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污水处理PPP项目为例
1 引言
随着我国PPP项目投入规模逐渐加大, 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得到了社会各方的注意, 尤其是政府的重点关注。物有所值评价作为评判项目能否采用PPP模式运作的重要依据, 是PPP项目识别阶段和准备阶段中的核心工作之一。
根据关于印发《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 (试行) 的通知》 (财金[2015]167号) 文件规定了六项基本指标和六项补充指标, 文件指出“定性评价指标包括全生命周期整合程度、风险识别与分配、绩效导向与鼓励创新、潜在竞争程度、政府机构能力、可融资性等六项基本评价指标。补充评价指标主要是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未涵盖的其他影响因素, 包括项目规模大小、预期使用寿命长短、主要固定资产种类、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准确性、运营收入增长潜力、行业示范性等”, 本文定义这些指标为一级指标。
但是针对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 目前还没有构建出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 现行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工作存在着评价方法相对单一、评价机制不健全、尚缺少一套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文结合污水处理的行业性质对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进行二级、三级指标的开发。
2 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主要是结合污水处理项目的目标定位, 基于财金[2015]167号给出的基本指标, 构建适用于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文献勾选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细化, 并结合污水处理PPP项目的行业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以及财政部入库的国家示范项目综合考量, 进一步开发出适用于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的二、三级指标, 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促进污水处理PPP项目落地, 更好的验证项目的建设目标和服务需求, 以及计划采用的具体模式为社会资本提供足够的进入项目和满足关键需求的空间余地, 更准确的在项目识别阶段辨别使用者或政府在特许期内可以负担得起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2.1 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2.1.1 保证指标的科学合理性原则
在关于印发《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 (试行) 》的通知 (财金[2015]167号) 文件规定的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之上对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开发, 同时结合污水处理行业的相关规范以及财政部入库示范项目对指标进一步细化, 使得所选取的指标具有科学性。
2.1.2 保证指标体系的全面完备性原则
主要是开发并形成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的二、三级指标体系, 通过综合考虑影响指标的各种因素, 以“不遗漏”为准则给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能指标全集, 以确保指标体系的全面完备性。
2.1.3 保证指标体系的适用可操作性原则
基于财金[2015]167号文结合污水处理项目的特点, 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发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 使得开发出来的二、三级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2.2 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二级、三级指标开发
由于现行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的宽泛性, 仅仅用财金[2015]167号文中的基本指标和补充指标这些一级指标来对污水处理PPP项目来进行物有所值定性评价, 并不能准确有效地实现物有所值。因此, 需要在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初级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污水处理PPP项目来进行二、三级指标的开发。
2.3 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二级、三级指标勾选
本文为了进一步完善关于印发《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 (试行) 》的通知 (财金[2015]167号) 规定的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六项基本指标即一级指标的基础上, 进行二级、三级指标的开发。通过对污水处理项目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国家示范污水处理PPP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大量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 结合六项基本指标进行二、三级指标的开发勾选, 勾选结果如表1。
表1 二、三级指标的开发过程 下载原表

表1 二、三级指标的开发过程 下载原表

表1 二、三级指标的开发过程 下载原表

2.4 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二级、三级指标开发结果
上述勾选指标只是给出了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能指标全集, 但不是“充分必要的指标集合”;勾选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合理的或必要的, 也可能有遗漏甚至错误。因此, 有必要对勾选指标进行筛选, 从而获得可行的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集。针对指标的筛选通过对从事PPP领域的专家、教授以及咨询人员进行访谈, 对上述开发的二、三级指标进行整合、完善, 自此, 得出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二级、三级指标的开发构建结果 下载原表

表2 二级、三级指标的开发构建结果 下载原表

3 结语
本文开发的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是在《关于印发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 (试行) 》的通知 (财金[2015]167号) 规定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即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而构建出来的。通过开发得出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一级基本指标沿用文件规定的六项基本指标即一级指标为6个, 二级指标19个, 三级指标56个, 在很大程度上细化并涵盖了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指标。
对于开展污水处理PPP项目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工作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尤其是在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专家打分时更能准确反映项目的特点。
[2]吴洪樾, 袁竞峰, 杜静.国际PPP项目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经济, 2017 (3) :38-42.
[3]车青恩.哈尔滨市污水处理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7.
[4]王守清, 王盈盈, 冯珂, 等.物有所值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 2015 (8) :21-27.
[5]陈然然, 丰景春, 薛松.基于V FM的污水处理项目PPP模式适用性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 (1) :49-53.
[6]李晓鹏.城市水生态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研究[D].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16.
[7]方俊, 任素平, 黄均田.PPP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审计研究, 2017 (6) :14-21.
[8]袁竞峰, 王帆, 李启明, 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VFM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 2012 (1)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