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平江历史街区韧性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历史街区是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但原真文化僵化保护和过度商业化会阻碍其可持续发展。在旅游影响下,居民的韧性感知与态度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以居民的韧性感知与态度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研法、现场访谈法和指标分析法,辅以比较研究法,并结合文献,梳理韧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同时,以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当地居民的韧性感知为基础构建韧性评估系统,从社会韧性、文化韧性、工程韧性、经济韧性、环境韧性、制度韧性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研究平江路原住居民对韧性的感知与态度,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韧性提升策略。
关键词: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街区韧性评估提升策略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0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限时优惠福利:领取VIP会员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参考文献[1] 袁奇峰,蔡天抒,黄娜.韧性视角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以汕头小公园历史街区、佛山祖庙东华里历史街区为例[J].规划师,2016,32(10):116-122.
[2] 李东和,张捷,章尚正,等.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4):963-972,976.
[3] 邵亦文,徐江.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2):48-54.
[4] 唐晓云.古村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居民感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以广西龙脊平安寨为例[J].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5] SUSAN A B,R A.DAVIDSON.Framework fo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a city’s natural disaster risk[J].Earthquake spectra,2015,31(4):1931-1947.
[6] 郭小东,安群飞,王威.基于韧性理论的老旧社区灾害风险评价及优化策略[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6.
[7] 郑艳,翟建青,武占云,等.基于适应性周期的韧性城市分类评价——以我国海绵城市与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3):31-38.
[8] 杨天荣,匡文慧,刘卫东,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J].地理研究,2017,36(3):441-452.
[9] 李彤玥,牛品一,顾朝林.弹性城市研究框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4(5):23-31.
[10] 李亚,翟国方.我国城市灾害韧性评估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规划师,2017,33(8):5-11.
[11] 李彤玥.韧性城市研究新进展[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5):15-25.
[12] 洪惠坤,廖和平,李涛,等.基于熵值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的乡村空间功能时空演变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0):240-248.
[13] 牛玉,汪德根.基于游客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影响机理及创新——以苏州平江路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181-196.
[14] 苏楠,胡巍.城市古典商业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苏州平江路为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33(11):914-921.
[15] 赵万民,彭薇颖,黄勇.基于社会网络重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为例[J].规划师,2008(2):9-13.
[16] 卢松,张捷,李东和,等.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以西递景区与九寨沟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8(6):646-656.
[2] 李东和,张捷,章尚正,等.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空间分异——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4):963-972,976.
[3] 邵亦文,徐江.城市韧性:基于国际文献综述的概念解析[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2):48-54.
[4] 唐晓云.古村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居民感知、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以广西龙脊平安寨为例[J].人文地理,2015,30(1):135-142.
[5] SUSAN A B,R A.DAVIDSON.Framework fo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a city’s natural disaster risk[J].Earthquake spectra,2015,31(4):1931-1947.
[6] 郭小东,安群飞,王威.基于韧性理论的老旧社区灾害风险评价及优化策略[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6.
[7] 郑艳,翟建青,武占云,等.基于适应性周期的韧性城市分类评价——以我国海绵城市与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3):31-38.
[8] 杨天荣,匡文慧,刘卫东,等.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J].地理研究,2017,36(3):441-452.
[9] 李彤玥,牛品一,顾朝林.弹性城市研究框架综述[J].城市规划学刊,2014(5):23-31.
[10] 李亚,翟国方.我国城市灾害韧性评估及其提升策略研究[J].规划师,2017,33(8):5-11.
[11] 李彤玥.韧性城市研究新进展[J].国际城市规划,2017,32(5):15-25.
[12] 洪惠坤,廖和平,李涛,等.基于熵值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的乡村空间功能时空演变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0):240-248.
[13] 牛玉,汪德根.基于游客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影响机理及创新——以苏州平江路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181-196.
[14] 苏楠,胡巍.城市古典商业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苏州平江路为例[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3,33(11):914-921.
[15] 赵万民,彭薇颖,黄勇.基于社会网络重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为例[J].规划师,2008(2):9-13.
[16] 卢松,张捷,李东和,等.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以西递景区与九寨沟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8(6):646-656.
Research on Resilience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Pingjiang Historic District,Suzhou
1537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