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价值特征分析
工程价值反映工程活动及其成果满足人类需求的程度。工程使用阶段用户不满意、效果不佳甚至无法投入运行等问题表明工程并未实现其预期价值, 而对工程价值特征的忽视正是引发这些实践问题的重要原因。如在“三门峡”水电站规划阶段, 强调该工程蓄水防洪等正向价值, 而忽视了泥沙淤积等负向价值的影响, 最终导致该工程价值并未充分实现;在“鸟巢”的规划阶段忽视了工程价值随时间维度变化的特征, 对于赛后运营阶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规划, 导致“鸟巢”赛后运营情况不佳, 不得不提前转交运营权等。
对工程价值特征的把握是实现工程价值的前提, 但目前的研究仍缺乏对工程价值特征清晰、全面的阐述。因此, 本文总结了工程价值的七大特征并剖析工程价值特征与实践问题的关系, 旨在弥补当前对工程价值特征研究的不足, 强调研究工程价值特征的重要性, 为形成以价值为基础的项目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1 工程价值定义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价值进行了定义。经济领域的专家通常把价值定义为人们对某一特定产品或服务付费的意愿
Shenhar等
2 工程价值特征
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个人、企业以及社会等各方的需要, 价值实现是所有工程建设的共同目标。因此, 尽管不同工程具有独特性, 但它们的工程价值存在共有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存在不可量化, 模糊性价值因素、客观和主观性、随时间维度变化、各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差异性、具有正负性、价值间存在矛盾性、存在不可管理性。这些特征具体以价值因素的形式表现出来。
2.1 存在不可量化、模糊性价值因素
工程的部分价值因素是可以进行量化的, 这些可量化的价值因素能转化为数据、文字或实体, 如工程带来的信息、利润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其包含的价值因素大部分是清晰且易于界定的, 被视为工程的“硬数据”。
工程价值因素存在不可量化的部分, 具有模糊性。这部分价值因素无法通过数据、文字、实体等方式进行转化, 因而无法进行明确的衡量, 被视为工程的“软数据”。工程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所包含的价值因素大多难以用具体方法转化为熟悉的量化形式, 如工程持续的影响力和对个人发展的影响等。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价值因素详见表2。
表1 工程价值因素 下载原表

表2 价值因素-可量化与不可量化 下载原表

在实践中, 以“铁三角”为目标的管理体系已然成为项目管理强大的基础支撑。“铁三角”即是典型的可量化的价值因素, 便于形成一系列标准且严谨的量化指标来进行管理, 以达到项目目标。然而, 由于利益相关方满意、环境的改善、持续的影响力等不可量化的价值在项目规划阶段不能确切表达, 或无法制定明确的目标, 因此导致工程完工后用户体验不佳、对周边群体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 对于工程的需求并不仅限于满足眼前可见的产品和利益, 工程对用户、群体和社会所产生的综合且持续的影响越来越成为项目管理关注的重点, 对不可量化的价值的关注对于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2 客观和主观性
工程价值的客观性体现在可利用客观标准进行衡量, 如效率提高、市场份额、功能需求、对环境的影响等价值因素, 都可按照具体的标准进行测定, 以“硬数据”的形式表现工程的价值。而工程价值的主观性体现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主观感知不同, 如对周边群体的影响、个人发展、服务等价值因素,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导致个体的主观感受也不尽相同。这些价值与“软数据”之间的转变是主观的, 工程价值因此具有主观性, 详见表3。
工程具有客观和主观的工程价值, 通过制定标准的体系, 使用合理的方法易于对客观的工程价值进行衡量和评价, 然而主观的工程价值却无法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因此, 以客观的衡量结果作为评价工程好坏的指标是目前工程评价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但实际上建设工程最主要的目标是满足各类主体的需要, 只采用客观已知的衡量标准恰恰忽略了最为主要的“人”的感受, 无法得到准确真实的评价结果, 因而无法总结经验并对往后的工程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3 随时间维度变化
工程承载的价值是随时间维度不断变化的, 工程价值是现实价值、未来预期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统一
工程价值随时间维度变化的特性非常重要。然而在实践中, 项目的规划阶段往往不够重视工程价值随时间维度变化的特性, 较多关注现实价值, 而对于未来预期价值和历史价值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规划。短浅的工程目光可能会导致工程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以国家体育馆-鸟巢为例, 初期其工程价值主要在于满足奥运会场馆的需要, 然而在奥运会结束后, 鸟巢的工程价值便转变成了旅游、大型体育赛事以及演唱会等活动的举办场地。由于规划阶段对于赛后运营阶段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规划, 对鸟巢未来价值考虑不周全, 导致鸟巢项目未达到预期价值, 不得不提前转移运营权。
表3 价值因素-客观和主观 下载原表

2.4 各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差异性
Zwikael等
2.5 价值间存在矛盾性
针对工程中单个利益相关者而言, 工程的价值是互相矛盾的, 如承包商为了得到未来的机会而牺牲当前项目的利润, 或工程的建设满足了公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却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等。对于工程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言, 由于价值诉求不一致, 价值间的矛盾难以避免 (表6) 。Shenhar等
工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各不相同, 且他们介入工程的时间节点不一致, 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甚至无法参与工程 (如工程周边组织) , 导致各方价值诉求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矛盾有时难以调和, 这种以满足自身价值诉求为目标的合作模式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如决策、建设与运营阶段之间较为严重的管理分割、工程事故责任互相推诿、工程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却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进行解决等。对于单个利益相关者而言, 价值之间的矛盾性也会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 如施工企业为了中标, 不惜降低投标报价, 然而在工程建设中却要通过偷工减料等方式避免损失。互相矛盾的价值不能有效地协调处理就有可能导致利益相关者自身的重大损失, 甚至是整个工程的失败。
2.6 具有正负性
工程价值具有正、负双重属性。以成虎
表4 价值因素-随时间维度变化 下载原表

表5 价值因素-价值诉求差异性 下载原表

表6 价值因素-矛盾性 下载原表

从个体或组织角度而言, 工程的正向价值指工程给个人或组织带来的效益, 如利润增加、浪费减少、得到未来的工作机会等;工程的负向价值指工程给个人或组织带来的损害, 如拆迁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工程的建设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等。从社会的角度而言, 正向价值是指工程对社会带来的正面影响, 如公众生活质量的提升、标志性工程带来的持续影响力等;负向价值是指工程建设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产生的噪音和废弃物对环境的造成的负向影响、与周边环境的不协调的艺术风格降低了景观的优质程度等。工程的负向价值包括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负向价值 (如噪音和废弃物等) 和由于前期规划考虑不充分等因素导致的额外负向价值。正负性详见表7。
在项目管理中只强调正向价值而忽视负向价值是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任何工程的建设都不可避免的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且从更长的时间跨度考虑, 某些工程负向价值的影响甚至超过工程正向价值带来的效益, 而在多数工程的工程规划和工程后评价阶段却缺乏对负向价值的评估和总结。如“三门峡”水电站在规划阶段忽视泥沙淤积等负向价值的影响是该工程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工程负向价值的忽视可能导致工程的效益达不到预期目标, 甚至是工程的失败。
2.7 存在不可管理性
工程价值存在一些不可管理的内容。Farbey等
由于部分工程价值是不可管理的, 难以在规划阶段对这部分价值进行把握, 难以制定合适的目标规划, 甚至无法形成目标规划, 给价值实现带来了难度。在建设和运营阶段对不可管理的价值进行及时处理和管控的难度之大, 导致出现工程无法满足需求或是功能过剩等情况, 例如新建的桥梁拥堵情况严重、新建的学校就读人数远低于预期规划等问题。
表7 价值因素-正负性 下载原表

表8 价值因素-不可管理性 下载原表

3 价值实现视角下的工程管理研究方向
工程价值存在的七大特征体现了工程需求的多样化、矛盾性, 工程建设的变化性和不可控性, 反映了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这些基本特征贯穿于工程管理和价值实现过程中, 而实际工程实践中忽视了对工程价值特征的思考, 从而引发各种实践问题。对此, 本文在价值实现视角下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见表9) 。从价值特征的角度入手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 找到可行、有效的应对方法, 并思考和发展新的思考方向以改善目前工程管理的水平, 对于工程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9 工程价值实现视角下的研究方向 下载原表

4 结语
本文从工程价值的定义出发, 提出工程价值的七大特征。在对价值特征进行详细解释的基础上, 对价值特征和实践问题的关系进行说明, 并从价值特征的角度提出工程管理新的研究方向。对价值特征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对工程价值特征更加清晰的认识, 完善工程价值理论研究的不足。从工程价值特征的角度入手对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以及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2]Neap H S, Celik T.Value of a product:A defini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alue-Based Management, 1999 (2) :181-191.
[3]成虎.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4]张廷皓.大运河遗产中的工程哲学与工程价值[C]//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 2013.
[5]赵建军, 丁太顺.工程的环境价值与人文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 (5) :73-78.
[6]张秀华.工程价值及其评价[J].哲学动态, 2006 (12) :42-47.
[7]Shenhar A J, Dvir D, Levy O, et al.Project success:A multidimensional strategic concept1[J].Linking Project Management to Business Strategy, 1997:91.
[8]Atkinson R.Project management:Cost, time and quality, two best guesses and a phenomenon, its time to accept other success crit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99 (6) :337-342.
[9]Samset K, Volden G H.Front-end definition of projects:Ten paradoxes and some reflections regard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project govern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6 (2) :297-313.
[10]Baccarini D.The logical framework method for defining project success[J].Project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30:25-32.
[11]Al-Tmeemy S M H M, Abdul-Rahman H, Harun Z.Future criteria for success of building projects in Malay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1 (3) :337-348.
[12]成虎著.工程全寿命期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13]Zwikael O, Smyrk J.A general framework for gauging the performance of initiatives to enhance organizational value[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2 (S1) :6-22.
[14]Winter M, Smith C, Morris P, et al.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project management:The main findings of a UKgovernment-funded research netwo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6 (8) :638-649.
[15]Farbey B, Land F, Targett D.Moving IS evaluation forward:learning themes and research issues[J].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1999 (2) :189-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