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民到安乐——对北京市旧改住区环境提升的思考
摘要:以北京市通州区古月佳园置换房项目设计为例,分析保障房项目设计由以往以“住宅单体”为重心的设计机制转向住区环境整体改造提升及精细化设计的策略,并针对公共设施配建优化、住区环境与秩序重置、外部空间与城市界面融合设计进行思考,提出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标准应从保量到增质的建议。
关键词:旧城改造住房保障环境提升精细化设计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0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限时优惠福利:领取VIP会员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参考文献[1] 袁辉.失地农民社区转型困境研究——以苏州市H社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5(9):8-9.
[2] 李小云.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3] 周燕珉,刘佳燕.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3(3):60-64.
[4] 吴颖.基于“紧凑城市”的城市街区空间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2] 李小云.面向原居安老的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规划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3] 周燕珉,刘佳燕.居住区户外环境的适老化设计[J].建筑学报,2013(3):60-64.
[4] 吴颖.基于“紧凑城市”的城市街区空间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From Quiet the People to Glad the People——Thought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of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s in Beijing
778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