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期绿色建筑设计创新体系
从201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的发布到2017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可以看出, 我国针对绿色建筑能效、品质和效率的讨论逐渐具体, 目标也更加明确。为了更好地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 科技部推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发计划, 首次围绕目标导向、气侯适用性和文脉传承等设计领域进行系统的部署, 以期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 更好地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新时期绿色建筑发展的持续关注,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创新论坛2018”于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重点展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标和效果导向的绿色建筑设计新方法及工具》 (孟建民院士主持) 、《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与示范》 (崔愷院士主持) 、《经济发达地区传承中华建筑文脉的绿色建筑体系》 (王建国院士主持) 、《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 (庄惟敏教授主持) 的阶段性成果。
在此基础上, 本次专题结合课题组各设计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获得的相关科技成果, 从“设计导则与方法”“绿色示范项目”“技术实现路径”三方面, 自上而下地展开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讨论, 特别探讨了绿色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导控指标的建构、绿色建筑理想目标的实现路径, 以及回应气候与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模式, 展示了京津冀、珠三角以及西南多民族等地区的绿色示范项目成果, 探索了基于新技术与实测数据的建造与优化路径等前沿问题。
就建筑学本体而言, 建筑本身就应当是绿色的, 于环境中获得均衡与美。任何模拟工具或数值, 都是建筑设计的一种印证、投射, 也是为获得更直观、普遍的设计依据, 从而不断反复形成经验。当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成为建筑师的共识, 绿色建筑设计真正由建筑师引领时, 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将转变成更易掌握的感性认知, 并会更好地验证设计本身, 从而带来更高品质的建筑成果的呈现, 也由此让建筑设计过程变得愉悦。我们希望通过本期论题的探讨, 传播正确的绿色建筑观, 形成有利于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创新氛围, 从而真正实现绿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