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隧道下穿京藏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赵佳云
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以张家口—呼和浩特高速铁路东土村隧道下穿京藏高速公路工程为例,从实施方案论证、开挖工法选择、重点及难点分析、主要施工技术应用、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采取的相应对策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高速铁路 隧道工程 下穿 施工技术 监测
作者简介:赵佳云,高级工程师,项目指挥长,E-mail:495892362@qq.com;

 

近几年,随着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建铁路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项目日益增多,下穿高速公路隧道的开挖可能引起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严重时会引发路面开裂或塌陷,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产生威胁。因此,确定合理的施工开挖方案,不仅是保证安全的需要,也是每个下穿项目事前必须面对的问题。新建张家口—呼和浩特高速铁路东土村隧道,结合强风化围岩富水条件下浅埋暗挖的地质特点,在尝试已有成熟工法的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信息化施工”,根据施工中揭示的地质情况及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既满足了安全快速的目标,又降低了工程成本,成功下穿京藏高速公路。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简况

东土村隧道全长4 560m,为单洞双线隧道,开挖断面为14.78m×12.49m(宽×高),是新建张家口—呼和浩特铁路全线最长隧道,也是全线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在DK170+875—DK170+975段下穿京藏高速公路,铁路隧道中线与高速公路斜交角度为29°,下穿段埋深27~34.3m,路面宽23m,为双向4车道,日平均车流量较大。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东土村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位置Fig.1 The position of tunnel crossing the highway

图1 东土村隧道下穿高速公路位置Fig.1 The position of tunnel crossing the highway

 

1.2 水文地质条件

下穿高速公路洞身段岩性主要为中生界上侏罗统(J3)安下质凝灰岩,火山角砾和太古界侵入岩(r1)中、细粒片麻状花岗岩,强度低,遇水软化,崩解性强,易产生滑塌。DK170+400—DK171+350(其中DK170+875—DK170+975段下穿京藏高速公路)正常涌水量11 374m3/d,最大涌水量29 177m3/d。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开挖揭示的地质情况:预计下穿段岩性较复杂,多期岩脉侵入,强风化凝灰岩与片麻岩花岗岩接触带节理密集,蚀变分化严重,基岩裂隙水较丰富,距下穿29m处,开挖揭示的涌水量为1 500~2 000m3/d。

1.3 下穿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难点

1)下穿段路堤下最大埋深为34.3m,除去路堤填筑高度,实际埋深约27m,根据设计规范规定,应按浅埋隧道设计与施工。下穿段埋深与类似工程相比虽然埋深不算小,但在强风化围岩且富水条件下,隧道施工往往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和施工风险。

2)根据施工揭示的掌子面围岩,在距拱部以下1.5~2.5m范围存在强风化花岗岩破碎软弱层,施工过程中时而有出露迹象,易发生滑塌或小型塌方。

3)施工期间不能阻断交通,实施交通管制及路面加固难度较大,开挖过程中受动载车辆冲击,控制路面沉降标准高。

4)反坡隧道施工,在涌水量增加的情况下,抽排水困难,施工难度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加。

2 施工方案比较及选择

2.1 下穿高速公路变形控制标准及施工要求

隧道下穿施工完成后公路地表总沉降<3cm,拱顶施工沉降速率≤5mm/d;下穿段开挖应采用控制爆破或非控制爆破;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报告;确保京藏高速行车安全、确保下穿段连续施工;下穿方案施工前必须经专家评估,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2.2 方案选择

施工方案比选如表1所示。经过专家对方案的评估,考虑下穿时存在的风险和难点,同时考虑现有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工期进度是否满足要求等方面,结合施工现场实际,选择方案2作为隧道下穿施工方案。

3 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3.1 双排小导管施工

在隧道顶拱部140°范围内设置双排超前小导管,作为超前预支护,纵向两环搭接长度≥2.3m,上下两排外插角10°,上下两排错开梅花形布置。为保证外插角度,小导管从初支钢架腹部穿过。注浆采用1∶1水泥浆液(质量比),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终压为2MPa,当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并持续10~15min且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的80%以上时,可结束单孔注浆。

3.2 洞中管棚施工

拟在DK170+940—DK170+895(45m)段设大管棚作为超前支护,外插角1°~3°,每节长4~6m,各节钢管之间采用丝扣连接,每环管棚长18m,搭接3m,共施作3环,注浆液、注浆压力及终压结束标准参照双排小导管施工要求。大管棚超前支护是为通过软弱围岩破碎段制定的备用措施,使用时应根据现场揭示的地质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管棚施作长度。

3.3 三台阶开挖支护方法

隧道开挖采用光面爆破或弱爆破,周边炮眼间距控制在45~55cm,并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调整钻爆参数,严格控制超欠挖。上台阶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大于1榀钢架间距,边墙开挖每循环支护进尺不大于2榀钢架间距。仰拱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架锁脚锚管,每循环开挖进尺≤3m。初支背后必须填塞密实,每环喷混凝土必须有专人检查并记录,避免由于初支背后脱空引起沉降及变形。尽可能缩短初支及二衬距掌子面的距离,严禁超安全步距施工。

表1 施工方案比选Table 1 Comparison of construction scheme   

表1 施工方案比选Table 1 Comparison of construction scheme

注:①根据超前地质预报资料,围岩等级调整为V级;②二衬厚度拱墙50cm,仰拱60cm

3.4 围岩渗水及反坡隧道排水方法

遇开挖过程渗水量增加时,应采取掌子面超前钻孔排水,钻孔深度≥6m,钻孔直径50mm,内插直径42mm带孔的排水导管引排渗水,并根据涌水量大小分别在拱部、掌子面或渗水部位钻孔设置超前排水孔。

在正洞掌子面一侧50m处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尺寸1m×1m×1.5m,反坡段正洞每300m设置1个临时泵站,泵站集水坑尺寸2m×2m×2m,架设150mm排水管,并随开挖进度和实际涌水量进行增设。同时,备用足够的抽水泵及配套设施。

4 地表沉降观测及洞内监控量测数据分析

为保证京藏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和隧道施工安全,根据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建立地表及路面沉降观测,洞内拱顶监控量测,并根据反馈的量测数据指导施工,动态调整施工支护参数和施工工法。

4.1 地表及路面沉降观测点布置

在高速公路两侧坡脚、路肩、路面、中线布置11个监测断面,断面间距10m。路肩、路面、中线测点间距2m,坡脚测点间距4m。为保证高速公路正常通行及测设时的人身安全,路面测点采用铁钉贴反光片,隔离带处测点采用护栏桩贴反光片的方法,利用精密全站仪非接触性量测,避免测设人员直接进入行车范围。地表及路面监测点布置如图2所示。

图2 地表及路面监测点布置(单位:m)Fig.2 Monitoring points layout(unit:m)

图2 地表及路面监测点布置(单位:m)Fig.2 Monitoring points layout(unit:m)

 

4.2 地表及路面沉降情况

下穿段施工持续了90d,地表及路面沉降观测频率按《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有关规定执行。经对11个断面的测点统计分析,最大沉降值8mm,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趋于稳定,满足总沉降<3cm的标准规定。

4.3 洞内拱顶沉降情况

洞内每5m布置1个监控量测断面,拱顶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并与地表及路面沉降观测点相对应。每个断面拱顶沉降布置1个测点,净空变形布置2条测线,采用全站仪非接触性量测。位移速率1~5mm/d时,测设频率1次/d,≥5mm/d时测设频率2次/d。经对拱顶沉降测设数据统计分析,拱顶最大沉降值12.7mm,最大沉降速率2.4mm/d,满足标准要求。

5 结语

1)下穿高速公路方案,采用双排小导管超前预支护方案(局部大管棚),较好地解决了软弱破碎围岩富水条件下拱部易掉块、滑塌的问题,减少了局部出现小型塌方的风险,有效控制了地表及路面沉降,说明方案可行。

2)通过量测数据的技术分析和及时反馈,同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因地制宜,综合判断围岩的稳定性,预测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及时调整施工工法和支护参数,较好地指导了施工。

3)由于局部大管棚支护方案属于地质变化时采取的措施,施工过程中,反馈的量测数据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大管棚支护实际未实施,但遇施工方案需要变化,也存在着工序转换、不能连续作业的问题,因此,备选方案的设备配套和实施准备工作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1]王乐明,马志富,许占良.高速铁路隧道穿越富水全风化花岗岩地层施工方法研究[J].石家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2):105-190,114.

[2]赵福善.兰渝铁路两水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J].隧道建设,2014,34(6):546-553.

[3]胡守云.三明南铁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关键技术及道路安全防控措施[J].施工技术,2016,45(17):118-123.

[4]冯欢欢,陈馈.南昌地铁2号线隧道施工难点及盾构适应性分析[J].施工技术,2016,45(9):98-101.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of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 Crossing Beijing-Tibet Expressway
Zhao Jiayun
(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Abstract: Taking an engineering practic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comparison, the excavation method choice, focus and difficulty analysis, the ma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 undercros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Keywords: high-speed railway; tunnels; undercrossing;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813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