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机基组振动异常原因分析
0 引言
破碎机是矿山、煤炭、冶炼、建材等行业原料破碎加工工艺的主要机器。常用的破碎机形式有鄂式、旋回式、圆锥式、锤式和反击式。其基础形式结合工艺需求, 一般采用大块式、墙式和框架式3种。工程实例中动力机器基组振动异常情况时有发生。王锡康
本文对某矿场细碎车间圆锥破碎机基组振动异常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测试基组振动特性, 评价其振动是否超出规范
1 工程概况
某矿场中细碎车间为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 于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车间内设有4台圆锥式破碎机, 分别独立支承于4个混凝土墙式基础上,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基础高6.8m, 埋深2.0m, 自北向南水平排列, 基础与厂房主体结构互相独立, 平面如图1所示。其中, 2台破碎机为进口的TC84-XH型, 支承在SJ1-3, SJ1-4基础上;另2台为国产PYH多缸液压型, 支承在SJ2-5, SJ3-2基础上, 设备剖面如图2所示。破碎机在启动工作时, 基组振动明显异常, 设备晃动剧烈, 基础与厂房地坪交接处出现裂缝。根据地质勘察资料, 该车间地基采用换土垫层法处理, 垫层材料采用圆砾土。垫层厚度为2.5m, 局部3.0m。经重型 (2) 触探检测, 圆砾垫层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380kPa。但垫层表面普遍松散, 需用平板振动器普遍振密。
2 结构检测与动力特性测试
2.1 结构检测
采用混凝土回弹仪、游标卡尺、1%浓度的酚酞试液、激光测距仪、钢筋定位仪等对破碎机基础尺寸、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等参数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 4台破碎机基础外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混凝土满足设计强度等级C30要求, 钢筋配置与设计相符。现场对基础埋深进行开挖检查, 经测量4个设备基础西侧埋深 (至室内地坪标高) 最大值为1.7m, 不满足设计基础埋深2.0m的要求。
2.2 动力特性和响应测试
采用941B型拾振器、INV Dasp11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系统对基础结构各测点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测试与分析处理。分别在4个设备基础结构顶面不同测点处布置竖向和水平向拾振器, 如图1所示。
测试工况分为: (1) 从启动至空载运行; (2) 负载运行; (3) 设备停机至完全静止。测试内容包括振动频率、振动速度。通过对不同工况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得到设备基组的振动频率、振动速度幅值等。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汇总结果如表1和图4所示。
由测试结果可知, 2台进口破碎机在工况1所测得的基础顶面南北向速度峰值大于东西向, 各测点水平向振动频率为3.86~4.00Hz;在工况2所测得的基础顶面南北向速度峰值大于东西向, 各测点水平向振动频率为3.84~4.01Hz, 且在工况2各测点速度峰值均小于工况1;在工况3时, 各测点水平向振动频率为3.03, 2.90Hz。
2台国产破碎机在工况1所测得的基础顶面南北向速度峰值大于东西向, 各测点水平向振动频率为3.16, 3.9, 7.8Hz;在工况2, 南北向速度峰值小于东西向, 各测点水平向振动频率为3.4, 7.8Hz, 且在工况2各测点速度峰值大于工况1, 但均小于进口破碎机在同样工况下的测试值;在工况3, 各测点水平向振动频率为3.90, 7.80Hz。

图3 SJ1-3, SJ1-4, SJ2-5, SJ3-2基组工况1, 2速度时域曲线
Fig.3 SJ1-3, SJ1-4, SJ2-5, SJ3-2 time domain curves of velocity in base group working condition1, 2
表1 各基组实测动力特性和响应结果
Table 1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results of every base group measured


图4 不同工况下各基组实测动力特性
Fig.4 The measure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very base group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3 基组振动有限元分析
3.1 地基土参数
垫层承载力特征值取380kPa。地基土的抗压刚度系数Cz取64 000kN/m3, 抗弯、抗剪、抗扭刚度系数按规范
3.2 有限元模型
采用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 设备基础采用实体单元模型模拟, 破碎机等效为质量点, 与混凝土顶面刚性连接, 电动机自重等效为均布荷载, 施加于混凝土实体上 (国产基组总重约921.5t, 进口基组总重约534.2t) 。结构有限元模型如图5所示。动力计算时, 采用质量-弹簧-阻尼器计算体系, 将地基土视为无质量的弹性垫层, 相关参数的取值按规范
3.3 模态分析
4台破碎机基组的自振频率及振型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模态计算结果, 进口和国产基组自振频率分别为3.11, 3.97Hz。
表2 国产和进口破碎机基组自振频率计算结果
Table 2 Calculation results of natural vibration frequency of domestic and imported crusher base groups
Hz

3.4 时程分析
4台破碎机基组的时程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根据时程分析结果, 进口和国产基础顶面水平向最大速度分别为13.63, 1.34cm/s, 最大基础顶面最大水平线位移 (峰峰值) 分别为10.36, 0.988mm。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当, 基础顶面最大水平线位移均超过规范
4 振动异常原因分析
1) 根据结构动力学原理, 当扰力频率与基组的自振频率一致时便会发生共振。事实上, 当二者接近时, 基组的振幅便会迅速增大。因此, 有规定
2) 根据现场振动测试与模型计算结果, 国产破碎机扰力频率低于其基组的自振频率, 基组处于“共振前”工作;进口破碎机扰力频率高于其基组的自振频率, 基组处于“共振后”工作。处于共振后工作的基组, 当机器在启动和停车过程中, 扰力的频率不可避免地要穿过共振区, 若该过程中设备转速在共振区内逗留, 则共振效应将会突显。
3) 根据进口破碎机扰力频率测试结果计算, 其机器转速为230~240r/min, 低于设备资料中约270r/min的参数值;根据国产破碎机扰力频率测试结果计算, 其机器转速为190~200r/min, 而设备资料中未查到相关转速值。破碎机设备转速异常将会对基组正常状态造成很大影响。
4) 根据规范

图6 国产和进口基组时程分析南北向位移、速度曲线
Fig.6 Time-history analysis of the south-north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curves of domestic and imported base groups
5)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 4个设备基础结构基础西侧埋深最大值为1.70m, 不满足设计基础埋深2.0m的要求。基础埋深减小将削弱地基土对基础振动的约束作用, 使得基组自振频率变小, 降低基组刚度, 导致振动效应放大约20%。
6) 根据规范
5 结语
1) 圆锥破碎机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至关重要, 若存在机器异常引起的扰力过大或实际性能与铭牌参数值不符, 将极大可能导致基础振动超限, 应及时调校机器使其正常运行。
2) 完善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地基动力试验资料是基组结构静动力计算的重要技术依据, 必须真实、准确。
3) 设备基础结构设计时, 宜使基组的自振频率和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扰力频率相差25%以上, 避免基组在其共振区内工作。一般对于n<750r/min的低频机器的基础, 可使其自振频率高于机器的扰力频率, 使基组处于“共振前”工作。
4) 设备基础结构设计时, 应合理地选择基础形式和几何尺寸, 对于低转速机器的大块式或墙式基础均应在可能条件下降低基础高度 (不增加其高度) , 同时采用较大的基础底板面积, 并减小基础质量以提高基组的自振频率。
5) 设备基础结构设计时, 宜与邻近厂房柱基础及其他建 (构) 筑物脱开。机器的垂直扰力应力求作用在通过基组的重心线上, 机器水平扰力也应力求作用在通过基组重心的平面内, 以避免产生过大回转或扭转力矩。
[2]侯兴民, 马小燕, 吴汉生, 等.动力机器基础振动与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8, 28 (3) :131-137.
[3]朱彤, 陈春雷.动力机器框架基础的振动检测分析与数值验证[J].结构工程师, 2010, 26 (1) :103-107.
[4]张应之, 盛吉鼎, 郭永生.多台机器作用下基础振动合成的计算[J].工业建筑, 2014, 44 (6) :14-17, 66.
[5]朱丽华, 白国良, 曾金盛, 等.破碎机引起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工业厂房振动测试与治理[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2, 32 (5) :81-88.
[6]黎益仁, 宫海军.动力机器基础容许振动标准取值探讨[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12, 32 (3) :18-22.
[7]盛吉鼎, 李波, 李晔东.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几个问题[J].工业建筑, 2014, 44 (6) :1-6.
[8]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 50040—9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7.
[9]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GB 50868—201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3.
[10]第一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