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滑雪中心大坡度雪地路基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杨锐 张大伟 郝家旺
单位: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摘要:高山滑雪赛事中的滑雪赛道施工时需对其原有的大坡度边坡进行碎石土回填与土方开挖,2种施工工艺均可对赛道稳定性造成潜在威胁。基于数值模拟分析表明,D2回填赛道在未设置抗滑桩支护措施时,赛道存在一定的滑移风险,增加抗滑桩后可显著提高赛道的整体稳定性。F1赛道开挖完成后的赛道整体变形值较小,其稳定性良好,但须在造雪前进行赛道清理工作。
关键词:地基高山滑雪赛道有限元分析抗滑桩回填
作者简介:杨锐,北京公司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E-mail:905472021@qq.com。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复杂山地条件下冬奥雪上项目竞赛场馆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2018YFF0300302)。 -页码-:44-46

  0 引言

  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北京市延庆区将承办高山滑雪等赛事,需在原有大坡度基础上进行雪道碎石土回填或土方开挖,以达到国际雪联对赛事用道的要求。

  在高陡边坡上进行高填方压密处置时,会使边坡原有抗滑力和潜在滑移面发生变化及转移,易对工程后期的安全稳定造成隐患,因此需对坡面进行加固。目前对雪道坡面加固的研究成果较少,主要体现在边坡工程中。例如,邵式亮等[1]结合现场施工背景,通过充分调研工程地质概况,对某基坑边坡采用土钉墙的加固方案,并在工程中实现了较好的加固目的。肖雨农等[2]针对丘陵地带因高填方产生的潜在工程威胁,采用拱形挡墙方式加固,分析了挡墙的稳定性问题,并对实际施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陈文虎等[3]采用锚索方案对铁路线两侧的岩土体进行加固,从而保障了基坑开挖施工安全。

  实际工程条件差异导致施工加固方案选取不同[4,5,6]。经现场实地调查发现,边坡体的稳定性滑移面主要分为2类:(1)位于填方与现状沟道冲洪积堆积层之间的界面,填方为滑体,坡洪积堆积层为滑床,滑面抗剪强度指标由填土与冲洪积物中较小值控制;(2)位于现状沟道冲洪积堆积层与下覆基岩之间的界面,填方与坡洪积堆积层为滑体,下覆基岩为滑床。

  本文结合现场高陡边坡地貌和致密加固方案,提出针对抗滑桩的加固方案及减少桩数量的措施。

  1 构建模型

  依托岩土数值分析软件MIDAS GT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通过MIDAS GTS与FLAC3D接口转换程序,将MIDAS GTS中的模型结点和单元数据共同导入FLAC3D软件,得到可用于直接模拟计算的高精度数值模型。

  高陡填方D2碎石土回填赛道三维数值模型及其模拟边界如图1所示。抗滑桩布置里程为D2K0+000—D2K0+300。模型尺寸为300m×50m×200m,模型材料划分为2组,其中组1为原有的山体基岩,组2为高填方的回填碎石土,模型中2种材料分别划分73 204,15 060个单元。

  图1 D2回填赛道三维数值模型(单位:m)

  图1 D2回填赛道三维数值模型(单位:m)  

   

  针对大开挖方量的F1赛道,建立的数值模型及其模拟边界如图2所示。抗滑桩布置里程为F1K1+060—F1K1+360。模型尺寸为300m×50m×205m,模型材料划分2组,其中组1为原有的山体基岩,组2为原山体待开挖部分,模型中2种材料分别划分223 482,42 583个单元。

  图2 F1开挖赛道三维数值模型(单位:m)

  图2 F1开挖赛道三维数值模型(单位:m)  

   

  计算过程中只考虑岩体、碎石土和抗滑桩的重力作用,无须施加构造应力。计算模型顶面设为自由边界,底部设为三向固定约束边界,模型四周设为单向固定约束边界,数值模拟中2个赛道的约束条件如图3所示。

  图3 数值模拟中的约束条件

  图3 数值模拟中的约束条件  

   

  表1所示为本次模拟中采用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计算步骤如下。

  1)选用弹性本构模型,按前述约束条件进行弹性模型和莫尔-库仑模型的弹塑性求解,计算至平衡生成初始应力状态,用以模拟原始地层长期形成条件。

  2)对位移场和塑性区进行清零,剔除初始应力场形成中位移等对赛道回填的影响,进行赛道回填数值模拟研究,直至模拟计算达到平衡。

  下面就数值分析计算结果从变形(位移)情况结合模型的内在变形破坏机理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D2填方赛道稳定性分析

  D2赛道碎石土回填后位移云图如图4所示。模型最大位移为8.29cm,出现在填筑较陡的2个坡面区域上,表明D2雪道在碎石土回填碾压致密完成后,由于回填深度较大、坡度较陡,部分雪道面会出现一定的变形情况,同时从位移云图还能看出,碎石土回填部分的整体位移值较大,大部分处在4cm以上,表明碎石土回填赛道整体发生了一定滑移,赛道具有潜在的滑移风险。为了确保赛道安全稳定,应在D2雪道的填筑过程中增加一定的抗滑移措施。

  图4 D2赛道碎石土回填后位移云图

  图4 D2赛道碎石土回填后位移云图  

   

  工程中为了确保D2赛道的整体安全稳定,现场设置了回填赛道的抗滑桩,对现场采取的抗滑移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增加抗滑桩后的回填赛道位移云图如图5所示。

    

  表1 岩体力学参数 

   

   

  表1 岩体力学参数

  表1 岩体力学参数

  图5 D2赛道增加抗滑桩后位移云图

  图5 D2赛道增加抗滑桩后位移云图 

   

  由图5可看出,模型的最大位移值锐减至6.73mm,这表明D2雪道在增加了抗滑桩并碾压致密完成后,回填赛道变形的最大位移得到有效控制。为更加直观展示抗滑桩的抗滑移效果,提取的抗滑桩位移云图如图6所示。

  图6 D2回填赛道抗滑桩位移云图

  图6 D2回填赛道抗滑桩位移云图  

   

  由图6可知,抗滑桩的最大位移值为7.80mm,最大位移出现在碎石土回填层,且随着抗滑桩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同时抗滑桩嵌入基岩,导致2.5mm的基岩变形,表明抗滑桩起到很好的抗滑移作用,有效将土体荷载传递至基岩,D2回填赛道的滑移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2 F1挖方赛道稳定性分析

  F1赛道开挖完成后的位移云图如图7所示。开挖完成后,模型最大位移为8.82mm,出现在模型开挖表面的下半部分,主要原因是该部分的断面开挖深度和开挖方量均较大,在开挖完成后会出现一定的应力回弹,进而导致赛道出现一定变形,但整体变形值均很小,不足以对F1赛道的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图7 F1赛道开挖完成后位移云图

  图7 F1赛道开挖完成后位移云图  

   

  为了更加直观地获取开挖完成后新形成的赛道面的损伤情况,提取赛道塑性区云图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岩体内部并无任何塑性损伤集中区域,这也同样证明赛道的整体稳定性良好,但因开挖卸荷后岩体应力回弹的影响,在赛道表面出现一定的拉应力损伤,形成部分碎石,赛道在造雪前须进行赛道清理。

  图8 F1开挖赛道开挖后塑性区云图

  图8 F1开挖赛道开挖后塑性区云图  

   

  3 结语

  1)D2赛道碎石土回填后,大部分碎石土回填部分的整体位移值≥4cm,表明碎石土回填赛道整体发生了一定滑移,赛道具有潜在的滑移风险。通过施加抗滑桩之后,发现抗滑桩起到很好的抗滑移性能,有效将土体荷载传递至基岩上,降低回填赛道的滑移风险。

  2)F1赛道开挖完成后,受应力回弹影响,最大位移为8.82mm,通过塑性区的分析可知无塑性损伤区域的集中分布,赛道的整体稳定性良好。

   

参考文献[1] 邵式亮,杨晓平,武迪.土钉墙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9,38(S2):64-66.
[2] 肖雨农,张可能,严学寨,等.花岗岩强风化区高填方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案例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9):65-68.
[3] 陈文虎,沈西华,王培清,等.既有铁路线旁基坑预应力锚索支护工艺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7,46(10):16-19.
[4] 邵尼华,潘懿,阮琰文.高寒地区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边坡治理技术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39(11):1-5.
[5] 张国银.岩土工程施工中基坑边坡失稳及加固处理技术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22):157-158.
[6] 徐伟,孙巍锋,王瑞,等.公路路堑边坡施工问题及对策探讨[J].公路,2019,64(11):33-39.
[7] 李旭阳,付召坤,李庆文.高山滑雪赛道碎石土回填爆破致密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9,48(22):67-70.
[8] 周立新,皮进,李丽伟,等.山区机场高填方地基填挖交界处理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12):49-51.
[9] 叶朝良,杜同坤,窦洪磊.坡麓相斜坡软土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7):21-24.
[10] 李志鹏,王德明,张立,等.分段梯次增压注浆控制方法现场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6):118-124.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Stability of Large-slope Snow Subgrade of Alpine Skiing Center
YANG Rui ZHANG Dawei HAO Jiawang
(CCCC Tunnel Engineering Co.,Ltd. School of Civil and Resource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bstract: The ski track in Winter Olympics Alpine Skiing Event requires gravel soil backfilling and earth excavation of its original large slope. Both of the two construction methods may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ck.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it is shown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risk of slippage on the track when the D2 backfill track is not provided with anti-slide pile support measures. Adding anti-slide pile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track. After the excavation of the F1 track,the overall track deformation value is small and its stability is good,but the track cleaning work needs to be performed before snow making.
Keywords: foundations; alpine skiing; track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ti-slide piles; backfill
308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