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华润中心东写字楼项目施工总平面管理
1 工程概况
南宁华润中心东写字楼建筑高度约为403m, 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7.250m。地下3层, 塔楼地上86层, 裙房地上5层。工程用地面积7 154m2, 但地下室施工阶段只有东面12m宽、110m长、1 320m2的场地可用, 占工程用地面积的18.5% (见图1) 。
2 材料堆场规划方案
超高层建筑由于场地有限, 需要对有限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 可采用的堆场方式有:固定式堆场、动态调整式堆场、科学管理机动堆场。3种堆场的规划从操作性、适用性、可管理性、整洁性对比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对比, 对超高层建筑而言, 固定式堆场需要的场地面积大, 适应性较差;动态调整式堆场是在固定式堆场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实时调整, 灵活性仍然不足;而科学管理机动堆场, 完全按照现场实时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并确定每块堆场的使用时间, 当使用时间一过, 需要重新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 进行完善和重新申请, 保证每块场地均可得到充分应用。
3 总平面管理的要求
3.1 设置机动堆场
1) 施工总平面布置策划
项目多次组织业主、监理和分包单位讨论施工总平面布置,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周边环境确定堆场平面布置, 考虑场内交通运输和塔式起重机吊重, 确定主体结构的钢筋堆场和钢构件等重型构件堆场。当总平面布置形成统一意见后, 进行总平面布置图会签, 并按会签意见执行。
2) 网格式划分材料堆场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确定材料堆场位置, 材料堆场主要集中于塔楼东侧和南侧, 网格式划分为A~L共12个机动堆场, 机动堆场可自由组合, 也可采用临时防护栏杆隔离划分, 以便满足进场材料堆放需求 (见图2) 。
3) 材料堆场规划与管理制度交底
项目制定了总承包总平面管理制度, 明确了材料堆场规划与管理相关内容, 分包单位进场时, 总承包单位针对材料堆场的申请与使用进行交底, 保证材料堆场规划与管理有序开展。
3.2 控制材料进场数量
1) 根据现场需求制定材料进场计划
根据每周材料需求计划确定材料进场数量, 保证进场材料及时转运至相应工作面, 避免材料积压, 影响堆场周转使用。
2) 加强门禁管理, 落实材料进场申请制度
所有材料进场前应办理场地申请单, 要求附上进场材料清单, 进场时应向保安出具已审批的场地申请单和材料清单, 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进场数量。
3.3 控制材料堆放面积
1) 计算堆场需求面积
为充分利用堆场空间, 应科学规划材料堆放面积, 在审批场地申请单时限制堆场面积, 要求分包单位在指定面积范围内堆放材料。
堆场面积计算公式:

式中:F为审批堆放面积;Q为进场材料数量, 严格审核各分包每周材料进场计划, 根据现场需求控制进场数量;s为单位数量所需堆场面积, 根据经验或材料尺寸估算;K为经验系数, 取0.9。
2) 专人负责总平面管理
专门设立了计划协调部门, 配备计划协调工程师进行专人负责现场总平面管理。
3) 制定总平面管理考核制度
制定总平面管理考核制度, 明确堆场的申请、使用流程、使用时间等, 对未按照总平面管理制度执行的分包单位、计划协调工程师, 按照考核制度进行处罚。
4) 签订总平面管理责任状
与分包单位负责人就场地申请、场地材料堆码、场地文明施工保持、场地内的场容场貌、材料及半成品的保护措施签订总平面管理责任状。
5) 强化现场检查, 推动整改
每日上午9:00进行现场检查, 对没有按照总平面场地管理制度执行的分包单位及相应区域的专业工程师应在当天形成的整改期限内安排人员完成整改。每周的检查情况和整改情况在周例会上通报。
3.4 控制材料堆放时间
3.4.1 合理布置垂直运输设备
1) 积极到国内在建超高层项目开展交流活动, 学习超高层施工经验, 精心策划垂直运输设备方案。
2) 项目邀请经验丰富的超高层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 指导垂直运输设备的选型和布置。
3) 采用BIM模拟技术对重要机械设备布置方案进行完善, 检查设备是否有碰撞问题, 验证设备布置的合理性。
4) 塔式起重机布置经过充分论证和详细模拟, 确定在核心筒西侧、东侧和北侧分别布置法福克M760DX, M600F和三洋HL45/28 3台外挂式动臂塔式起重机 (见图3) 。
5) 施工电梯布置本工程共设置8部垂直施工电梯。1号施工电梯安装在核心筒电梯井内, 2~5号施工电梯安装在塔楼北侧立面, 6~8号施工电梯安装在塔楼东侧立面。南侧立面倾斜收缩, 不适宜布置垂直施工电梯 (见图4) 。
3.4.2 控制塔楼各专业施工节奏
严格控制塔楼施工节奏, 将各专业单位施工楼层错开, 保证施工作业面空间, 以便材料及时转运至施工楼层 (见图5) 。
3.4.3 计算材料堆放时间
为提高堆场利用率, 应科学规划材料堆放时间, 在审批场地申请单时限制堆放时间, 要求分包单位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堆放材料。
堆放时间计算公式:

式中:t为审批堆放时间;Q为进场材料数量, 严格审核各分包每周材料进场计划, 根据现场需求控制进场数量;p为设备单次转运数量, 根据经验和材料种类估算获得;T为单次转运时间, 根据经验和材料种类估算获得。
几种典型材料进场堆放时间计算如表2所示。
4 实施效果
本工程由于场地狭小, 科学管理机动堆场后, 现场材料堆场的管理更加灵活, 完全按照每周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每天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实时调整和完善, 确保每块堆场均发挥最大作用, 使得现场施工不受影响, 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 从而实现整洁的现场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廷魁, 乔丽艳.基于BIM的施工现场材料管理问题研究[J].施工技术, 2017, 46 (6) :31-37.
[2]陈勇, 胡永红, 邓胜永, 等.狭窄场地的施工平面管理[J].安徽建筑, 2014 (1) :60, 83.
[3] 同飞, 曹辟, 王凯.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编制内容与要项[J].工程技术 (文摘版) , 2010 (13) :101-102.
[4]熊永尧.浅谈施工平面布置的合理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6)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