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连续箱梁桥病害分析及加固措施

作者:黄志斌 罗旗帜
单位:佛山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

 

 

1 工程概况

某立交匝道桥全长280m, 其跨径组合为7× (2×20) 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曲线箱梁, 曲线半径R=60m, 荷载等级为公路-I级。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单箱单室箱形截面, 梁高1.4m, 箱室顶板宽8.25m、底板宽4.25m, 箱梁采用C50混凝土。该桥下部结构采用独柱式桥墩, 墩柱直径为120cm, 中间墩墩梁刚接, 非连续墩设2个双向滑动支座, 支座间距为1m, 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墩柱采用C30混凝土, 桩基采用C25水下混凝土。该桥桥面铺装为10cm厚沥青混凝土+防水层+6cm厚C40混凝土,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桥梁结构示意 (单位:cm) Fig.1 Bridge structure (unit:cm)

图1 桥梁结构示意 (单位:cm) Fig.1 Bridge structure (unit:cm)

 

该匝道桥上部结构在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完毕后, 发现该桥出现的病害如下。

1) 固结墩内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平半环状裂缝, 最严重的固结墩裂缝达11条, 平均竖向间距25~35cm, 个别裂缝宽度达0.25mm, 裂缝长为1/5~3/5墩柱周长。

2) 箱梁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即发生扭转和两端水平外移, 外移量40~50mm, 内侧支座脱空17~20mm。

3) 梁段腹板有细微的竖向裂缝, 缝宽<0.05mm, 缝长为2/3腹板高度, 上下未贯通, 顺桥向裂缝间距4~6m。

2 病害成因分析

根据桥梁病害情况并结合实体模型计算分析 (见图2) , 其主要计算参数:C50混凝土抗压强度为50MPa, 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为1 860MPa, HRB335普通钢筋抗拉强度为335MPa。对桥梁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得出该匝道桥原有结构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支座横向间距为1m, 尺寸偏小, 且连续墩采用单点支撑, 导致联端内侧支座脱空; (2) 支点附近主梁腹板厚度为40cm, 尺寸偏小, 腹板抗扭、剪配筋偏少, 结构抗扭、剪承载力不足; (3) 固结墩高度较小、刚度较大, 承担了较大抵抗扭矩, 导致固结墩内侧开裂。

图2 桥梁计算分析模型Fig.2 Bridg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model

图2 桥梁计算分析模型Fig.2 Bridg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model

 

3 加固设计与计算分析

3.1 加固设计要点

针对该匝道桥的病害成因分析, 其加固设计要点如下 (见图3) : (1) 箱梁外弧侧腹板增厚15cm, 内弧侧腹板增厚25cm; (2) 支座横向间距由1m调至3m; (3) 对箱梁和墩柱的裂缝进行封闭。

图3 桥梁加固设计示意 (单位:cm) Fig.3 Bridge reinforcement design (unit:cm)

图3 桥梁加固设计示意 (单位:cm) Fig.3 Bridge reinforcement design (unit:cm)

 

3.2 加固设计分析

各种工况下内、外侧支座反力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该曲线桥在预应力荷载和汽车最不利荷载作用下, 会产生使箱梁向外倾覆的扭矩, 使内侧支座脱空, 外侧支座严重偏压。但随着支座间距的增大, 内侧支座反力从受拉状况 (即支座脱空) 逐渐转换成受压状况, 外侧支座反力逐渐减小, 内、外侧支座反力的差值减小, 且通过内侧腹板加厚25cm和外侧腹板加厚15cm, 该措施有效增强了箱梁的抗倾覆、抗扭转能力。

各种工况下固结墩内、外侧应力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该曲线桥在预应力荷载和汽车最不利荷载作用下, 会使固结墩内侧产生拉应力, 外侧严重偏压。但随着支座间距的增大, 固结墩内侧从受拉状态逐渐转换成受压状态, 内、外侧应力的差值减小, 该措施有效改善了固结墩的受力状况, 有效控制固结墩裂缝的发展。

4 加固效果评价

4.1 承载力评价

为了检验加固后的承载力, 对该匝道桥进行了桥梁荷载试验。荷载试验选取第2联2×20m预应力连续梁作为试验桥跨, 具体检测控制截面为第3跨0.4L处最大正弯矩截面, 加载方式如图4所示。在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作用下该截面理论弯矩为3 741.6k N·m, 本次试验弯矩为3 615.9k N·m, 试验荷载效率为0.966。

该曲线箱梁顶板内、外侧实测挠度与理论计算挠度比较如图5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内、外侧实测值均比理论计算值小, 试验校验系数为0.821, 且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 实测挠跨比为0.002 64/20=1.32×10-4, 远小于设计规范允许的1/600, 结构刚度满足规范要求。

表1 内、外侧支座反力Table 1 Reaction forc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earing   

k N

表1 内、外侧支座反力Table 1 Reaction forc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bearing

表2 固结墩内、外侧应力Table 2 Stres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olidation pier   

MPa

表2 固结墩内、外侧应力Table 2 Stres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solidation pier
图4 承载力荷载试验加载示意 (单位:cm) Fig.4 Capacity test loading (unit:cm)

图4 承载力荷载试验加载示意 (单位:cm) Fig.4 Capacity test loading (unit:cm)

 

图5 实测挠度与理论计算挠度比较Fig.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easured deflec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图5 实测挠度与理论计算挠度比较Fig.5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easured deflectio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该曲线箱梁0.4L处底板内、外侧实测应变与理论计算应变比较如图6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内、外侧实测值均比理论计算值小, 试验校验系数为0.998, 且实测应变随荷载效率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说明桥梁在该荷载作用下处于弹性工作状态, 不存在开裂现象。

4.2 抗倾覆能力评价

为了检验加固后的抗倾覆能力, 对该匝道桥进行了桥梁抗倾覆荷载试验, 具体加载方式如图7所示。

在抗倾覆荷载作用下, 该桥内、外侧支座沉降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最不利试验荷载作用下, 内、外侧支座未出现受拉现象, 说明该桥梁支座未出现脱空现象, 满足抗倾覆要求。

图6 实测应变与理论计算应变比较Fig.6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easured strai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图6 实测应变与理论计算应变比较Fig.6 Comparison between the measured strain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图7 抗倾覆荷载试验加载示意 (单位:cm) Fig.7 Anti-overturning test loading (unit:cm)

图7 抗倾覆荷载试验加载示意 (单位:cm) Fig.7 Anti-overturning test loading (unit:cm)

 

图8 内、外侧支座沉降Fig.8 Settlement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port

图8 内、外侧支座沉降Fig.8 Settlement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port

 

5 结语

曲线连续箱梁桥因其支座间距偏小、腹板厚度偏小等原因, 在预应力张拉后, 桥梁内侧支座出现脱空, 箱梁腹板和固结墩内侧出现开裂现象。通过增大支座的间距和增加箱梁内、外侧腹板的厚度, 有效改善了该曲线箱梁桥的承载力和抗倾覆能力。通过桥梁荷载试验, 验证了该桥梁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746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