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道路沉降对桥梁结构影响分析及处治措施

引用文献:

李明洪 张锐. 临近道路沉降对桥梁结构影响分析及处治措施[J]. 建筑结构,2018,48(4):103-108.

Li Minghong Zhang Rui. Analy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influence on bridge structure by adjacent road settlement[J]. Building Structure,2018,48(4):103-108.

作者:李明洪 张锐
单位:昆明市公路局 北京中交桥宇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某桥梁结构临近软土地基路段, 受到道路沉降影响而出现严重病害。对该桥梁裂缝和临近道路的沉降进行了调查, 总结了该桥梁结构的主要病害特征。采用多种有限元软件 (PLAXIS, MIDAS FEA, MIDAS Civil) 对病害原因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 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和现场测量结果着重分析了临近道路沉降对该桥梁结构的影响, 总结了该桥梁结构病害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病害的产生原因, 针对该桥梁结构不同部位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并通过加固前后PLAXIS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说明了该处治措施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
关键词:桥梁 临近道路 沉降 数值模拟 处治措施
作者简介:李明洪, 高级工程师, Email:826238043@qq.com。
基金: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的大规模建设和桥隧比例在路网中的不断提高, 桥梁与道路临近并行的情况越来越多, 难免会造成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工程建设中, 也体现在线路运营中。本文依托于某桥梁加固维修工程, 重点进行了临近道路沉降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 总结了桥梁重点病害的产生原因,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处治措施。

1 工程概况

1.1 桥梁与道路位置关系

   某高速公路部分道路 (桩号辅K1+669.23~辅K1+939.22) 与某桥梁第7~9联并行, 并行长度为260m, 道路的路肩距离桥梁的承台为2.6m左右, 承台埋置在路堤坡脚内, 具体位置关系如图1, 2所示。

1.2 桥梁工程概况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简支工字形组合梁, 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双柱式墩, 柱间距为7.0m;基础采用双排灌注桩基础, 承台为工字形, 承台及桩基采用25号混凝土。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 挂车-120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0.2g) 。第9联桥梁立面图、平面图、断面图如图3~5所示。

图1 桥梁结构与临近道路位置关系平面图/cm

   图1 桥梁结构与临近道路位置关系平面图/cm

    

1.3 道路工程概况

   临近桥梁的道路路面宽12m, 行车道宽2×4.5m, 土路肩2×1.5m。辅K1+669.23~辅K1+939.22地质情况为软弱地基, 采用5cm厚竹排+60cm厚抛填片石+50cm厚碎石垫层+2层防渗土工布。道路等级为二级, 设计速度80km/h。路基断面图如图6所示。

2 桥梁重点病害描述

   为便于叙述病害所在位置, 将大里程方向设定为正方向, 检测桥跨为左右幅第7~11联, 其中第9联为重点病害联跨。

图2 桥梁结构与临近道路位置关系断面图/cm

   图2 桥梁结构与临近道路位置关系断面图/cm

    

图4 第9联桥梁断面示意图/cm

   图4 第9联桥梁断面示意图/cm

    

   (1) 桥墩环向开裂

   右幅桥34#墩1号柱 (图5, 墩号与其对应的轴号一致) 存在9条半圆形环向裂缝, 裂缝位于左侧面, 缝宽为0.15~3.00mm (图7, 8) ;右幅桥34#墩2号柱 (图5) 存在6条半圆形环向裂缝, 裂缝位于左侧面, 缝宽为0.15~0.24mm。因为34#墩2号柱的病害性质和状态与其1号柱的相似, 故不再给出其裂缝图形。

图7 右幅桥34#墩1号柱环向裂缝

   图7 右幅桥34#墩1号柱环向裂缝

    

图3 第9联桥梁立面示意图/cm

   图3 第9联桥梁立面示意图/cm

    

图5 第9联桥梁平面示意图/cm

   图5 第9联桥梁平面示意图/cm

    

图6 路基断面图/cm

   图6 路基断面图/cm

    

   (2) 承台系梁开裂

   本桥承台系梁存在多条U形裂缝, 裂缝详细描述见表1, 表中承台号与其相应的墩号一致, 典型裂缝病害如图9所示。

3 道路沉降测量结果

   为得到道路准确的沉降数据, 在道路左侧布置27个线形测点, 其中1号测点布置在道路前端辅桥上, 并作为测量基准点, 计算出各测点相对高程, 从而换算出各测点设计高程, 并绘制出道路高程的实测线形图与设计线形图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道路的沉降值, 结果如图10所示。

   表1 承台病害统计   

表1 承台病害统计
图8 桥右幅34#墩1号柱统计的裂缝示意

   图8 桥右幅34#墩1号柱统计的裂缝示意

    

图9 右幅桥35#承台U形裂缝示意

   图9 右幅桥35#承台U形裂缝示意

    

图1 0 道路沉降结果示意图

   图1 0 道路沉降结果示意图

    

   由图10可知:第9联平均沉降为106cm, 在33#~34#墩之间出现最大沉降, 为113cm;第8联平均沉降为76.5cm, 在30#~32#墩之间出现最大沉降, 为89cm;第7联平均沉降为83.5cm, 在26#~27#墩之间出现最大沉降, 为92cm。

4 地质演变情况

   本桥址区 (包括道路区域) 原为水域, 后经“围海造田”演变为池塘和稻田, 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 本桥址区需要继续回填, 最终演变为现在的地质状况。根据原竣工文件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 2007年以前桥址区内存在50m以上的深厚软土层, 而且主要以深灰色淤泥、褐黑色泥炭土为主;根据2016年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 桥址区内存在80m以上的深厚软土层, 主要以黏土为主, 土层中夹杂着泥炭土。桥址区地质情况对比如图11所示, 图中fa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允许值, k Pa, qs i k为第i层土的总极限侧阻力, k Pa。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桥址区地层分布主要由黏性土、淤泥质土构成。

图1 1 桥址区地质情况对比图

   图1 1 桥址区地质情况对比图

    

5 病害成因分析

5.1 道路沉降模拟分析

   由于原路基设计并未对软土区段进行有效的处理, 在车辆荷载和路基填方的作用下, 路基下软土层会产生较大的沉降。采用数值模拟[1]计算原始土层地质情况下软土可能发生的沉降。

   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场地进行模拟, 选取典型断面, 建立模型进行平面应变分析, 模拟道路运营全过程, 计算填土荷载+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沉降, 计算结果如图12、图13所示。由图可知, 数值模拟计算的最大沉降量为1.23m, 这与现场实际路面沉降量1.13m较为吻合, 同时沿路基的横向出现不均匀沉降, 沉降量随着路面距离路堤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5.2 承台开裂模拟分析

   根据桩基与承台的构造可知, 横向桩间距为7.0m, 承台高1.8m, 结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可知, 当L/h<5时 (L为梁计算跨径、h为梁高) , 混凝土的应变分布不符合平截面假定。梁的跨高比越小, 这种非线性分布就越明显, 因而通过平截面假定的平面或空间有限元计算已不能准确模拟, 因此, 本次计算采用MIDAS FEA来模拟裂缝开裂状况[2]。建立的计算模型如图14所示, 计算结果如图15~17所示。

图1 2 道路竖向位移云图/m

   图1 2 道路竖向位移云图/m

    

图1 3 道路水平位移云图/m

   图1 3 道路水平位移云图/m

    

图1 4 MIOAS Fea计算模型

   图1 4 MIOAS Fea计算模型

    

   根据图15~17的计算结果可知:承台桩基不均匀沉降2cm, 且承台系梁倒角处出现0.6mm左右宽的裂缝时, 其顶层钢筋应力也达到了钢筋的屈服强度240MPa;随着不均匀沉降的逐渐增加, 裂缝宽度也不断增加, 不均匀沉降达到5cm时, 裂缝宽度达到3.95mm, 这与第2节所述承台的开裂宽度较为吻合。

5.3 桥墩开裂模拟分析

   采用桥梁专业计算软件MIDAS Civil建立模型,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中地基土层参数 (图4中新钻孔) 模拟桩土共同作用, 通过路基沉降形成侧向土压力作用在桩基及承台上, 计算模型如图18所示, 计算结果如图19所示。

图1 5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承台内力与裂缝的分布

   图1 5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承台内力与裂缝的分布

    

图1 6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承台裂缝发展曲线

   图1 6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承台裂缝发展曲线

    

图1 7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承台钢筋应力发展曲线

   图1 7 不均匀沉降作用下承台钢筋应力发展曲线

    

图1 8 MIDAS Civil计算模型

   图1 8 MIDAS Civil计算模型

    

图1 9 侧向土压力作用下桥墩水平位移/mm

   图1 9 侧向土压力作用下桥墩水平位移/mm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 结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中的公式, 可计算出桥墩底部截面的裂缝宽度为0.308mm, 这与第2节所述的桥墩裂缝宽度较为吻合。

5.4 小结

   以上3种有限元模拟 (道路沉降模拟、承台开裂模拟及桥墩开裂模拟) 计算结果均与现场检测结果及病害特征较为吻合, 因此可以判断桥梁承台系梁开裂、桥墩开裂均为临近道路沉降过大所导致。并由此可推断承台和桥墩病害的形成过程, 分别如下:1) 承台病害的形成过程为:软土层有很大的压缩性, 在车辆荷载及路基填方的作用下, 发生较大沉降, 从而带动临近的桥梁桩基下沉, 靠近道路侧沉降大, 远离道路侧沉降小, 存在较大的差异沉降, 这种不均匀沉降直接造成了远离道路侧承台系梁倒角处开裂。2) 桥墩病害的形成过程为:软土的固结沉降产生较大的侧向土压力, 造成了桥梁桩基向远离道路方向移动, 继而带动上部结构一起向远离道路侧滑移, 由于上部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横向约束, 造成了桥墩底部的远离道路侧 (左侧) 产生环向开裂。

6 加固措施及加固效果分析

6.1 加固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 桥梁结构的重点病害是由于临近道路沉降所导致的, 因此除对桥梁承台及桥墩进行常规的处治维修外, 更应针对道路沉降问题采取处治措施, 以防止其继续沉降, 确保桥梁安全。本工程采用“桩网结构”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 具体思路为:挖除现有道路160m长, 对在此范围的路基进行“桩网结构”加固。其中辅道软土加固桩基采用高压旋喷桩, 桩长30m, 桩径120cm, 路基下布置4排旋喷桩, 按3m间距梅花形布置;在桩顶设置35cm厚的C25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梁, 其间空余位置回填35cm厚级配碎石, 然后再恢复垫层上路面结构 (级配碎石底基层+水稳层+沥青面层) , 路面标高按现状进行适当微调并保持平顺。高压旋喷桩及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布置如图20、图21所示。

图2 0 高压旋喷桩平面布置图/cm

   图2 0 高压旋喷桩平面布置图/cm

    

图2 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平面布置图/cm

   图2 1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平面布置图/cm

    

6.2 加固效果分析

   为了预测采取加固措施后的效果, 使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分别对加固前和加固后场地进行模拟, 选取典型断面, 建立模型进行平面应变分析, 模拟道路运营全过程, 计算加固前后场地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见图22~27。

图2 2 加固前场地竖向位移云图/m

   图2 2 加固前场地竖向位移云图/m

    

图2 3 加固前场地水平位移云图/m

   图2 3 加固前场地水平位移云图/m

    

图2 4 加固后场地竖向位移云图/mm

   图2 4 加固后场地竖向位移云图/mm

    

图2 5 加固后场地水平位移云图/mm

   图2 5 加固后场地水平位移云图/mm

    

图2 6 加固前后桩基处软土竖向位移对比

   图2 6 加固前后桩基处软土竖向位移对比

    

图2 7 加固前后桩基处软土水平位移对比

   图2 7 加固前后桩基处软土水平位移对比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桩基处软土最大竖向位移由加固前的0.25m减小至加固后的0.093m, 桩基处软土最大水平位移由加固前的0.15m减小至加固后的0.036m。可见, 此种加固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本身的沉降, 减小了侧向土压力, 有效减缓并控制了桩顶水平位移, 保证了桥梁桩基的安全及稳定。同时, 路面得以保持较好的线形, 也保证了道路行车舒适性。

7 结语

   本文依托具体工程实例, 对临近道路的桥梁结构的重点病害 (桥墩开裂、承台系梁开裂) 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通过与现场病害特征进行对比, 证明了桥梁重点病害均为临近道路沉降过大所导致, 并以此为导向说明临近既有桥梁结构进行道路施工时, 一定要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同时本文也介绍了一种针对此类问题的路基加固处理方法———高压旋喷桩+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桩网结构”加固法, 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此加固法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 说明了此种处治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1]李志伟.软土地基邻近堆载对桥梁桩基偏位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 2013, 35 (12) :13-16.
[2]沈建文, 刘力.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桥桩影响数值及现场监测研究[J].岩土力学, 2015, 37 (8) :25-28.
Analysi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influence on bridge structure by adjacent road settlement
Li Minghong Zhang Rui
(Kunming Highway Bureau Beijing CCCC Qiaoy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bstract: A bridge structure is adjacent to the section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and serious damages are caused by the road settlement. The settlements of bridge crack and adjacent road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bridge structure were summarized. A variety of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 PLAXIS, MIDAS FEA and MIDAS Civil) were used to conduct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alyses of the causes of damage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and field measurement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adjacent road settlement on the bridge structure was analyz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damages of bridge structure were summed up.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the damages,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The feasibility and expected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measures were illustrate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PLAXI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reinforcement.
Keywords: bridge; adjacent road; sett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treatment measure
818 1 1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