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展厅大跨度下凹形钢屋盖结构选型与设计

引用文献:

张峥 丁洁民 李璐.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展厅大跨度下凹形钢屋盖结构选型与设计[J]. 建筑结构,2020,50(7):67-73.

ZHANG Zheng DING Jiemin LI Lu. Structural system selection and design for large-span concave steel roof of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Hall[J]. Building Structure,2020,50(7):67-73.

作者:张峥 丁洁民 李璐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钢屋盖呈反天际线的下凹形态,室内不设吊顶,屋盖钢结构力求简洁规则,以保证良好的室内观感。严格的观感要求和大跨度为屋盖结构的选型和设计带来挑战,经过多方案比选和优化,最终采用张弦梁结构。介绍了展厅屋盖结构体系选型、结构布置优化、构件形式优选及钢屋盖静动力特性、极限承载力,阐述了下凹形态张弦梁的侧向稳定性问题及解决方案,介绍了关键节点构造。分析结果表明,下凹形张弦梁结构有效满足建筑的美观需要和大跨度钢屋盖的受力需要,结构构件形式的优选和创新进一步突出建筑概念,实现结构构件建筑化。
关键词:长沙国际会展中心 张弦梁 下凹形态 钢结构 屋盖选型 建筑结构一体化
作者简介:张峥,博士,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Email:72zz@tjad.cn。
基金:

1 工程概况

图1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实景

   图1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实景   

    

   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图1)位于长沙市浏阳河东岸的南部发展带。整个工程包括南北登录厅、展馆、连廊、室外展场四个部分,总建筑面积约445 100m2,室内展览面积177 500m2,室外展览面积85 000m2。共包含6组12个单层展厅,每组展厅由两个形态相同、呈镜像布置的单层展厅和连接二者屋盖的鱼腹形连接构件组成,展厅屋盖呈反天际线形态,彰显潇湘水韵、山水长沙的城市特点。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包含北侧登录厅和4组8个展厅。一组两个展厅的三维效果见图2,其平面投影为207m×163m,屋盖结构最大跨度81m,屋盖结构高度为18.9~32.1m,展厅相邻柱距为18m,下凹形屋盖垂跨比为1/40。展厅剖面效果如图3所示。

图2 一组展厅三维效果图

   图2 一组展厅三维效果图   

    

图3 展厅剖面效果

   图3 展厅剖面效果   

    

2 结构方案比选

   本工程在每个展厅X向两侧设置设备用房,对比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钢管混凝土柱+混凝土梁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结构4种方案 [1],并从建筑功能、经济性、施工难度和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由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结构的柱截面较小,可减小对设备用房的占用面积,连接节点简单、施工便捷成熟、装配化程度高,设备用房最终采用钢管混凝土柱+钢梁结构。展厅Y向两端设置玻璃幕墙,采用典型的梁柱结构。单个展厅楼面及立面结构轴测图见图4。

图4 单个展厅楼面及立面结构轴测图

   图4 单个展厅楼面及立面结构轴测图   

    

   展厅屋盖垂跨比仅1/40,若利用悬垂的受力性能会导致屋盖产生过大变形,引起漏水等问题。基于结构不可突出屋面的设计限制,根据屋盖形态和支承条件,对比了桁架结构、张弦桁架结构和张弦梁结构 [1],3种方案示意图见图5。3种方案的结构高度均为6m,室内净高相同,且均可满足规范 [2,3,4]的相关要求。展厅大空间内不设吊顶,屋盖结构完全外露,桁架结构和张弦桁架结构中桁架构件繁多,影响室内效果,而张弦梁结构仅由贴合屋面形态的主梁、序列化的竖直撑杆和纤细的拉索组成,简洁且优雅的结构创造了巨型空间,刚柔相济,与建筑风格协调统一 [5,6,7,8]

图5 屋盖结构方案比选

   图5 屋盖结构方案比选   

    

   由于展厅功能需求,屋盖结构承担1kN/m2的吊挂荷载,屋盖竖向变形主要由活荷载引起。张弦梁结构中索撑结构体系的价值正体现于对屋盖变形进行主动+被动双重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拉索预张力导致屋盖结构产生反拱,对屋盖变形进行主动控制 [9];在使用过程中,随竖向荷载增大,屋盖变形增大,拉索张力增大,对屋盖的弹性支承作用增强,对屋盖变形进行被动控制。双重控制有效避免了屋盖发生过大变形。基于以上原因,展厅屋盖最终采用张弦梁结构,其结构轴测布置见图6,典型单榀张弦梁立面见图7。

图6 展厅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6 展厅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7 单榀张弦梁立面图

   图7 单榀张弦梁立面图   

    

图8 屋面支撑布置方案对比

   图8 屋面支撑布置方案对比   

    

3 结构布置优化

3.1 屋面支撑布置优化

   考察屋面交叉支撑布置形式的效率,对比无交叉支撑、周边交叉支撑、日字形支撑和田字形支撑(图8)4种屋面支撑的布置方式对建筑观感和屋盖抗侧、抗扭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与无交叉支撑方案相比,周边交叉支撑方案跨中测点水平位移减小约33%,说明在屋盖周圈布置支撑可显著提高屋盖水平刚度,改善水平力的传递。与周边交叉支撑方案相比,日字形支撑和田字形支撑跨中水平侧移均减小约15%,两端水平测点位移差均减小约17%,说明屋盖中央沿X向布置的支撑对提高屋盖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贡献较大,而沿Y向布置的支撑基本没有贡献,综合考虑建筑室内观感和结构刚度的要求,采用日字形支撑的布置方案。屋面支撑布置方案综合对比结果见表2。

   Y向风荷载单工况作用下屋盖测点Y向水平位移/mm 表1


方案
测点A 测点B 测点C 测点D 测点E 测点F

方案1
13.1 45.5 25.5 13.0 47.0 25.9

方案2
12.7 30.4 25.5 12.8 31.3 26.0

方案3
12.5 25.3 23.0 12.6 26.1 23.0

方案4
12.8 26.8 23.1 12.9 27.7 23.0

   注:表中测点位置如图9所示,其余屋面支撑方案的水平测点位置同图9。

    

   通过对比刚性支撑和柔性支撑两种方案,二者结构刚度差异较小,但柔性支撑对室内观感有显著提升,因此屋面交叉支撑采用公称直径40mm的高钒索,其材质与张弦梁拉索材质相同,色泽一致,且距离人群较远,室内效果可满足建筑师的需求。

   屋面支撑方案比选 表2


方案
建筑效果 抗侧性能 抗扭性能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图9 屋盖水平变形测点示意图

   图9 屋盖水平变形测点示意图   

    

3.2 构件截面优化

   展厅Y向两端采用玻璃幕墙,营造通透的室内效果,如图10所示。建筑采用开洞H型钢作为玻璃幕墙抗风柱。将特殊构件作为典型的建筑元素,彰显机械感的建筑特点。为充分表达建筑意象,张弦梁撑杆位置与玻璃幕墙抗风柱相对应,同样采用开洞H型钢,整个展厅构件之间相互呼应,机械感更加浓厚完整。张弦梁撑杆照片如图11所示,幕墙抗风柱照片如图12所示。

   在计算过程中将开洞截面简化为以两个T形截面为弦杆的空腹桁架截面,考虑关键参数的刚度折减。以张弦梁撑杆为例(图11、图13),撑杆截面为H436×300×30×30,洞口宽度236mm,单个洞口长度770mm,相邻洞口间距280mm,洞口之间腹板仅作为联系翼缘的构造,计算中不考虑此部分腹板对截面强度的贡献。由表3可知,腹板开洞后,H型钢撑杆截面面积减小24%,而截面模量和惯性矩仅减小4%。常规张弦梁撑杆以承受轴压力为主,本项目撑杆材质为Q345B,其最大轴压力为700kN,轴力引起的开洞H型钢撑杆构件应力也仅仅为31.5N/mm2,远小于撑杆构件强度设计值295N/mm2。撑杆截面选取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增大撑杆高度以提高撑杆的抗弯承载力,腹板开洞对撑杆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满足张弦梁面外稳定性的要求;2)撑杆截面与巨型主梁截面、双索截面协调,保证二者内力的相互作用可通过撑杆顺利传递;3)撑杆截面高度与主梁宽度相近,撑杆上端节点美观完整;4)满足强调张弦梁撑杆序列感、机械感、呼应感的建筑诉求。

 

图10 展厅室内实景

   图10 展厅室内实景   

    

图11 张弦梁撑杆

   图11 张弦梁撑杆   

    

图12 幕墙抗风柱

   图12 幕墙抗风柱   

    

   撑杆开洞影响 表3


截面形式
截面面积
/(×104mm2)
惯性矩
/(×108mm4)
截面模量
/(×106mm3)

无洞H型钢
2.93 8.76 4.02

开洞H型钢
2.22 8.40 3.85

降低百分比
-24% -4% -4%

    

3.3 保障张弦梁平面外稳定性的两道防线

   张弦梁上部刚性梁贴合屋盖布置,主梁为下凹形态。下凹形张弦梁撑杆发生向张弦梁面外的扰动时,拉索长度缩短,拉索张力减小,下凹形张弦梁平面外稳定性较弱 [10](图14)。为保障结构安全,设置两道保障张弦梁平面外稳定性的防线 [11](图15)。

(1)张弦梁撑杆上端双板铰节点。

   此节点在张弦梁面内可转动,便于施工张拉;在张弦梁面外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防止张弦梁侧向失稳。

(2)拉杆式隅撑。

   采用650级、ϕ35等强合金钢钢拉杆作为拉杆式隅撑。隅撑上端宽度为3m。隅撑下端位于撑杆最下方一个洞口之上,既简化了张弦梁索夹节点,又通过结构细节满足建筑师对室内观感的追求。

4 结构分析结果

4.1 内力分析

   本工程屋面微凹,由于垂跨比较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下凹形张弦梁主梁仍受压弯,拉索受拉。与主梁上拱或平直的张弦梁相同,索撑体系为屋盖提供弹性支承点,起到调节主梁内力分布、改善屋盖竖向刚度的作用。分别对3种形态张弦梁结构进行分析,在保证屋盖竖向变形相近的条件下,考察屋面形态和支承条件对张弦梁内力的影响,结果见图16。

   由图16可知,支承条件对3种形态张弦梁内力的影响极大,其中对下凹形张弦梁的影响最显著,对上凸形张弦梁影响最小。

   对于下凹形张弦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索撑结构使主梁受压;下凹形态作用使主梁受拉。二者共同作用下,下凹形张弦梁主梁轴压力较小,拉索轴力相近。然而上凸形张弦梁主梁对框架产生向外的推力和拉索产生的向内拉力相互平衡,因此上凸形张弦梁支承框架的柱顶侧移较小。而下凹形张弦梁主梁对框架的侧推力较小,难以平衡拉索拉力对框架侧移的影响,下凹形张弦梁支承框架的柱顶侧移最大,因此下凹形张弦梁对支承框架的抗侧刚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图17为3种形态张弦梁结构在整体模型和单独模型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对于单独模型,下凹形张弦梁竖向刚度最大。加载初期中平形和上凸形张弦梁竖向刚度相近,但随着荷载增加,上凸形张弦梁竖向刚度降低速度更快。这是由于随荷载增加,中平形和下凹形张弦梁的垂跨比增大,屋盖竖向刚度增大,使变形增加的速率降低;而上凸形张弦梁矢跨比减小,屋盖竖向刚度减小,使变形速率增大。

图13 撑杆截面示意图

   图13 撑杆截面示意图   

    

图14 下凹形张弦梁面外失稳示意图

   图14 下凹形张弦梁面外失稳示意图   

    

图15 张弦梁撑杆构造示意图

   图15 张弦梁撑杆构造示意图   

    

图16 形态和支承条件对张弦梁的影响

   图16 形态和支承条件对张弦梁的影响   

    

图17 张弦梁荷载-位移曲线

   图17 张弦梁荷载-位移曲线   

    

图18 屋盖结构竖向变形示意图

   图18 屋盖结构竖向变形示意图   

    

   对于不同形态的张弦梁,单独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形状差异较大,而整体模型的形状相近。但3种形态张弦梁的单独模型与整体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差异均较大,因此在分析张弦梁时采用屋盖单独模型会使分析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应采用屋盖与支承结构的整体模型进行分析。

4.2 竖向变形分析

   由表4及图18可知,张弦梁跨中竖向变形最大,除边榀外,其余榀张弦梁竖向变形相似,由此可知此结构主要为单向传力体系。

   屋盖竖向变形 表4


工况
张弦梁跨中竖向
变形/mm(跨度81m)
挠跨比

自重+预张力
143 1/566

自重+预张力+附加恒荷载
34 1/2 382

自重+预张力+附加恒荷载+活荷载
-265 1/305

   注:1)位移向下为负,向上为正;2)活荷载中包括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7kN/m2和吊挂荷载1.0kN/m2

    

   在自重+预张力作用下,张弦梁初始状态跨中反拱149mm;在施加附加恒荷载的状态下,张弦梁跨中竖向变形仅34mm,通过控制张弦梁预张力,有效减小了屋盖使用阶段的变形绝对值,使结构成形态与建筑图纸几何基本吻合。

   由于展厅吊挂荷载较重,活荷载引起的变形较大,张弦梁通过索撑体系的主动和被动控制,使屋盖结构满足规范 [2,3,4]关于挠跨比限值的要求。

4.3 玻璃幕墙水平变形分析

   展厅玻璃幕墙采用梁柱结构(图19),幕墙抗风柱采用开洞H型钢,分析模型中考虑幕墙结构刚度。

   风荷载作用下,玻璃幕墙结构水平变形如图20所示,最大变形位于柱2中间位置。这是由于柱2高度仅次于柱1,但柱1紧邻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水平刚度远大于抗风柱,承担了大部分风荷载,因此柱1承受的水平作用力小于柱2。柱2高度较大,距离框架结构较远,负荷面积较大,因此水平变形较大。

   抗风柱最大水平变形为46mm,最大弹性位移角为1/487,满足规范 [2]对水平变形的要求。

4.4 自振特性

   结构前3阶振型均为整体结构的水平振动,未出现屋盖竖向振动,表明对于展厅建筑而言,设备用房主要集中于X向两端,抗侧刚度相对较弱,因此结构水平振动先于屋盖竖向振动出现。屋盖竖向振动模态为第7阶,其自振周期为1.218s,下凹形张弦梁结构具有良好的竖向动力刚度。

图19 玻璃幕墙结构示意图

   图19 玻璃幕墙结构示意图   

    

图20 玻璃幕墙结构水平变形示意图

   图20 玻璃幕墙结构水平变形示意图   

    

   结构第3阶为扭转振动,这主要由于建筑要求两个呈镜像布置的展厅之间仅通过单梁连接,且通廊区域不可布置屋面支撑,导致通廊区域屋盖结构刚度较弱,结构发生扭转,但扭转周期比为0.85,小于0.9,满足规范 [4]的相关要求。结构前3阶振型及屋盖竖向振型如图21所示。

图21 结构振型

   图21 结构振型   

    

4.5 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

   利用ANSYS对展厅整体模型进行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对下凹形张弦梁撑杆施加平面外1/100撑杆长度的初始缺陷,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考察展厅钢结构双非线性极限承载能力。

   在自重+预张力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增加竖向荷载,荷载因子为施加荷载对“附加恒荷载+活荷载”的倍数,荷载-位移曲线见图22。分析结果表明,当荷载因子达到1.6时,张弦梁支座处框架率先进入塑性;当荷载因子达到2.3时,部分撑杆上端节点开始进入塑性;当荷载因子达到2.6时,张弦梁主梁锚固端和跨中开始进入塑性;当荷载因子达到2.8时,结构发生弹塑性强度破坏,结构不适于继续承载。本工程结构弹塑性发展满足规范 [3]的相关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冗余度。

图22 荷载-位移曲线(双非线性分析)

   图22 荷载-位移曲线(双非线性分析)   

    

   当结构达到弹塑性极限承载力时,屋盖竖向变形已达到900mm,撑杆下端水平位移也达到120mm,屋盖结构发生明显变形,起到警示作用。

5 关键节点构造

5.1 撑杆上端节点

   对于下凹形张弦梁,为保证结构面外稳定性和施工张拉,撑杆上端节点需要在张弦梁面内可转动,面外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节点详图及照片见图23,24。本工程采用双板铰节点,节点构造简单、自重较小、施工方便、造价较省。节点数值模拟分析和足尺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板铰耳板厚度和采用通长销轴的构造有助于提高节点抗弯承载力。

图23 撑杆上端节点详图

   图23 撑杆上端节点详图   

    

图24 撑杆上端节点照片

   图24 撑杆上端节点照片   

    

5.2 索夹节点

   张弦梁采用并列双索的布索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结构安全冗余度,在突发情况下单根索破断时,另外一根索的存在可以避免结构连续倒塌。此外双索可有效减小单根索的预张力,降低施工难度。

图26 张弦梁索夹节点照片

   图26 张弦梁索夹节点照片   

    

图27 张弦梁拉索锚固端节点详图

   图27 张弦梁拉索锚固端节点详图   

    

   索夹节点根据双索量身定制,下半索夹铸钢件边缘上翻,遮蔽索夹侧边缝隙,提高索夹的完整性,使索夹更美观。张弦梁索夹节点详图及照片见图25,26。

5.3 拉索锚固端节点

   张弦梁拉索为ϕ97高钒索,双索并排布置。双拉索直径较大,为减小拉索锚固端节点尺寸,简化节点构造,高钒索采用单耳耳板,节点宽度与主梁宽度相同,主梁腹板向下伸出形成耳板,使节点传力更加直接。张弦梁拉索锚固端节点详图见图27。

6 结论

   (1)展厅屋盖结构外露,建筑观感对结构选型和构件选取的影响较大。屋盖钢结构在结构选型、构件布置和构件优选的过程中,利用结构构件表达建筑意象,使室内观感更优,建筑风格更完整。

   (2)本工程创新性地设计了撑杆上端节点,充分利用了特殊构件截面的特点,既突出了建筑特色,又对提高下凹形张弦梁平面外稳定性做出了贡献。

   (3)针对下凹形张弦梁平面外稳定性不足的特点,设置保障其面外稳定性的两道防线——撑杆上端节点+拉杆式隅撑。

   (4)支承条件对张弦梁分析结果影响较大,对下凹形张弦梁尤为明显,因此张弦梁结构分析应采用屋盖及支承体系的整体模型进行分析。

   (5)下凹形张弦梁对支承框架的依赖作用更强,对支承框架的抗侧刚度提出更高要求。

   (6)节点构造细节对建筑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1] 丁洁民,张峥.大跨度建筑钢屋盖结构选型与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 张毅刚.张弦结构的十年(一)——张弦结构的概念及平面张弦结构的发展[J].工业建筑,2009,39(10):105-113.
[6] 白正仙,刘锡良,李义生.新型空间结构形式——张弦梁结构[J].空间结构,2001,7(2):33-38.
[7] 丁生根.南京会展中心主展厅屋架结构设计[J].空间结构,2010,16(2):81-85
[8] 王松林.会展中心下凹形屋面结构体系选型分析与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14.
[9] 张峥,丁洁民,何志军.大跨度张弦结构的应用与研究[J].建筑结构,2006,36(S1):235-241.
[10] 张其林.索和膜结构[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11] 李璐.下凹式张弦梁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15.
Structural system selection and design for large-span concave steel roof of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Hall
ZHANG Zheng DING Jiemin LI Lu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of Tongji University (Group) Co., Ltd.)
Abstract: The roof of the exhibition hall of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hall is in a concave form of anti-skyline. There is no furred ceiling in the room. The steel structure of the roof aims to be simple and regular to ensure a good indoor appearance. Strict appearance requirements and large span brought challenges to the selection and design of roof structural system. After multiple schemes comparison and optimization, the beam string structure was finally adopted. The selection of roof structural system, the process of structural layout optimization, the optimization of component form, the analysis of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teel roof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lateral stability problem and solutions of the concave form of the beam string were expound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ey nodes was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cave beam string structure can effectiv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beauty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stress of the large-span steel roof. The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further highlight the concept of the building and integrate the building concepts in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Keywords: Changsha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beam string beam; concave form; steel structure; roof structural system selection; integr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703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