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共生——中国科博会绵阳会展城
1 项目概况
中国科博会绵阳会展城项目 (以下简称绵阳会展城) 位于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南侧, 是绵阳城市向西发展的核心。基地选址于涪城区绵兴西路以南, 飞云大道以北, 辽宁大道以西, 距离绵阳市中心区约5.6km, 距离高速路磨家出入口约2km, 交通十分便捷。草溪河蜿蜒穿过场地, 景观条件也非常优越。项目用地内以草溪河为界, 划分为两部分:南侧场地内包含现状建筑九洲体育馆、新规划建设的4个标准会展展馆、开放室外展场、临时展棚、会议酒店中心、美食街、休闲设施等功能;北侧为景观公园及配套停车场地。项目整体规划功能合理、联系有机、流线清晰, 空间收合得当并与景观高度融合。项目共分为四期建设, 各期开发功能指标详见表1。
2 从体育中心到“会展城”
绵阳会展城的规划设计经历了多次项目定位的调整, 历经体育中心、体育会展中心、会展中心到会展城四次较大的项目定位调整。
初期, 结合项目用地西北侧现状建筑九洲体育馆, 项目规划定位为体育中心, 以体育功能为主, 兼顾会展功能, 功能包含体育场、综合馆、体育公园、会议中心、酒店及部分展览馆;后因2012年中国科博会在本项目一期展览馆的成功举办, 会展功能需求进一步扩大, 项目定位转化为体育会展中心, 以会展功能为主, 兼顾体育功能, 因此优化了项目的整体布局, 建筑功能布局中提高了会展及配套商业的功能比例, 场地西北角增设了服务会展功能的配套商务酒店;此后, 根据运营单位的建议, 考虑进一步增设三期会展功能, 但考虑到城市功能的配套完善性及二期会议及商务酒店不能满足会展运营需要的状况, 确定三期功能为会议中心及酒店;为促进会议酒店配套的完善性, 升级了四期休闲办公配套设施。至此, 最终形成了完整的会展城方案。
3 有机共生的会展城
随着社会发展需要, 会展建筑的功能及定位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由单一功能模式演变成复合功能模式。早期会展中心主要考虑会展功能需要, 对展馆的可持续运营、综合开发考虑较少。项目定位也较为单一, 多数只是作为单一的城市功能建筑, 未充分考虑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随着绵阳市的城市功能需求发展变化, 绵阳会展中心逐步转变为一个集专业展览、综合会议、高端酒店、餐饮娱乐、旅游观光、健身休闲, 文艺演出、市民休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会展城”, 如同一个完整运行的有机生态圈, 形成完美的功能互补与闭环, 同时更重视对城市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表1 各期功能及技术指标 下载原表

绵阳科博会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 会展运营对会展规模、配套功能有着逐步增长、不断发展的需求, 规划方案配合运营需求经历了多轮优化完善, 历经四期最终形成目前整体的会展城规划方案。会展城功能以有机增长的模式发展, 其开发分期不是简单的建设规模切分, 而是要保持各期建设完成后功能的完整性, 注重分期的有机分隔和联系。一期为“体育+会展”, 体育和会展两大功能相互支撑、共享人流, 注重场馆功能的灵活转换, 必要时体育馆可转化为会展功能, 利于会展运行的灵活性;二期为“会展+商业+商务酒店”, 满足会展规模扩大后, 其运行对餐饮、购物、住宿等商业活动的需要;三期为“会议+酒店”, 三期会展配套功能经历了“会展-会议-办公-酒店”等不同的方案尝试与调整, 考虑到现状商务酒店不能满足大型会展、会议及未来绵阳旅游观光发展的需要, 最终确定为会议中心及酒店功能;四期为“体育休闲+会展办公”, 将市民休闲功能植入, 进一步补充、完善会议及酒店功能, 并与现状体育功能九洲体育馆呼应对接。会展城通过四个阶段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既保证各个功能之间的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将体育、展览、会议、酒店、餐饮、商业、游览等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开发节奏, 形成了各功能之间的和融合共生、有机共生、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近可连通周边社区、带动区域发展和城市的升级, 远可辐射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功能的有机增长满足了城市规划建设的生态多样性和功能多元化, 让前期的建设成果作为后续建设和优化设计的条件, 统筹考虑, 做到建设与运营同时进行, 将相互影响降到最低。
绵阳会展城的交通组织注重对会展期的设计和运行考虑。结合项目周边道路情况和场地内各功能区分布, 在北、东、南三侧设置主要出入口。在交通梳理方面, 考虑到会展期人流量大的特征, 注重交通流线组织, 做到“外部交通引入, 内部交通疏导”的良性循环。按照不同性质和不同方向的客流提前分流和引导, 均摊6个路口的交通压力, 将车流引导至特定的场地内部及周边停车场地, 缓解场地的停车压力。
项目的规模和投资增长也呈现出合理缓慢上升的态势, 这种模式减少了项目初期建设和投资压力, 最大限度地缩小了初期的收支差额。考虑运营和建设的同步进行, 回收资金快, 可进一步减小初期投资压力。同时, 也避免了一次建设后运营效果差而造成不可逆的闲置浪费, 为开发优化的纠偏提供了可能性。
4 会展中心及配套服务部分主要功能
4.1 会展中心
一期会展中心包含500多个室内展位座。体育馆总体轮廓为长轴180m、短轴83m的矩形, 建筑形象犹如轻柔的波浪。中间为通高的展区, 四周为2~4层的功能房间。一层包含超过10 000m2的会展区, 以及周边库房、办公、机房、卫生间等附属用房;二层为洽谈室、办公、机房等;三层为办公、机房等;四层为250人贵宾接待区、办公室等。
4.2 会议中心及酒店
会议中心首层主要功能为大会堂及其前厅、贵宾休息厅、随员休息厅;二层为中小型会议室及空调机房、控制室等辅助用房;三层为宴会厅及其前厅、备餐间、餐饮包间及休息厅;四层为会议室及其休息厅、空调机房等辅助用房。内部空间开敞, 大会堂及其前厅、宴会厅及其前厅均为两层通高。
酒店设置南北两栋塔楼, 之间为通高的酒店中庭, 南、北塔楼面对中庭的走廊为开敞空间, 两塔楼之间在部分楼层设有连桥。酒店中庭西侧为室外庭院。酒店塔楼首层分别为大堂、早餐厅、大堂吧及前台办公;二、三层均为餐厅及棋牌室, 三层与会议区平层连通;四层为餐饮包间及会议室;五层及以上均为酒店客房。酒店区南北塔楼核心筒内各设有三部客梯和一部消防电梯, 均可到达地下一层车库和各酒店楼层。地下一层为机动车库 (部分为机械停车位) , 还包括职工餐厅及厨房、工程部、洗衣房等酒店后勤区及变配电室、消防水池、水泵房、锅炉房、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
5 结语
绵阳会展城不是一个简单的会展建筑, 是集专业展览、综合会议、高端酒店、餐饮娱乐、旅游观光、健身休闲, 文艺演出、市民休憩等功能于一体, 肩负着城市重要功能的“会展城”, 是一座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的可生长“有机体”, 是绵阳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和绵阳未来的新核心。建筑师在进行创作时, 应充分把握这点, 将功能完善、符合城市发展的会展建筑呈现给大家。
业主:绵阳科技城发展投资 (集团) 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
建筑设计:悉地国际CCDI
项目负责人:初腾飞
设计团队:初腾飞、安宇、杨想兵、张瑞红、刘小彪、潘霖
总建筑面积:20.07万m2
设计时间:2013
建成时间:2019
摄影:吴清山
参考文献
[1]刘慧.会展建筑复合化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原则及策略探究[J].城市建筑, 2018 (7) .
[2]林颖.综合体式会展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薛晓勇.现代会展建筑复合型功能研究——G20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设计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 2018 (4) .
[2]林颖.综合体式会展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8.
[3]薛晓勇.现代会展建筑复合型功能研究——G20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设计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 2018 (4) .
[4]蔡国峻.浅谈城市会展中心规划设计发展需求——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15 (2) .
[5] 周振宇.当代会展建筑发展趋势暨我国会展建筑发展探索[D].上海:同济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