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共建筑改造——以北京市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为例

引用文献:

段嘉洵 吴俊奇 翟立晓.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共建筑改造——以北京市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为例[J]. 给水排水,2018,48(8).

. [J]. build,2018,48(8).

作者:段嘉洵 吴俊奇 翟立晓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以北京市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为例, 探讨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分析各技术措施在控制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中的作用, 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滞蓄、净化与回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源头控制的理念。
关键词:海绵化改造 削减 年径流总量 年径流污染 源头控制 公共建筑
作者简介:段嘉洵 通讯处:100044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一号北京建筑大学; 吴俊奇 通讯处:100044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一号北京建筑大学;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公共建筑改造——以北京市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为例

精读 CAJ下载 PDF下载

永久保存本文,请下载至本地

段嘉洵 吴俊奇 翟立晓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要:

以北京市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为例, 探讨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分析各技术措施在控制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中的作用, 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滞蓄、净化与回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源头控制的理念。

作者简介: 段嘉洵 通讯处:100044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一号北京建筑大学; 吴俊奇 通讯处:100044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一号北京建筑大学;

收稿日期:2018-04-28

Renovation of public buildings based on sponge city concept:a case study of Tongzhou cultural center and library in Beijing

Duan Jiaxun Wu Junqi Zhai Lixiao

 

Received: 2018-04-28

1 项目概况

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为北京市通州区海绵试点区工程, 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文化馆和图书馆于2013年12月竣工, 总建筑面积约16 000 m2, 总用地面积为9 759m2, 建筑基底面积为3 281m2, 建筑容积率为1.6, 绿化率30.9%, 建筑高度为49.5m。

图1 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位置平面

图1 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位置平面   下载原图

 

2 现状分析

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周一~周五开馆时间为8:30~17:00, 周六日开馆时间为8:30~17:30, 举行活动时人流量较大, 现有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建筑周边为环形车行道兼做消防车道, 北侧和东侧为集中绿地, 南侧和西侧为条状绿地。建筑南侧有两处地面停车位和自行车停车位。

2.1 下垫面分析

不同类型下垫面分布如图2所示, 其中北侧屋顶为9层楼, 南侧屋顶为6层楼, 坡度为1%。

(1) 屋面。主楼屋面四周为坡屋面钢结构, 大部分屋面不具备做屋顶绿化条件, 屋顶中间约有600m2为具备屋顶绿化条件的平屋面, 根据屋顶结构荷载情况, 设计为轻型绿化屋面形式。

图2 下垫面分布平面

图2 下垫面分布平面   下载原图

 

(2) 铺装及停车位。建筑周围无人行道路, 其东北角处为铺装路面, 材质为普通烧结砖, 为不透水材质;建筑西南和东南角约有17个地面停车位, 现状为植草格停车位, 坡度较小、易积水。自行车停车位紧邻建筑南侧, 现状为植草砖, 透水性能较差。

(3) 绿地。车行路两侧的绿地与车行路以立道牙分隔, 道牙高出路面约20cm, 且绿地高于车行路, 不利于雨水进入绿地消纳及滞、蓄;北侧和东侧临运河远路的集中绿地高于路面, 不利于周边雨水进入。

(4) 道路。建筑周围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车道宽度为4m, 车道面层为沥青道路, 基层和垫层均为不透水做法, 现状道路平整, 设计坡度合理, 路面保持完好。

不同下垫面对应的面积与径流系数见表1。

表1 下垫面面积及径流系数统计    下载原表

表1 下垫面面积及径流系数统计

2.2 竖向分析

环形沥青道路较平整, 在北侧和东侧市政衔接处, 坡向市政道路, 场地比市政路高0.6~0.8m;文化馆与图书馆室内和室外高差以3~4步台阶接驳;东侧与运河园路相邻的绿地均采用缓坡, 绿地与市政人行路交界处设置0.3~0.4m立道牙;停车位设计标高高于环形车道, 雨水坡向道路;与环形车道相邻处的绿地略高于车道, 并通过路牙分隔。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竖向分析

图3 竖向分析   下载原图

 

2.3 排水分区

根据测得的雨水管网资料和场地竖向分布, 整个区域分为3个排水分区, 如图4所示。西侧、北侧屋面和道路雨水排至西侧雨水支线1, 汇水面积为3 955.2m2, 雨水以直排为主;东侧、南侧屋面和道路雨水排至东侧雨水支线2, 汇水面积为4 231.5m2, 雨水以直排为主;北侧临市政路绿地为3号汇水分区, 汇水面积为1 572.3m2, 雨水排至雨水支线1。

3 设计依据

本项目参照《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计划 (2016~2018年) 》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4%以上、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40%以上和雨水资源利用率5%以上的建设目标, 且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 2014年版) 、《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DB 11/685—2013) 、《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 (DB11/T969—2013) 等作为主要设计依据。

图4 排水分区平面

图4 排水分区平面   下载原图

 

4 方案设计

4.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根据《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书》, 该方案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5%, 设计降雨量为24 mm。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设计降雨量详见表2。

表2 设计降雨量统计    下载原表

表2 设计降雨量统计

4.2 年径流污染物削减率

城市径流污染物中悬浮物 (SS) 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定相关性, 一般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制指标。年SS总量去除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根据《北京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任务书》, 该方案确定径流污染物削减率为37.5%。

4.3 技术路线

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理念, 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方式处理雨水。技术路线见图5。

图5 技术路线

图5 技术路线   下载原图

 

5 技术措施

按照通州区特点, 本项目以渗、滞为主, 结合环境整治和设会化功能需求增加自行车位、花园等, 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有绿化屋面、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植草沟、生物滞留、植草格停车位等, 位置关系如图6a所示。其特点是从源头控制雨水进入管网的雨水量, 通过生态设施净化雨水达到减排目的。同时分散设置雨水调蓄设施, 在东侧植草沟下方设置PP模块雨水储存设施, 外包透水土工布, 流入调蓄设施的雨水在绿地内慢慢下渗直至完全腾空。雨水调蓄设施总容积约50 m3, 主要分布在西侧和东侧绿地, 做法如图6b所示。

5.1 绿化屋面

文化馆和图书馆为公共建筑, 为了给馆内员工

图6 技术措施位置及雨水调蓄设施断面

图6 技术措施位置及雨水调蓄设施断面   下载原图

 

及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休闲场所, 结合咖啡厅、读书吧等功能, 建议在6层平屋面区域设置具备休闲、娱乐功能的屋顶花园, 设置面积约600m2。做法及现场设施如图7所示。

图7 屋顶花园做法及现场设施

图7 屋顶花园做法及现场设施   下载原图

 

5.2 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占总绿化面积约671.8m2, 蓄水平均深度100mm, 总蓄水容积67.2m3。该设施均低于周边道路50mm, 种植土壤层厚度30cm。北侧仅对与道路衔接的集中绿地进行下凹改造, 做法如图8所示。

图8 下凹式绿地做法

图8 下凹式绿地做法   下载原图

 

5.3 透水铺装

建筑北侧为人行休憩公园, 将其改造为透水铺装设施, 设置面积约276m2。人行区域雨水可通过透水铺装直接下渗, 多余雨水则排在周边下凹绿地中。做法如图9所示。

5.4 植草沟

北侧人行铺装外侧与车行路东侧设置植草沟, 面积约129m2。主要收集人行道与行车道雨水, 将路面雨水口位置移至绿地植草沟内。部分雨水通过植草沟下的渗透管线渗入周边土壤, 未入渗的雨水转输到绿地内的雨水口排至雨水管网。做法及现场设施如图10所示。

图9 透水铺装做法

图9 透水铺装做法   下载原图

 

图1 0 植草沟做法及设施

图1 0 植草沟做法及设施   下载原图

 

5.5 生物滞留

东北侧的集中绿地布置生物滞留设施, 面积约50m2, 平均下凹深度为30cm, 蓄水量为15m3。主要用于滞蓄周边绿地雨水, 同时将东侧植草沟的雨水引入该设施, 滞蓄东侧道路和绿地雨水。做法如图11所示。

5.6 植草格停车位

现状植草格停车位部分存在破损的状况, 且部分车位存在积水现象, 土壤渗透系数差, 种植土裸露, 整体效果需提升。现对植草格停车位进行更新, 重新梳理排水坡向, 其改造面积约284 m2, 做法及现场设施如图12所示。

图1 1 生物滞留做法

图1 1 生物滞留做法   下载原图

 

图1 2 植草格停车位及设施

图1 2 植草格停车位及设施   下载原图

 

6 指标校核

6.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由表3可知, 经改造后综合径流系数为0.557, 设计降雨厚度为24mm, 设计降雨量为:9 759×24/1 000=234.2 (m3) , 场地入渗量为:9 759×24× (1-0.557) /1 000=103.8 (m3) 。具体海绵设施调蓄水量见表4。

表3 改造后下垫面面积及径流系数统计    下载原表

表3 改造后下垫面面积及径流系数统计

表4 海绵设施调蓄水量统计    下载原表

表4 海绵设施调蓄水量统计

由表4可知, 总蓄水空间为236 m3, 已超过设计降雨控制量, 因此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要求, 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绿化浇灌、洗车、浇洒道路等, 成功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与回用, 节约了城市水资源, 提高雨水利用率。

6.2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

由于低影响开发设施对SS的平均去除率约为60%,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为:75%×60%=45%, 超过本方案确定的径流污染物削减率37.5%, 达到建设要求, 成功实现净化城市雨水、提高排放水质目的。

7 效果分析

该项目总投资约312万元, 通过对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海绵改造, 可削减年径流总量234.2m3, 其他控制指标效果对比如表5所示。

表5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下载原表

表5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在水环境效益方面, 通过低影响开发建设, 每年可削减COD入河量119kg (按年均大于2mm的降雨场次约35场雨/年, 初期雨水按2mm计算, COD含量为200mg/L) 。

在绿化屋面效益方面, 在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同时, 还可以对建筑屋面进行保温隔热, 降低能耗, 同时减少雨水径流, 控制外排。

在经济效益方面, 在减少硬化地面, 增加绿地面积的同时, 地上停车位数量增多, 节约投资。

8 结语

通过北京市通州文化馆和图书馆的海绵化改造, 成功实现了源头控制理念, 并提高了对雨水的滞蓄、净化与回用能力,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 年径流污染削减率达到45%, 同时环境、经济与社会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75号) 要求, 2020年城市建成区要达到海绵要求, 已有的建筑小区改造要以项目的问题为导向, 设计方案时应对环境、道路、市政管线等问题具体分析并优先解决, 再征求居民意见加以分析, 将人们需求与环境改善相结合统筹规划设计, 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1] 郑昭佩, 宋德香.山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生态经济, 2016, 32 (11) :161~163

[2] 吴丹洁, 詹圣泽, 李友华, 等.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中国软科学, 2016, (1) :79~80

[3] 赖晓然.低影响开发 (LID) 在园林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以珠海金湾西湖湿地国际花园为例.林业与环境科学, 32 (4) :84~85

[4] 张伟, 车伍.海绵城市建设内涵与多视角解析.水资源保护, 2016, 32 (6) :19~23

[5]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

[6] 张海行.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典型山城径流效应研究:[学位论文].邯郸:河北工程大学, 2016

[7] 陈国生, 马超, 杨天翔.控规阶段的海绵城市地块指标分解研究——以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为例.给水排水, 2016, 42 (11) :57~59

[8] 王宝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研究.市政技术, 2016, 34 (4) :108~109

[9] 何思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建筑小区雨水控制探讨——以南宁市某改造小区为例.中国水运, 2017, 17 (6) :311~313
1739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