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滑雪大跳台结构设计及要点分析
1 项目概况
首钢滑雪大跳台(Big Air Shougang)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内、群明湖西岸,实景图见图1。作为北京市重点项目,将承担2022年冬季奥运会单板(双板)滑雪大跳台的赛事,共产生4枚奥运金牌。目前项目已竣工,并成功举办测试赛,各项指标均符合赛事要求。
往届大跳台赛事场地为临时脚手架搭建而成,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单板大跳台运动在全球的第一座永久跳台。
图1 首钢滑雪大跳台实景
目前钢结构滑雪道已有应用案例:国内方面,哈尔滨万达室内滑雪场 [1]为超长大跨高层钢结构,目前已投入运营;国际方面,挪威科伦滑雪跳台 [2]为大悬挑全钢结构,已于2010年开放。这些成功经验为大跳台的设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结构方案
2.1 主体结构
大跳台主体采用钢桁架结构。整体模型如图2所示,结构由电梯格构柱、两组V型柱、赛道结构、顶部丝带、底部丝带以及防风网、防护网组成。结构全长约158m, 赛道结构为变宽度,从高处的9.2m变化到落地处的34.1m。结构立面从±0.000计算,整体结构最高处60m, 电梯格构柱高度约58m, 与水平面夹角75°,电梯格构柱到V型柱A的跨度约79.5m, V型柱A到V型柱B的跨度约34.3m, V型柱B到落地点的跨度约39m。雪道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
图2 大跳台整体结构模型
结构计算分析主要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 采用SAP2000进行复核,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及节点分析。
2.2 电梯格构柱
电梯格构柱利用电梯筒布置,柱肢采用箱形截面,截面为□650×650×40。电梯格构柱横向柱肢间距9.2m, 采用连续的十字交叉支撑提供水平抗侧刚度,支撑截面为箱形□600×300×30,为便于底层电梯间的使用,调整了最底层支撑的布置,将十字交叉支撑改为V字斜撑。V字斜撑底部和基础相连,顶部分别与两个柱肢连接,从而保证了格构柱支撑系统在竖向的连续性。电梯格构柱纵向柱肢间距3.8m, 每层都布置了单向斜撑,截面为箱形□400×300×20,斜撑与柱肢角度适宜,受力合理且便于施工。
2.3 V型柱
V型柱有两组,共8根,柱采用箱形变截面,截面为□(1 500×1 500~1 000×1 000)×80,材质为Q345GJD。其中最高的钢柱约19.6m, 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75°,最低的钢柱约11m,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4°,钢柱嵌固于基础顶面,两个钢柱在沿赛道方向落地点中心间距2.5m, 另外垂直赛道方向落地点中心间距4.5m。V型柱主要支承了滑雪场的纵向桁架,并利用两道横向桁架使其形成整体结构,见图3。
2.4 赛道结构
赛道结构主要由赛道主桁架、次桁架、横向桁架、水平支承及面板组成。赛道主桁架连接了电梯格构柱、V型柱,并在落地区支承于基础,主要承担竖向荷载。主桁架构件采用箱形截面,上、下弦杆截面高度均为500mm, 根据受力大小调整截面宽度及厚度。赛道次桁架主要传递竖向荷载,左侧支承于电梯格构柱的转换桁架上,中部依靠V型柱的分叉柱来支承,在落地区支承于基础。次桁架构件采用工字形截面,上、下弦杆截面高度均为500mm, 根据受力大小调整截面宽度及厚度。横向桁架主要将荷载传递至主、次桁架,并对主、次桁架提供面外支撑。横向桁架截面主要采用工字形截面,受力较大部位采用箱形截面,为了便于与主、次桁架焊接,所以上、下弦杆截面高度同样采用500mm。赛道桁架局部模型如图4所示。水平支撑采用圆钢管,用来保证桁架上、下弦平面外稳定,同时保证平面整体刚度及结构的侧向刚度协调。赛道顶面满铺8mm厚耐候钢板作为面板。雪道层桁架中心线高度2.5m, 横向桁架间距约3m。
图3 V型柱模型
图4 赛道桁架局部模型
2.5 丝带结构
顶部、底部丝带体现“飞天”的设计寓意 [3]。丝带采用空间管桁架结构,因建筑要求,竖向不设斜腹杆,采用空腹桁架,水平向设置交叉拉杆支撑,以控制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顶部丝带主圆管截面为ϕ325×16,底部丝带主圆管截面为ϕ600×16。由于箱形截面与圆管截面较难连接,所以较多采用销轴的连接形式。计算过程中,采用弹性连接模拟销轴连接进行计算。
2.6 荷载简介
本项目主要竖向荷载为结构自重和赛道上压实雪荷载。雪的厚度不等,根据比赛要求,厚度在0.5~5m之间,压实雪密度根据国际雪联提供的数据,按8.0kN/m3考虑。
风荷载按风洞试验结果取值,并按每45°为一个荷载工况分别输入计算,以考虑最不利风荷载方向。
由于结构合拢时间是在夏季,合拢温度按15℃及30℃两种情况考虑。因钢结构直接外露,对温度比较敏感,最高温度取70℃,最低温度取-20℃,分为最大升温工况和最大降温工况:1)最大升温工况:由15℃升至70℃;2)最大降温工况:由30℃降至-20℃。
考虑到夏季无法进行滑雪运动,因此,压实雪荷载不与升温工况同时组合。
2.7 主体结构的边界条件
电梯格构柱柱肢采用埋入式柱脚,为刚接柱脚,中间的V字支撑落地处采用销轴,计算时采用弹性连接模拟;V型柱柱底采用埋入式柱脚,为刚接柱脚;赛道主桁架及次桁架落地处采用球形固定铰支座与基础连接,计算时采用弹性连接模拟。
3 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3.1 V型柱设计
图5 V型柱屈曲分析模型
V型柱为变截面箱形柱,而且顶部约束条件复杂,如何确定柱计算长度系数,是设计的关键。本工程通过弹性屈曲分析得到的屈曲系数,结合欧拉公式反算得到柱计算长度系数 [4],计算过程如下:1)在柱和相邻杆件上增加节点,把构件分割为多段,并将V型柱编号1,2,3,4,如图5所示;2)将各V型柱在荷载标准组合下的轴力以轴向压力的形式施加在柱顶;3)使用MIDAS Gen软件进行屈曲分析,求得各屈曲模态的特征值(屈曲系数),如表1所示;4)根据各V型柱的屈曲模态(图6)确定柱的屈曲系数,并计算出各柱的临界荷载;5)根据临界荷载,结合欧拉公式,反算出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表2),计算时取V型柱的均值截面□1 250×80的惯性矩。
图6 V型柱低阶屈曲模态
由表2可知,1号柱计算长度系数μ为0.71,构件验算时取计算长度系数为1.0;2号柱计算长度系数为1.37,构件验算时取1.40;3号柱计算长度系数为1.47,构件验算时取计算长度系数为1.50;4号柱计算长度系数为0.84,为保证安全,构件验算时取计算长度系数为1.50,与3号柱相同。
V型柱各屈曲模态特征值 表1
模 态 |
特征值 | 容许误差 | 模 态 |
特征值 | 容许误差 | 模 态 |
特征值 | 容许误差 |
1 |
77.25 | 0.00 | 6 | 143.69 | 2.35×10-80 | 11 | 167.08 | 2.10×10-62 |
2 |
113.99 | 0.00 | 7 | 144.69 | 1.36×10-79 | 12 | 169.77 | 2.69×10-60 |
3 |
116.83 | 0.00 | 8 | 162.56 | 5.57×10-63 | 13 | 172.70 | 8.85×10-58 |
4 |
137.68 | 3.04×10-85 | 9 | 162.60 | 1.64×10-62 | 14 | 173.95 | 1.32×10-56 |
5 |
138.42 | 3.76×10-84 | 10 | 162.88 | 8.10×10-63 | 15 | 191.90 | 2.67×10-45 |
V型柱计算长度系数μ表2
柱 号 |
模态 | 屈曲 系数 |
组合荷载 下轴力/N |
临界力 Pcr /N |
弹性模量 E/(N/mm2) |
截面惯性矩 I/mm4 |
柱长度 l/mm |
μ |
1 |
1 | 77.25 | 11 222 004 | 8.67×108 | 206 000 | 8.58×1010 | 19 944 | 0.71 |
2 |
1 | 77.25 | 5 596 660 | 4.32×108 | 206 000 | 8.58×1010 | 14 620 | 1.37 |
3 |
8 | 162.56 | 4 078 426 | 6.63×108 | 206 000 | 8.58×1010 | 13 200 | 1.23 |
3 |
2 | 113.99 | 4 078 426 | 6.63×108 | 206 000 | 8.58×1010 | 13 200 | 1.47 |
4 |
8 | 162.56 | 12 408 242 | 2.02×108 | 206 000 | 8.58×1010 | 13 200 | 0.70 |
4 |
2 | 113.99 | 12 408 242 | 1.41×108 | 206 000 | 8.58×1010 | 13 200 | 0.84 |
由于MIDAS Gen软件无法对变截面构件进行验算。此部分构件验算时,将构件分割为若干段,每段设置为等截面,逐步渐变。每段构件的计算长度通过计算长度系数调整为整个杆件的计算长度。通过验算,V型柱最大应力比为0.85,小于钢标 [5]限值1.0。
3.2 极限承载力计算
以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为基础的结构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 [6]可以把结构强度、稳定乃至刚度等性能的整个变化过程表示得十分清楚。本结构在几何非线性的基础上,考虑双重非线性进行全过程分析(弹塑性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
由于荷载组合工况较多,逐一进行全过程分析会占用大量计算时间。事实上只需选取特征值屈曲中,屈曲系数较低的几种荷载组合进行分析就可以完全满足要求,本工程选取1.0恒载+1.0活载作为分析工况。极限承载力的限值与荷载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2。
采用ABAQUS软件对结构进行双重非线性分析。本结构中的构件类别主要有梁、柱和斜撑等,分析中这些杆件均采用纤维梁单元模拟,该单元可以考虑剪切变形刚度,而且计算过程中单元刚度在截面内和长度方向由两次动态积分得到。分析过程中,设定钢材的强屈比为1.2 [5]。
计算模型如图7所示。选取两个典型节点,分别为结构失效时最终位移最大的点P1、最大跨度桁架跨中点P2。给出了两个节点的荷载-位移曲线,见图8。
图7 赛道加载范围及位移参考点
图8 典型节点的荷载-位移曲线
由图8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结构的极限荷载是荷载标准值的2.9倍,满足规程 [7]极限承载力系数K>2的要求;2)在荷载加至荷载标准值的2.4倍后,结构刚度出现较为明显的退化;3)随着荷载的不断增加,结构的刚度逐渐变小。
造成结构刚度退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结构几何非线性的影响,但更多的原因是结构构件进入塑性的数量逐渐增多、塑性发展逐渐加深。根据计算结果,当荷载达到荷载标准值的2.9倍(临界状态)时,赛道结构的落地桁架与钢柱相接负弯矩区域(P1附近)出现屈曲和大变形。
3.3 复杂节点设计
本项目结构部分连接复杂,节点种类很多。由于绝大多数节点外露,为了保证美观,刚接节点采用全焊接方式,铰接连接采用球形支座或销轴方式连接。一般性桁架节点按等强设计,个别节点属于非常规形式,这些节点在采用常规概念计算后,有必要采用有限元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核算验证。
现以V型柱与桁架连接节点为例,介绍上部结构典型节点的分析过程。复杂节点采用多尺度分析 [8],节点模型采用三维实体模型四面体单元网格,节点与MIDAS Gen计算模型耦合连接后进行整体计算分析。
有限元划分模型见图9。节点相连杆件控制工况为:1)工况1∶1.1(1.2恒载+1.4活载+0.84负X向风荷载+0.84降温荷载);2)工况2∶1.1(1.2恒载+1.4活载+0.84正Y向风荷载+0.84降温荷载);3)工况3∶1.1(1.2恒载+0.98活载+1.4负X向风荷载+0.84降温荷载);4)工况4:1.1(1.2恒载+0.98活载+1.4负Y向风荷载+0.84降温荷载)。
通过对以上4种工况下节点最大应力的对比,工况1为节点应力的控制工况。工况1下节点应力如图10所示。最大应力点出现在杆件边界应力集中部位,为333.7N/mm2,杆件相交区的应力为92.3N/mm2,V型柱截面非边界区应力水平为182.8N/mm2,其他杆件非边界区应力小于182.8N/mm2,节点应力水平适中,满足安全要求。
V型柱柱脚节点首先按相关规程 [9]进行极限承载力计算,在满足计算与构造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复核。V型柱柱脚节点体量较大,有限元单元太多,进行多尺度分析需要的时间过长,资源过于庞大,故在ABAQUS模型中对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
根据与柱脚相连构件的控制工况分别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最不利为工况2∶1.1(1.2恒载+1.4活载+0.84正Y向风荷载+0.84降温荷载)。
节点应力如图11所示,最大应力点位置在V型柱与柱脚交接处,应力为341.1N/mm2,由于V型柱在基础内由连接板连成整体,截面面积从上到下是增大的,应力水平也随着截面的增大而下降。因节点最大应力小于材料容许应力,所以节点强度满足设计要求,能够保证结构安全。
图9 V型柱与桁架连接节点 有限元模型示意图
图10 V型柱与桁架连接节点 应力计算结果/(N/mm2)
图11 V型柱柱脚应力计算 结果/(N/mm2)
3.4 固雪设计
大跳台助滑区和结束区赛道与水平面夹角为37°,雪必须借助固雪设施才能停留在赛道表面而不至于下滑。往届赛事大跳台均为临时结构,赛道面板为木板结构,固定较为容易。然而首钢滑雪大跳台赛道面板为钢板,而且为了方便大跳台的赛后利用,不能在面板上焊接构件用来固雪,以保证面板的光滑。如何在钢板赛道上固雪,国际上也并没有先例。
图12 固雪点示意图
要做固雪设计,首先需要求出雪在赛道上的下滑力,根据下滑力来设计固雪设施。这里假定雪与赛道的摩擦系数为零,雪的重力沿赛道曲面的切向分量即是下滑力。经过计算整条赛道雪的下滑力累积总和为7 961kN。
在沿赛道方向每隔3m的横向钢梁上设置一排固定点,固定点在赛道的横向间距不大于1.2m, 固定点共817个。固定点较均匀地分布于赛道表面,也使得下滑力均匀地传递给主体结构。单个固定点分担的下滑力最大为25kN。固雪点作法详见图12。
图12中,不锈钢套筒选用S22053双向不锈钢,此型号不锈钢可焊性良好,能保证与面板的焊接质量;屈服强度大于295MPa [10],使套筒在螺栓压力作用下不破坏;具有优秀的耐氯化物腐蚀性能,可使套筒在长期人造雪水浸泡下不被腐蚀。高强螺栓为10.9级M16高强螺栓,表面镀镉使螺栓不受融雪盐水的腐蚀。疏水垫压板尺寸105×500,利用螺栓拉力压紧疏水垫,使其在下滑力作用下不移动,压板设置加劲肋以保证压板在疏水垫反力作用下不变形。在非赛时情况下,将高强螺栓、压板及疏水垫全部取走,用不锈钢螺栓封闭套筒,从而保证了非赛时赛道表面的光滑。
在雪与疏水垫之间设置一层固雪网,如图13所示。固雪网的材料为聚丙烯纱,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久性好的特点。固雪网的作用是将雪固定在赛道上。固雪网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固雪点的压板上,将雪的下滑力通过高强螺栓传递给主结构。
图13 固雪点与固雪网
4 结论
(1)首钢滑雪大跳台为异型结构,荷载较大,跨度大,竖向构件倾斜,桁架有曲度,设计难度较大。
(2)采用MIDAS Gen软件对V型柱进行屈曲分析,反算出柱准确的计算长度。
(3)采用ABAQUS软件对结构进行双重非线性分析,得到极限荷载是荷载标准值的2.9倍,满足规范K>2的要求。
(4)根据节点的特点,选用不同软件对节点进行有限元及多尺度分析。
(5)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大跳台结构无论强度还是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6)在保证赛道光滑的前提下,开创性地将雪固定在钢板赛道上。
(7)在此大跳台已成功举办测试赛,结构体系与固雪系统经受住了雪及压雪车的考验,可为将来其他跳台的建设提供设计及实践经验。
[2] JACOB.科伦滑雪跳台[J].设计,2013(6):238-239.
[3]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钢滑雪大跳台:台前与幕后的故事[J].世界建筑,2020(1):115-120.
[4] 汪明,崔芳,伍敏.计算长度系数反推法在复杂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14):59-61.
[5]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6] 张丽,徐国彬.国家大剧院超级椭球穹顶的稳定性分析[J].钢结构,2003,18(2):5-6,15.
[7]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 陈斌,刘朝,李文川.T形节点多尺度模型的有限元分析[J].钢结构,2016,31(8):54-57.
[9]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0] 不锈钢结构技术规范:CECS 410—2015[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