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海绵化” 修复城市水生态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近年来启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它对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年入汛期暴雨所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 更说明当前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自2015年起开启“海绵城市”试点, 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 城市蓄水和吸纳水的空间积重难返, 已成为全国性问题。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外海绵城市的发展起步较早且实践经验相对成熟。例如英国艾登堡自然保护区的低影响开发设计, 就是根据英国政府出台的可持续排水体系设计指导原则的案例实践。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理论基础及建设经验薄弱, 在现有城市空间已被固化的前提下, 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因地制宜, 实现本土化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有艰辛, 也有成绩;有经验, 也有教训。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锲而不舍, 立下愚公移山志, 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实践, 打赢海绵城市建设攻坚战, 让城市不再雨中看“海”。
Construct Sponge City to Restore Water Ecology
1081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