为零

   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 因已在天花设有中水水箱, 可取消坐便器的水箱 (见图6) 。35层10万m2的办公建筑每层减少了0.13×5×2=1.3 (m2) 占用面积, 建筑共减少了45.5 m2的占用面积, 意味该建筑可增加45.5m2的实用面积。按北京城区办公用地楼面地价3万元/m2计算, 等于帮业主节约了45.5×3=136.5 (万元) , 远大于系统建造成本34万元。

图6 取消大便器水箱后卫生间空间对比

   图6 取消大便器水箱后卫生间空间对比

    

4.5 设备简单, 故障率低, 维护简单

   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 日常维护为:由保洁人员在每日打扫卫生间时, 清理洗手盆的排水口 (毛发拦截器) , 每2~3天踩踏一下脚踏式排水阀, 将竖流沉淀池底部产生的沉淀污泥沉排放到污水管网。竖流沉淀池底部排水阀也可以设置成在每3天凌晨自动放水的装置, 每个成本增加不多 (约100元) , 则设备基本不需要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为:每3~4个月, 对细网过滤器进行清洗, 对活性炭桶、絮凝剂桶、消毒剂桶进行更换。此工作可由设备供应商派专业人员进行, 也可由物业公司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完成。

4.6 零耗能

   现有中水回用系统, 设有池内提升泵、曝气泵、反冲洗泵, 中水供水泵、投药泵等, 水处理和输送过程需要大量耗能。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 利用重力解决水的输送和处理, 即使在停电状态下, 也不会影响正常使用。

5 小结

   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 能够有效解决建造成本 (包括隐性成本) 和运行成本问题, 试验显示能够达到中水水质要求。新技术使建设方愿意建, 使用方愿意用, 有望使中水回用在全国范围的高层公共建筑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王曾棋, 王涛.居住小区中水处理系统及其技术经济分析.四川建筑, 2006, 26 (4) :189~191

[2]罗卫东, 刘晶茹, 王晶.某大学学生公寓中水处理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山西建筑, 2014, (23) :171~172

[3]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京津地区建筑中水设施调研报告.2005

[4]关大勇.建筑中水回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林业科技情报, 2006, 38 (2) :44~45

[5]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2012年度广州市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报告.2013

[6] 蓝筠.京城大量社区中水系统瘫痪冲厕系统多为自来水.新京报, 2010-03-22

[7]王则慧, 陈静, 王耀堂.建筑中水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析与研究.给水排水, 2012, 38 (9) :70~75

[8]乐艳芬.战略成本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9]陈栋.高层公共建筑错层中水回用系统.中国专利, 201510494308, 2017-1-11

[10] GB 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11]陈轶波.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出水的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 2006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 split-level reclaimed water reuse system
Chen Dong Zhang Chaosheng Rong Hongwei
(Gua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Existing water reuse systems in buildings are not constructed because of the high cost of explicit construction and high hidden costs (underground garages that take up huge amounts of money) .Due to high operating costs, management complexity, most of the actual systems do not work properly.The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the split-level water reclamation system: (1) Does not occupy huge underground garage space; (2) Construction costs are 15%of ordinary water equipment; (3) Due to reduce the toilet tank and space, the actual comprehensive cost is zero; (4) Operating costs are 30% of ordinary water equipment; (5) The device structure is simple, easy maintenance, zero energy consumption; (6) The use of the equipment on the completed building water reuse project is simple.
Keywords: High-rise public buildings; Split-level; Reclaimed water reuse; Operation maintenance; Reconstruction;
847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