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水管网建模的管网改造方案研究

作者:郑波 田一梅 刘志强 翟国冬 王景海 杨光
单位: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吉林水务集团
摘要:针对吉林省某市江北供水管网, 论述了基于供水管网建模制定改造方案的方法和步骤。结果表明, 在最高日最高时工况下, 节点压力不低于20mH2O的节点数占72.1%, 基本能够满足用水压力要求, 但管网北部末端存在压力小于10mH2O的低压区。分析发现, 该区管网靠近水厂处有3段管共长1.47km, 水头损失达15mH2O, 严重制约了供水压力。鉴于这些管段敷设年代久远, 建议更换为管径更大的新管。水力模拟表明, 改造以后这三段管的总水头损失为5.5mH2O, 降低到改造前的36.7%, 97%的管网节点压力达到了20mH2O以上。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水力模型 延时模拟 改造
作者简介:田一梅, 300350天津市津南区雅观路135号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E-mail:ymtian_2000@126.com;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C0802400);

 

0 引言

不少城市在进行供水管网改造时, 受限于管网基础资料不完善, 往往只能根据经验制定改造方案, 缺少理论支持, 具有较大的主观性。目前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提出改造方案在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例中仍然较少。构建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符合“智慧水务”发展要求,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服务质量以及用户满意度[1]。在软件方面, 要求建立管网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数据库, 存储管线属性信息, 构建电子地图。在硬件方面, 需要布设一定数量的压力、流量监测点, 与GIS系统互通。在此基础上, 可以建立管网水力计算模型, 分析管网运行状况, 为运行管理优化、节能降耗, 管网改造提供理论支持[2,3,4]

管网改造不仅可以满足用水需求、提高管理水平, 而且有助于节能降耗, 保障供水系统长期的安全稳定运行[5,6]。为了取得更好的模型模拟精度, 管网模型校核中的各种优化算法纷纷涌现[7]。Nash等[8]将灵敏度分析用于管道阻力系数的校核, 讨论了管道摩阻系数的初始估计以及管网模型校核结果的灵敏度情况。Kang等[9,10]在实时管网模拟中, 采用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组合分析和卡尔曼滤波应用的递归方法, 对管网参数进行实时估计。王云海等[11]提出利用节点水压与流量的灵敏度矩阵, 调整节点流量分配, 实现了高效率的水力模型校正方法。袁一星[7]提出了获取管网模型校核中不确定性参数初始值的方法, 通过试算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赵新华等[12]利用路径熵的分析方法, 定义了管网水质熵, 建立了水质熵计算模型。

本研究以吉林省某市江北供水管网为例, 论述了基于供水管网建模制定改造方案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管网改造方案, 并利用该模型验证了改造后的效果。

1 基础数据与主要方法

1.1 基础数据

建立供水管网水力模型需要充分的基础数据,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供水管网GIS数据库。在构建水力计算模型之前, 该数据库主要服务于管网的检修、维护, 包括20个图层, 涵盖了水厂、管道、管件、阀门以及附属设施等。管线的主要属性包括管材、管径、敷设年代、编号等属性, 节点的主要属性包括地面标高、埋深、编号等。

(2) 压力、流量数据。目前, 该市共设有4座给水厂, 其中第二水厂为江北管网供水。水务集团提供了2016年5月的第二水厂出厂流量、压力数据, 以及该区域的大用户、加压泵站的用水量数据。本研究仅对一次网进行水力计算, 因此可将加压泵站作为节点处理, 将大用户、加压泵站的用水量均作为集中流量。

1.2 主要方法

(1) 校核、补录GIS数据并简化管网。补录竣工管线, 并校核拓扑关系是否正确。补录管线的关键属性信息, 例如管材、管径、敷设年代、编号、所在街道属性, 节点的地面标高、埋深、编号等信息。与此同时, GIS地理数据库中的排气阀、消火栓等附属设施, 对于构建水力计算模型并不必要, 因此对它们删除或简化。管径DN100以下的树状管线不再计算。经过简化以后, 江北供水管网一次网的总管长为97.4km, 节点数共580个。

(2) 设置节点流量。供水管网水力计算时, 必须首先获取大用户的用水量信息, 作为节点流量。该市管网具有数量较多的二级加压泵站, 本研究仅对一次网进行水力计算, 不考虑加压泵站及二次网, 因此可将加压泵站作为节点处理。江北管网总供水流量为1 117.11L/s, 其中集中流量为852L/s, 两者之差作为均布流量, 按照长度比流量法分配到管段上。

(3) 水力计算。水头损失的计算采用HazenWilliams公式。考虑管材、使用年限的不同, 并经过多次水力计算的试算, 确定的系数Ch的取值见表1。然后, 采用Infoworks WS软件进行24h延时模拟。根据模拟的结果, 分析各节点计算得到的压力, 与压力监测点所实测的压力相比较, 从而验证模拟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模型是否正确。

表1 海曾-威廉公式流量系数Ch Tab.1 The Chvalues of the Hazen-Williams equation   

表1 海曾-威廉公式流量系数Ch Tab.1 The Chvalues of the Hazen-Williams equation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管网水力模型的验证

该市水务集团在江北的重要路段以及管网末端布设了多个压力监测点。按照“分布合理, 具有代表性”的原则, 现在仅对其中的3个压力监测点的计算压力、实测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在管网的东部、中部和北部各选择一个压力监测点, 将实测压力与计算压力相比较, 其结果见图1。可以看出, 中部压力监测点的计算压力与实测压力的变化趋势一致, 吻合较好。东部、北部压力监测点的计算压力与实测压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仅有个别时段有所不同。总体上看, 水力模型的计算偏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图1 监测点计算压力与实测压力对比Fig.1 Comparison between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pressure of monitoring points

图1 监测点计算压力与实测压力对比Fig.1 Comparison between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pressure of monitoring points

 

最高日最高时工况下, 该区域的压力分布如图2所示。

最高日最高时工况下, 南部的节点压力均达到28mH2O以上, 东部、西部有一些节点压力在16~24 mH2O, 管网北部末端的节点压力均低于10mH2O, 形成一个低压区。节点压力在20mH2O以上的节点数为418个, 占该区节点总数的72.1%。由此可见, 在此工况下有一定数量的节点压力偏低, 需要进行二次加压才能满足用户处的用水压力要求。

图2 最高日最高时工况节点压力分布Fig.2 Junc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highest hour of the maximum day

图2 最高日最高时工况节点压力分布Fig.2 Junc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highest hour of the maximum day

 

2.2 低压区的成因分析

该区域地势平坦, 地面标高约为190m, 与第二水厂的送水泵站的输水管起点标高相差不大, 地面标高不是形成低压区的制约因素。管网北部末端处距离第二水厂较远, 上游的一些管段管径偏小, 水头损失过大。从第二水厂向西北方向供水的三段干管 (见图3标注的管段1、管段2、管段3) 的管径分别为DN500、DN400、DN400, 总管长仅为1 470 m, 而水头损失分别为4.9 mH2O、4.5 mH2O、5.6mH2O, 总水头损失为15 mH2O, 单位水头损失达10.2mH2O/km。

图3 水头损失过高的管段Fig.3 Pipes with excessive headloss

图3 水头损失过高的管段Fig.3 Pipes with excessive headloss

 

2.3 管网改造方案与效果

管段1的管径为DN500, 管段2、管段3的管径均为DN400, 且敷设年代均为1991年。从减少管网漏损、保障水质安全、降低水头损失、节能降耗等多方面考虑, 都有必要淘汰原有旧管, 重新敷设新的管道。因此提出如下改造方案:对于敷设的新管, 管段1的管径建议改为DN700, 管段2、管段3的管径建议改为DN600。

对以上管段, 采用改造后的管径进行水力计算。结果表明, 最高日最高时工况下, 管段1、管段2、管段3的水头损失显著降低, 分别为1.7mH2O、1.7mH2O和2.1mH2O, 总水头损失为5.5mH2O, 降低为原来的36.7%, 且流速为0.6~0.7m/s, 符合供水管网最低流速的要求。改造以后的压力分布如图4所示。改造前后不同压力范围内的节点个数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

图4 管段改造后的节点压力分布Fig.4 Junc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after the renewal of these pipes

图4 管段改造后的节点压力分布Fig.4 Junction pressure distribution after the renewal of these pipes

 

图5 改造前后节点压力对比Fig.5 Comparision between the junction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newal

图5 改造前后节点压力对比Fig.5 Comparision between the junction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newal

 

由图4可以看出, 改造以后节点自由水压小于16mH2O的低压区已基本消除。江北管网绝大部分的节点压力达到了24mH2O, 管网北部最末端的自由水压提高到了20mH2O以上。由图5可以看出, 改造以后, 最高日最高时工况下, 有438个节点的压力达到了28 mH2O以上, 占节点总数的75.5%, 97%的节点的压力达到了20mH2O以上, 改造对节点压力的提升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该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 经过了与该市水务集团的多次沟通、论证, 在充分考虑江北管网的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方案选择使用年代较久、对供水压力制约较大的管段进行改造。该方案已被水务集团接受, 并将按照该方案逐步施工。将来竣工以后, 预期管网供水压力将有较大程度改善, 有望取消部分二级加压泵站, 从而降低运行费用。

3 结论

以吉林省某市江北供水管网为例, 通过比较计算压力与实测压力, 验证了水力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改造建议, 并通过水力计算验证了改造的效果, 提高了管网末端的节点压力。这对于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供水企业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谢善斌, 袁杰, 侯金霞.智慧水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实践[J].给水排水, 2018, 44 (4) :134-140.

[2]张卫金, 王晓兰, 李晰.小区庭院给水管网改造设计优化[J].给水排水, 2016, 42 (7) :119-121.

[3]马海宁.给水管网水力建模的用水模式研究[J].给水排水, 2008, 34 (1) :109-111.

[4]金晔.L市多水源给水管网供水范围预测研究[J].给水排水, 2018, 44 (9) :127-134.

[5]张东波, 徐海燕, 肖敏杰.某高校给水管网改造工程方案设计[J].给水排水, 2014, 40 (1) :94-96.

[6]王彤, 涂杰, 吴芬芬, 等.北方某市老城区供水管网低压分析及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 2018, 34 (13) :62-65.

[7]袁一星, 张志军.供水管网较核模型参数估计与求解方法的研究[J].给水排水, 2005, 31 (9) :105-111.

[8]Nash G A, Karney B W.Efficient inverse transient analysis in series pipe system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 1999, 125 (7) :761-764.

[9]Kang D, Lansey K.Real-time demand estimation and confidence limit analysis for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Asce, 2009, 135 (10) :825-837.

[10]Kang D, Lansey K.Demand and roughness estimation in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s[J].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Asce, 2011, 137 (1) :20-30.

[11]王云海, 俞国平.给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正的一种新方法[J].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4, 35 (4) :61-63.

[12]赵新华, 张高嫄, 庄宝玉, 等.基于路径熵的供水管网水质可靠性评价[J].天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 2013, 46 (9) :799-804.
Study on raising renewal schemes based on hydraulic modeling of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Zheng Bo Tian Yimei Liu Zhiqiang Zhai Guodong Wang Jinghai Yang Guang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ianjin University Jilin Water Group Co., Ltd.)
Abstract: Taking Jiangbei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WDS) of a city in Jili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methods and steps of raising renewal schemes based on hydraulic modeling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junctions with pressure over 20 mH2O accounted for 72.1% under the highest hour of the maximum day.Hence, the WDS could mainly meet the required pressure.However, there was an area with pressure less than 10 mH2O at the northern end of the WDS.The reason was that there were three pipes near the water treatment plant, which were 1.47 km in length and 15 mH2O in headloss.These pipes seriously limited the pressure.Since these pipes were used for a long time, it was advised to replace them by new pipes with larger diameters.After that, the total headloss was 5.5 mH2O, which was only 36.7% of that before the reconstruction.Meanwhile, the pressure of 97% junctions improved to 20 mH2O.
Keywords: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Hydraulic modeling; Delay simulating; Renewal;
1487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