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鱼腹式片状钢桁架整体楼面同步顶升技术

作者:梁涵 尹昌洪 何利兵 曾智明 张志伟 韩磊 袁部平
单位:中建三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苏州湾文化中心项目由多个单体构成,其中会议中心屋盖为大跨度鱼腹式片状钢桁架,具有质量大、周围作业空间受限等特点,根据其特点选用了液压同步顶升的施工工艺。以该工程为例,介绍了整体顶升技术在大跨度拱桁架施工过程中的成功应用经验,提出顶升过程混凝土梁反顶加固等方法,得出整体顶升施工优于高空散拼施工的结论。
关键词:钢结构鱼腹式片状钢桁架液压同步顶升反顶加固施工技术
作者简介:梁涵,助理工程师,E-mail:2816853293@qq.com。
基金:中建三局科研课题(CSCEC3B-2018-19)。 -页码-:33-35

1 工程概况

   苏州湾文化中心位于苏州市吴江区湖景街以西、阅湖台以东,由苏州大剧院和吴江博览中心组成。地下2层,地上7层,最大结构标高58.000m,总建筑面积约21万m2,总用钢量约1.8万t。其中会议中心屋面拱桁架(见图1)共计5榀,桁架上弦标高22.700m,桁架下方楼板面标高10.450m。单榀桁架最高点高度3.75m,跨度38m,单榀质量约70t。

2 方案选择及确定

   本工程塔式起重机在该区域的吊重较小,若采用塔式起重机高空散装,则需要搭设大量胎架。通过与高空塔式起重机散装方案对比,顶升方案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质量可控等优点,同时可以节约劳动力、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图1 会议中心屋面拱桁架

   图1 会议中心屋面拱桁架  

   Fig.1 Roof steel truss

3 整体顶升施工方案

3.1 整体思路

   用顶升架做楼面原位拼装胎架,采用塔式起重机原位拼装、液压同步顶升就位的方式进行施工。

3.2 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测量放线→楼面拼装胎架、反顶安装→桁架下弦杆安装→桁架腹杆安装→桁架上弦杆安装→桁架上弦杆间联系梁安装→同步液压千斤顶安装→试顶升检查变形情况→分步顶升至设计标高→安装牛腿→千斤顶同步卸载。

3.3 顶升设备

   本工程每榀屋面桁架重约70t,每榀桁架两端各设置1个顶升点,共计10个顶升点,选用DS750-30-80型液压顶升器。其额定提升力为80t,行程为800mm,安全系数n=2.29。顶升架标准节尺寸为0.77m×1m×1m,标准节支撑架立杆采用108×8钢管,腹杆采用100×5钢管制作。

   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见图2)向泵站发出指令,泵站系统根据指令驱动各液压顶升器工作,液压顶升器工作的过程中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采集相关信息并反馈给计算机,控制系统再根据相关信息对泵站发出修正指令,命令流在整个施工作业过程中如此循环往复。

图2 控制系统架构、控制系统界面

   图2 控制系统架构、控制系统界面 

   Fig.2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control system interface

4 施工工艺

4.1 反顶

   本工程顶升基准面为普通混凝土楼面,通过Midas计算分析,顶升点下方混凝土梁不能满足受力要求,故在顶升点下方设置反顶;反顶材料为609×16圆管,由标准节和活络头组成,反顶用叉车和液压千斤顶配合施工。

4.2 顶升设备安装

   待楼面原位拼装完成后,用全站仪进行顶升点放线,为防止混凝土楼面局部破坏,在顶升架下方放置20mm×1 500mm×1 500mm钢板,调整好顶升架高度,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位置,正负偏差不得超过20mm,安装好液压顶升器、控制管线、位移传感器等设备,其中位移传感器应做好防水处理。

4.3 空载调试与试顶升

   顶升设备安装就位经检查无误后,操作主控计算机使液压千斤顶缓慢上升至所有顶升点都受力,然后暂停作业,检查管线是否漏油、顶升点周围的限位是否变形、位移传感器是否灵敏。检查无误后,将桁架顶升至距拼装胎架顶面50mm高处,停止顶升,静止2h以观测顶升点下部混凝土结构变形及反顶效果。

4.4 正式顶升

   试顶升成功后,以100mm/min的速度进行同步顶升作业,顶升点相对高差允许值设定为3mm,当某台千斤顶伸出量与其他千斤顶伸出量偏差超过3mm后,同步系统就会自动暂停该千斤顶作业,待其他千斤顶与该千斤顶偏差<3mm时继续同步作业。当顶升完1个行程(800mm)后,从上部安装下一节顶升架,安装完后启动液压油缸使千斤顶回落至顶升架受力,继续收缩使千斤顶底座抬高1个行程,然后将下托梁移至下一节顶升架顶部,并启动油缸使千斤顶开始受力并进行下一个行程作业,通过千斤顶与顶升架交替受力来完成千斤顶的伸缩及顶升架的积累,使桁架顶升至设计标高,顶升原理如图3所示。

图3 顶升原理

   图3 顶升原理  

   Fig.3 Principle of jacking-up

   顶升架总高度约8.5m,为防止顶升架偏移造成桁架在设计标高上产生水平位移,在顶升过程中用全站仪进行过程监测。当顶升架超过4m时,在顶升架四周4m高位置设置斜撑固定顶升架。

4.5 就位

   顶升至设计标高后复测桁架水平偏移量,本工程顶升高度较低,最大水平偏移量为7mm,采用千斤顶横顶桁架纠正水平偏移。

4.6 卸载

   桁架两端牛腿安装焊接完成24h后,同步收缩顶升器油缸100mm,然后暂停作业观察牛腿焊缝、支座受力情况,待没有问题后继续卸载。

5 相关计算

5.1 桁架顶升过程受力分析

   计算时,顶升点位置采用竖向约束,水平方向采用虚拟约束。

   考虑到节点及加劲板,自重采用取1.1倍增大系数,另考虑1.1倍动力系数、1.5倍不平衡系数及1.35倍分项系数。计算位移时,不考虑动力系数及分项系数。

   桁架顶升时计算结果表明,最大拉应力28.6MPa,最大压应力39.5MPa,最大竖向挠度为9.9mm。

5.2 顶升架受力分析

   顶升力:350×1.1×1.1×1.5×1.35=857.5kN,取900kN,通过托架传递到顶升架。同时考虑90kN的水平力。顶升力及水平力均通过托架传递到顶升架a和b点处(见图4),计算时考虑为平均分摊到4个点。以上荷载均已考虑各项系数,在此不计荷载系数。

图4 顶升架标准节

   图4 顶升架标准节  

   Fig.4 Jack-up standard section

   计算结果表明,最大拉应力为98.4MPa,最大压应力为162.9MPa,竖向位移最大为3.3mm。

5.3 顶升点下部混凝土梁承载力验算

   由于顶升架底部反力较大(见图5),下方楼板配筋较小,不能承受此反力,故需要在顶升架底部放置钢板防止楼板局部破坏,而且需要在顶升架下方进行反顶加固,将此反力传递至基础底板上。

图5 支座反力(单位:k N)

   图5 支座反力(单位:k N)  

   Fig.5 Support reaction(unit:k N)

6 结语

   利用液压千斤顶同步顶升屋面拱桁架,解决了本工程施工空间受限、塔式起重机等吊装机械运力不够等难题,同时相比传统高空散拼具有质量可靠、安全可控、效益可观以及工期较短等优点,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反顶设置、偏移监测及纠正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陈淑丽.大面积拱形网架液压顶升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3,39(29):91-93.
[2]吴定安.上海音乐厅顶升和平移工程的液压同步系同[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4(1):24-26.
[3]马建,魏义佳.武汉商学院游泳馆大跨度网架屋盖逐层外延顶升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9,48(2):17-20.
[4]张涛.某电厂干煤棚工程大跨度网架顶升施工工艺分析[J].施工技术,2018,47(18):119-124.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ydraulic Synchronization Lifting Method for Large-span Fishbelly Flake Steel Truss
LIANG Han YIN Changhong HE Libing ZENG Zhiming ZHANG Zhiwei HAN Lei YUAN Buping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Bureau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Ltd.)
Abstract: The project of Suzhou Bay Cultural Center is composed of several monomers,the roof of the conference center is a large-span arch truss,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weight and limited working space. According to its characteristics,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ydraulic synchronous lifting is selected. Taking the project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the integrate lifting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rge-span arch truss,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problems such as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 beam and the truss excursion during the lifting proces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gral jacking-up construction is superior to the high-altitude loose assembling construction.
Keywords: steel structures; fishbelly flake steel truss; hydraulic synchronization lifting; reinforcement; construction
777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