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尊大厦坑中坑复杂支护结构中角撑体系施工技术

作者:曾运平 卢松 陈腾力 陈锋 傅迪
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角撑体系在中国尊项目超大型基坑土方开挖中的应用, 包括角撑设计、施工部署及拆除等技术要点。经监测, 基坑及周边环境沉降变形在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证明角撑体系在环境敏感地区作为超大型基坑内支撑对控制位移、沉降是有效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 基坑 角撑体系 桩基础 监测
作者简介: 曾运平, 项目执行经理,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E-mail:zypl@cscec.com;
基金: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发课题 (CSCEC-2010-Z-1) :中国建筑千米级摩天大楼建造技术研究;

 

 

1 工程概况

中国尊大厦总占地面积11 478m2, 总建筑面积约437 000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350 000m2, 地下约87 000m2。建筑高度528m, 地上108层, 地下7层, 基础埋深约38m。本工程基坑支护形式为:北侧标高-27.200m以上采用“护坡桩+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标高-27.200m以下采用“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角撑+高压旋喷桩”支护体系, 东、西、南三侧采用“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杆+混凝土角撑”支护体系。本基坑内共设置1道混凝土角撑, 支撑、腰梁均采用C35混凝土, 支撑及腰梁中心标高为-27.650m, 基坑支护形式如图1所示。

2 施工难点

1) 本工程紧临周边主干道路、人群密集的建筑物、市政管网, 北侧-27.200m以上护坡桩通过门式刚架与地下连续墙相连形成整体。-27.200m标高以上土方已随其上支护结构施工开挖完成, 剩余土方开挖面在-27.200m, 开挖深度约10m, 开挖环境及基坑支护体系复杂, 开挖处构成坑中坑结构, 施工时土体稳定性控制尤其重要。

图1 基坑支护形式Fig.1 Support of the foundation excavation

图1 基坑支护形式Fig.1 Support of the foundation excavation

 

2) 本工程剩余土方开挖量约120 000m3, 开挖深度为-27.200~-38.000m, 土方量大且开挖深度深, 降效严重。在基坑东、西、南三侧地下连续墙-32.150m标高处有1道锚杆需穿插施工, 基坑北侧及南侧各有3组工程检测桩需穿插进行静载试验, 影响土方施工的连续性, 总工期为86d, 工期紧迫, 因此角撑结构的施工应同其他工序有序衔接, 且提供相应的作业面。

3) 本工程东、西两侧与CBD地下管廊紧邻, 南侧与拟建文化中心紧邻, 相邻基础埋深各不相同。因此, 本工程与周边紧邻地下管廊、文化中心之间相互作用突出, 而且贯穿于建设期和建成后, 需充分考虑各结构体系间的变形协调和相互影响。

3 角撑结构设计

3.1 角撑支承桩

用于角撑的支承桩共28根, 桩径1 000mm, 均采用13m长格构柱, 嵌入基础灌注桩的长度为2.2m, 灌注桩桩顶标高-37.700m, 有效桩长12m, 格构柱均由4根等边角钢加缀板焊接而成, 截面尺寸为560mm×560mm, 4根└180×18, 垫板尺寸为540mm×200mm×10mm, 间距500mm (见图2) 。

图2 格构柱Fig.2 Latticed column

图2 格构柱Fig.2 Latticed column

 

3.2 支撑梁及腰梁

支撑梁及腰梁截面如表1所示。

表1 支撑梁及腰梁截面尺寸Table 1 Bracing beam and purlin section mm   

表1 支撑梁及腰梁截面尺寸Table 1 Bracing beam and purlin section mm

混凝土支撑梁配筋如表2所示。角撑结构布置如图3所示。

表2 支撑梁配筋Table 2 Bracing beam reinforcement   

表2 支撑梁配筋Table 2 Bracing beam reinforcement

4 角撑施工部署

4.1 施工流程

定位放灰线→土方开挖→摊平基土并夯实→施工垫层→铺油毡纸→弹中线→绑扎钢筋→支侧模→浇捣混凝土→养护至要求强度→土方开挖→基础底板施工完毕→换撑结构强度达要求→角撑切割拆除。

4.2 施工流水

图3 角撑结构布置Fig.3 Layout of corner bracing

图3 角撑结构布置Fig.3 Layout of corner bracing

 

角撑结构与土方开挖穿插分区、分段施工, 混凝土内支撑按角分Ⅰ, Ⅱ, Ⅲ, Ⅳ共4个区流水施工, 依次施工西北角、东北角、西南角、东南角支撑。其中由于西南角支撑处于马道口位置, 涉及马道转换, 故西南角内支撑施工将配合马道倒运分2次施工, 如图4所示。

图4 角撑分区施工Fig.4 Corner bracing division construction

图4 角撑分区施工Fig.4 Corner bracing division construction

 

待土方开挖完成且地下室底板浇筑后, 在基础底板南北两侧肥槽内直接浇筑C50混凝土作为基础底板与地下连续墙的传力带, 待传力带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时, 开始拆除角撑, 如图5所示。

按拆除顺序调整角撑分区编号, 根据支撑受力原则, 需对角拆除。因北侧两部分支撑范围紧邻主干车道, 所受竖向结构影响较大, 故拆除从西北角支撑开始。根据结构施工流水顺序, 拆除顺序为Ⅰ→Ⅱ→Ⅲ→Ⅳ, 如图6所示。支撑梁拆除顺序先拆除次撑梁 (CC) , 再拆除2号支撑梁 (ZC2) , 最后拆除1号支撑梁 (ZC1) 。

图5 基坑剖面 (南北向) Fig.5 Foundation excavation profile (south-north direction)

图5 基坑剖面 (南北向) Fig.5 Foundation excavation profile (south-north direction)

 

图6 角撑拆除Fig.6 Corner bracing removing

图6 角撑拆除Fig.6 Corner bracing removing

 

5 施工技术要点

5.1 格构柱安装

在钢筋笼四面主筋上各焊接1根18水平钢筋, 距格构柱每边20~30mm, 使格构柱位于钢筋笼中间, 保证格构柱各面与钢筋笼间距均匀, 以便吊装后对格构柱位置进行微调, 使其位置准确柱身铅垂。格构柱四面分别采用2根长1m的18钢筋斜向与钢筋笼主筋焊牢, 焊接长度180mm, 钢筋具有一定长度形成柔性连接, 以便使格构柱作相对微调。

5.2 支撑钢筋穿立柱的方法

角撑体系立柱均为钢格构柱, 截面尺寸为560mm×560mm, 支撑和格构柱的连接采用格构柱插入支撑形式 (见图7) 。

图7 支撑与格构柱连接节点Fig.7 Joint of bracing and latticed column

图7 支撑与格构柱连接节点Fig.7 Joint of bracing and latticed column

 

当支撑梁主筋间距无法满足格构柱穿过时, 应调整主筋位置或对主筋进行1∶6斜度弯曲翻样, 保证格构柱插入支撑。

5.3 多支撑交叉钢筋的绑扎

施工过程中, 遇到多支撑交叉的情况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2道支撑为规则十字交叉形式,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注意交叉部位钢筋节点位置错开, 错开距离≥35d。若支撑为不规则的米字交叉形式, 则应注意锚固长度符合设计要求的35d。支撑连接如图8所示。

图8 支撑连接Fig.8 Bracing connection

图8 支撑连接Fig.8 Bracing connection

 

5.4 角撑模板支设

采用15mm厚多层覆膜木模板, 次背楞采用4m长、50mm×100mm木枋, 主背楞采用48.3×3.6钢管。支撑梁侧边部分次龙骨采用50mm×100mm木枋。先将土层夯实, 采用100mm厚素混凝土上铺油毡纸作底模, 底模宽度大于支撑梁宽度200mm, 两边均分。支撑梁侧模采用50mm×100mm、间距150mm木枋与15mm厚多层覆膜木模板, 支撑体系梁侧模中部设置1道对拉螺栓。穿墙对拉螺栓采用16圆钢, 并加塑料套管于梁中部, 如图9所示。

图9 角撑模板Fig.9 Corner bracing formwork

图9 角撑模板Fig.9 Corner bracing formwork

 

5.5 支撑吊环埋设

支撑钢筋绑扎时, 在梁上预埋20双吊环, 供拆除支撑时吊装使用。次撑 (CC) 按2 000mm分段居中埋设, ZC2按1 500mm分段居中埋设, ZC1按1 200mm分段居中埋设。吊筋对称焊接在最外侧主筋上, 与主筋焊接长度>10d, 吊环直径≥2.5d, 吊环伸出保护层高度≥80mm (见图10) 。

图1 0 支撑吊环埋设Fig.10 Embedding of supporting rings

图1 0 支撑吊环埋设Fig.10 Embedding of supporting rings

 

5.6 拆撑与换撑

拆撑遵循“先换撑、后拆除”的原则, 当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在基础底板南北两侧的肥槽内直接浇筑C50混凝土, 作为基础底板与地下连续墙的传力带, 待传力带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时, 拆除内支撑。

1) 拆除工艺选择采用金刚石绳锯切割的方式将支撑梁分段拆除, 使用塔式起重机吊出场外。格构柱用气焊切割后吊出场外。格构柱、支撑梁节点处, 大小环梁处、腰梁部分支撑由于钢筋密集, 切割困难, 利用风镐等机械直接破碎成块, 集中堆放后用吊斗运出场外。

2) 绳锯切割施工方法在切割施工前根据吊环位置, 分段确定切割位置。在分割好的块体上根据切割先后顺序钻穿绳锯导线孔, 使绳锯形成环形。在切割嵌入块体吊装难度较大部位一侧采用竖缝排孔分离。

在预埋吊环上穿好钢丝绳, 并连接至吊钩, 根据预先计算好的拉力, 施加一定的起吊力, 使钢丝绳预紧。开动液压马达, 通过导向轮将金刚石索套预紧, 使其和混凝土梁紧密接触, 然后再进行切割 (见图11) 。

图1 1 绳锯切割Fig.11 Wire saw cutting

图1 1 绳锯切割Fig.11 Wire saw cutting

 

3) 切割块垂直吊运在已切割完毕的支撑块预埋吊环上穿好钢丝绳, 并连接固定至吊钩上吊运至场外。经计算划分, 切割单元以5t/块为限。

5.7 施工监测

1) 支撑轴力监测为掌握支撑轴力随施工工况变化情况, 确保围护系统在墙后水土压力传来的水平荷载作用下安全稳定, 拟在基坑混凝土支撑上布设10个轴力监测断面。埋设方法为:将被选定的钢筋按照钢筋应力计对焊的长度裁开, 然后将钢筋应力计两端连接杆对焊在相应位置的钢筋上 (见图12) 。应力计连接杆直径须与钢筋主筋相同, 在埋设位置截断主筋用钢筋应力计置换。应力计导线在钢筋笼内用软绳统一固定在主筋上引出, 避免施工时破坏。

图1 2 轴力监测Fig.12 Axial force monitoring

图1 2 轴力监测Fig.12 Axial force monitoring

 

2) 周边环境沉降变形观测采用经纬仪视准线法观测, 当混凝土支撑完成土方 (-27.200m以下) 开挖时, 东西管廊和南中心文化广场也都封顶完成, 可在其上布置经纬仪置镜点进行观测。观测时间从-27.200m处土方开挖至混凝土支撑拆除。

6 结语

由于本工程位于密集建筑区, 基坑宽度和长度大, 属于超大型基坑。经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监测, 基坑及周边环境沉降变形在开挖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未超出设计控制值。经工程实践表明, 角撑体系在环境敏感地区作为超大型基坑的内支撑对控制位移、沉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1]杨建学.长条形深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监测分析[J].福建建设科技, 2018 (6) :14-17.

[2]何云志, 刘文韬.内支撑拆除技术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 2018, 40 (11) :1883-1885, 1892.

[3]肖振烨, 李素贞, 崔晓强.基于应变监测的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轴力修正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 2018, 41 (11) :8-18.

[4]刘勇, 诸葛仲彦, 付饶, 等.基坑支护结构的绿色拆除与处理技术[J].施工技术, 2017, 46 (14) :13-17.

[5]原青.深基坑角支撑拆除施工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7) :109-111, 113.
Construction of Corner Bracing System in Complex Support Structure of CITIC Tower
ZENG Yunping LU Song CHEN Tengli CHEN Feng FU Di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orner bracing system in super-large excavation of CITIC Tower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key technical points of corner bracing design, construction deployment and demolition. Through monitoring, the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excavation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remain stable throughout the excavation process, and the corner bracing system is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displacement and settlement of super-large excavation in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
980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