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先行理念的市政河道规划设计——以开封市涧水河项目为例
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提供历史性契机
市政河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关乎城市形象、水生态安全、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特别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后,市政河道等蓝色基础设施成为国内各城市的重点研究对象。市政河道的规划建设和修复逐渐成为调配城市水资源、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预防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水系生境及串联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从景观视角研究市政河道的规划设计对新时代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景观先行
1.1 内涵
“景观先行”一词在风景园林相关研究领域多次被提及。马素明
1.2 研究概况
“景观先行”目前在城市、校园、居住区、旅游地产等规划领域均有涉足。卢碧涵等
“景观先行”在市政河道规划设计领域的研究较有限,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市政河道的生态修复、景观视觉提升及河道景观改造的工程措施等。吴小兰等
2 市政河道在传统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市政河道规划设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周边用地、水文条件、城市设施及历史人文等诸多主客观设计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概括,传统市政河道规划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河道规划设计的功能定位单一传统市政河道规划设计多采用以水利功能为主的工程化设计模式,较少思考河道衍生的生态修复、文化保护、旅游资源整合等问题,忽略了其承载的其他城市功能。
2)各专业缺少统筹协调市政河道规划设计除水利专业,还涉及景观、市政、建筑、规划、桥梁、环保等多个专业,而传统的水利工程“牵头”模式往往导致多专业间“各自为战”,难以协作,从而影响河道的最终品质。
3)工程技术缺乏创新、河道缺失美感市政河道在传统设计方法下存在河道结构固结化、驳岸形态规整化、滨水空间刚性化、附属设施不完善、植物群落单一化等问题。
3 开封市涧水河项目
3.1 项目背景
开封市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自古水系发达,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部分河湖严重淤积、水质不断恶化、水系连通不畅、滨水景观单调等问题,让开封“北方水城”的称号名不符实。“十八大”后,开封市加强城市河湖水系的建设与治理工作。
开封市涧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是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渠六河”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涉及“百城提质”“城市双修”和“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规划。该工程成功申报了2016年度国家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并获得财政部、水利部等提供的资金支持
项目位于开封市区北部,东京大道北侧的绿化带内,河道范围西起开封西湖(黑岗口水库),东至开封古城东护城河,与碧水河一脉相承,是连接新老城区的重要水系。涧水河规划河道东西向长7.6km,南北向绿带宽85m,河道总规划面积约65hm2。
3.2 规划原则和功能定位
涧水河在规划中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尊重自然规律,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合理确定河道连通格局及方式;(2)统筹协调统筹协调与工程相关的景观、水利、市政等专业,将彼此相结合;(3)尊重历史,彰显地域文化保护历史遗迹,将地域文化融入河道景观,突出开封文化特色;4)突出重点,弹性规划根据河道功能定位,制定近、远期开发目标,以满足河道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涧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涵盖水利、景观和市政3大工程内容,兼具生态、景观、文化、旅游等多重功能。因此,本次规划定位为“风景文教绿廊——开封的学府路”,使其成为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城市景观绿带、城市形象窗口和旅游形象大道,成为服务在校学生、周边居民及游客的科教展示、滨水休闲景观带。
3.3 总体布局
结合河道的总体功能定位,根据场地特征和使用者需求,对涧水河及其两侧空间进行整体规划,提出“1个城市文化景点、3个古城关系节点、6处高校形象景观、8处市民休闲节点”的总体布局及空间结构格局(见图1)。
1)1个城市文化景点——“词帝雅居”文化组团据文献资料,南唐后主李煜曾居住过的孙李唐庄位于本次河道规划范围内,故在原孙李唐庄旧址打造城市新的文化景点“词帝雅居”,以纪念千古词帝李煜及其非凡诗词成就,展示和弘扬宋词文化,并充分利用临近学校优势,将之打造成供学生学习交流及聚会的场所(见图2)。

2)3个古城关系节点结合规划场地与开封古城特殊的区位关系,着重打造城墙遗址观景平台、安远胜景和博观亭文苑3个与古城相关的文化节点。通过文化点景、空间塑造和植物衬托等方式,提升场地文化氛围和景观质量,为附近在校学生和居民提供良好的游憩、交流和休闲空间。
3)6处高校形象景观本次河道规划范围包含6处校园用地,因此规划对涧水河沿岸的6所高校入口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在有效解决出入口交通基础上,针对各校办学特色和理念,对校门及入口广场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彰显高校形象及校园文化。“6处高校形象景观”指河南大学学生公寓、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黄校”)入口、开封大学入口、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简称“艺校”)入口、开封人民警察学校入口、开封市委党校入口等形象景观。
4)8处市民休闲节点在河道规划设计中,根据场地功能定位及文化特色设置碧水之源、枫华水韵、坐石临流、静水迎宾、翰墨书院、竹香画亭、琴音小筑、落棋广场等8处市民休闲节点,通过广场、园路、小品、植物、游憩设施等打造供周边居民日常室外活动、交流、休憩的特色滨水空间。
4“景观先行”理念在河道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1 河道功能定位
本次河道规划一改传统的工程化设计模式,充分发挥景观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从宏观角度整合规划背景和设计条件,提出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实现河道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同时,河道承载的多重功能使多部门参与共建,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1995年版《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涧水河段规划为100m宽的防护林带,随着城市北扩,涧水河成为城市内部河道,其功能逐渐由生态防护向服务城市休闲旅游转化。涧水河东段靠近开封古城,实质上承担北护城河的角色。东京大道是连霍高速公路出口进入开封老城区的主要城市干道,是分流郑开大道游客的主要通道,因此紧邻东京大道的涧水河成为今后游客进入开封的第一城市印象区。涧水河两岸高校云集,与西侧的碧水河共同构成开封古城与新城间唯一贯穿的公园绿带,肩负新旧过渡与传承发展的重要使命。开封市“十三五”期间要求统筹推进“四带三区”建设,郑汴学研带需统筹高校资源,建立健全郑汴产学研体系,并依托开封市高校及职教园区,对接郑州市龙子湖高校园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涧水河承担产学研示范区的功能。涧水河是从开封西湖向老城区补水的重要引水工程,其综合治理工程涵盖水利、景观和市政等内容,兼具生态、景观、文化、旅游等功能。
4.2 河道生态系统保护与营造
我国传统园林向来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园林景观的营造顺应自然,使人为美融入自然;近年来我国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凸显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因此,在本次河道规划的各环节均考虑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及营造。
涧水河属于新建河道,因此在前期规划中确定科学的河道连通格局及方式尤为重要。在规划河道时尽量对场地内的现状水系及沟渠进行利用,通过连通与整合,保持现有水系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对规划场地内的现状绿地资源进行评估,条件较好的区域尽量保留,纳入规划河道绿地空间,减少投资。场地内的现有建筑物,如厕所、售楼处等予以保留,作为河道的附属设施,通过外立面改造实现与河道景观的协调统一。
除对现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河道建设过程中还需注重生态系统的营造。如通过优化河道空间形态、采用生态型驳岸等措施对既有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构(见图3)。另外,统筹考虑河道外界的影响因素,如在对河道沿线污染源分析基础上,实施控源截污及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保证河道生态蓄水水质及景观效果;在河道控源截污基础上,利用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形成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增加河道自净能力,减少降雨径流对水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4.3 开封地域文化的传承
市政河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景观的载体,而地域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脉络和精髓
以开封古城为界,将涧水河东、西两段进行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设计,东段为护城河段,西段为景观河段。护城河段以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作为设计要点,“词帝雅居”纪念千古词帝李煜,“安远胜景”展现开封古城城墙文化,“博观亭文苑”与开封千年铁塔遥相呼应;景观河段以创新发展、智慧启迪打造开封名片,依托高校文化逐步建立创业、创新、创意的产学研基地,推广木版年画、汴绣、北宋官瓷等开封民间手工艺。从千年城墙到百年河大,从古至今,承旧纳新,可谓是“历久弥新,推进时代创新发展;尊文重教,造就文城古韵基因”。
4.4 滨河人居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市政河道等蓝色基础设施与城市绿地系统等绿色基础设施的联系日趋紧密,空间上有机交织,功能上逐渐融合。市政河道及其滨水区域成为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及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涧水河规划设计中注重滨河人居环境的营造和改善。
涧水河周边地块主要以旅游、教育、居住功能为主,根据周边地块的使用功能和性质,确定使用人群及使用方式,用“因人制宜”的设计策略为使用人群营造安全、舒适、美观的滨水景观环境,为人群提供不同的游憩方式。
充分利用场地的文化资源,如以孙李唐庄为卖点的开封文化,以千古词帝李煜为代表的历史名人,为游客营造具有历史底蕴的旅游文化景点;结合场地周边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活动场地,展示各学校风貌,景点与学校主题契合,打造开封学府路;在紧邻居住用地的区域为周边市民提供运动健身、游览散步、亲子活动等休闲场所,包括滨水广场、滨河道路、设施小品、生态驳岸、水生植物等设计。在涧水河两侧绿地内引入城市绿道,与开封市城市绿道衔接,组成城市慢行系统,为游客与市民提供更丰富的游憩线路及空间(见图4)。
5“景观先行”理念指导下的市政河道规划设计策略
“景观先行”理念强调在规划设计中维持景观生态格局的完整性,尊重地域文化且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该理念避免了传统规划设计中的弊端。因此,结合其内涵及在涧水河的应用情况,提出以景观专业为导向的统筹规划设计、尊重场地生态系统、传承地域文化、制定近远期开发目标、促进人水和谐及改善人居环境、多部门协同等策略。
6 结语
分析市政河道在传统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将开封市涧水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景观先行”理念在本次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出适应于市政河道的一般性策略。本项目的创新点是突出城市水生态的安全性,使市政河道的规划设计从以水利专业为主导的工程化设计模式转变为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主导的多专业协同合作模式。在河道规划设计中,风景园林专业发挥自身特点,承担统筹、协调各相关专业的重要任务,在满足河道基本输水及防洪排涝等水利功能前提下,优化水系景观结构,实现河道综合效益最大化。如在河道连通渠的选线及河道与周边市政道路的衔接等方面融入风景园林专业意见;将项目涉及的多个专项规划进行整合,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引导相关单位参与建设。
近年来,“景观先行”理念逐渐被城市、校园、居住区、旅游地产等规划领域认可,但在市政河道规划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仍有待完善。对于市政河道的规划设计策略需从多角度研究、实践与总结,希望本文能为我国市政河道的规划建设打开新思路,对现有景观理论进行补充与完善。
[2]凝聚风景园林力量共筑“中国梦”: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教育家孟兆祯教授[J].风景园林,2015(1):16-19.
[3]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马素明.在合作中设计在设计中思索——理性创新、景观先行、关注细节[J].城市环境设计,2005(3):56-63.
[5]景观先行对话陈跃中[J].城市环境设计,2009(5):85-87.
[6]马晓暐.论景观先行[J].园林,2011(12):12-15.
[7]卢碧涵,蔡丽红,单琳娜.以景观为导向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实践——天津静海新区团泊新城景观概念性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4,30(11):59-63.
[8]刘滨谊,李峻峰.景观环境规划为导向的大学校园规划——以合肥大学城概念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3(6):61-67.
[9]宋钦光.以景观为导向的实例淮南馨雅苑小区规划[J].南方建筑,2005(6):106-108.
[10]余淮军.基于景观导向的旅游地产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11]吴小兰,王云.市政河道景观改造方法研究——以太湖流域永安河拓浚整治工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8):186-190.
[12]张晶.市政工程与河道景观一体化规划探讨——以乌兰察布市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1,27(S1):98-100.
[13]徐枫.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14]关伟锋,蔺宝钢.基于景观水文理论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16,34(5):119-122.
[15] 开封市涧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即将开工[EB/OL].[2016-08-29]. http://www.kaifeng.gov.cn/sitegroup/root/html/8a28897b41c065e20141c3f8db4205fa/151c79b1f960428c9cbd07f88555559e.html.
[16]呼万峰,陈涛.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实践——以德化省道203线生态公路提升工程为例[J].中外建筑,2016(7):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