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研究
1 引言
地下综合管廊是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能有效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各地关于地下综合管廊得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
2016年,经竞争性答辩评选,青岛市成为国家第二批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双试点”城市。本文通过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收费标准的剖析,展示管廊收费的各个环节所需资料、计算原则和步骤方法,期望对其他城市“一城一价”模式下的管廊收费标准制定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本次测算以青岛市蓝色硅谷、新机场、黄岛区、高新区、李沧区五个管廊试点区域的17条管廊为样本,总长度36.61公里,包含电力、通信、热力、给水、污水、燃气六大类管线,断面形式包括单舱、双舱、三舱及四舱。测算时,以《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754号)等政策为指引,参考国内外管廊工程案例,根据当地管廊试点区管线工程资料、管廊建设资料等,确定青岛市管廊有偿使用费的费用组成及计算方法(图1)。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包括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两部分,以下具体分析。
2 入廊费测算
2.1 入廊费测算依据及测算方法
(1)测算方法
本次测算总体按照《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和《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的要求,按照“最接近管线的直埋敷设成本,最接近管线单位现状管线的建设投资,不增加管线单位的投资负担,易于接受;同时直埋成本法的分摊标准易于为管线单位接受,管廊建设初期有利于让管线单位接受有偿使用”的总体原则,采用直埋成本法进行测算。
(2)入廊费费构成
入廊费的费用构成因素包括如是两部分:(1)管线的第一次直埋敷设成本:各管线在不进入管廊情况下的单独敷设成本(含道路占用挖掘费,不含管材购置及安装费用,下同);(2)管线直埋敷设的反复开挖成本:管廊设计寿命周期内,管线因反复开挖次数的成本。
测算方法考虑管廊的使用年限与各管线的使用年限存在差异、管线使用寿命普遍低于管廊寿命的情况,选择管廊寿命周期(100年)为基准,采用管线寿命周期直埋成本法测算,以入廊管线第一次直埋及再次翻挖时费用(考虑道路翻挖修复费用)作为考虑因素,测算各入廊管线在管线寿命周期内的总的直埋成本。

其中,Qj:管线j的管线寿命周期总的直埋成本即入廊费;Yj:管线j第一次单独敷设的直埋成本;Zj:管线j重新翻挖的直埋成本(含围挡、路面修复),不同管线的翻挖次数不同。
2.2 入廊费测算过程
2.2.1 入廊费的测算思路
管廊入廊费测算思路如图2所示,根据各区当地管线工程预算资料及管廊工程资料,计算各区入廊管线的第一次直埋敷设的成本,再汇总全区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入廊费单价,最终对明显不合理处进行测算调整。
2.2.2 入廊费的测算过程
(1)统计本次测算入廊管线类型及规模
根据各区管廊建设资料,入廊管线包含电力、通讯、给水、污水、燃气和热力六类。
(2)计算各区入廊管线直埋费用
本次测算以当地管线工程概算等资料作为入廊管线直埋费用依据。以蓝色硅谷片区为例,计算遵循以下原则:
(1)管线直埋费用以当地同类型同规格管线工程预算为参考,直埋费用包含工程费、利润、税金等;
(2)若当区无同类型管线工程参考,以其他区同类型管线工程作为参考;
(3)若无同类型管线工程参考,按照当地土方工程及构筑物工程单价,按当地管线工程惯例及规范要求建立管线工程模型进行费用估算;不同规格管线则按土方及构筑物工程产生的费用差价进行扣除或补偿。
以DN400与DN300给水管道为例(图3),按覆土厚度1m作为开挖断面模型,DN400与DN300断面面积差0.56m2。根据“山大南路给水工程概算”,其中土方工程单价约6560元/100m3,构筑物费用构筑物深度每增加0.2m,费用增加约6680元/km,则DN400与DN300给水管道的单次直埋费用差价为4.3万元/km。同理可得出同种管线不同规格的费用差价。
(4)给水、中水、再生水统一作为输水管,认为具有相同直埋费用;
(5)电力10kV及35kV按电力排管,110kV按电力隧道考虑进行直埋费用估算。
基于以上计算原则,以蓝色硅谷片区管廊为例,直埋单价计算结果见表1第3列。
(3)调整计算各区管线直埋单价
各区管线直埋单价需根据管廊100年寿命周期内的翻挖次数进行调整,最终包括:第一次直埋敷设费用、道路翻挖修补费用和管线重复敷设费用三部分。各区管线直埋单价调整计算遵循以下原则:
(1)管廊电力高压按电力隧道计算,使用周期为100年,管廊寿命周期内不开挖翻修;
(2)根据《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第6.1.2规定城镇给排水设施中主要的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和地下干管,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因此按100年内1次新建1次翻挖测算直埋成本;燃气及热力管线使用年限参考成都等地区做法,按使用年限为50年计算;
(3)管线重复翻挖考虑为既有道路下的单独翻挖费用;
(4)路面翻挖修复费用参考其它地区道路维护相关条例。
基于以上计算原则,以蓝色硅谷片区管廊为例,调整后的直埋单价计算结果见表1第6列。
(4)计算各区管线入廊费总价
根据测算所得各区管线直埋总单价乘以各区管线长度,得到各区管线入廊费总价。
(5)汇总各区管线入廊费总价
根据各区管线入廊费总价,汇总后以长度为加权因素进行单价计算,作为全市统一费用。为保证测算结果与实际工程费用产生因素(管径等)相协调,根据“同种管线总入廊费不变、同种管线入廊费单价和管径成正相关”的原则对测算结果进行调整作为调整值,调整后结果如表2所示:
3 日常维护费测算
3.1 日常维护费的测算依据及测算方法
3.1.1 日常维护费测算依据
日常维护费测算方法采用“空间比例”法,即对于运营维护费按照管线所占管廊空间比例进行计费,政府作为管廊日常维护费分担的一方将承担除各入廊管线所占用空间外所有空间所分摊的管廊日常维护费。
日常维护费考虑以下4类因素:(1)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运行、维护、更新改造等正常成本;(2)管廊运营单位正常管理支出;(3)管廊运营单位合理经营利润:回报利润率暂定2.6%(最终以青岛市政公用行业平均利润率为准);(4)各入廊管线占用管廊空间的成本。
3.1.2 日常维护费测算方法
测算方法采用空间比例法,计算方法为:根据管廊运行费用(人员、车辆、水电等)、维护费用、专业检测费用测算得到管廊日常维护费,再采用“空间比例法”对各管线单位需承担的日常维护费进行分摊。空间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1)各入廊管线占用面积Ai(单个断面管廊),分为使用管廊独立舱室的管线和进入综合舱内的管线分别计算。
1)使用管廊独立舱室的管线:该独立舱除人行走道空间为政府分担,其余全部面积归入该类管线占位面积,如天然气舱、高压电力舱和雨水舱面积全部计入天然气、高压电线和雨水管线。
2)综合舱内的管线:根据管廊断面参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确定。
(2)政府承担部分面积A0(单个断面管廊):记综合管廊总面积为A,则政府承担部分面积A0=A-∑Ai。
(3)各入廊管线体积(单个断面管廊):各入管廊管线面积乘以管廊长度。
3.2 日常维护费的测算思路及过程
3.2.1 日常维护费测算思路
管廊入廊费测算思路如图4所示,管廊日常维护费包括运行费及维护费。其中,运行费由人员费、水电、保险、企业利润税金等组成,维护费由管廊及附属设施维护费和沉降、变形检测费组成。
3.2.2 日常维护费测算过程
(1)测算各区入廊管线场地及所占空间比例
根据空间比例计算公式,计算各区管线所占空间比例。以蓝色硅谷片区为例,入廊管线场地及所占空间比例计算结果见表3第3列。
(2)测算各区日常维护费
管廊日常维护费用主要由运行费和维护费组成,各组成因素如图5所示:
根据以上测算指标进行日常维护费测算,各区算的日常维护费费用按管线所占空间比例进行分配,得出各个管线所占的维护费。以蓝色硅谷片区为例,分配结果见表3第5列。
3.2.3 测算各区入廊管线日常维护费
汇总各区入廊管线日常维护费及总长度后,各类型管线总维护费除以管线总长度即为日常维护费单价。根据入廊管线维护费测算值,结合“同种管线总日常维护费不变、同种管线日常维护费单价和管径成正相关”的原则进行调整,调整结果见表4。
3.2.4 管廊有偿使用费测算结果
根据上述的计算原则和计算过程,结合青岛市的财政承受能力情况,总体按照“入廊收费分担管廊投资的30%,政府方承担管廊公共空间运维费”的原则,综合得出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入廊费及日常维护费测算结果如表5所示:
4 测算结果与其他国内同类城市的比较
为验证测算结果的合理性,选取电力、通信、给水、污水和燃气管线的某种同规格管线测算结果,与广州、厦门、海口和成都同类城市的收费标准进行对比,如表6所示:
通过上述对比验证可知,各地区同类型收费标准差异相对较大,各类型管线收费情况描述如下:
(1)电力管线(110kV):入廊费中,广州最高、成都次之,青岛收费较低,比海口略高。日常维护费中,广州、厦门、海口相对较高,青岛最低,与成都较接近;
(2)通信(光缆):入廊费中,各地区差距不大,青岛市处于平均水平。日常维护费中,广州最高,青岛与厦门、成都接近。
(3)给水(DN600):入廊费中,广州、厦门、海口市接近,青岛最高,这可能与青岛采用实际工程案例作为入廊费依据,并且地质以岩石为主、管线建设费用较高等因素有关。日常维护费中,青岛较低,比广州略高。
(4)污水(DN300):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中,青岛处于平均水平,略低于广州、高于成都。
(5)燃气(DN200):各地区收费差异极大,入廊费中,厦门燃气入廊费最高,青岛仅次于厦门。日常维护费中,厦门、海口最高,青岛与成都接近。
总体来看,青岛市综合管廊的收费标准中,电力及通信低于其他城市水平;给水、污水和燃气的入廊费较高,日常维护费处于平均水平。综合管廊收费计算结果较为合理。
5 结语
本文采用直埋成本法和空间比例法对青岛市管廊收费进行了测算,数据严谨,思路清晰,结果合理,相对于其他地区采用的管廊收费方法,具有以下创新点:
(1)入廊费的管线直埋成本计算采用了青岛市大量的管线工程实例,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实现“一城一价”的收费标准,符合“最接近管线的直埋敷设成本,最接近管线单位现状管线的建设投资”的管廊收费测算要求。
(2)本次测算涉及到各类型及各规格的入廊管线,对于无相应类型或者相应规格的管线,采用了建立管线工程模型,根据相应的工程量差价进行补偿或扣除的方法,弥补了工程案例不足的情况。
(3)日常维护费根据当地管廊工程预算表,设施量以实际工程为主,结合《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维护消耗量定额》计算消耗量,取青岛当地人工、材料计算单价。
本次测算所有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当地工程及第三方的规范标准,客观公正,测算方法合理科学,计算结果符合当地工程的实际情况,具有代表性。同时本次测算结果实现了“一城一价”,全市统一收费,易于推广,避免对每个管廊反复测算的麻烦。然而,本文在计算管线直埋成本时采用了大量工程实际案例,前期收集资料和资料分析工作量较大。同时青岛市各地地质情况差异较大导致各区管线建设费用有所不同,如果没有足够的样本容量和质量,可能会产生代表性误差,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2]喻萍.海口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收费标准的测算[J].现代建筑电气,2018(5):55-59.
[3] DG/TJ08-2168-2015,上海市城市综合管廊养护维修预算定额[S].
[4]乔柱,刘伊生,张宏,等.综合管廊有偿使用的收费定价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8(2):30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