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率的计算与分析
0 引言
一些学者在比较空调机组(热泵或制冷机)的能耗时,为了统一比较基准,将电耗或其他能耗均折算为一次能源,而将机组的制热量(或制冷量)与所消耗的一次能源燃烧产生的热量的比值称为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或一次能源利用系数),亦即将机组单位制热量(或制冷量)所消耗的一次能源燃烧产生的热量称为一次能源利用率。按照这样的定义,不少文献中都出现了热泵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大于1的情况
1 分析模型
对于发电环节,本文按目前发电主力的燃煤电厂考虑。燃煤电厂的发电热效率按照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6 000 kW及以上机组的标准煤耗为307 g/(kW·h)换算得到;供电线路的损失率亦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9年为5.9%计算。对于热泵环节,选择供水温度50 ℃、回水温度40 ℃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进行分析和计算,热泵机组的使用地点在北京。能源状态的变化流程及节点如图1所示。本文的计算选取室内温度为20 ℃。文中各节点的相关参数均用节点序号作下标相区别。
2 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热效率
一个热泵机组视为一个“黑箱”,其输出热量为Q4,机组的电耗为W,与W对应的一次能源消耗量燃烧而产生的热量为Q1,与W对应的电厂出口处电量为Q2(所含热量数值相同),热泵的输入电量Q3=W(所含热量数值相同),则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式(1)~(3)中 ηf为电厂的热效率;ηx为供电线路的效率;COP为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
其中,ηx与供电线路的损失率X有如下关系:
则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热效率ηr为
燃煤电厂的热效率为
式中 3 600为换算系数,J/(kW·h);G为发电煤耗(已考虑自用电,折合标准煤),kg/(kW·h);29 270为标准煤的热值,J/kg。
将式(7)代入式(6),有
根据已知数据可得ηf=40.06%,令ηr=1,可得COP=2.7。
显然,若COP大于2.7,则ηr大于1。比如:COP=3,ηr=1.131;COP=4,ηr=1.508。事实上,许多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热效率都大于1。
因为Q4=Q3COP=Q3+(COP-1)Q3,则ηr=Q4/Q1=Q3/Q1+(COP-1)Q3/Q1。
即
显然,式(9)中的前一项是热泵机组输入的电量转化为热量对ηr的贡献,这部分热量来自于电厂的一次能源;后一项则是热泵机组从低温环境中获得的热量对ηr的贡献,是前一项的(COP-1)倍,因COP一般不小于2,所以热泵从低温环境中获得的热量往往是热泵输出热量中的大部分,这也是热泵的一次能源热效率可能大于1的原因所在。
3 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
效率
3.1一次能源
效率
令热泵机组输出热量的

本文采用能质系数的方法计算

式中λ4为热泵输出热量的能质系数,本文为热水的能质系数;λ1为电厂一次能源燃烧所产生热量的能质系数。
3.2煤的能质系数

式中T为矿物燃料的理论燃烧温度,K;T0为大气环境温度,K。
天然气等清洁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因为相对清洁,可以直接用于推动燃气轮机做功发电,但煤炭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硫等腐蚀性成分和大量灰尘,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利用,需要经过锅炉等装置将高温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蒸汽,利用蒸汽做功发电。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金属材料的耐温条件限制了蒸汽的上限温度,若锅炉材质采用铁素体钢时,其耐受温度的上限大约是585℃,故目前煤发电系统所采用的蒸汽动力装置的最高蒸汽温度为T=823.15K(550℃),此温度是煤能质系数的实际计算温度。由此,煤的能质系数λ1可按照下式计算:

依环境温度不同,煤的能质系数在0.41~0.46之间
3.3热水的能质系数

式中Tg为供水温度,K;Th为回水温度,K。
3.4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
效率计算与分析
北京地区供暖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热泵供水温度为50℃,回水温度为40℃,则计算得到T0=271.55K,Tg=323.15K,Th=313.1K,煤的能质系数λ1=0.454,热水的能质系数λ4=0.146。得到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
那么,当COP=3时,ηe=0.363;COP=4时,ηe=0.484。
将
4 
流、
损计算与分析
4.1 各节点的
燃煤电厂入口煤的
燃煤电厂出口电的
式中 λ2为电的能质系数,λ2=1。
热泵入口处电的
式中 λ3=λ2=1。
热泵输出热量的
供暖建筑耗热量的
式中 Q5为供暖建筑耗热量(也即热泵供热系统对建筑的供热量);λ5为室内空气温度为20 ℃时所含热量的能质系数。
对于Q5,近似认为热泵的输出热量全部用于加热室内空气,即不考虑室外供热管道所产生的散热损失或其他形式的热损失,则Q5=Q4。
λ5可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Tn为室内空气温度,Tn=293.15 K。
经计算,λ5=0.074。
4.2 各环节
效率和
损计算
燃煤电厂的
热泵机组的
热水供暖系统的
由此可以看出,燃煤电厂的热效率虽然只有40.06%,但
一次能源(煤)的
一次能源(煤)的
一次能源(煤)的
COP分别为3、4时,一次能源(煤)的
一次能源(煤)的
当COP分别为3、4时,计算结果分别为17.9%、23.9%。
可见,热泵的
以上计算结果列于表1中。
表1
环节 | 公式 | 数值/% | |
各环节![]() |
燃煤电厂 | (E1-E2)/E1 | 11.8 |
供电线路 | (E2-E3)/E1 | 5.2 | |
热泵机组 | (E3-E4)/E1 | 46.7/34.6 | |
热水供暖系统 | (E4-E5)/E1 | 17.9/23.9 | |
各环节 ![]() |
燃煤电厂 | E2/E1 | 88.2 |
热泵机组 | E4/E3 | 43.8/58.4 | |
热水供暖系统 | E5/E4 | 50.7 | |
热泵机组一次能源![]() |
E4/E1 | 36.3/48.4 | |
热水供暖系统一次能源![]() |
E5/E1 | 18.4/24.6 |
注:“/”左侧为COP=3的数值,右侧为COP=4的数值。
5 热泵供热系统的能效评价
热泵供热系统直接消耗的是电,追溯到一次能源,消耗的是煤,供给建筑的是由供暖系统传给室内空气的热量,所以,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
显然,E5/E1可以评价热泵供热系统能效的高低,E5/E1越大,则一次能源利用率越高,即实现供暖目标所耗用的一次能源越少。
就本文的取值,将ηf、ηx、λ5、λ1代入式(21)可得
当COP分别为3、4时,上式的结果分别为18.4%和24.6%,此即室内空气被加热到20 ℃所获得的
由式(21)可以看出,在ηf、ηx、λ5、λ1一定的情况下,E5/E1与COP成正比,所以,热泵机组的能效比(COP=Q4/Q3)也可以用来进行热泵供热系统能效的相对比较。也就是说,COP虽然不能直接反映热泵供热系统对一次能源
同理,由式(6)、(21)可得
即E5/E1与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热效率ηr也成正比。因此,ηr也能间接反映热泵供热系统一次能源
那么,热泵机组的
上式中ηf、ηx、λ1、λ5均可视为常数,那么影响E5/E1的只有COP和λ4。不难看出,如果采用E4/E3替代E5/E1进行热泵供热系统的能效对比,则遗漏了λ4对热水供暖系统
同样的道理,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
6 关于“高温供冷,低温供热”
由前面的分析已知,在ηf、ηx、λ5、λ1一定的情况下,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
7 结论
本文针对空气源热泵热水供热系统进行了一次能源热效率与
1) 热泵机组输出热量中的大部分是热泵从低温环境中获得的,这是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热效率有可能大于1的原因所在。
2) 燃煤电厂的热效率虽然不高,但
3) 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热效率可以超过100%,甚至超过许多。就本文的算例,COP为3时,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热效率已超过100%;COP为4时,热泵机组的一次能源热效率超过150%。但是对应的热泵机组
4) 热泵供热系统的一次能源
5) “高温供冷,低温供热”可以提高热泵(制冷)机组的COP,从而提高热泵供热(供冷)系统的一次能源
参考文献
[1] 刘羊九,王云山,姜衍礼,等.某污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环保分析[J].制冷与空调,2018,38(4):62- 65.
[2] 杜芳会,张子平,尚有海.大型中水源热泵区域供热系统的运行工况分析[J].建筑节能,2015(5):19- 23.
[3] 龙惟定.建筑节能与建筑能效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7- 92.
[4] 龙恩深.冷热源工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236- 238.
[5] 江亿,刘晓华,薛志峰,等.能源转换系统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能源,2004(3):27- 31.
[6] 薛志峰,刘晓华,付林,等.一种评价能源利用方式的新方法[J].太阳能学报,2006,27(4):349- 354.
作者简介:符永正,男,1954年生,博士研究生,教授430071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2号E-mail:fuyongzheng@163.com;
收稿日期:2021-03-02
本文引用格式:符永正,梁明珊.关于热泵一次能源利用率的计算与分析[J].暖通空调,2022,52(2):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