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住宅模式对新型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的启示
摘要:研究传统围屋住宅模式,探讨新型社区公共空间营造设计的新思路。围龙屋和土楼是围屋的重要类型,均为围合式集体住宅,形态相似又各具特色。对比两者建筑空间和居住文化的异同,分析现代土楼设计问题,提出围龙屋空间布局优势对新型社区公共空间营造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客家围屋土楼围龙屋新型社区社区营造公共空间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0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限时优惠福利:领取VIP会员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全年期刊、VIP视频免费!
参考文献[1] 李秋香.赣粤民居[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崇岳.客家围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 傅志毅.粤北客家围楼民居建筑探究[J].装饰,2006(9):32-33.
[4] 贺小利,甘萌雨.近十余年来我国客家围龙屋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22-27.
[5] 杨赐文.论围龙屋与客家居住文化[J].嘉应学院学报,1998(5):123-126.
[6] 周建新.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 潘安,郭惠华,魏建平.岭南民居系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8] 宋奕孜.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9] 孔祥伟.社区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的互动[D].南京:东南大学,2005.
[2] 黄崇岳.客家围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 傅志毅.粤北客家围楼民居建筑探究[J].装饰,2006(9):32-33.
[4] 贺小利,甘萌雨.近十余年来我国客家围龙屋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22-27.
[5] 杨赐文.论围龙屋与客家居住文化[J].嘉应学院学报,1998(5):123-126.
[6] 周建新.动荡的围龙屋,一个客家宗族的城市化遭遇与文化抗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7] 潘安,郭惠华,魏建平.岭南民居系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8] 宋奕孜.福建客家土楼与公共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9] 孔祥伟.社区公共生活与公共空间的互动[D].南京:东南大学,2005.
Enlightenment of Hakka Enclosure Housing Model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ype Community Public Space
1497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