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营建实验与思考——以云鹤山村便民服务中心设计为例

作者:胡旭明 叶露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苏州大学建筑系
摘要:在乡村营建的多元化背景下,探讨现代性与乡土性的关系,认识乡土营造的社会属性及现实意义。以云鹤山村便民中心为例,提出基于轻型钢结构和砖墙围护体系的“半工业化”策略,并通过参与设计建造全过程,探讨建筑师在乡土环境中的协同工作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普适性营建素材,也为建构学在中国乡村的本土策略提供新视角和实践样本。
关键词:乡土营造半工业化建构结构体系围护体系
尊敬的用户,本篇文章需要20元,点击支付交费后阅读
参考文献[1] 叶露,黄一如.1958—1966年“设计下乡”历程考察及主客体影响分析[J].建筑师,2017(6):91-99.

[2] 史永高.身体的置入与存留——半工业化条件下建构学的可能与挑战[J].建筑师,2013(1):41-44.

[3] 胡旭明,叶露,吕晓倩.基于半工业化建造体系的乡建实验——以南京溧水云鹤山村综合服务中心为例[J].乡村规划建设,2017(1):50-56.

[4] 周明珠.建筑师介入的当代乡村建设及其对建筑学的启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5] 叶露,黄一如.新中国成立后乡村营建与设计介入的关联性研究[J].新建筑,2020,192(5):89-93.

[6] 时楠.机器时代的身体置入[D].南京:东南大学,2016.
1033 0 0
文字:     A-     A+     默认 取消